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青春期孩子的教育方式方法.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20240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青春期孩子的教育方式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关于青春期孩子的教育方式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关于青春期孩子的教育方式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关于青春期孩子的教育方式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关于青春期孩子的教育方式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青春期孩子的教育方式方法.docx

《关于青春期孩子的教育方式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青春期孩子的教育方式方法.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青春期孩子的教育方式方法.docx

关于青春期孩子的教育方式方法

关于青春期孩子的教育方式方法

  青春期孩子的教育

  1、教育的几个基本原则

  既要有家长的,又要与他们建立一种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

  一方面,要相信学生有独立处理事情的水平,放手放心地尊重学生的人生选择;

  一方面,又要在他们遇到困难或失败时,协助他们分析事物、明辨是非。

  第三方面,不能迁就学生的不合理要求和不良行为,以防学生以后总是用反抗的方式来要挟老师和父母。

  ⑴、温馨的教育——温馨的家庭氛围

  关怀爱护的立场民主平等的关系和蔼轻松的语言探讨商量的气氛

  最重要的基础:

和谐、充满亲情和友情的家庭关系。

  ⑵、教育中的“三视原则”

  俯视——家长的

  平视——朋友的关系

  仰视——欣赏你的孩子

  你舍得让你的孩子吃苦吗?

(吃苦耐劳、责任感)

  你舍得让你的孩子吃亏吗?

(受挫力、合作水平)

  你舍得让你的孩子冒险吗?

(创新水平、拼搏精神)(险,必须在可控范围内)

  学习的本质是在于学会生存,学习的内容是四个学会——“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

而根据建构主义的理论,知识只能是靠学生自身在感悟和体验中获得,水平只能在学生亲自的动手实践中获得,价值观是学生日常的观察和约束中内化而形成。

  认可、同情、协助、引导、教育是最基本的原则

  2、当前家庭教育中存有的偏差

  重学习轻品德的倾向

  重分数轻习惯的倾向

  重结果轻过程的倾向

  重成绩轻水平的倾向

  包办的倾向——袋鼠妈妈

  溺爱、放纵和暴力、专制两个极端

  3、快乐的家庭教育的几个因素

  家庭结构是否健全

  家庭关系是否和谐

  家庭文化是否理性

  家教方式和内容是否准确

  亲子情感是否亲密

  夫妻间教育观点是否一致

  4、细节决定成败——良好习惯的培养

  习惯决定行为,行为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

(好习惯主宰人的一生)

  ⑴、养成孩子好习惯的原则

  言传身教

  放手让孩子去实践

  强制约束和教育

  从小事作起,在生活中点滴培养

  ⑵、家长应该着重培养孩子的几个良好习惯

  行为习惯:

优雅的气质和文明的举止

  生活习惯:

整洁卫生、锻炼、吃饭和睡眠……

  学习习惯:

刻苦、踏实、认真、细致、宁静、预习、听课、巩固、科学分配时间……

  探究习惯:

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创新

  ⑶、当前中学生普遍存有的不好习惯

  懒惰,怕困难,责任感、意志力不强

  追求另类、新奇的服饰、发式

  不能长时间持续的专注和挡不住诱惑

  全凭兴趣取舍(包括吃饭和学习)

  马大哈

  不能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绪

  5、培养孩子的非智力因素(情商)——孩子成长的基础

  什么是情商:

是信心、恒心、毅力、忍耐、直觉、抗挫力、合作精神……一系列人的心理因素,是一个人感受理解控制使用表达自己情感以及他人情绪的一种水平。

  1990年美国心理学家彼得·沙洛维和约翰·迈耶,他们提出了“情商”这个词——情感智商;英国心理学家比尔·里卡多说,决定一个人成功的80%是情商的作用,只有20%是智商的作用。

  1995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丹尼尔·戈尔曼写了一本书叫《情绪智力》,他提到了一些情绪的问题。

他概括了人有五大情商水平:

  ⑴、理解自身情绪的水平,又有人管它叫情绪觉知。

(很多人容易把单位的气发泄到家人身上,也有把家里的气发到同事身上,自己还不知道)。

  ⑵、妥善管理情绪的水平,不要让自己的情绪随意发泄(情绪化)。

  ⑶、自我激励的水平。

  ⑷、理解他人情绪的水平。

  ⑸、人际关系处理水平。

  他对188个公司的高级主管实行了测试,发现情商的影响力是智商的9倍。

  他通过研究发现了一个趋势,现代儿童的特点—孤单、忧郁、任性、好动、焦虑、易怒、冲动;这种现象令世人震惊。

  (在今天中国的独生子女群体中,这种现象更为严重)

  他谈到智商高的人不一定能持续成功,智商一般,情商极大的人,反而能成功。

  他写道:

“真正决定一个人成功是否的关键,是情商水平,而不是智商水平。

  诸葛亮与周瑜的比较。

  独生子女们的情商是很低的,近年来,关于孩子厌学、网恋、早恋、孤僻甚至犯罪的报道屡屡出现,且对亲情冷漠、不与父母沟通(甚至要挟)、存有人际交往障碍等问题的孩子也越来越多……人们习惯性地将这些孩子称为“问题孩子”。

据教育专家研究发现,这些“问题孩子”的智力水平基本正常,有的甚至智力超群,但“情商”却相对较低,情感世界多是一片荒漠。

  当独生子女“对物不珍惜、对人不感激、对事不尽力、对己不克制”的时候,每位家长必须对自己的家庭教育实行深刻反思(学校固然有其教育的责任和义务),孩子是父母的镜子。

  社会环境相同,学校环境相同,孩子年龄相近,为什么有的品学兼优,有的却成为“问题少年”呢?

  怎样培养高情商?

  ⑴、训练情绪、情感。

  第一,要驾驭愤怒情绪,方法有——拖延法、数数法、上厕所,理性的控制自己。

  第二,克服紧张情绪。

现代快节奏生活很容易使我们紧张。

  第三,克服急躁情绪。

培养自己的韧性。

  第四,克服消极情绪。

积极的心态、开放的心态、乐观的心态、成就感的心态。

  第五,适当的宣泄。

用语言、用行为来发泄,是面对大山大喊。

  第六,学会放松。

的方法是幽默。

  第七,顾及他人的情绪。

  ⑵、学会处理人际关系。

对人宽容、换位思考、学会关心、充满爱心、富有同情心、沟通协调、诚信正直、善于合作、乐于吃亏、奉献精神

  ⑶、善于乐观豁达。

乐观和悲观是情商的基础,而悲观的人永远是不能成功的。

  ⑷、积极向上进取。

有进取心的人,总是对未来充满希望,一个连梦都不会作的人就是没有希望的。

  ⑸、善待人生机会。

智商高的人会发现机会,情商高的人会抓住机会。

爬起来比跌下去多一次就成功了。

  当前,学生最需要培养的情感是:

  培养孩子感恩的心

  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和爱心

  培养孩子的自觉性和自信心

  培养孩子接受别人、接受自己的共处精神

  培养孩子对待困难和挫折、百折不挠的勇敢精神

  培养孩子控制自己,抵挡诱惑的水平。

  1960年,心理学家瓦尔特·米歇尔,在斯坦福大学的幼儿园,选择一批4岁的小孩作了个软糖实验。

  当代青少年在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上存有着分离的现象。

在不太损害个人利益的时候,他们常常选择遵从道德的行为,同时满足一下自己的道德需要,但在道德要求与个人利益发生严重冲突的情况下,他们中的一些人则会选择违反道德的行为,以获得一己之利。

所以,培养自己抵挡各种诱惑的自控力是很重要的。

  6、协助孩子“学会学习”

  ⑴协助孩子树立准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动因

  学习的目的重要的是获得“渔”,而不是获得“鱼”,也就是获得去探索、求知的方法和水平,而不一定是知识本身。

  学习要达到的目标是:

通过努力才能够而且能够达到的目标——跳一跳,摘得到。

  学习动因最基本的思想是:

学习是为自己明天的生存而奠基。

  ⑵协助孩子掌握学习环节中的“五个重视”(教材、教师、课堂、训练、反思)和学习过程中的四个环节(预习、听课、巩固、反思提升)

  依据教材依靠教师立足课堂反复训练持续反思

  ⑶树立科学合理的学习评价

  科学的理解自己的孩子,理智的分析孩子的优点、缺点、特长等,为自己的孩子确立一个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学习目标,防止要求过高、过急,从而酿成悲剧,也要防止孩子将来从事自己并不擅长的专业。

  美国教育学家加德纳《智力的结构:

多元智力理论》(1983),提出了当前教育的两大基础理论之一的多元智能理论,人有八种智能。

  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

  身体运动智能自我理解智能人际交往智能音乐智能自然智能

  ⑷协助孩子克服学习中的疲劳现象

  疲劳现象是有三种:

  一是,指学生在长时间的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对学习的厌倦情绪,出现心理上的疲劳;

  二是,学生学习效率下降,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生理上的疲劳;

  三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达到一定高度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学习成绩提升缓慢,甚至出现倒退,又称“瓶颈现象”。

  疲劳现象容易使学生,出现厌学情绪,出现焦虑心理,甚至放弃学习。

家长和老师,最是应该在这个时候给予学生鼓励和支持。

  ⑸协助孩子科学的分配时间

  中学阶段,学科较多,共有11门学科的毕业成绩(语、数、外、政、史、地、理、化、生、计算机、体育),在这10多门学科中,要根据轻重科学的分配时间。

一般说来有以下几个原则:

  薄弱学科重些

  特别特长的重些

  要中考或高考的重些

  马上就要考试的重些

  理科学科平时重些,文科学科考前重些

  避免偏科现象和完全凭兴趣取舍,特别是注意因为不喜欢这个老师,而放弃这个学科。

  7、培养优秀学生的心理特质

  

(1)能够使用有效的学习策略

  

(2)建立智力的增长观(个人的持续发展)

  (3)高成就动机(追求卓越、追求成功)

  (4)高自我功效感(在成功中获得幸福)

  (5)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6)坚持完成任务

  (7)延迟满足的水平

  五、家校联合——5+2>7

  家庭、学校、社会——学生受教育的三大场所,而家庭和学校又是最重要的,二者不但紧密相联,互相促动,而又不能互相取代。

  家长的优势:

孩子的监护人,有权决定孩子的重大选择,有亲情,是孩子最可信赖的人,孩子最容易把情绪发泄的对象,最容易了解孩子心灵世界的人(知子莫若父);是孩子终身的教师。

  劣势:

因为不是知识的传授者,孩子最敢于挑战、最敢于藐视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大多不理智。

  老师和家长的优势和劣势,刚好相反。

所以,学校和家庭的联合,老师和家长形成的合力,家长和老师的互相支持和信任,相得益彰是教育好孩子的关键。

  1、家庭和学校的基本关系准则

  没有任何冲突,只有共同的利益、共同的目标——一切为了你们的孩子、我们的学生。

  互相信任互相协助互相支持互相促动

  2、畅通的教育信息交流渠道

  家长在入校时,就应该将孩子的所有特点(优点、缺点、特长、性格特点……)告诉老师,减少老师了解学生的时间,有利于老师对症下药,即时教育;

  家长将在孩子处了解到的班级教育情况,特别是一些重大的隐患,即时的通报给老师,有利于老师即时发现、处理和纠正。

  老师也应该将学生在校的学习、思想、情绪等情况通报家长,求得家长的协助。

  家长和老师互相交流,互相提升。

  3、家长和老师教育威信的互相建立

  家长和老师都必须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榜样和,任何一方失去教育的,孩子的教育肯定会失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