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第46单元语文教学设计汇总.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303589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75 大小:60.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第46单元语文教学设计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第46单元语文教学设计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第46单元语文教学设计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第46单元语文教学设计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第46单元语文教学设计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第46单元语文教学设计汇总.docx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第46单元语文教学设计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第46单元语文教学设计汇总.docx(7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第46单元语文教学设计汇总.docx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第46单元语文教学设计汇总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4-5单元)语文教学设计

10.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写“络、锤、凿、焚”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默写《竹石》。

3.通过朗读并结合插图、借助注释了解诗歌大意。

4.了解三首古诗中表达的诗人志向,学习“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默写《竹石》。

2.通过朗读并结合插图、借助注释了解诗歌大意。

教学难点

了解三首古诗中表达的诗人志向,学习“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马诗》。

2.通过朗读并结合插图、借助注释了解诗歌大意。

3.体会诗人在诗歌中寄托的渴望及立功报国的赤子之心,了解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成语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课件2】

一()当先 ()到成功  老()识途 

千军万() 万()奔腾 快()加鞭

马是人类忠实的朋友!

日行千里是高效的象征,负重不言是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象征,温和、易接近是善良谦逊的象征,早在远古时代,马就和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

中国人喜欢以“千里马”喻良才。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马的诗,看一看唐朝的李贺赋予了马怎样的形象。

【出示课件3-5】(板书:

马诗)

二、初读诗文,初步感知。

【出示课件6】

自学要求,4分钟

1.自由朗读,注意节奏

2.找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与同桌讨论后还不认识的,提问。

3.朗读后同桌相互说一说你明白了些什么?

你不明白什么,在这之中你最想知道什么,组织好语言快速提问,其他同学认真听。

三、大概了解古诗。

1.学习古诗的方法。

一看诗题明对象,

二看作者知背景,

三看诗文解大意,

四看资料悟诗情,

插图注释也要看,

反复诵读入诗境。

2.【出示课件7】简介作者,酝酿情感。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

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

他是唐朝宗室郑王后裔,但家族已经没落。

他才华横溢,壮志凌云,满腹傲气,迫切地想为国家人民奉献,但因为他的父亲叫李晋肃,“晋”“进”同音,与李贺争名的人,就说他应避讳父亲的名讳不举进士,使得他终不得登第。

李贺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27岁时在郁闷悲苦中去逝。

他生不逢时,又不愿媚俗取宠,因而饱受世事的嘲弄。

这种情绪直接影响了他的性格,融进了诗作使他的诗平添了一层冷艳神秘的色彩,因而人们称他为“诗鬼”。

通过对李贺生平的阅读你有什么感受?

他像一匹怎样的马?

3.写作背景。

【出示课件8】

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作者不得志之时。

而“燕山”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方。

本诗正是当时所写。

4.诗文大意。

【出示课件9-12】

大漠:

广阔无边的大沙漠。

燕山:

燕然山,今蒙古国境内杭爱山。

钩:

是古代的一种兵器。

形似月牙。

何当:

什么时候才能够。

金络脑:

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说明马具的华贵。

快走:

迅速地跑,痛快地跑。

清秋:

金秋,天气凉爽的秋天。

四、体察诗蕴,品悟诗情。

 

 1、【出示课件13-14】

自读第一句,思考4分钟

(1)写了什么景物?

各有什么特点?

充分发挥你的调动你的所有感觉,想一想,这首诗中的景物构成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景物、色彩、环境、气氛等)

大漠、沙、燕山、月;一、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战场景色。

(2)这是一句什么描写?

有什么作用?

环境描写,描写这幅悲凉肃杀战场景色,也代表有志之士报国的决心。

(3)作者为什么特意描写“大漠”“燕山”这些地方?

这对表现马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呢?

“大漠”“燕山”等地方,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

也是战马奔驰之地。

赏析前两句的含义,师生共议“沙如雪”“月似钩”的丰富意蕴,这是一番怎样的情景?

