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材料练习题附答案.docx
《历史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材料练习题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材料练习题附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材料练习题附答案
【历史】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材料练习题(附答案)
一、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材料辨析论述题
1.伴随着经济的发展,随之而来的是殖民者侵略的脚步,于是亚非拉掀起了一系列的反侵略斗争。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1853年,佩里将军的舰队陈兵东京湾,日本无力抵御它们。
十年前,英国人在鸦片战争中,对中国也曾这样耀武扬威……与中国截然相反不同的是,19世纪60年代,日本宣告了一个迅速改革和西方化时代的到来。
——(美)史兹·墨菲(亚洲史)
材料三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引发日清战争。
战争的胜利,使日本国民对大中华文化固有的“赞赏”、“崇敬”心理开始崩溃,隐藏在内心的劣等感,迅速向“差别”、“轻蔑”的意识逆转。
一种新型的近代清国观开始形成,大和民族自身的优越感迅速转变成时代思潮的主流。
从此,日本对邻国开始盛气凌人了。
材料四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写道:
“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不可思议的是,开启人类这一历史大幕的,并不是当时欧洲的经济和文化中心,而是偏居在欧洲大陆西南角上两个面积不大的国家”。
(1)根据材料一:
请举出1857年英国在亚洲进行殖民统治时引发的一次民族解放战争的名称。
(2)根据材料二:
19世纪,首先打开日本大门的是哪个国家?
日本的什么事件“宣告了一个迅速改革和西方化时代的到来”?
(3)材料三中的“日清战争”是指什么战争?
此次战争后,“日清战争”的“清”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实行了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变革是什么?
(4)材料四这里的“两个面积不大的国家”指的是哪两个国家?
“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是指什么事件?
【答案】
(1)名称:
印度民族大起义
(2)国家:
美国;事件:
明治维新
(3)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变革:
戊戌变法
(4)国家:
西班牙、葡萄牙;事件:
新航路开辟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57年英国在亚洲进行殖民统治时引发的一次民族解放战争是印度反英民族大起义,沉重的打击了英国的殖民势力。
(2)根据材料二“1853年,佩里将军的舰队陈兵东京湾,日本无力抵御它们”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首先打开日本大门的是美国,日本进行了明治维新的改革,大力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宣告了一个迅速改革和西方化时代的到来”。
(3)依据材料三“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引发日清战争”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日清战争”是指甲午中日战争;此次战争后,“日清战争”的“清”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实行了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变革是戊戌变法。
(4)依据材料四“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不可思议的是,开启人类这一历史大幕的,并不是当时欧洲的经济和文化中心,而是偏居在欧洲大陆西南角上两个面积不大的国家”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两个面积不大的国家”指的是率先开辟新航路的西班牙和葡萄牙,“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是指新航路的开辟。
2.材料明治政府成立后,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对原有工矿企业加以改造和扩建并新建了一些厂矿,通过这些方式,把大量的西方科学知识和技术吸收进来,大大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明治政府在推行文明开化政策时,发布了一系列法令,废除了一些传统的习俗,并且宣传和鼓励民众采用西方的一些生活方式.如1871年8月,发布了《断发脱刀令》,鼓励人们效仿西方的发式。
1872年12月,宣布废除原来高级官员常用的直衣、狩衣等服装,确立西式礼服为官员礼服,并提倡官员在平时也穿西装,西方的一些社会习俗逐渐在日本传播开来,扫除阻碍文明进步的绊脚石。
——吴彤《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期间中日吸收西方文化之比较》
(1)材料反映了日本历史上哪一场改革?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答案】
(1)明治维新
(2)论述:
观点:
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论述:
1868年,日本开始明治维新,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实行文明开化政策,日本实现转折,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在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为主要形式的体制改革,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推动中国农村和农业的发展,因此成功的改革能不断推动国家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材料“明治政府成立后,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摆脱民族危机,日本开始学习西方进行改革,从1868年起,明治政府在“富国强兵”的口号下实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史称“明治维新”。
因此材料反映了日本历史上的明治维新。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观点:
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论述:
1868年,日本开始明治维新,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实行文明开化政策,日本实现转折,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我国的发展蕴涵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
在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为主要形式的体制改革,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推动中国农村和农业的发展,因此成功的改革能不断推动国家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点睛】
解答此题,抓住关键词“改革”,结合历史可知,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因此提取观点:
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结合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内容及影响,进行分析即可。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明开化”是明治维新的有机组成部分,给日本社会带来了震撼和反思。
材料一学者宋成有在《新编日本近代史》中介绍:
1872年太政官发布废止幕府时代服饰的布告,自天皇以下,达官贵人纷纷在正式场合身穿西洋大礼服,洋服一时成了时髦衣着。
饮食结构也在变化,幕府时代禁食的牛肉被称为“开化的药铺”、“文明的药剂”,“士农工商、男女老少、贤愚贫富等以不食牛肉为不开化”,牛肉火锅店里顾客盈门。
一群群年轻人聚在店里边大嚼牛肉,饮用葡萄酒,边用蹩脚的英语谈论时事,成为众人趋之若鹜的时尚。
材料二日本当代思想史研究家松本三之介说:
(1888年日本某学者认为)一国文明之进步,必基于国民本来之元气和性格,绝不是仅凭一朝一夕的模仿和虚饰就可以得到解决的。
然而,我国开国以来只是眩晕于滔滔而来的泰西文明之外观,而不考究泰西文明能有如此今日之所以然。
一味心醉于泰西文明之结果,便产生了崇拜泰西文明之风潮。
此风潮破坏了作为国民独立之根基的国民性格,虚饰了一国之文明。
(1)根据学者宋成有的介绍,概括指出日本文明开化的特征。
(2)根据材料,说明日本人在“文明开化”进程中,对吸收外来文明的态度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据材料,指出有些日本人“眩晕于滔滔而来的泰西文明”这一错误的实质。
【答案】
(1)特征:
自上而下推行;涉及范围广泛;国民竞相效仿;学习西方表面化。
(2)变化:
由模仿虚饰变为理性对待。
(3)实质:
片面理解西方文明(不了解西方文明的内涵)。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材料“自天皇以下,达官贵人纷纷在正式场合身穿西洋大礼服,洋服一时成了时髦衣着”的信息可知,日本文明开化的特征是自上而下推行;依据材料“饮食结构也在变化’、“开化的药铺”、“文明的药剂”,“士农工商、男女老少、贤愚贫富等以不食牛肉为不开化”、“牛肉火锅店里顾客盈门。
一群群年轻人聚在店里边大嚼牛肉,饮用葡萄酒,边用蹩脚的英语谈论时事,成为众人趋之若鹜的时尚”的信息可知,日本文明开化的特征是涉及范围广泛;国民竞相效仿;依据材料“我国开国以来只是眩晕于滔滔而来的泰西文明之外观,而不考究泰西文明能有如此今日之所以然。
一味心醉于泰西文明之结果,便产生了崇拜泰西文明之风潮。
此风潮破坏了作为国民独立之根基的国民性格,虚饰了一国之文明”的信息可知,日本文明开化的特征是学习西方表面化。
(2)根据材料“一国文明之进步,必基于国民本来之元气和性格,绝不是仅凭一朝一夕的模仿和虚饰就可以得到解决的”的信息可知,日本人在“文明开化”进程中,对吸收外来文明的态度上发生的变化是由模仿虚饰变为理性对待。
(3)依据材料“绝不是仅凭一朝一夕的模仿和虚饰就可以得到解决的”、“一味心醉于泰西文明之结果,便产生了崇拜泰西文明之风潮。
此风潮破坏了作为国民独立之根基的国民性格,虚饰了一国之文明”的信息可知,有些日本人“眩晕于滔滔而来的泰西文明”这一错误的实质是片面理解西方文明。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林肯在1858年的一次演说中说:
“分裂之家不能持久。
……我相信我们的政府不能永远忍受一半奴役一半自由的状况。
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溃。
但我的确期望它停止分裂。
它或者全部变成一种东西,或者变成另一种东西。
”
材料二:
“从1863年元月1日起,凡在当地人民尚在反抗合众国任何一州之内,或一州的指明地区之内,为人占有而作奴隶的人们都应在那时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
(1)材料一中的“房子”在这里比喻什么?
