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板.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3390578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126.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板.docx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板.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板.docx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板

备课

备课总的要求是课前有思考、有思路,能说课。

对不同发展阶段

的教师(如新任教师、成熟教师、优秀教师)可以有不同的备课要求,

教案要因人而异;教案要留有发展的空间,注重实效。

新课程下的教

学常规应加大对备课组活动的管理,形成个人研究与集体研究相结合

的备课制度。

备课应该牢牢把握“个人领悟、集体研究、把握课标、

重组资源”的原则,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最终能够形成具有

教师个人风格的教案。

譬如,在实践中,有人提出“备课”要做到“五

有”、“五备”:

即脑中有“纲”(课程标准),胸中有“本”(教材),

目中有“人”(学生),心中有“数”(差异),手中有“法”(方法)。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

证,其基本要求是:

1、学习课程标准(或大纲)

《课程标准》(或《大纲》)是教学的基本依据,教师应首先认真

学习领会《课程标准》(或《大纲》),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原则以及

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学要求和任务,整体把握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和衔

接。

2、钻研教材(或材料)

深入钻研教材,通过感知教材——理解教材—掌握教材的过程,

着重把握施教年级的教学内容在整体安排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和突

出重点,适当分散难点,做到内容、目标心中有数,合理安排。

3、了解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

备课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力求全面了解每个学生思想状况和兴趣

态度,了解每个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技能水平,了解每个学生学习

方法和习惯,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以利于因材施教,提

高教学实效性。

4、设计课堂整体思路

在编写教案前对整堂课的教学应有总体的设计,这是个头脑预演

过程,是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的前奏,很有实际意义。

总体思路应考虑

目标、内容、条件等各因素彼此协调平衡,要考虑教材的知识结构和

学生认知结构的合理组合,要有弹性,便于整体把握,优选教学手段

和教学法。

5、编写教案

教案是教师统筹规划教学活动的设计方案,可以有多种表现形

式。

其内容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及学具准

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后记等。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版

具体如下:

【教学内容】:

()版本第()章第()节内容。

【教材分析】:

1.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本节内容

在教材中的地位,前后教材内容的逻辑关系。

2.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为什么学本节内容),

【学情分析】:

1.教师主观分析、师生访谈、学生作业或试题分析反馈、问卷

调查等是比较有效的学习者分析的测量手段。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

主要分析学生现在的认知基础(包括知

识基础和能力基础),要形成本节内容应该要走的认知发展线。

3.学生认知障碍点:

学生形成本节课知识时最主要的障碍点。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应注意按照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

系进行分析。

一是知识与能力、二是过程与方法、三是情感态度与价

值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和难点要分开写。

重点是本节课学习

的重要内容,难点是本节课不容易理解的内容。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根据教材内容自制的多媒体课件以及()等教

具。

学生准备:

以小组为单位准备()等学具。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

记录,但是应该把主要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很

清楚地再现。

数学教学过程又分为两类,新授课教学过程与复习课教学过程。

分别包括以下步骤:

新授课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二、自主练习、小组探究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复习课教学过程:

一.问题回顾,再现新知。

二.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一)基本练习,巩固新知

(二)综合练习,应用新知。

(三)拓展练习,发展新知

三.梳理总结,提升认知。

【板书设计】:

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设计评价方案,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

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

另外,也可以创建一个

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不必面面俱到:

1.反思在备课过程中对教材内容、教学理论、学习方法的认知

变化。

2.反思教学设计的落实情况,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出现

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等,避免空谈出现的问题而不思考出现

的原因,也不思考解决方案。

3.对教学设计中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尤其是对以前教学方式

进行的改进,通过设计教学反馈,实际的改进效果如何。

4.如果让你重新上这节课,你会怎样上?

有什么新想法吗?

当时听课的老师或者专家对你这节课有什么评价?

对你有什么启

发?

教学设计模板

教材内容:

A

()是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

年级()册第()页至第()页的内容。

B

《》是小学数学课本第册(修)的

第章“”的第节内容。

本节是在学习

了之后编排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可以对的知

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又可以为后面学习打下基础,

所以是本章的重要内容。

此外,《》的知识与

我们日常生活、生产、科学研究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学习这部分有

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教学目标:

A

⒈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联系实际和利用生活经验,通过观

察、操作、对比等学习活动,认识(),理解(),掌握(),

探究和发现(),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⒉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动手

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在自主参与活动的过程中,

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实现自主发

展。

B

(1)使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探索并发现(或理解并掌握)(),

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观察、

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

(3)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难点:

学情分析:

()年级的学生生动活泼、富有好胜心理,并且大部分学生已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在课堂上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因此,在

这节课中我设计了多种活动,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从而使学生轻松学到知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根据教材内容自制的多媒体课件以及()等

教具。

学生准备:

以小组为单位准备()等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二、自主练习、小组探究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A

第一环节: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首先,我播放根据教材内容自制多媒体动画,引出课本主题图。

接着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提出与有关的数学问题。

教师指出本课要重

点研究的几个问题是:

()。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

精彩的开头,不仅能使学生很快由抵制状

态进入兴奋状态,还能使学生把知识的学习当成自我需要,使教学任

务顺利完成。

在这个环节中,我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引入,更接近

学生生活,更能让学生接受,从而激发学生深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望,快速的进入学习高潮]

第二环节:

自主练习、小组探究

本环节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活动。

活动一:

活动二:

活动三:

,,,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学生是数学学

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根据这一教

学理念,在本环节中,我前后组织学生进行了几次自主探究活动,让

学生在保持高度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的活动过程中,始终以愉悦的心

情,亲身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分析思

维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参与意识;让学生在体验成功的同时

也掌握和体会数学的学习方法。

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实现自主体验,

获得自主发展。

]

第三环节:

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本环节我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设计有针对

性、层次分明的练习题组(基本题、变式题、拓展题、开放题)。

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巩固新知,训练思维的

灵活性、敏捷性、创造性,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

提高。

第四环节:

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这一环节,我利用课件展示以下几个问题:

⑴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⑵你有什么收获?

⑶你有什么

感想?

⑷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⑸你还有什么疑惑?

⑹你

感觉自己今天表现如何?

你感觉你组内的其他同学表现如何?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位学生充分发言,交流学习所得。

在评

价方面:

先让学生自评,接着让学生互评,最后教师表扬全班学生,

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荣誉感,使他们更加热爱数学。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

通过交流学习所得,增强学生学习数学

知识的信心,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

]

第五环节:

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练习题组设计如下:

主要设计本课学习的练习题,通过学生做练

习来反馈知识的掌握程度。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

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

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认知结构更加完善。

同时强化本课的教学重点,

突破教学难点。

]

新授课

分数除法问题(两个量的关系)

教学内容: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信息窗3第2课时(第32页),自主练

习6-14题,新课堂第25页(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应用题解题方法,熟练

地列方程解答这类应用题。

2.用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到题中的数量关系,列方程解决数学问

题。

3.对比练习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感知单位“1”已知和未知的解题方法的不

同。

4.进一步培养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分析、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

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应用题的解

题方法,能熟练地列方程解答这类应用题。

教学难点:

弄清题意,会用线段图的方式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提出问题,复习旧知。

谈话: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方程解决分数除法问题,你知道解题步

骤吗?

学生:

读题、画线段图分析题意、找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

教师随机板书如下:

读题

画线段图分析题意

用方程解

找等量关系

决问题

列方程解决问题

5.

承上启下,揭示课题。

过渡语:

同学们上节课用方程解决问题时,能借助线段图分析题意,找等量

关系,再列方程解决问题,相信同学们在这节课会有更出色的表现,今天我们继

续探索有关于分数除法的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

分数除法问题)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2.提出问题,明确目标。

教师出示教材32页第2个红点例题。

第二小组有6人,是第一小组的

3

4

第一小组有多少人?

提出要求:

读题,找出题目中的数学信息和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

学生汇报,教师随机板书如下:

第一小组:

多少人?

第二小组:

6人,是第一小组的

3

4

3.画线段图,分析题意,完善课题。

教师提出要求:

用画线段图的方法表示你理解的题意。

需要提示:

题目中第一小组和第二小组是两个独立的数量,需要画出两条线

段表示两个量的关系。

(板书:

两个量的关系)

学生独立画图,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线段图,交流解题思路。

教师提出汇报要求:

说说你画的线段图所表示的题意,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

预设:

学生画的线段图会出现两种情况

一是用2条线段表示2个量的关系,如下图:

教师在实物展台上展示学生的线段图,学生说出自己理解的题意,并说出解

题思路。

二是用一条线段表示2个量的关系,如下图:

预设:

会有极少部分学生会用一个线段图表示题意,教师先不要急于否定,

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后,如果解题思路正确,给与肯定,对于线段图和2

条线段图比较后再做点评,让学生通过比较感悟出2个独立的量用两条线段表示

的必要性。

4.根据线段图,找出等量关系。

过渡语:

观察线段图,找出等量关系?