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肯定学生富有创意的个性化理解。

(板书:

环境 沙如雪 月似钩)

诗意:

广阔的沙漠在月的映照下如铺上了一层霜雪,燕山之上悬挂着一轮如银钩(兵器)的弯月。

(5)师生共同在音乐中想象,感受“大漠、燕山”空阔寂寥、清冷大气的场面。

师相机点拨:

这悲凉、清冷的场面从侧面衬托了诗人壮志未酬、怀才不遇、异常愤懑的心境。

(板书:

空旷冷峻)

2、自读第二句,思考4分钟

比较“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和“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你从中读出了什么不同?

联系李贺的生平,你感受到李贺怎样的心境?

(板书:

慨叹 何)

(1)“金络脑”是指什么?

为什么不是铁、木、竹呢?

(“金络脑”“锦襜”“金鞭”统属贵重鞍具,都是象征马受重用)

(2)为什么是“踏清秋”?

不是“踏春风”?

有什么情绪的差别呢?

踏之中你能读出什么?

用“踩”好不好?

为什么?

(“踏清秋”声调铿锵,词语搭配新奇,盖“清秋”草黄马肥,正好驰驱所以字句的锻炼,也是此诗艺术表现上不可忽略的成功因素。

(3)你从“快走”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快走”二字,形象地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

(4)读“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这是一匹怎样的马?

(引导学生抓住“金络脑”“快走”,形象地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作者希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嘶鸣。

诗意:

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树功勋呢?

想到这些,诗人怎能不焦急?

——读“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想到这些,诗人怎能不忧虑?

——读“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想到这些,诗人怎能不愤慨?

——读“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板书:

渴望、感慨、愤懑、矛盾 借物喻人)

五、题目是《马诗》,却不见一个马字,是否离题了?

为什么?

 生:

因为诗人是借马来抒发自己的壮志情怀及怀才不遇的感叹。

【出示课件15】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想象情境,体会作者想要实现理想的迫切心情。

板书设计:

马诗

环境 沙如雪 月似钩——空旷冷峻

慨叹 何——渴望、感慨、愤懑、矛盾

借物喻人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请地朗读、背诵《石灰吟》《竹石》。

2、借助注释自主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人在古诗中表达的志向。

3、分析三首古诗表达方法的共同点,学习“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引入新课。

【出示课件16】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了李贺的《马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古诗三首》中的《石灰吟》和《竹石》这两首古诗。

(板书:

石灰吟 竹石)

二、初步感知,理解诗意。

(1)作者简介

【出示课件17】

于谦(1398-1457年),字廷益,号节庵,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杭州市上城区)人。

明朝名臣。

郑板桥(1693-1766年),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等,著有《郑板桥集》。

(2)初步感知大意:

以自学、汇报为主

①《石灰吟》【出示课件18】

石灰吟:

赞颂石灰。

吟:

吟颂。

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A逐句理解: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

“千锤万凿:

指用铁锤击,用钢钎凿。

千、万:

虚词,形容很多。

若等闲:

好像很平常。

(诗意:

经受千锤万凿才出深山,对待烈火焚烧、锤炼看作很平常的事。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粉身碎骨”指石灰使用时,要碎散成粉末。

浑不怕:

一点也不怕。

浑:

全,全然。

清白:

指高尚的节操。

(诗意: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B整体了解: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②《竹石》【出示课件19】

竹石:

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

作者是著名画家,他画的竹子特别有名,这是他题写在竹石画上的一首诗。

A逐句理解: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

咬:

在这首诗里指的是紧紧扎根在土里。

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

破岩:

破裂的岩石。

这句诗的意思是:

牢牢咬住青山决不放松,竹根扎在破裂的山岩之中。

(体会竹子坚忍不拔的性格)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磨:

折磨。

“坚劲”:

坚定强劲。

(强调jing四声读音)

任:

任凭。

  尔:

你。

这句诗的意思是:

遭受无数磨难打击,它还是那样坚韧挺拔;不管是东风西风,还是南风北风,都不能把它吹倒,不让它屈服。

B整体理解:

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诗歌的意思。

三、感悟诗歌,体会情感。

①初步感知诗歌情感:

这两首诗,分别描绘的是石灰与竹子,说一说,石灰与竹子给你分别留下怎样的印象?