(2)材料一中“一半奴役一半自由的状况”分别指南方和北方哪两种不同的经济制度?
什么事件结束了这两种经济制度并存的现象?
在此期间,林肯政府颁布了哪两个重要的法令?
(3)材料二所涉及到的美国战争有什么历史意义?
【答案】
(1)美国联邦政府。
(2)南方的种植园奴隶制经济和北方的资本主义经济;美国南北战争;《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3)南北战争是美国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基本给出了黑人奴隶制度,较好的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维护了国家统一,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加速发展扫清了障碍,并为美国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奠定了基础。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信息“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溃。
但我的确期望它停止分裂”可知,材料一中的“房子”在这里比喻美国联邦政府。
(2)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一半奴役一半自由的状况”分别指南方的种植园奴隶制经济和北方的资本主义经济;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美国南北战争结束了这两种经济制度并存的现象;第三问依据所学可知,1862年,林肯政府颁布了《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调动了人民和黑人奴隶的积极性,扭转了战局。
(3)依据所学可知,材料二所涉及到的美国战争是美国南北战争;南北战争是美国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较好的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维护了国家统一,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加速发展扫清了障碍,并为美国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奠定了基础。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61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关于废除农奴制度的法令。
法令规定,农奴具有人身自由;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授与农奴的份地,在法律上仍是地主的财产,农奴只有“永久的使用权”。
材料二在工业革命的冲击下,美国北方工商业资本家要求提高关税,以保护国内市场和原料,扩大工业品出口;南方奴隶主则要求降低关税,扩大工业品进口。
北部需要大量自由雇佣劳动力,南部奴隶主却把几百万黑奴禁锢在种植园内。
材料三19世纪中期,受工业革命的影响,日本一些思想家在外国强权势力渗透日本的情况下,提出了实行民主平等、效仿西方以求富国强兵的主张。
(1)根据材料一,指出废除俄国农奴制度的沙皇名称。
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农奴制改革对俄国产生的社会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南北方矛盾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日本欲实现“富国或强兵”的一项措施。
(4)根据上述材料,归纳推动19世纪中期俄、美、日发生重大变革的相同原因。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些变革的共同影响。
【答案】
(1)沙皇:
亚历山大二世;社会影响:
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农奴制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2)矛盾表现:
关税、劳动力;
(3)措施:
政治上:
废藩置县;军事上:
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经济上:
地税改革,殖产兴业;社会生活上:
文明开化(列举其中一项即可)
(4)相同原因:
工业革命的拓展;共同影响:
促进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关于废除农奴制度的法令”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废除俄国农奴制度的沙皇名称是亚历山大二世;农奴制改革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农奴制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2)根据材料二“美国北方工商业资本家要求提高关税,以保护国内市场和原料,扩大工业品出口;南方奴隶主则要求降低关税,扩大工业品进口。
北部需要大量自由雇佣劳动力,南部奴隶主却把几百万黑奴禁锢在种植园内”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南北方矛盾的表现是关税、劳动力。
(3)根据材料三“日本一些思想家在外国强权势力渗透日本的情况下,提出了实行民主平等、效仿西方以求富国强兵的主张”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日本欲实现“富国或强兵”的措施是政治上:
废藩置县;军事上:
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经济上:
地税改革,殖产兴业;社会生活上:
文明开化。
(4)根据上述材料的内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推动19世纪中期俄、美、日发生重大变革的相同原因是业革命的拓展;这些变革的共同影响是促进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500年左右,它(大西洋)一变而成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其巨大的影响波及各方。
一般看来,这一变化对欧洲人是有利的,但对其他地方(美洲、非洲等)的人则意味着灾难
——《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两次工业革命)给工业化各国带来了空前的经济繁荣。
