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教育心理学综合docx.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301076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47.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教育心理学综合docx.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发展教育心理学综合docx.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发展教育心理学综合docx.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发展教育心理学综合docx.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发展教育心理学综合docx.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发展教育心理学综合docx.docx

《发展教育心理学综合docx.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教育心理学综合docx.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发展教育心理学综合docx.docx

发展教育心理学综合docx

三、名词解释

1、发展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主干学科之一。

它是研究个体的心理发生与发展以及为了促进个体发展的人类学习与教育的实质与规律的科学。

关键期:

个体在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个体很大作用的时期,关键期内心理发展的速度是加速的,也是教育的最佳期。

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是指个体心理的年龄阶段的特征,即个体心理在一定年龄阶段中的那些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

5、家谱分析法:

就是选出一个具有某一特征的对象作为指标个案,然后从这个指标个案出发,调查其家族史中出现相似特征的对象的数目。

6、长时记忆是指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上的记忆。

短时记忆是1分钟内的记忆。

9、个别差异:

指个体在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而不同于他人的心理生理特点,又称个别差异。

10、学习:

是凭借经验在主体身上差生的比较持久的能力和倾向的变化。

11、第二信号:

以语词即第二信号为条件刺激物的条件反射,称作第二信号系统。

第一信号系统是以具体事物即第一信号的条件反射。

12、元认知:

就是指对自己认知状况的认知和监控。

13、自我效能感:

指个体对自己完成某项任务或活动的能力的自我评价和判断。

14、学习动机:

是指引起个体的学习行为,维持这种学习行为,并使这种学习行为朝某一目标进行的一种心理状态。

15、特殊才能:

是指个体在其特殊领域中表现出较高能力。

特殊才能一般不是单一能力的体现,而是多种能力的完备结合。

16、自我意识、是意识的一种形式,是主体对自己的反映过程,表现为对自己的认识、态度和行为调节。

17、个别差异:

个体在不同生命阶段应该达到的成就。

38.强化:

凡施加影响有助于有机体反应频率、速度和强度增加的过程。

是影响行为形成和改变的最重要因素。

38、超常儿童通常指智能明显超过同年龄儿童一般发展水平的儿童,也指很早就表现出音乐、书法、绘画等方面杰出的特殊才能的儿童。

40、成熟是指随着年龄增长自然而然出现的个体身心的成长变化。

43、发展任务是指个体在不同生命阶段应该达到的成就。

39.练习曲线:

是指在连续多次的练习期间所发生的动作效应变化的图解。

40.移情:

指个人对他人的情绪、情感状态进行感知和体验后而产生的类似于他人情绪、情感状态的替代性情感反应。

41.教学效能感:

指教师对自己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的自我评价和判断,它直接影响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的自我监视和调控。

2.角色采集技能:

指个体采取他人的观点来理解他人的思想和情感的一种必要的社会认知技能。

也就是站在对方的角度上考虑问题的能力。

3.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观念在包摄性和概括水平上高于新学知识,因而新知识与旧知识构成下位关系,又称类属关系。

这种学习就是下位学习或类属学习。

有派生类属学习和相关类属学习两种。

4.PQ4R法:

是一种阅读策略,是六个步骤的英文名称缩写。

包括预习、提问、阅读、思考、复述和复习六个操作步骤。

5.罗森塔尔效应也称教师期望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

由罗森塔尔等发现。

即如果教师根据对某一个学生的了解而形成一定的期望,就会使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行为表现发生符合这一期望的方向变化。

36图式:

人们对客体和事件有关属性组合的知识贮存方式,是一套例题、一套概念或表象的结构及功能的组合。

37社会学习理论:

阐明人怎样在环境中学习,从而形成和发展其个性的理论。

社会学习是个体为满足社会需要而掌握社会知识经验和规范以及社会行为技能的过程,它主要是通过观察学习的形式而进行的,因而社会学习理论又称观察学习理论。

38自尊感:

对社会评价与个人的自尊需要之间相互关系的反映。

39直觉行动思维一种只能在行动过程中进行思维,行动一旦停止,思维也随之终止的思维。

40同化:

把环境因素纳入有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

37、自我整合感:

埃里克森认为,在心理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60岁以后),个体心理社会性发展的任务是形成自我整合感。

即以自己的方式负责一些事情并使自己适应他人,经常体验到成功,无畏死亡。

38、顺应:

顺应是指内部图式改变,以适应环境现实。

亦即当客体作用于主体,而主体的图式不适应客体时,就要调整和改变主体的图式,使之适应客体的过程。

39、聚合式交叉设计:

聚合式交叉设计是横断研究设计与纵向研究设计的综合,即首先对两个以上年龄组进行横断式研究,然后在不同时间内对各年龄组进行纵向式研究。

40、依恋:

婴幼儿对某个人特别亲近,而不愿意离开的一种情感。

41、学习的试误说:

桑代克对学习过程的解释。

他认为,当动物处于一定问题情境时,它被一定动机所驱动,会对这一情境尝试作出各种反应。

由于满意的结果,使错误的反应逐渐减少,最终学会正确反应。

38、自我中心主义——即儿童不能从他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只能以自我为中心,从自己的角度观察和考虑问题,并深信自己的想法和他人的想法是一致的。

当遇到与自己观点相矛盾的事实时,他们会坚定地认为该事实是错误的。

41、元记忆:

指个体对自己记忆过程的理解和认识。

包括元记忆知识、元记忆体验和元记忆监控三个方面。

42、常模参照测验:

是以常模作为解释学生测验分数的参照标准的测验。

38、生态学运动:

就是指在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领域中出现的一种强调在活生生的自然和社会的生态环境中研究被试的心理特点的普通倾向。

39、直觉行动思维一种只能在行动过程中进行思维,行动一旦停止,思维也随之终止的思维。

40、社会认知:

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情绪、思想、动机的认识,以及对社会关系和对集体组织间关系的认识。

41、学习动机:

引起个体的学习行为,维持这种学习行为,并使这种学习行为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一种心理状态。

42、效标关联效度:

指的是测验预测个体在某种情况下行为表现的有效性程度,可定义为测验分数和效标之间的相关程度。

38、特殊才能:

指个体在其特殊领域中表现出较高能力。

特殊才能一般不是单一能力的体现,而是多种能力的完备结合。

39、智慧技能:

在练习基础上形成的按某种规则或操作程序顺利完成某种智慧任务的能力。

40、学习的迁移:

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41、亲社会行为:

指一切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且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

42、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指个体心理在一定年龄阶段中的那些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

37、最近发展区:

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凭借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38、超常儿童:

通常指智能明显超过同年龄儿童一般发展水平的儿童,也指很早就表现出音乐、书法、绘画等方面杰出的特殊才能的儿童。

39、观察学习:

个体通过观察榜样在处理刺激时的反应及其受到的强化而完成学习的过程,是社会学习的主要方式。

40、学习的测量:

指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学科知识,技能和能力的测量,学习测量的结果是评价学生学业水平的基础,同时也是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基础之一。

41、折半信度:

即对测验按奇数项目、偶数项目或其它标准分成两半,以两半分数之间的相关系数计算的信度。

40、成熟:

指随着年龄增长自然而然出现的个体身心的成长变化。

42、所谓角色采择:

是指个体采取他人的观点来理解他人的思想和情感的一种必要的社会认知技能。

43、发展任务:

指个体在不同生命阶段应该达到的成就。

44、教育心理实验法: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引起或改变一种或几种影响学生心理变化的条件,来观察学生行为变化的研究方法。

1.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研究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以及为了促进个体心理发展的人类学习与教育的实质与规律的学科。

广义的发展心理学包括动物心理学、民族心理学、个体发展心理学。

狭义的发展心理学主要指个体发展心理学

4.最近发展区:

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凭借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15.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发散思维),它包括三个维度:

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

24.(瞬时记忆)是保持在(0.25——2)秒钟的记忆

38.技能:

在练习基础上形成的按某种规则或操作程序顺利完成某种智慧任务或身体协调任务的能力。

40.概念学习:

实质上是掌握以符号代表的同类事物或性质的共同的本质特征。

41.学习策略:

对学习方法进行选择,运用和调整,特别是指根据个体学习能力的差异而对学习方法进行选择,运用与调整。

44.学习的迁移:

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46.品德:

个体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某种稳定的心理特征,他是个性中具有道德评价意义的核心部分。

56.归因:

人们对他人或自己行为结果的产生原因的知觉或推断。

(最早提出的是美国心理学家海德后由韦纳等人日臻完善。

63.常模参照测验:

是以常模作为解释学生测验分数的参照标准的测验

67.教育机智:

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及能根据新的、意外的情况快速的作出反应,果断的采取恰当教育教学措施的一种独特的心理素质。

65.信度:

测验结果的一致性或稳定性,表示测量的可靠性。

66.效度:

测验准确地测量出测验所要测量的特性或功能的程度。

3、原我、自我、超我的意义?

答:

原我类似于“无意识”的含义。

它是最原始的、本能的而且在人格中最难接近的部分,同时又是强有力的部分,它受快乐原则的支配,原我的核心就是本能。

自我是意识结构部分。

超我包括两个部分:

一是良心,二是自我理想。

18、什么是学习的尝试错误说?

答:

即当动物处于一定的问题情境中时,它被一定的动机所推动,会对这一情境尝试进行各种效应,由于满意的结果使错误的反应逐渐减少最终学会正确反应。

尝试错误说的实质是刺激与反应建立联结。

6、什么是游戏及其作用?

答:

游戏是促进儿童身心发展的一种社会性活动,也是促进儿童身心发展的最好的活动形式。

作用:

儿童在游戏中反映周围的现实生活,并通过它了解周围人们的劳动、生活和道德面貌,同时体验人们之间的互相关系。

在游戏中,儿童的运动器官得到好的发展。

8、什么是元记忆,有几个方面,由谁提出?

答:

元记忆指个体对自己记忆过程的理解和认识,它包括元记忆知识,元记忆体验和元记忆监控。

元记忆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提出。

19、什么是形成性学习评价?

答:

形成性学习评价是一种确认在某一教学过程中,个人或班级体的学习能否成立的评价,其目的在于及时发现当前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存在的困难、问题或缺陷,以便用于校正,消除困难,保障学习过程处于良性循环,因此,形成性学习评价,不是在于教学法之前,而是都处于教学过程之中。

42.简述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

(2)发展性原则。

(3)教育性原则。

(4)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5)伦理性原则。

43.小学生自我评价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1)自我评价由"他律性"向"自律性"发展。

(2)从依据具体行为进行评价向应用道德原则进行评价发展。

(3)从根据行为的效果进行评价向把动机与效果结合起来进行评价。

(4)从正确评价别人的行为向正确评价自己的行为发展。

44.简要比较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特点。

①功能:

短时记忆是操作性的,长时记忆是备用性的②容量:

短时记忆的容量是7±2个组块,长时记忆的容量很大③表征:

短时记忆以视觉或听觉的表象表征为主,也可以用抽象的语义命题表征;长时记忆的表达较复杂,一种观点认为陈述性知识以命题网络表征,程序性知识以产生式系统表征;另一种观点认为,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既可用语义编码,也可用形象编码。

45.简述教师期望效应的过程。

期望效应主要包括以下过程:

(1)教师对不同学生产生不同的态度与期望。

(2)不同态度与期望导致了不同的教育方法。

(3)学生对教师不同的态度、方法产生不同的态度、反应。

(4)学生的反应加强、印征了教师的期望。

(5)学生的学习成绩沿着教师的期望而提高或降低,证实期望。

46.举例说明渐进分化和综合贯通原则在教学中的运用。

渐进分化是在教学中首先讲授学科最一般和最概括的概念和命题,然后根据细节和特性渐进辨认,其结果是导致认知结构中的概念和命题从上到下按层次不断分化。

实例说明

综合贯通指在认知结构中已经确定了的知识,可以相互关联,产生新的组织,从而出现新的意义。

实例说明

47.评述皮亚杰的心理发展理论。

(1)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

①成熟、②练习和习得经验、③社会经验、④平衡

(2)心理发展的动力:

是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

(3)心理发展的具体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形式运算阶段(12岁以后)。

(4)心理结构的特性,从本质上讲是由量的积累(同化)而发生的质的变化(顺应)。

1.简述皮亚杰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四个主要因素

(1)成熟,即神经系统的成熟,是心理发展的必要条件。

(2)练习和习得经验,包括物理经验和逻辑—数理经验。

(3)社会经验4)平衡,指不断成熟的内部组织和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是心理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决定因素。

2.怎样分析影响人的心理发展的社会环境?

(1)家庭和父母是核心子系统。

(2)托幼机构和伙伴关系是中间子系统。

(3)社会网络和社会阶层是外在子系统。

(4)历史文化是外在子系统。

3..简述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的三水平六阶段学说的主要内容。

科尔伯格在皮亚杰的儿童品德发展的“四阶段学说”的基础上,采用两难故事法提出了品德发展的“三水平六阶段学说”。

(1)前世俗水平,分服从于惩罚的定向和朴素的利已主义的定向两个阶段。

(2)世俗水平,分社会习俗的定向和秩序与法规定向。

(3)后世俗水平,分社会契约的定向和良心或普遍的道德原则的定向。

4.简述高中生记忆发展的特点。

(1)记忆力增强。

(2)以理解记忆为主(3)视觉记忆和听觉记忆发展速度放慢,基本停滞。

(4)抽象记忆占优势。

(5)短时记忆逐渐稳定。

5.简述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的条件及种类。

奥苏伯尔认为有意义学习的条件有三个:

(1)学习材料必须具有逻辑意义;

(2)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3)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同化新知识的适当观念。

种类:

代表性(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1.试述教育在个体心理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教育与心理发展是辨证统一的。

一方面,教育决定着个体心理的发展。

因为教育总是不断向个体提出新的要求,总在知道个体的心理发展。

另一方面,教育本身还必须从个体心理发展的实际出发,即要从个体心理发展的水平出发,才能实现它的主导作用。

教育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能促进或延缓个体心理发展的进程。

(2)教育是引起个体领会和掌握知识经验的关键。

(3)教育必须适合个体心理发展内在需要的变化。

2.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1)远景性学习动机教育与近景性学习动机教育相结合,帮助学生设立适当的学习目标,并将学习目的性教育贯穿在各个学科教学之中。

(2)创设问题情景以激发求知欲。

(3)充分利用反馈与评价的作用。

(4)科学运用奖励与惩罚。

(5)合理开展学习竞赛活动。

(6)引导学生对学习成败进行积极归因。

41.简述初中生的生理发展对其心理发展影响的主要表现。

1、促进了“成人感”的产生和“我”的形象的改变;2、运动显著增强;3、出现心理和行为上的一些不协调性;4、性意识的觉醒与发展。

42.小学生学习兴趣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1、低年级的小学生从对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外部活动更感举,逐步发展到对学习的内容和需要独立思考的作业更感兴趣。

2、从不分化到逐渐对各种不同学科内容产生初步的分化性的兴趣。

3、在整个小学阶段,学生对有关具体事实和经验较感兴趣,对抽象的因果关系的兴趣在初步发展着。

4、小学低年级学生对以游戏方式进行的学生活动感兴趣,中、高年级小学生对这种学习活动的兴趣逐步下降。

5、阅读兴趣也在逐步发展。

43.简述影响学习策略学习的内部条件。

(1)原有知识背景

(2)元认知水平(3)动机(4)归因模式(5)自我效能感。

44.简述影响教学监控能力的主要因素。

1、教师自身因素。

(1)动机;

