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带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41249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74.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带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带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带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带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带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带答案.docx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带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带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带答案.docx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带答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畸形(jī)差使(chāi)炽热(zhì)锐不可当(dāng)

B.匿名(nì)踱步(duó)不屑(xiè)深恶痛疾(wù)

C.诘责(jié)绯红(fēi)锃亮(zhèng)发人深省(xǐng)

D.泠泠(lín)缥碧(piáo)踌躇(chóu)屏息敛声(bǐng)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狼藉劳禄正襟危坐颔首低眉

B.娴熟投箸诚皇诚恐眼花缭乱

C.燥热飞漱振聋发聩藏污纳垢

D.泄气黝黑粗制烂造鹤立鸡群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他才刚入伍,就要面临女友失业及父亲病重的双重打击,真是祸不单行。

B.湖北黄石,半城山色半城湖,“三山”与“两湖”相得益彰。

C.在有些情况下,谣言的声音太“响”,竟使得真相发生时都“黯然失色”。

D.著名演员王刚把和珅这个老谋深算的角色演得入木三分,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4.把下面的句子组成一段连贯的话,排序合理的一项是()

①不是吗?

是月亮让李白在孤独中找到了自己的知音,他大胆地“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②除此之外,她还为我们带来许多浪漫的诗意,装点我们的家园和生活。

③是的,这就是月亮,她在浩瀚幽深的宇宙忍受着永恒的寂寞,却总是把美好与祝福呈现给我们。

④数亿万年来,月亮从来没有埋怨过广寒宫的寂寞,她似乎知道寂寞的苦痛,所以一如既往地用她的光为我们照亮黑夜,为我们排遣寂寞。

⑤月亮也似乎懂得那些游子的心,她总是希望每一个游子能够平安回家。

A.③①②⑤④B.④①⑤②③C.④⑤①②③D.③①⑤②④

评卷人

得分

二、语言表达

5.自然界的事物都仿若诗人,用各种方式展现自己的魅力。

请仿照已给出的示例,再续写两句。

风吹着芦苇,演奏出缥缈朦胧;雨借着芭蕉,敲打出柔肠寸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卷人

得分

三、名著阅读

6.名著阅读

(1)下列关于《红星照耀中国》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星照耀中国》的意义,首先在于他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共产党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第一次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B.作者真实地记录了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

C.《红星照耀中国》是作者根据考查得来的第一手资料写成的,但当时为了在国统区出版方便,曾易名为《西行漫记》。

D.《红星照耀中国》是第一部向世界介绍和传播中国共产党及中国革命的历程的图书,也是一部文笔优美、情景生动的游记作品,被誉为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百科全书”。

(2)简述《西行漫记》中的红军精神。

评卷人

得分

四、综合性学习

7.综合性学习。

伴随网络时代的快速发展,使用智能手机上网成了现代人的必要技能。

为此,初二

(1)班将围绕“智能手机”的主题开展一次主题班会,请你参加。

(1)围绕本次活动主题,你们准备对初二学生进行一次问卷调查,请你为问卷设计两个问题。

问题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是一对母子关于学习智能手机上网的对话,请你以儿子的身份补出对话中空缺的内容。

儿子:

妈妈,我教你用手机上网。

母亲:

我不学,我只需要用手机打打电话,发发短信就行了,没必要用手机上网。

儿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卷人

得分

五、句子默写

8.默写填空

(1)东皋薄暮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绩《野望》)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松柏有本性。

(刘桢《赠从弟》)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寄身于草野。

(曹植《梁甫吟》)

(4)攀条折其荣,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诗十九首》)

(5)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

(崔颢《黄鹤楼》)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入大荒流。

(李白《渡荆门送别》)

(7)一位六十多岁的著名学者在博客中宣称,计划在五至八年内完成36卷的《中华史》系列丛书,他这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龟虽寿》中的诗句回答)的雄心壮志令人感动。

(8)“诗中有画”是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特点之一。

如果说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是一幅具有柔性美的图画,那么王维《使至塞上》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是一副具有刚性美的图画。

评卷人

得分

六、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解衣欲睡

(2)念无与为乐者

(3)相与步于中庭

(4)水中藻、荇交横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2)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1.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文章虽写“夜游”,却紧扣“闲”字着笔,融记叙、描写、抒情于一体,表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B.“念无与为乐者”表达了作者含有知音稀少的憾意和淡微低沉的喟叹心理,引出下文寻访好友的举动。

C.“但”字将作者的笔触从眼前景物转向观景之人,显示了作者被贬之后的寂寞、抑郁、愤懑之情。

D.“闲人”既指有闲情雅致之人,又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之情。

12.文中最后一句作者自称为“闲人”,下面链接材料中又有“闲者”,根据内容,说说“闲人”和“闲者”有哪些共同点。

(链接材料)

临皋亭下八十数步,便是大江,其半是峨眉雪水,吾饮食沐浴皆取焉,何必归乡哉!

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

闻范子丰新第园池,与此孰胜?