在(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西方列强将世界上大片地区强行纳入资本主义的统治之下。
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争斗便尖锐起来。
——《世界近现代史》
材料三“原始积累的方法决不是田园诗式的东西。
”“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
——马克思《资本论》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指出当时最早进行殖民扩张的是哪两个国家。
这一变化“有利”于欧洲人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2)归纳材料一、二的相关内容,佐证材料三中马克思的观点。
(3)依据上述材料,指出欧洲资本主义进行原始积累的主要方式。
【答案】
(1)葡萄牙和西班牙;有助于欧洲殖民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
(2)给美洲、非洲等地带去灾难;将大片地区强行纳入殖民统治。
(3)殖民掠夺,奴隶贸易。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中世纪晚期,西欧商品经济空前繁荣,需要拓展市场,推销产品,寻找原料。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便开始了早期的殖民掠夺。
最早进行殖民的国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
殖民扩张中,欧洲的殖民者掠夺到大量财富,为欧洲积累了资本,从而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2)根据材料一“这一变化对欧洲人是有利的,但对其他地方(美洲,非洲等)的人则意味着灾难”、材料二“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争斗便尖锐起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便开始了早期的殖民掠夺,有助于殖民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但是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因此马克思认为,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英国殖民者进行殖民掠夺外,也从事贩卖非洲黑奴的活动。
因此欧洲资本主义完成原始积累的主要方式是殖民掠夺和奴隶贸易。
7.材料:
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
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列宁《关于纪念日》
请回答:
(1)材料反映的是俄国历史上的哪一事件?
该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分别是什么?
(2)该历史事件的性质是什么?
对俄国的影响是什么?
【答案】
(1)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根本原因:
封建农奴制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直接原因:
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加剧了俄国的国内危机。
(2)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是近代俄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解析】
【分析】
【详解】
(1)依据题干材料“1861年俄国……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俄国历史上1861年农奴制改革。
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在俄国有了一定发展,但俄国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市场狭小,自由劳动力缺乏,社会经济远远落后于西欧国家。
19世纪50年代,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惨败,更加剧了国内的社会经济危机。
农奴处境日益恶化,农民运动波澜壮阔地发展起来。
贵族地主统治岌岌可危,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决定废除农奴制。
由此可以看出,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加剧了俄国的国内危机,是导致农奴制改革的直接原因;而其根本原因在于封建农奴制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依据所学可知,俄国农奴制改革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它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俄国农奴制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是近代俄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但是,这次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8.1861年初,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在国务会议上说:
“继续拖延下去只会更加引起灾祸,只会对整个国家,特别是对贵族和地主会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
”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俄国面临什么危机?
为解决危机,俄国推行了哪一次重大改革?
在同一年,美国发生了一次维护国家统一的重大事件,这次重大事件是什么?
(2)俄国这次改革的哪一项内容为俄国经济发展解决了大量的资金?
这次改革的性质是什么?
(3)俄国这次改革促进了俄国历史的进步,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你能从这两方面分析这次改革给俄国带来的重大影响吗?