(2)有关的教学活动的知识与教学实践;(3)教育观念:

对学生的看法、教学效能感等;(4)情绪、情感等。

2、环境因素。

学校中的人际相互作用、学校的风气、教师待遇等。

46、举例说明陈述性知识同化的过程。

陈述性知识同化的过程是符号所表征的意义同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相关知识相联系并发生相互作用以后,转化为个体心理意义的过程。

同化的三种方式:

①类属学习:

派生类属、相关类属;②总括学习;③并列结合学习。

42.简要说明元认知的训练方法。

(1)言语训练法;

(2)他人提问训练法;教师提问和学生互相提问;(3)自我提问训练法。

43、简述初中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1)过渡性;

(2)闭锁性;(3)社会性;(4)动荡性。

44、什么是成熟决定论?

(1)美国发展心理学家格塞尔提出;

(2)支配心理发展的因素有两个:

成熟和学习,其中成熟更为重要;(3)心理发展是一个按顺序出现的过程,这个顺序与成熟的关系较大,与学习的关系较少;(4)心理发展主要由成熟决定。

45、诊断性学习评价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为学生的合理编班、分组提供可靠信息;

(2)发现超常或有特殊才能的学生;(3)诊断学生学习落后的原因;(4)为因材施教提供服务。

46、举例说明学习动机对学习过程的影响。

(1)学习动机可以加强注意;

(2)学习动机可以降低学习过程中的知觉阔限;(3)学习动机影响再现的效果;(4)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的坚持性;(5)结合上述四点中的任一点,举例说明。

47、分析说明埃里克森关于心理发展的理论。

埃里克森认为,心理发展是个人与社会交互相作用的的结果。

人格的发展除性冲动外,还要受社会文化环境的作用。

心理发展具有阶段性,每个阶段都有一个特定的心理社会任务需要解决。

遗传决定着发展阶段的顺序。

从出生到死亡,人格发展可分为八个阶段。

对埃里克森理论特我加以分析:

强调社会环境的重要性,提出毕生发展概念。

43、简要说明皮亚杰关于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的看法。

成熟:

主要是指神经系统的成熟。

成熟揭示了新的发展的可能性,是发展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

练习和习得经验:

是发展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包括两类经验:

物理经验和逻辑数理经验。

后者来源于动作。

社会经验:

即社会的相互作用与社会传递过程。

同样是发展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

平衡:

不断成熟的内部组织和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

是心理发展的决定因素。

44、婴幼儿思维的发展特点是什么?

婴儿以直觉行动性思维为主,即只能在行动过程中进行思维,行为一旦停止,思维随之终止。

这是人类思维最初级的形式,概括性很低,调节机能很差。

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概括思维开始发展。

幼犯的思维主要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来进行,而不是凭借对事物的内在本质和关系的理解来进行。

45、简要说明加涅关于学习分类的观点。

加涅首先根据学习的情境、水平,由简单到复杂把学习分为八类:

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销学习、语言的联合、多重辨别学习、概念学习、原理学习、解决问题。

加涅后来根据学习结果即学到的能力将学习划分为五类:

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

46、简述动机形成的内因与外因。

(1)动机的内因是需要和内驱力。

(2)需要和内驱力的关系:

需要引起内驱力,内驱力引起行为使需要得到满足。

(3)动机的外因是目标、诱因和强化物。

(4)内因与外因在动机形成中的关系;只有内因(如需要)而无外因(如目标),内因难以成为行为的推动力量;只有外因而无内因作为动力,行为难以持久。

五、论述题

47、举例说明渐进分化和综合贯通原则在教学中的运用。

渐进分化是在教学中首先讲授学科最一般和最概括的概念和命题,然后根据细节和特性渐进辨认,其结果是导致认知结构中的概念和命题从上到下按层次不断分化。

实例说明。

综合贯通指在认知结构中已经确定了的知识,可以相互关联,产生新的组织,从而出现新的意义。

48、为什么说教育在个体心理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

在个体心理发展上,教育与心理发展是辨证统一的。

一方面,教育决定着个体心理发展,因为教育总是不断向个体提出新的要求,总是在指导个体的心理发展。

另一方面,教育本身还必须从个体心理发展的实际出发,才能实现它的主导作用。

这种主导作用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教育能促进或延缓个体心理发展的进程。

(2)教育是引起个体领会和掌握知识经验的关键。

(3)教育必须适合个体心理发展内在需要的变化。

43、简述印刻与学习的区别。

洛伦兹提出印刻与学习有四点不同:

(1)印刻不依赖于任何一种强化。

学习则是如此;

(2)印刻是不可逆的。

而学习则不会这样;(3)印刻可能形成得非常快,有时只要一次尝试就形成了,而大多数学习而需要多次尝试;(4)印刻只会在发展早期的“关键期”内发生,而大多数学习可以在任何时期内发生。

44、简述初中生社会化发展的任务

(1)谋求独立;

(2)确定自我;(3)获得性别角色。

(4)准备适应“性”的成熟;(5)学习适应成人的社会。

45、简要说明加涅关于学习过程的模型。

加涅学习与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图由加工系统(或操作系统),执行控制系统和期望(或预期)系统组成。

(1)加工系统(或操作系统)包括感受器、感觉登记器(或瞬时记忆)、短时记忆(或工作记忆)、长时记忆、反应生成器和反应器组成。

(2)执行控制和期望系统对整个操作系统的各个部分都起调节与控制作用。

执行控制负责调节感受系统使之选择适当的信息予以注意;同时对工作记忆的加工方式、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中的表征形式的选择以及长时记忆中知识提取线索的选择等进行监控;对解决任务的计划的执行予以监督。

期望指人的信息加工活动受目的指引。

(3)加涅认为有效的学习是操作系统、执行控制和期望这三个内部系统协同活动并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46、简述动机对行为所具有的功能。

(1)动机引起行为;

(2)动机维持行为;(3)动机使行为指向一定的目标。

47、举例说明环境在儿童心理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广义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而狭义环境主要指的是教育。

自然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表现为营养、药物、烟酒及毒品对胎儿及儿童发育的影响。

社会环境及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不仅表现为剥夺环境阻碍儿童心理发展,丰富环境促进儿童心理发展,而且符合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教育活动在儿童心理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

48、什么是元认知?

元认知对于儿童学习的发展有何作用?

分析说明影响元认知发展的因素。

元认知是弗拉维尔提出的一个概念,即对自己认知状况的认知和监控。

元认知能力强的儿童,能够较准确地认识自己的学习能力,能够较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学习成绩,能够有效地评价各种学习策略的效果并及时作出调整,因而元认知能力与儿童的学习(尤其是学习策略)的发展存在密切的关系,对后者具有促进作用。

元认知是可以通过训练而得到提高的,父母,老师正确的指导,儿童自觉地自我指导均有助于元认知的发展。

43、简述华生的儿童教育观。

(1)反对统一标准,提倡区别对待;

(2)反对体罚儿童;(3)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儿童各种习惯;(4)对幼儿养护方面,提出用正确的方法来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5)提倡对儿童青少年进行正确的性教育。

44、简要说明元认知对策略学习的影响。

(1)促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认知过程、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

(2)促使学生对学习情境变化的敏感;(3)诱导学生在特定学习情境下,选择适合自己的最佳学习方法;(4)使得学生客观评估自己的成绩,并调整学习方法。

45、简述婴幼儿两个信号系统发展的过程。

阶段1,直接刺激——直接反应。

7、8个月以前;阶段2,词的刺激——直接反应。

8个月以后;阶段3,具体刺激——词的反应。

1——1.5岁;阶段4,词的刺激——词的反应。

1.5岁以后。

真正的第二信号系统活动开始发展起来。

幼儿期第一信号系统的作用逐渐降低,第二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