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贷款定价.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30601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用卡贷款定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信用卡贷款定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信用卡贷款定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信用卡贷款定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信用卡贷款定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信用卡贷款定价.docx

《信用卡贷款定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用卡贷款定价.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信用卡贷款定价.docx

信用卡贷款定价

浅议信用卡贷款定价

【摘要】信用卡贷款定价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商业银行的核心问题,也是被讨论最多的话题,但都没有形成统一而有效的管理模式。

本文通过分析截至目前国内外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管理模式,总结其优缺点,进而提出,信用卡贷款定价应改变其一贯的研究角度,而应从顾客的角度来为其定价,这样不仅将定价更加精准化,更是最大程度的满足了商业银行的三性原则。

【关键词】信用卡贷款;定价;贷款利率

一、国内商业银行信用卡贷款定价研究现状及评价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采取的贷款定价方法有基准利率加点法、成本加成定价法、关系定价法及市场参照法等,这些方法同样在成熟的市场化中有明显的缺陷,分析如下:

基准利率加点法定价模型是在参考央行的基准利率基础上,结合贷款的风险程度指标来制定贷款价格,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竞争力。

但这种定价方法考虑的因素还不够全面,因为其中风险指标仅包括资本金比率、还款期限、贷款担保方式、信用等级、资产负债比率、现金流量指数等;其他指标也仅包括结算比率、存贷率、单笔贷款额等等,即考虑的因素还不够全面,无法全面管理贷款的风险。

成本加成定价法定价模型是一种“成本导向型”模型,银行虽有利可图,但有较强的内向性,对外部因素如宏观经济形势、市场状况、顾客个人资料等考虑的并不多,更多的只是考虑本行内部的因素,这在一定程度上使贷款利率偏离市场利率,从而影响它的市场竞争力。

关系定价法主要针对银行的大客户,根据大客户与本行的业务往来密切程度、对本行的贡献度及大客户自身信誉度等因素来确定贷款利率,往往对与银行关系较好的大客户制定较优惠的利率,是吸引大客户的最佳手段。

但在使用这种方法的时候,银行对关系较好的大客户制定贷款价格的浮动空间较小,这通常会导致商业银行的盈利空间减少。

市场参照法是指商业银行在确定贷款利率时,以同业竞争者对同类产品制定的贷款利率水平为参考,确定自身的合理价格。

这种方法从表明上看,虽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但却有明显的外向性特点。

因为只是一味的为了抢占市场而参考同业竞争者的市场价格,却没有仔细权衡自身的成本与利润,结果很有可能导致虽然抢到了市场但却赢利很少甚至出现亏损的局面。

二、国外商业银行信用卡贷款定价研究现状及评价

西方商业银行经历了上百年的发展,且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逐步实现了利率市场化。

因此,经过多年的摸索,西方商业银行在经营实践中已逐步掌握并发展了一整套简单实用的贷款定价方法。

peters.rose(1996)、史建平(2003)、刘忠燕(2002)、彭建刚(2004)、戴国强(2004)、任远(2004)等对贷款的价格构成要素及西方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的主要模型进行了总结和综合阐述。

其中,peters.rose(1996)将其贷款定价的主要模型归纳为以下几种:

(1)成本相加定价法(cost-plusloanpricing)

该模型相对简单,它认为任何一笔贷款的价格都应由成本加上目标利润而形成,并将其分为以下四个组成部分:

即,银行筹集可贷资金的成本,指银行为借款者筹集资金而发生的成本,如存款利息、同行隔夜拆借利息、再贴现利息等;银行的非资金性成本,又称贷款费用,包括信贷人员的工资、对借款人进行信用调查及分析的费用、对该笔贷款款项的鉴别及评估费用、对抵押物的鉴别及估价费用、管理该笔贷款项目的专用设备折旧费用等;贷款的风险溢价,也即风险补偿,指对借款人可能发生的风险而要求的高于基准利率的必要补偿费用,一般主要考虑的风险有违约风险和期限风险;银行预期的利润率,也有学者称其为目标收益,指银行股东的期望收益。

用公式表示为:

贷款利率=可贷资金的边际成本+非资金性经营成本率+补偿贷款风险损失的边际成本+银行预期利润率

这种模型思路简洁明了,且实用,并有利于商业银行补偿成本,确保期望利润的顺利实现。

但该模型属于“成本导向型”的定价模型,即银行仅从一笔孤立的贷款角度出发,在考虑该笔贷款的成本和银行预期利润的基础上,确定该笔贷款的价格。

其缺点不乏有以下几种:

首先,这要求银行必须要精确地了解其成本,即要有精确的成本核算系统,事实上,在如今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中,银行早已是复合型产业或称其为金融百货公司,使得商业银行很难准确地将其经营成本分摊到每一项业务;此外,该模型忽略了客户需求及细分客户特点,如今,商业银行与客户已不是简单的贷款关系,而是全方位的复杂的关系,但在该模型中,银行只是更多的考虑自身的因素,没有或较少的考虑客户的特点,因为客户是商业银行最大也是最重要的资产,必须要对客户终身价值作出最准确的判断,这才是符合现代商业银行贷款的特点之一,如果按照该种模型作出贷款价格,不仅会使贷款价格脱离市场,而且还会降低与同业的竞争力,最终导致客户资源流失及贷款市场萎缩;最后,使用该种定价模型,需要正确判断每笔贷款的违约风险、期限风险及其它相关风险,即要求银行要有一批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风险评估人才,但事实上,这在现实中都是很难做到尽善尽美的。

(2)价格领导模型(priceleadership)

该模型是当前国际银行业广泛采用的一种定价模型,有学者也称其为基准利率加点模型。

其具体的定价方式如下:

首先,对不同的客户进行不同的信用评级,并综合考虑贷款的风险度以此来确定相应的风险溢价“点数”或“系数”;其次,选择某种基准利率作为该业务的基价(一般为各国央行所规定),针对客户的信用程度和贷款项目的风险程度,确定不同水平的利差;最后,由基准利率加上风险溢价“点数”(或乘以风险溢价“系数”)便构成具体贷款项目的实际利率。

其计算公式为:

贷款利率=基准利率+风险溢价点数或贷款利率=基准利率*风险溢价系数

与成本相加定价法模型相比,这种模型属于“外向型”模型。

首先,它以市场一般价格为基准点,将贷款品种、贷款规模、贷款对象等因素纳入到贷款定价模型中,重点考虑不同贷款的违约成本和风险程度,试图寻求贴近市场的适合本行的贷款价格,从而有了较强的竞争力;其次,这种模型省去了计算资金成本和非资金经营成本的麻烦,只需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调整风险溢价幅度来确定最终贷款价格;最后,这种模型同样也有其缺陷,即在贷款过程中,没有考虑商业银行的实际成本,如果贷款成本超过了基准利率,则适得其反。

(3)客户盈利分析模型(customerprofitabilityanalysisloanpricing)

指商业银行在贷款定价过程中,通过比较客户为本行带来的收入以及本行为这笔贷款而付出的成本,以此来衡量贷款价格。

其公式表示如下:

贷款利率=银行的目标利润率+(为该客户提供的所有服务的总成本-为该客户提供所有服务中除贷款利息以外的其他收入)÷贷款额

银行为顾客付出的总成本有:

员工薪酬、顾客存款利息、吸收存款发生的其他费用、管理贷款发生的费用、贷款的违约成本等;银行从顾客身上获取的总收入有:

顾客存款的投资收入、中间业务收入、贷款利息收入。

在上述计算中,如果银行从与顾客的综合业务关系中得到的净收益为正,且符合银行预期的利润水平,则可批准这项贷款申请;如果净收益为负或未达到银行预期利润水平,则可提高贷款价格或拒绝这项贷款申请,以确保预期的盈利目标顺利完成。

这种模型较前两种模型更为全面,它克服了前两种模型仅考虑成本、风险、竞争及贷款利息收入等因素,而并未将顾客这一重要资产①考虑在内,或者考虑较少。

这种模型以顾客为中心,属“顾客导向型”模型。

在贷款过程中,银行不仅仅考虑贷款利息收入及成本,而更重要的是考虑顾客与本行的综合业务关系及顾客对银行的贡献度来确定最终最优价格。

充分体现了银行以“顾客中心”的营销理念,从而更富有竞争力。

但是,这种模型对银行的成本核算具有较高的挑战。

因为每一项金融产品总是由许多具体的“作业”构成,从而形成诸多“作业”成本的集合体,其次,还要以分顾客来核算,因为每位顾客都有不同的特点,然后,将所有作业成本相加既得该金融产品的成本。

