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辨析并修改病句复习集体备课.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360620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8.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辨析并修改病句复习集体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语文辨析并修改病句复习集体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语文辨析并修改病句复习集体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语文辨析并修改病句复习集体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语文辨析并修改病句复习集体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辨析并修改病句复习集体备课.docx

《语文辨析并修改病句复习集体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辨析并修改病句复习集体备课.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辨析并修改病句复习集体备课.docx

语文辨析并修改病句复习集体备课

语文辨析并修改病句复习集体备课

【能力目标】能准确辨析并正确修改病句,提高作文表达的准确性,提高阅读及驾驭语言的能力。

【德育目标】正确运用汉语,热爱祖国语言。

【考点提示】《考试大纲》要求能辨析并修改病句。

病句是指不符合语言的组织规律、不符合客观事物的事理、不符合人们的语言习惯的句子。

“辨析并修改病句”是属于纯洁语言一类的考点,一直是语文高考的必考点之一。

在语言发展极快,新词与语病都层出不穷的今天,要正确表达和准确接收各种信息,尤其需要规范语言,使其健康发展。

高考在这一考点上,题型一般只是两种:

一是辨析语病,二是修改病句。

在高考试卷中以两种形式考查,一是单项选择题,放在Ⅰ卷;一是主观性试题,放在Ⅱ卷。

辨析病句是对病句识别能力的考查,修改则以辨析为基础。

高考主要考结构类语病和语意类语病。

结构类语病主要:

①语序不当,②搭配当,③成分残缺或赘,④结构混乱。

语意类病主要有:

①表意不,②不合逻辑。

辨析病题,以选择题的形式出在第I卷;修改语病,则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在第Ⅱ卷。

【复习计划】紧扣《高考新方案》考点7进行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讲析与训练。

在复习句子成分这一知识点的基础上,具体讲解六种病句类型,然后结合决战能力训练进行强化练习。

【复习重点】搭配不当句式杂糅成分残缺表意不明

【复习难点】句子成分搭配不当句式杂糅

【课时安排】5课时

【教学内容】

一、掌握高考病句辨析规律:

(结合04-07高考病句题)

1、侧重于语法性病句的考查

《考试说明》规定要求掌握的六类病句,有四类属于语法性病句,这是侧重于语法性病句辨析的命题依据。

再从若干年来的试题看,虽然偶或出现语意性病句单独命题的情况,但大多数辨析病句只有一道试题。

这一道试题中,三个错误项,一般为两个是语法性病句,一个为其他病句。

这从后文所举的试题中可以看得很明显。

不过,在高考试题中的语法病句,一般句子都比较长,语病比较隐蔽,不太容易容易发现。

2、病句材料多来自现实生活

高考试题中病句所使用的材料,极少是命题者自己编拟的,多来自报刊、网络、电视等,如果是中学老师命制这一试题,偶而就有学生作文中的病句。

这就决定了病句的语意材料是现实的,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大而至于国际上的重大事件,各国的重大政治事件、政策外交,如美国在海湾地区的行动,俄罗斯改革,台湾局势,小而至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学生的校园生活,都有涉及。

这一方面学生看来较为熟悉,内容上不会有陌生感,另一方面也会带来辨别的困难,误以为报上就这么写的,平常就这么说的,不会错。

其实现在报刊上、电视节目主持人说的话中,病句非常多,只要留心辨别,就不难发现。

譬如“先河”一词,古代帝王先祭祀黄河,后祭祀海,以河为海的本源,后来称倡导在先的事物为先河。

可见只能说“……开先河”,而我们的报纸上常常会见到这样的标题:

“……首开先河”,这在语法就是“赘余”,应该删除“首”字。

3、六种病句类型是必考重点内容

每年的高考均在围绕这六种类型考查,一是因为这六种病句类型在人们日常中出现最多,二是这六种类型基本上涵盖了主要病句特征。

其它语病类型在生活中基本上不涉及,即使涉及,大多不影响人们的交往和理解。

因此掌握好六种病句类型至关重要。

二、简说现代汉语句子成分

三、讲析六种病句类型:

(一)语序不当

多层定语语序不当、多层状语语序不当、定语与中心词语序不当、定语、状语位置错乱、相关联的并列词语或短语语序不当、主语与关联词语语序不当。

1、状语、定语跟中心语的位置颠倒。

例1、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

(“棉花的生产”应为“生产的棉花”。

例2、作为一种助学贷款的消费信贷,市场需求的潜力很大。

大力发展这项贷款业务,为商业银行开拓信贷市场,培育业务增长点提供了契机。

(“助学贷款”属于“消费信贷”的一种,应改为“作为一种消费信贷的助学贷款”。

例3、玛丽安在路边的碎石堆里偶然发现了几个形状奇特的化石牙齿,兴奋异常,却始终认不出那是属于什么动物的。

(“化石牙齿”,应为“牙齿化石”。

2、定语和状语位置错置。

例1、广大青年表现出无比的进行改革的热情。

(将“无比”的调至“热情”前。

例2、应该发挥广大青年的充分的作用。

(将“充分”调至“发挥”前,并删掉一个“的”。

3、多层定语语序不当。

多层定语正确的语序应是:

a.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b.指称或数量的短语;c.动词或动词短语;d.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e.名词或名词短语。

另外,带“的”的定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之前。

例1、一位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国家队的篮球女教练。

正确次序:

国家队的(领属性的)一位(数量)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动词短语)优秀的(形容)篮球(名词)教练。

例2、我们再也不是任意被列强欺侮的国家了。

(“任意”意思是没有拘束,不加限制,爱怎么样就怎么样。

从句意来看,“任意”的主动者不是“我们的祖国”,而是“帝国主义列强”,应把“任意”移到“列强”之后。

例3、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里陈列着好多种当年周恩来使用过的东西。

(2005江西卷A)

(句中定语“好多种”位置不当,应放在“东西”的前面。

4、关联词位置不当。

发现句中有关联词语,检查是否患关联词位置失当症。

例1、要是一篇作品里的思想是有问题的,那么文字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

(“即使”应移到“文字”前。

照原句断章取义,就变成只是文字要不得了)

例2、有些炎症,西药能治,中药照样能治,不仅中药能与一般抗菌素媲美,而且副作用小,成本较低。

(“不仅”应调到“中药”后,因为后一分句主语也是“中药”。

规律:

两个分句同一主语,关联词语在主语后边;不同主语,关联词语在主语前边。

5、多项状语位置不当。

多项状语次序排列大致为:

a.表目的或原因的介宾短语;b.表时间或处所的;c.表语气(副词)或对象的(介宾短语);d.表情态或程序的。

另外,表示对象的介宾短语一般紧挨在中心语前。

例1、在休息室里许多老师昨天都同他热情的交谈。

正确次序:

许多老师昨天(时间)在休息室里(处所)都(范围)热情的(情态)同他(对象)交谈。

例2、自1993年北京大学生电影节诞生以来,已经累计有超过100万人次参与了影片的观摩。

(05全国一A项)(句中“已经”与“累计”应该换位置)

6、主客颠倒。

例1、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于中国青年是不陌生的。

(应改为:

中国青年对奥斯特洛夫斯基的。

例2、强调联合制作的大戏,让人们不仅看到了中国戏曲的整体进步,而且看到了中国戏曲在现代化问题上迈出的可喜一步。

(递进关系的复句,顺序颠倒了。

应改为“让人们不仅看到了中国戏曲在现代化问题上迈出的可喜一步,而且看到了中国戏曲的整体进步”。

7、分句位置不当。

例1、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寻找着,他们在思考着。

(应改为:

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思考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寻找着。

例2、可怜的小狗奄奄一息地躺在地上,满脸伤痕累累,它已无力叫唤了。

(“满脸伤痕”→“奄奄一息”→“无力叫唤”,这样的顺序才合理。

例3、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做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增强使用语言的规范意识。

(后面两个分句语序不当,应先“增强”后“杜绝”,前面部分成分赘余,“报刊”包括“杂志”,“一切出版物”包括“报刊”,有包容关系的词语不能并列。

8、因词序不当造成不合乎事理或前后不呼应。

例1、托尔斯泰的记忆力和观察力是十分惊人的,他能迅速捕捉形象并长久地储存在头脑中,创作需要时,一“呼”即出。

(“观察力”和“记忆力”对调,与“捕捉形象”和“长久地储存”相对应。

例2、我们认真研究听取了大家的意见。

(词语可能反映承接先后、轻重主次等语意。

词语的顺序则必须符合这一客观要求。

此例中“研究听取”,颠倒了承接的先后关系。

应改为“听取研究”。

9、虚词位置不当

例1、中国人民自从接受了马列主义思想之后,中国的革命就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大大改观。