(板书:

石灰 竹子)

石灰:

开采石灰时非常艰苦,烧制石灰时面对严峻的考验。

朗读,读出石灰的面对各种考验泰然自若。

竹子:

长在高山岩石中的竹子。

它高大挺拔,扎根艰难与顽强。

看图,感受竹子的坚强。

朗读,读出长在岩石中的竹子在那种艰难、恶劣的环境中坚忍不拔、顽强不屈的精神。

②深入感知作者的情感:

再读古诗,诗人仅仅是在赞美石灰、竹子吗?

用上咱们上节课学会的方法,联系作者写诗时的时代背景,联系作者生平,小组讨论,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汇报。

《石灰吟》:

抓“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来感受。

重点体会“清白”,这个“清白”到底指什么?

表面上写石灰,实际上是拿石灰自喻。

说明自己不管遭受多大的挫折,即使是粉身碎骨,也要保持高尚的品格。

表达出作者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洁品格在人间的追求。

于谦就是这样,到死也不向恶势力低头,实践了他的誓言。

(板书:

不怕牺牲)

教师小结:

这就叫做“托物言志”。

(板书:

托物言志)石灰与诗人之间有什么联系?

 

朗读,把诗中“物”的形象与所蕴含的精神融合起来,读出作者的情感。

《竹石》呢?

汇报:

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

引导学生认识到:

A.《竹石》也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诗人的情感。

作者借赞美岩竹的坚定、顽强,说明做人要有骨气,不能随风倒。

(板书:

要有骨气)

朗读,读出这做人的道理。

 B.再联系诗人的时代背景,我们也能看到诗人自己对当时黑暗、污秽的社会不妥协的斗争意志和高尚节操。

 朗读,读出诗人所言的志向。

四、总结方法,深华主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的古诗,具有什么特点?

(托物言志)

在学古诗时,我们一方面要从字面上理解古诗表面的意思,还要结合作者生平与时代背景来看诗隐含的意思。

这种方法你学会了吗?

2.背诵这三首古诗。

板书设计:

《石灰吟》 石灰  不怕牺牲

《竹石》  竹子  要有骨气

托物言志

11.《十六年前的回忆》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写“阀、避”等12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掌握按时间顺序表达的写法。

  

3、学生细读文本,抓住描写李大钊的语言、动作和外貌的句子,从言行体会他对亲人的爱,对革命事业的忠贞。

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

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重点

1、自主学习字词,会写“阀、避”等12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掌握按时间顺序表达的写法。

  

3、学生细读文本,抓住描写李大钊的语言、动作和外貌的句子,从言行体会他对亲人的爱,对革命事业的忠贞。

教学难点

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

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写“阀、避”等12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学生掌握按时间顺序表达的写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出示课件1、2】

师:

毛主席在“咏梅”词中,赞颂了梅花顽强不屈的斗争精神。

梅花的品格在无数革命者身上得到具体体现。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

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遇到不理解的词语,通过看注释、查词典等方式弄懂。

2.词语学习:

⑴交流自己已懂的词语。

⑵认读生字新词。

【出示课件5】

埋头、军阀、避免、皮靴、尖锐、抽屉、恐怖、粗暴、魔鬼、苦刑、严峻、残暴、匪徒、拘留、啃窝头、绞刑、捡起。

(3)理解词语。

【出示课件6】

含糊:

不明确;不清晰。

 

军阀:

指拥有武装部队,割据一方,自成派系的人。

 

局势:

泛指[政治、军事等]一个时期内的发展情况 

轻易:

本课指十分容易随随便便。

 

恐怖:

惊慌、害怕。

 

一拥而入:

形容很多人同时闯进门来。

 

严峻:

严肃而厉害。

 

会意:

领会别人没有明确表达的意思。

 

绞刑:

死刑的一种,用绳子勒死。

 

沉着:

冷静,镇静,从容,不慌不忙的样子。

三、默读课文,理清结构。

【出示课件7】1.标注自然段。

(共33个自然段)

2、二、思考:

作者回忆的是一件什么事情?

作者重点回忆了父亲李大钊被害的事情。

3.请同学们结合题目,看注释,读第1自然段,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

“被害日”指什么?

【出示课件8】(板书:

永远忘不了父亲被难日)

4.【出示课件9】默读2~32自然段并思考:

作者回忆了十六年前的哪些事情?