学生:

第一组的

3

4

是第二组的人数(6人)。

教师随机板书:

教师多找几名学生说出此题的等量关系,正确的给与肯定,不合理的给与纠

正。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5.提出要求,解决问题

教师提出要求:

根据等量关系,用自己的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

学生解题,教师巡视,对于学困生给与指导。

6.汇报交流、质疑评价。

(1)用方程解决问题

预设方法一:

列方程解决问题:

解:

设第一小组的人数为x人。

3

4

x=6

x=6÷

3

4

x=8

答:

第一小组有8人。

针对学生的方程,教师提出要求:

你是根据什么等量关系列式计算的?

(2)用算术法解决问题

预设方法二:

算式法:

3

4

=8人

答:

第一小组有8人。

教师提出质疑:

为什么用除法计算呢?

预设:

因为已知第一组的

3

4

是6人,求第一小组的人数,就是求单位“1”

这个总量的。

这个6人是总量的3

4

,这个6人是“单位1”和3

4

的乘积,求单位

1要用6除以

3

4

只要学生说的合理,教师都要给与肯定。

6.检验结果,培养习惯。

教师提出要求:

解决此题,既可以用算术法,也可以列方程解决,怎样检验

结果是否正确呢?

学生:

可以把结果带入题目中检验;可以用这两种方法的结果互相检验。

四、回顾整理,总结提升

7.对比两种解法,体会列方程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教师提出要求:

此题用了方程和算式方法,比较它们,你喜欢哪种方法?

预设:

一些学生会喜欢算术方法,理由是书写简洁;

一些学生会喜欢方程方法,根据题找出等量关系后,列方程解决便于理解。

教师小结:

虽然列方程解决数学问题解答步骤多一些,但思维过程简单,便

于解答稍复杂的数学问题。

8.对于信息窗3红点1和红点2两个问题,找出异同。

(1)教师出示红点1的数学问题:

导语:

我们回顾红点1的数学问题:

课件出示:

红点1、2的问题:

第一布艺兴趣小组做了8个蝴蝶结,完成了本组计划的

2

5

;第一小组计划做了

多少个蝴蝶结?

第二小组有6人,是第一小组的

3

4

第一小组有多少人?

教师提出数学问题:

比较第一个问题和第个二问题,它们有什么相同点,有

什么不同点,引导学生从数量关系、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上加以说明。

相同点:

都是求“已知一个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求这个数;

不同点:

第一个问题是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第二个问题是2个独立的数

量之间的关系。

(2)如何解决“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求这个数?

学生汇报,教师总结:

画线段图分析题意,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决。

过渡语:

通过刚才的研究,掌握了“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求这个

数”下面就让我们用这节课掌握的知识去解决问题。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一)基本练习,巩固新知。

7.教师出示教材第33页第4题。

(巩固教学目标1的学习效果)。

在人工饲养的条件下,金鱼的寿命可达30年,相当于鳗鱼的

6

11

,鳗鱼的寿命

是多少年?

分析:

这是一道分数除法问题。

建议:

引导学生先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再列方程解决问题。

8.教师出示教材第33页第6、9、第34页11、12题。

(巩固教学目标2的

学习效果)。

分析:

这几题都是分数除法问题。

建议:

引导学生先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再列方程解决问题。

也可以让学

生用算式方法解决。

(二)对比练习,应用新知

9.教师出示教材第32页第2题。

(巩固教学目标3的学习效果)。

分析:

此题是根据线段图列示计算的题目。

建议:

练习时,先让学生根据线段图独立列示解答。

交流时重点分析二者的

相同点和不同点。

提示:

从图上可以看出,它们的数量关系是相同的,但已知量与未知量不同,

因此解答方法也不同。

4.教师出示教材第34页第13题。

(巩固教学目标3的学习效果)。

分析:

此题是一道用分数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

建议:

交流时,引导学生说出数量关系对2个小题进行对比。

提示:

(1)题是除法的应用,可用方程解答;第

(2)题是乘法的应用,

可列示解答。

(三)全课总结。

过渡语:

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在解决“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求这个数”时,不仅可以用方程解决,还可以用算术方法解决。

用方程解决问题

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学生:

画线段图分析题意,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决。

教师:

希望大家今后能灵活地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设计

分数除法问题(两个量的关系)

读题

画线段图分析题意

用方程解

找等量关系

决问题

列方程解决问题

使用说明

1.教学反思:

回味课堂,我感觉亮点之处有:

(1)复习旧知,总结解题方法,为探索进行铺垫。

这是“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第二课时”,在教学时,

先承上启下,复习第一课时用方程解决数学问题的一般步骤,为本节课学生的学

习,提供参考。

(2)吃透教材,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列方程解决数学问题的优越性。

“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方程解决时,只需要根据分

数乘法的意义,顺向思考,就能找到等量关系,便于理解。

但是有些学生认为,

用方程解决数学问题,写起来步骤太复杂,所以,不愿列方程解决问题。

本节课,

主要引导学生先通过画图找出等量关系,再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并通过让学生

说“为什么这样解决”来体会列方程解决数学问题的便于理解的优越性。

(3)注重通过对比,体会不同。

有比较,才有不同。

本节课有3次对比,一是通过对比,区分部分与整理、

2个独立的数量如果用线段图表示;二是通过对比列方程和用算术法,感知列方

程的顺向思维理解题意的优越性;三是通过习题第13、14题,对比单位“1”已

知与未知的解题思路的不同。

2.使用建议。

(1)培养学生用线段图分析题意的意识。

教学时,要注重渗透画图解决数学问题,哪怕学生理解的很到位,也要

画线段图来表示2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用画线段图分析题意的意

识。

(2)培养学生先找等量关系再列方程的习惯。

列方程解决数学问题时,培养学生找等量关系再列方程的习惯。

3.需破解的问题:

教材可否增设一道“用线段图表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的

题目,引导、培养学生养成画线段图分析题意的习惯。

相关联接:

相关配套练习见《数学新课堂同步学习与探究》第32页。

复习课

分数除法问题练习

教学内容: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信息窗3第33-36页自主练习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进

一步熟悉分数除法的意义,巩固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2.通过观察、比较、分析,进一步弄清“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

用题和相应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数量间的内

在联系、解题思路的联系和区别,更好地掌握这些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3.培养学生分析理解的能力;学会绘制线段图,掌握用线段图理解分析题意

的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解

答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解答这类应用题。

教学难点:

正确、熟练地运用分数乘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回顾、再现新知。

9.板书课题。

师:

前面我们一起学习了“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

用题。

这节课我们进一步对这部分知识进行练习巩固。

板书课题:

分数除法问题练习

出示目标:

进一步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

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解答方

法,能正确、熟练地解答这类应用题。

10.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温馨提示:

交流解决的步骤和方法。

重点是让学生说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

通过问题的解决,唤起学生对刚学过知识的回忆,巩固新知,为后面的练习做准

备。

3.知识回顾:

学生回顾本节课的知识要点。

质疑:

怎样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预设:

要先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然后确定单位“1”,最后再设未知数列

方程或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进行列式解答。

二、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谈话:

刚才我们对分数除以整数的有关知识进行了回顾,现在老师要检验一

下大家掌握的怎么样,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

11.基本练习,巩固新知。

(1)出示课本自主练习第33页,第6题

温馨提示:

(1)引导提问

8

35

把什么看做单位“1”?

②如何求单位“1”的量?

③具体量是多少?

占单位“1”的几分之几?

④怎样列式计算?

(2)看图列算式。

温馨提示:

注意观察两幅线段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已知量和未知量不同时,解答

方法也不同。

12.综合练习,应用新知。

(1)出示课本自主练习第34页,第13题

温馨提示:

(1)题是除法的应用,可用方程解答。

(2)是乘法的应用,可列算式解答。

比较两题的解法为什么不同?

(2)出示课本自主练习第34页,第15题

温馨提示:

说一说题中的数量关系。

单位“1”的量已知吗?

用什么方法解答?

哪种方

法比较简便?

(3)算一算,比一比,你能发现什么?

温馨提示:

算一算,比一比。

想一想当商大于(小于或等于)被除数时,除

数和1之间有什么关系?

(4)出示课本自主练习第35页,第18题

温馨提示:

独立思考,并完成列式计算。

10.拓展练习,发展新知。

(1)出示课本自主练习第35页,第18题

温馨提示:

独立思考,并完成列式计算。

(2)已知a÷

1

4

=b=c÷

1

13

并且a、b、c都大于0。

请把a、b、c按从大到

小的顺序排列起来。

三、梳理总结,提识升认。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我相信大家会有很大收获。

在解决“已知一个数的几分

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时,一般先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的关系找出等量关系,然后列方程解答。

四、当堂检测,达标训练。

《新课堂》第32~33页中的1~4题。

板书设计:

分数除法问题练习

在解决“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时,要先找出等

量关系,然后列方程或用算术方法解答。

使用说明:

11.生活化的素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实例,特别是学生感兴趣的一些素材,如黄埔大桥的长

度、某网站对中央电视台2008年春节联欢晚会的满意程度调查数据等这些生活

化的素材唤起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具体情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