(“中国人民自从接受了马列主义思想之后”,话未完,应继续说“中国人民”怎样。

但后句说“中国的革命”,应将“自从”移到句首,使逗号以前的部分变成句首状语。

例2、留在幼儿园的孩子们,都一个一个甜蜜地睡在新钉起来的木版床上。

(表范围的副词“都”应放到表数量的“一个一个”后。

例3、苏联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整天忙于做动物的条件反射试验,把动物用绳子缚在试验的架子上。

(“把”字短语应紧挨动词中心语“缚”。

例4、爱荷华州长罗伯·雷从100多英里以外的首府逖·莫因和夫人开车赶来参加宴会。

(“从100多英里以外的首府逖·莫因”应放在“夫人”之后。

(二)搭配不当

定语与中心词(主宾)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主谓搭配不当、主宾搭配不当、动补搭配不当、状语与中心词(谓语)搭配不当、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

主要表现为谓语不能陈述主语,有时主语或谓语由联合短语充当,其中一部分不搭配、关联词搭配不当.

例1、他的革命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眼前。

(“精神”与“浮现”不能构成主谓关系,可将“精神”改为“形象”)

例2、有的文章主旨比较隐晦,不是用明白晓畅的文字直接揭示出来,而是借用某种修辞手段或表现手法,含蓄地描写出来。

(“主旨”不能与“描写”搭配,应把“描写”改为“表达”)

例3、美国2003年调整了签证政策,规定申请留学签证的申请时间要在所申请学校开学前的3个月到2个星期内进行。

(“申请时间”与“进行”不能搭配”)

2、动宾搭配不当。

动词和宾语要在意思上和语法上搭配,常见错误是:

当动词带两个以上宾语时,后面的宾语与动词不搭配。

例1、哺乳期妇女如果仅仅依靠服用补品中的含碘量,就有可能缺碘,若不及时添加含碘食品,则有可能导致婴儿脑神经损伤或智力低下。

(05年浙江卷A)

(动词“服用”和宾语“含碘量”搭配不当。

可改为“服用含碘的补品”。

例3、法律专家的看法是,消费者当众砸毁商品只是为了羞辱或宣泄自己的不满。

(“羞辱”与“自己的不满”不能搭配。

应改为“羞辱厂家或宣泄自己的不满”。

3、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定语不能修饰主语、宾语或状语、补语不能修饰谓语。

例1、我们严肃地研究了职工们的建议,又虚心地征求了专家们的意见。

(“严肃”不能修饰“研究”,可以改为“认真”、“慎重”等。

例2、蜜蜂每酿一斤蜜,大约要采集50万朵的花粉。

(数量词与中心词搭配不当。

例3、同学们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

(去掉“整整齐齐”。

4、主宾搭配不当。

例1、李明德同志在担任营长、团长期间,多次被评为训练先进单位和后勤保障模范单位。

(05年全国卷ⅢB)(主语“李明德”和宾语“单位”搭配不当。

把第一个“单位”改为个人,第二个“单位”去掉。

或者前面改为“李明德同志在担任营长、团长时所带的部队”。

例3、五一路乒乓球馆是经体育局和民政局批准的专门推广乒乓球运动的团体。

(主语“乒乓球馆”和宾语“团体”搭配不当,把“团体”改成“机构”或者“单位”。

例4、王维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努力创造的具有鲜明个性的意境,丰富和提高了山水诗的表现技巧,对诗歌发展做出了贡献。

(07年广东)(“王维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努力创造的”是“意境”的定语,句子主干为:

“意境丰富和提高了表现技巧,做出贡献。

”主宾搭配不当。

把“努力创造的”中的“的”改为“了”即可。

5、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例1、既然你来了,我也该走了。

(“既然”和“也”不能搭配使用,应将“也”改为“就”。

例2、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起有伏、波浪式前进的,这是由于事物的内部矛盾以及自然和社会的种种外因影响所决定的。