如果商业银行没有先进的技术条件和完善的管理水平,是很难完成任务的。

三、对信用卡贷款定价模式的思考

以上多数定价方法都只是从银行本身和社会的角度考虑问题,如银行的资金成本、目标利润率、分摊的营业费用、风险损失等,而并未将顾客重点考虑在内或考虑过于粗浅,即对顾客的分析还不够。

我们应明确认识到顾客应是银行最重要的资产,也是利润来源的最重要的渠道。

直到目前,理论界对顾客关系管理这一话题讨论颇多,但普遍都认可:

对顾客价值的判断是任何一个企业在其生命周期中贯穿始终的核心问题。

而且更重要的是,经济全球化已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时代潮流,面对这一高度社会发展的客观产物,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在此进程中,每个个体都应学会顺应,学会用动态的眼光发展自己,即谁能在这一潮流中抢先抓住机遇,占领有效市场,谁就能获得更多的利益,反之,如果有个体自我封锁,自我发展,依然过着我行我素的桃园式的生活,则被历史潮流所抛弃也是一个必然性。

毋庸置疑,金融业是一国的经济命脉,同时也是一个高风险行业,我们更应给予高度重视,如上世纪7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多国因金融业崩盘而受牵连,如泰国、印尼因金融业受到冲击,导致经济严重衰退;上世纪80年代广场协议,美国为提高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和减少巨额赤字问题,终于在1985年9月22日,要求日本、联邦德国、法国以及英国的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在纽约广场饭店举行会议,达成五国政府联合干预外汇市场。

在签订协议后,在短短的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美元对日元跌幅达20%,此后,又逐渐下跌,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跌幅达50%,即日元兑美元升值了一倍。

但这一事件却成了导致日本经济长期萎靡不振,经济发展速度始终十分缓慢的主要因素;又如2008年的金融危机,具有百年历史的雷曼兄弟投资银行垮然倒下,同时花旗银行也申请破产保护,随后其他很多银行也纷纷步入后尘,这一危机迅速蔓延至其他国家,导致以美国为代表的多数西方国家在近两年内经济发展速度缓慢甚至衰退。

由此看来,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高度竞争市场化条件下,面对金融业如何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抗风险力显得至关重要,而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又是其中的传统核心业务之一,如何使贷款利率尽早的市场化且合理存在,是决定金融机构乃至影响一国今后的发展方向所在。

由上述国内外金融机构贷款定价现状可知,中国的金融机构到目前为止,其贷款利率主要还是依靠央行规定的基准利率,而且央行给予金融机构的贷款浮动区间也较小,即金融机构自主定价的能力很小,在面对最终的贷款利率时,只是简单的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下浮动一定的区间作出最终决定。

可以说,中国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基本上还是一个半利率市场化或微利率市场化,并未达到完全的市场化,根据上述分析,中国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市场化也必然是一个很明确的趋势,但如何加速这一进程是当务之急。

国外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已经达到市场化程度,各金融机构自主定价的区间较大,定价的弹性较强,但对顾客的认识度不够细化。

虽然国外金融机构已经认识到顾客对银行的重要性,但并没有细分每个顾客的特点,因为特点不一样的顾客决定了顾客对银行的忠诚度和给予银行的回报也不一样。

此外,对于监管资本形成的资金成本对贷款利率的影响,国外三个主要的贷款定价模型均没有涉及。

注释:

①本文认为顾客是银行最大也是最重要的资产,应像股票等资产一样为其定价,并须追求其价值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李蕊,殷仲民.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定价方法探讨[j].问题探讨,2006.

[2]黄炜.广东发展银行贷款定价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11.

[3]莫易娴,范祚军.对三大贷款定价模型的比较分析[j].财会月刊,2005,10.

[4]陈忠.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理论与实践[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7,11.

[5]蒋东明,夏芳.论国外贷款定价模型及其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启示[j].华北金融,2005,4.

[6]牟太勇.基于信用风险评估的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7,3.

作者简介:

杨晓荣,大学本科,现就读于西南财经大学09级金融统计与风险管理实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