所不如者,上无两税及助役钱耳。

(节选自苏轼《临皋闲题》)

评卷人

得分

七、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下列小题。

手心向下

梅寒

①很多年后,他仍然记得那个阳光和暖的秋日上午,他和妈妈手拉手走在去居委会大院的路上。

路两边,高大的香樟树与银杏树错落交叉,耀眼的金黄与翠绿,把那条路映出油画一样的效果。

②那一年,他8岁了,已经在少年宫学了一年油画。

③那天,是他们家的好日子,至少他是这么认为的。

他知道,为了给他们家申批那笔特困补助,居委会的胖大妈不知跑了多少路,费了多少口舌。

他也知道,他们家的事一旦上了媒体,就会有钱涌进门来。

坐在居委会大院临时搭起的主席台下,他看到妈妈被好多叔叔阿姨围在中央,反复问那些已被妈妈讲烂了的细节:

那天大雨天,我和我家先生开车去福利院回家的路上……是下坡,路很滑,车子翻了……孩子的爸爸下肢粉碎性骨折,医生说他永远不能站起来了……

④妈妈的声音低下去,眼泪已经被逼到眼角。

他低下头,用小小的脚尖在地上画圈圈。

他只盼着那样的采访快点结束,然后家里就会有钱进来……

⑤那个伤心的雨天,是他们一家人不能触碰的痛,也是他短短人生路上的一块界碑,一道分水岭。

碑与岭的一边,是他无忧无虑的快乐童年。

在那里,有绿草如茵,有绿草地上支着画架专心作画的小小的他,有高大帅气的爸爸和温柔的妈妈坐在一旁。

那时,他们家境小康,爸爸开着一家小小的装饰公司,家里有辆漂亮的白色汽车。

每个周末,爸爸和妈妈会买上大包小包的东西带着他去福利院,看望那些没家的孩子……但这一切,却在那个大雨滂沱的下午结束了。

车子没有了,爸爸的腿花光了家里所有的钱,还让他们欠下了一大笔债。

⑥“我们不能让心怀善良的人心寒,他们曾经无私地帮助过福利院的孩子和养老院的老人们,今天,他们有难了,我们大家也应该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

⑦妈妈站在台上,她正伸手从一位伯伯的手中接过那张大红的牌子。

1的后面是4个0,10000元。

他看得清清楚楚。

没等妈妈鞠躬致意,他就带头拼命地鼓起掌来。

⑧回家的路上,他有些开心:

“妈妈,咱们又有钱了,你可以给我买一个汉堡吃吗?

还有,我是不是又可以去学画画了?

是不是从现在起,会有更多人知道我们家的事,他们还会给我们捐更多的钱吧……”

⑨“儿子,是谁告诉你这些的?

”妈妈终于停下来,她脸上已没有了泪,亦没有笑。

可她那平静而略带严厉的眼神却让他无端地心慌起来。

他犯了错的时候,妈妈常用那样的眼神盯着他。

⑩但是,妈妈却没骂他,她只是弯下腰来,把他轻轻地搂进了怀里。

⑪那天夜里,他听到爸爸和妈妈的房间里传来低低的争吵声。

他伸着耳朵听,却只隐隐听到一句,是妈妈的声音:

我不能让孩子这么小就养成手心向上的习惯……

⑫第二天一大早,妈妈就拉着他的小手,带着那10000元捐款和一张写得端端正正的借条儿又一次去了居委会。

妈妈对居委会那位好心的胖大妈说:

“那10000元,当我们借的,等我们有钱了一定还。

如果居委会不答应,我们宁愿现在就还回去。

⑬他和居会委的胖大妈一样不能理解妈妈的举动,但谁也阻止不了妈妈。

⑭他们最后又把那10000元钱带走了,留下了借条。

⑮此后,便是妈妈起早贪黑的忙碌。

妈妈用那10000元买了一个小小的流动餐车,一年后又租了一家小小的店面;3年后,他们有了一家像样的早餐店……现在,妈妈已经在这个城市里开了几家早餐连锁店……

⑯现在每逢过年过节,我都会陪着妈妈去福利院、养老院,去看望那些残疾儿童和孤寡老人。

妈妈的店里也招收了一些有行动能力的残疾人员工。

她常跟他们念叨的一句话就是:

人活着,不要手心向上……这个昔日跟着妈妈一起去领救助款的小男孩,如今已是一家艺术高校的油画专业的学生了。

⑱他向我讲起这段童年往事,缘于一个很偶然的细节。

那天,我们约在街边的咖啡店见面,路过中心广场,路边,有一个浑身上下脏兮兮的年轻人,见我们路过,向我们伸出了右手。

灿烂的阳光下,他的手心很醒目地向上摊开着。

我眼见这个帅气的画油画的大男孩,瞅了一眼那摊开的手,目不斜视地从他面前大步流星走过。

13.请按照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以“他”的口吻概述本文的主要故事情节。

14.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15.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丰富的表达效果。

妈妈的声音低下去,眼泪已经被逼到眼角。

16.结合文本内容请简要分析妈妈这一人物形象。

17.本文多次提到“手心向上”,但标题却是“手心向下”,这是否矛盾?

为什么?

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下列小题。

(文本一)

建立习惯的目标是用重复来改变大脑。

可是大脑会抗拒改变,除非它们能大方的给大脑一些回报。

如果有回报,大脑会更愿意重复一件事。

大脑对改变的反应就像不带转向助力装置的汽车一样,方向盘转了好几圈,车的反应却很小。

每次重复产生的作用可以忽略不计,可是如果不断重复下去,这些微小的变化会给大脑带来巨大的改变。

当重复某个行为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