(“由于”与“所决定”搭配错误,把“由于”改为“由”。

例3、只有好好听课,好好完成作业,学习成绩就能大幅度提高。

(把“就”改为“才”。

6、一面对两面搭配不当。

例1、艺人们过去一贯遭白眼,如今却受到人们热切的青睐,就在这白眼与青睐之间,他们体味着人间的温暖。

(把“温暖”改为“冷暖”。

例2、投资环境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政府公务人员素质的高低,都是地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好坏”“优劣”“高低”都是两方面,后文如果仅仅是“发展”的话,尚有快慢之分,而句中是"健康发展",只能是一方面,显然无法同前面对应。

例3、21世纪的中国有没有希望,关键在于既要坚定地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又要广泛地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文化。

(“有没有”与后面只表述一面不搭配。

(三)成分残缺或赘余

A、残缺:

主语残缺、谓语残缺、宾语残缺、修饰语残缺、中心语残缺。

B、赘余:

主语同谓语的一部分相重复、谓语同宾语重复、谓语和它前后的修饰成分相重复、定语同中心语相重复、状语同中心语相重复。

残缺

1、主语残缺(特别提醒:

发现介词打头的句子,检查是否患主语残缺症。

例1、由于她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应改为“由于这样好的成绩,她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例2、老陈严肃而诚恳地说:

“说实话,那些越是年轻的时候,有一腔势血,到岁数大了,就越是不愿承认自己老了”。

(看似复句,实际上是单句,致使缺主语,应改为“那些越是年轻的时候有一腔势血的人,到岁数大了,就越是不愿承认自己老了”。

例3、在这部作品中,并没有给人们多少正面的鼓励和积极的启示;相反,其中一些情节的负面作用倒是不少。

(误用介词结构“在…中”,使句子缺主语,应把“在这部作品中”改为“这部作品”。

2、宾语残缺(特别提醒:

发现定语过长的句子,检查动词是否带有宾语。

例1、他们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大力发扬了敢拼敢搏,终于夺得了冠军。

(应在“敢搏”后加“精神”。

例2、天津市为大部分农民工办理了银行卡,建立工资“月支付,季结算”,维护了广大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建立”后缺少宾语中心词,要补充“制度”等一类的词。

例5、面对有5名具有NBA打球经验的美国队,中国队并不怯阵,整场比赛打得气势如虹,最终以三分优势战胜对手。

(“有”的宾语残缺,“有5名具有NBA打球经验”之后应加上“的队员”。

例6、依据纪律处罚办法,决定给予该队员停止参加今年余下所有甲级队比赛资格,并罚款人民币4万元。

(“给予”缺少宾语,“4万元”后应加上“的处罚”。

3、缺谓语(特别提醒:

状语过长,常导致谓语残缺。

例1、旧社会,劳动人民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

(或去掉“的生活”,或在“吃”前加“过”着)

4、缺少必要的修饰成分

例1、一开春,小麦就长得很好,获得了可喜的收获。

(应在“获得”前加“夏季”以限制时间。

例2、围绕“农民增收”这一目标,该信用社大力支持农村特色经济的发展,重点向特色化、优质化、技术化农户优先发放贷款。

(成分残缺,应改为“重点向发展特色化、优质化、技术化经济的农户优先发放贷款”。

“重点”与“优先”也重复了。

5、关联词语残缺:

例1、这次学术会,收获很大,时间并不长。

(应在“时间”前加“尽管”一词。

赘余

6、主语多余

例1、我们的革命前辈,为了人民的利益,他们流了多少血,献出了多少宝贵的生命。

(前边有了主语“革命前辈”,因而“他们”不必要有。

7、谓语多余

例:

同学们正在努力复习,迎接高考到来。

(“迎接”的是“高考”,而不是“到来”,故应删去。

8、宾语多余

例:

今天,我来到扬州瘦西湖的地方,游览了白塔、钧鱼台和五亭桥等风景点。

(“的地方”多余,应去掉。

9、修饰成份多余

例:

为精简字数,不得不略加删改一些。

(“一些”与前“略加”重复,可以删掉一个。

10、句中有“否则”,同义重复。

例:

我们必须拿出自己的正版计算机软件,否则,拿不出软件,我们就会失去市场。

11、隐性词语造成同义重复

例:

随着通讯日渐发达,手机几乎成为大家不可缺少的必需品,但使用量增加之后,关于手机质量的投诉也越来越多。

(“不可缺少”与“必需”重复,应去掉。

12、并列短语造成意义包容

例:

我们的报刊、杂志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做出表率,增强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

13、虚词多余

例1、村南的那片杏树林,早已被人们所砍光了。

(“所”字多余)

例2、经过广泛的讨论,反复的修改,新的奖酬金制度终于付诸于实施了。

(介词多余。

“诸”在这里本来就有“之于”的意思,再加上介词“于”,就重复了。

)(四)结构混乱(句式杂糅)

结构混乱主要表现:

前后牵连(中途易辙)、两种句式糅合在一起、两种说法表达同一种意思而重复。

1、前后牵连(中途易辙)。

第一句还未说完,就将第二句接在第一句上。

或明明是两句话,偏用一句话来说。

例1、冲突双方在民族仇恨的驱使下,虽然经过国际社会多次调解,紧张的局势不但没有得到缓和,反而愈演愈烈。

(以“冲突双方”为陈述对象的句子不完整,后面又接了一个以“紧张的局势”为陈述对象的句子。

例2、去年入冬以来,少数目无法纪的人,任意偷窃、哄抢电线电缆厂大量物资,损失在百万元以上,目前警方已经立案侦查。

(中途易辙,“损失在百万元之上”与前面句子的主语不一致。

2、两种句式杂糅。

同一个意思,却用两种句式糅在一起来表达。

例:

你不认真学习,那怎么可能有好成绩是可想而知。

(把反问句和判断句式糅在一起,破坏了句子结构和语气的完整。

如果用反问句,应是“那怎么会有好的成绩呢?

”如果用判断句,应是“成绩不好是可想而知的”。

3、两种说法表达同一个意思。

例1、如果我所管的“闲”事能给群众带来哪怕一点点的幸福和快乐时,我也很幸福,很快乐。

(05年全国卷三C项)(如果用假设关系,就应去掉“时”。

或者把“如果”改成“当”。

例2、在质量月活动中,他们围绕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进行了综合治理,尤其加强了对工艺流程、验收程序的监控。

(两种说法杂糅在一起,只需保留一种即可。

“围绕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应改为“围绕提高产品质量这个中心”或“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

(五)表意不明

表意不明一般有以下一些情况:

(1)费解,甚至使人不知所云,

(2)指代不明,(3)歧义。

1、交代不清(费解):

不能明确表达或表达清楚,读后不知道说什么。

例:

她因不堪忍受雇主的歧视和侮辱,便投诉《人间指南》编辑部,要求编辑部帮她伸张正义,编辑部对此十分重视。

(应改为“便向《人间指南》编辑部投诉”。

2、指代不明:

例:

曾记否,我与你认识的时候,还是个十来岁的少年,纯真无瑕,充满幻想。

(06年浙江)(“十来岁的少年”是“我”,还是“你”?

有不同理解。

3、歧义(多种理解):

例1、这次外出比赛,我一定说服老师和你一起去,这样你就不会太紧张了,可以发挥得更好。

(“我一定说服老师和你一起去”有歧义,既可理解为“我和你一起去”,也可理解为“老师和你一起去”。

例2、市政府关于严禁在市区养犬和捕杀野犬、狂犬的决定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拥护和支持。

(“严禁在市区养犬和捕杀野犬、狂犬”有歧义。

即捕杀野犬、狂犬是否被在禁止之列。

另外,“拥护”是指对领袖、党派、政策、措施等表示赞成并全力支持。

“支持”是指给以鼓励或赞助。

“拥护”含全力支持的意思,所以宜放在支持后,以示递进才妥。

例3、根据气象资料分析,长江中下游近期基本无降雨过程,仅江苏和浙江的部分地区可能有短时小到中雨。

(“江苏和浙江的部分地区”可以理解为“江苏和浙江”的部分地区,也可能理解为“江苏”和“浙江的部分地区”。

4、歧义产生原因

(1)组合层次不同造成歧义。

例:

“这份报告,我写不好”,可理解为“这份报告,我/写不好(能力有限)”,也可理解为“这份报告,我写/不好(可能由于身份等因素)”。

(2)结构关系不同造成歧义。

例:

“进口彩电”,可理解为动宾关系,也可理解为偏正关系。

(3)语义不明确造成歧义。

例:

“开刀的是她父亲”,可理解为她父亲是开刀的外科医生,也可理解为他父亲有病,医生给他做了手术。

(4)词类不同造成歧义。

例:

“饭不热了”,“热”是动词,意即不用热饭了,凉的也可以吃;“热”是形容词,意即饭凉了。

(5)词语含义多解造成歧义。

例:

“躺在床上没多久,他想起来了”,可理解为他想起了什么事,也可理解为他要起床。

(6)句子成分残缺造成歧义。

例:

“大家对护林员揭发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的问题,普遍感到非常气愤。

”因为在“揭发”后省去一个“的”字,使文意中心可以前移,造成歧义。

既可理解为大家对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一事气愤;也可理解为对护林员揭发这个问题的行为气愤。

加上这个“的”字,中心限制在“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的问题”上,文意就明确了。

(7)轻重音不同造成歧义》。

例:

“他一个早晨就写了三封信”,“就”轻读,是说他写信写得快;“就”重读,则说他工作效率低,只写了三封信。

(8)数量词修饰不明造成歧义。

例:

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工作一定要有新起色。

(9)“和(或)”连接不明产生歧义。

例:

他背着经理和总经理把这笔钱分别存到了两家银行。

5、消除歧义的方法

(1)设置具体语境。

例:

“你为什么打他?

”可具体表述为:

“你为什么打他?

应该好好教育嘛”,或者“你为什么打他?

该打的应该是我”。

(2)增加必要词语。

例:

“我去上课”,可说成“我去给学生上课”或“我去听老师上课”。

(3)改换词语或调整语序。

例:

“两个球队的教练”,可分别改为“两位球队的教练”(更换量词),或者“球队的两个教练”(调换语序)。

(4)改变句子结构。

例:

“围剿土匪的部队”,可改为“土匪的部队被围剿”或“部队围剿土匪”。

(5)增加(改变)标点符号。

例:

“电视机不要退回”,可改为“电视机不要,(可)退回”,或“电视机不能退回”。

(六)不合逻辑

概念范围不清、自相矛盾、多次否定引起混乱、关联词语用错

1、自相矛盾:

例:

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既然"幸免",自然是没有死,怎么能说是"死难中的一个呢"?

应改为:

多少人死难了,他是幸免的一个。

2、范围不清(概念不清):

例1、从事业的发展上看,还缺乏各项科学专家和各项人才。

(各项人才包括科学家,不宜并列,应说"各学科的专家和其他人才")

例2、科学的发展逼得反科学的人不得不戴上伪科学的面具来反对科学。

(05年江西B项)(不是“戴上伪科学的面具”,而应该是“戴上科学的面具”。

3、强加因果:

例3、我两次看见他从这个工厂走出来,我才知道这个热心帮助病人的老人原来是个工人。

(凭两次看见老人从工厂里走出来就断定他是工人,理由不充分。

4、否定失当:

对于反问句、疑问句,检查是否患表意相反症。

例:

很多人利用长假出游,怎样才能避免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有关部门对此作了相关提示。

应改为“怎样才能使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或者“怎样才能避免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附:

多重否定句句意的断定技巧:

将句中的反问和每一个否定词,都用“-1”表示,最后将所有的“-1”相乘,如果积为“1”则为肯定,否则为否定。

但要注意:

如句中有否定意义的词,如:

“防止”等,也作“-1”处理;“无时无刻”是没有一分钟的意思,也用“-1”表示。

例:

几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

("无时无刻"即"任何时候都",句子表述刚好相反,可将"忘"改为"在")

四、病句辨析解题技巧例谈

(一)关注五类“词”

 1、数量词

  例1、你知道每斤蜂蜜中包含蜜蜂的多少劳动吗?

据科学家统计,蜜蜂每酿造一斤蜜,大约要采集50万朵的花粉。

  例2、县里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报到。

(94年题)

 2、介词

例1、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在大家的信赖和关怀中得到了力量,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

(97年题)

  例2、3月17日,6名委员因受贿丑闻被驱逐出国际奥委会。

第二天,世界各大报纸关于这起震惊国际的事件都作了详细报道。

(99年题)

3、否定词

例1、睡眠三忌:

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睡处不可当风。

  例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建筑土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