分别是哪些自然段写到的?

可以小组讨论。

3.小组通过交流讨论,理清写作顺序和课文结构,融入重点片段的朗读感悟。

建议2~32自然段分为四个部分:

 

⑴第1~7自然段:

写父亲被捕前的一些事情(被捕前)

⑵第8~17自然段:

写父亲被捕的经过(被捕时)

⑶第18~29自然段:

写我们和父亲最后一次见面的情景(法庭上)

⑷第30~33自然段:

写父亲被害后,一家人非常悲痛(被害后)。

四、小组合作,交流感悟。

组内初步交流自学成果,互相补充,如仍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作上记号,待合作探究时解决。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课堂总结:

作者是在父亲逝世十六周年时写的,通过回忆父亲被捕前、被捕时、在法庭上以及父亲遇难后的沉痛心情,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怀念。

我们把这样的表达方法称作倒叙。

你还想起了我们以前学过哪些文章,也采取了这样的表达方法呢?

课后收集一下。

 

2、布置作业:

1.自学生字、抄写文中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细读文本,抓住描写李大钊的语言、动作和外貌的句子,从言行体会他对亲人的爱,对革命事业的忠贞。

2、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

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深入学习。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采用倒叙的方式描写了哪些内容呢?

那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更深入地了解李大钊同志。

二、体会忠贞,学习品质。

 1、分析被捕前和被捕时的句子,把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勾画出来,把你的体会标注在旁边。

【出示课件10-16】(板书:

被捕前:

局势严重忠于革命 被捕时:

不慌不忙)

2.【出示课件17】默读课文第三部分,并思考:

李大钊同志是个怎样的人?

从哪个句子、词语能看出来?

请画出相关句子,并在旁边写出你的体会。

3.自主读书并思考问题,并在小组内交流。

4.汇报交流,随机品读。

【出示课件18】“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

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引导学生体会从这句话可以看出父亲虽受敌人的折磨,但依旧沉着、慈祥。

出示练习:

“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

这句话抓住了人物_________的外貌_________描写,说明了_________。

对李大钊施了重刑,“平静”说明李大钊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慈祥”充分体现了李大钊对亲人的爱。

【出示课件19】“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

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

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

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出示练习:

(1)从“瞅了瞅”这个词语可以体会到_________。

李大钊同志不但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毫不动摇,而且也不因亲人的喊声、哭声而忧伤。

(2)“非常安定,非常沉着”这是抓住了人物的_________描写,这可以看出_________。

李大钊同志在极端危险和困难的情况下能够坦然自若,对革命的事业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板书:

被捕后:

平静慈祥坚贞不屈)

三、体会沉痛,触动心弦。

1.过渡:

鲁迅先生有这么一句话“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也是李大钊先生的写照。

请大家轻声读课文第四部分,并思考一下这一部分讲了什么内容?

【出示课件20】

2.学生自主读课文,思考问题并画出相关句子。

3.汇报交流,(板书:

记住父亲被害的日子)并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的关系。

【出示课件21、22】

出示练习:

 

我知道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的关系是____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

(板书:

前后照应 首尾连贯)

4.文章除了开头和结尾做到了首尾呼应,在文中还有很多这样前后照应的句子,请用波浪线画出来。

【出示课件23】

(1)弄清什么叫“前后照应”。

(2)试找出与下面句子相照应的句子,说说有什么好处。

①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

②母亲醒过来了,她低声问我:

“昨天是几号?

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

”我低声对母亲说:

“妈,昨天是4月28。

③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④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

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⑤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⑥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

5.【出示课件24】小结:

这些句子前后照应,使人读了会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得更加清楚,印象和感受也会更深。

6.知识小擂台。

①在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慈爱( )镇定( )占领( )

②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的关系是(),这样写的好处是()。

③“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

”中的“伟大的力量”是指_________。

④学了《十六年前的回忆》,我认识了一位_________的李大钊。

四、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收获到了什么?

除了李大钊,你还了解哪位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呢?