【答案】
(1)危机:
农奴制危机
改革:
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俄国1861年改革、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事件:
美国南北战争(美国内战)
(2)内容:
土地仍然归地主所有,农奴可以得到一定数量的份地,但必须以出钱或服劳役的方式向地主赎买。
(可酌情赋分)
性质:
(沙皇政府推行的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
(可酌情赋分)
(3)影响:
积极影响:
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工业发展道路;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俄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消极影响:
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
(答出其中一点即可酌情给分)
【解析】
【分析】
【详解】
(1)本题解题的关键在于抓住时间“1861年”。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1年俄国出现农奴制危机。
为摆脱农奴制危机,巩固沙皇统治,亚历山大二世主导了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
1861年4月,美国南方军队首先向北方挑起战争,国家面临分裂,美国南北战争爆发。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1年3月,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法令。
法令规定土地仍然归地主所有,农奴可以得到一定数量的份地,但必须以出钱或服劳役的方式向地主赎买。
这是对农奴的一次剥削,但也为俄国经济发展解决了大量的资金。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奴制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工业发展道路;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俄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但是,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相关内容。
第
(1)问以时间为线索,将俄国农奴制改革和美国南北战争联系起来,综合性较强,需要学生能够活用教材的基础知识;第
(2)问考查对历史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第(3)问要求学生学会运用全面、客观、一分为二的评价历史事物的方法作答。
9.近代以来,中日两国的恩恩怨怨一直影响着两国关系。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天涯沦落人)
材料一1853年马克思说:
''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威权,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
”
(1)用具体史实说明材料一中马克思评价的历史事件使中国近代社会的经济主权开始遭到了破坏。
同一时期哪国给日本带来了深重的民族危机?
(探索自强路)
材料二如图:
顶戴花翎与“自强”“求富”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图中“总理衙门”的设立有何作用?
材料三从6月11日到9月21日这一百多天中,皇帝迅速地接连发布了一百多条上谕,试图以空前规模大力推行变法维新。
8月底前大多数法令涉及经济、军事和文教领域。
……但是他(康有为)关于政治制度改革的建议,如颁布宪法、建立国会和宣布君民合治,上渝中均未提。
尽管维新运动没有达到它的政治目标,但它所引起的思想变化却对中国社会和文化有着长期的全国规模的影响。
——费正清、刘广京《剑桥中国晩清史》
(3)根据材料三,回顾所学知识,写出维新变法的主要历史作用。
材料四日本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
先是改革教育制度,第二是进行大胆的宪政变革,废藩置县,摧毁了所有的封建政权,同时组建议会,实行立宪,万事决于公论。
明治政府于1885年实行内阁制,翌年开始制宪,1889年正式颁布宪法,1890年召开第一届国会。
从而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在经济改革上,明治政府设立工部省,管理矿山、铁路等,引进先进生产技术和设备及培养技术工人。
——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的得失》
(4)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从变法内容的角度分析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一个失败一个成功的原因。
(相逢不相识)
材料五一八九五年,鸿章去马关。
伊李坐春帆,两人把约签。
台湾被割占,赔偿二万万。
四口全开放,工厂设口岸。
南京耻未雪,马关新仇添。
(5)请通过分析“工厂设口岸”的内容,说明其危害。
(谁人不识君)
材料六“在历史和领土这两个原则问题上,没有妥协的余地。
”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强调,如果日本某些人要执意为当年的侵略历史翻案,国际社会以及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的人士他都绝不会容忍和姑息。
王毅指出,只有真正坚持和平道路,不再说一套做一套,才能获得邻国和世界的信任,希望日本的领导人能够懂得这些基本的道理,能够尊重人类良知和国际公理的底线。
(6)根据材料六指出影响当今中日关系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对日本某些势力要为侵略历史翻案,你有何看法?
【答案】
(1)从《南京条约》中英商进出口货物所缴纳的税款清政府需同英国商定可以得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被破坏,美国。
(2)洋务运动;清政府有了专门的外交机构,有利于加强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3)维新变法传播了西方资产阶级学说,坚定了人们变法图存的信念。
(或它所引起的思想变化对中国社会和文化有着长期的全国规模的影响)
(4)对比两则材料中变法的内容,戊戌变法措施中没有提及立宪法、开国会、设议员等政治制度方面的变革;而明治维新组建议会、立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
(5)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标志着列强在商品输出的同时,还设银行、修铁路,扩展了在中国的经济,势力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6)历史和领土问题;历史不容篡改;应维护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果实;以史为鉴,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日本只有正视历史和深刻反省过去的侵略历史,才可能开辟未来等。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1853年马克思说:
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威权,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并根据所学知识,1840-1842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侵略我国,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规定英商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