2.教师小结: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个对亲人充满慈爱,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对敌人顽强斗争、坚贞不屈的李大钊。

让我们继往开来,把和平之花呵护得更好吧。

3.布置作业

1.收集有关李大钊的故事或者他写的文章。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板书设计:

11.十六年前的回忆

永远忘不了父亲被难日

前后照应   

被捕前:

局势严重忠于革命

被捕时:

不慌不忙

首尾连贯   

被捕后:

平静慈祥坚贞不屈

记住父亲被害的日子  

12.《为人民服务》

教学目标

1.学会“革、彻、迁”等10个生字。

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你知道的事例,说说对“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3.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4.初步了解议论文的表达方式。

5.概括课文中心思想,体会作者论述中心思想的思路。

背诵第2、4自然段。

教学重点 

联系上下文并结合你知道的事例,说说对“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的各个层次是如何围绕课文中心展开论述的。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重要词语。

2.讨论课文围绕主要观点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教师播放一些各行各业劳动图片【出示课件1】,请同学们欣赏。

师:

同学们,今天我们进入课题前,先来看一些照片,看看他们都在干什么,想想他们为什么这样做,为了谁?

生:

好。

师:

(观看完图片后)看了这些这些图片,他们那样子做到底是为了谁?

说说理由。

生:

他们那样做是为了人民。

为了人民能够更加幸福地生活。

师:

对,为人民服务。

他们是最可爱的人,为了人民,他们不怕苦,不怕累。

有的甚至连生命都可以牺牲。

他们都是最让人感动的人。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新课第12课《为人民服务》。

(板书:

为人民服务)

二、简介作者,写作背景。

【出示课件3、4】  

毛泽东(1893--1976),湖南湘潭人。

字润之,笔名子任。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

3.人物介绍【出示课件5】

张思德:

1915年出生于四川省贫苦农民家庭。

1933年加入红军。

中共中央警备团战士。

三、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检查学习效果,随机指导。

(1)【出示课件6】读词语:

鸿 鼎  旺  炊

剥削 兴旺 解放 哀思 炊事员 

死得其所   精兵简政 

重于泰山   轻于鸿毛

(出示:

这里重点演示了“鼎”字的书写,运用白板里的笔画书写,让学生更形象、直观地掌握正确的笔顺。

理解“鼎”的意思,用“鼎”可以组哪些词语,随机出示“一言九鼎、鼎鼎大名、三足鼎立”等词。

让学生不仅掌握其形、并且通过组词来加深对词语的理解。

四、再读感知,理清结构。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想想:

【出示课件7】全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

2.指名说一说段落意思。

学生阅读后讨论完成预设:

【出示课件8】

第一方面:

我党及人民军队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

第二方面:

讲了人的死有两种不同意义;(教师点拨第2自然段,并进行朗读指导,尝试背诵第2自然段)

第三方面:

讲为人民服务要坚持好的,改正错的;

第四方面:

讲为人民服务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点拨并朗读文段)

第五方面:

讲开追悼会的目的。

3、教师小结。

(学生回答:

死的意义、不怕批评、团结互助)

 六、课堂总结,布置背诵

师: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解决了课本的生字生词,初步了解了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主要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1、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课文围绕中心所写的几方面内容。

2、尝试背诵第2、4自然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

2.通过为人民服务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学生可以正确树立生死观。

3.初步了解议论文的表达方式。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检查背诵情况。

2.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会了本课的生词,解决了不理解的词语,也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现在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回忆一下课文围绕中心写了几方面的意思。

二、学习课文,完成习题。

1.自由读第1自然段,结合这一自然段中的词语说说什么是为人民服务?

2.【出示课件9】我们这个队伍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出示这两句话后,让学生读一读,比较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从画横线的词语中能体会出什么?

请同学们谈一谈。

【出示课件10】“完全”说明我们这个队伍是百分之百地为人民利益工作的,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别的目的。

“彻底”则说明了我们这个队伍无论在什么时候,做什么工作,时刻都想着人民。

这句话揭示了党和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为人民服务的要求和标准,党和军队与人民群众有着密切关系。

(板书:

宗旨)

3.学习第2自然段,可让学生先自己读一读第2自然段段,画一画有哪些句子不理解,然后提出不懂的问题。

4.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缺点?

从课文中画出有关语句。

预设:

学生的问题可能集中在这两句话上: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子电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