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语文小学三年级下册整册教案集.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296673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218 大小:102.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师大版语文小学三年级下册整册教案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8页
西师大版语文小学三年级下册整册教案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8页
西师大版语文小学三年级下册整册教案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8页
西师大版语文小学三年级下册整册教案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8页
西师大版语文小学三年级下册整册教案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师大版语文小学三年级下册整册教案集.docx

《西师大版语文小学三年级下册整册教案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师大版语文小学三年级下册整册教案集.docx(2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师大版语文小学三年级下册整册教案集.docx

西师大版语文小学三年级下册整册教案集

l春的消息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会生字,学习用硬笔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生字。

2.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聆听”“雏菊”“禁不住”“绿苞”“唤醒”“搔痒”等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一边诵读,一边想象,感受春天的美好,体会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5.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的描写方法,感知春天刚来到时景物的变化特点。

教学重点:

根据体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感受春天的美好,体会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的描写方法,感知春天刚来到时景物的变化特点。

教学准备

师:

1.本课教学课件。

2.优美、舒缓的音乐,赞美春天的散文《春》及其他诗歌。

生:

搜集有关春天的信息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会生字,学习用硬笔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生字。

2.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聆听”“雏菊”“禁不住”“绿苞”“唤醒”“搔痒”等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备

一、听读激趣

1.慢慢地,慢慢地,春的脚步近了,你们听(配上欢快、优美的音乐《春来了》)。

让我们来美美地欣赏一下春天的美景吧!

(课件展示:

春天里树枝泛绿,湖水清澈,小鸭嬉戏等图画)

2.你们觉得春天怎么样?

来跟春天问个好吧!

有一位著名的诗人叫金波,他也特别喜欢春天,还为春天作了一首优美的小诗,想去读一读吗?

那就让我们一起去学习第一课《春的消息》。

(板书课题)

学生谈论,读课题。

生欣赏

(向春天问好)

听音乐

自由发言。

二、诵读诗歌,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勾画出生宁新词,标出小节,看看能读懂什么。

2.检查自读情况:

①大家看,课文里有好多生字娃娃,你们认识它们吗?

能和它们做好朋友吗?

出示生字卡片,抽生读生字,注意正音;重点指导:

聆、雏、搔;齐读;开火车读。

②看来大家已经和汉字娃娃交上朋友了,不知道把它们放到课文中,你还认识吗?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吧!

谁愿意展示自己读得最熟的小节?

抽生读自己读得最熟的小节,读后评议。

老师相机进行节奏的指导,并强调多音字的正确读音。

③指导学生重点读好第4小节中的对话。

“小花朵,你还认得我吗?

“你看我又长高了多少!

(读出问答的语气)抽读,同桌对读,分男女生对读。

3.再读课文,看看还有哪些不懂的,作上记号。

自由读文

学生注意的重点生字:

聆、雏、搔

学生读词语,了解多音字。

(漂:

piao漂白。

piao漂亮;禁:

jin禁不住,jin禁止)

学生读文,评议

(学生重点评议是否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不读错字,读得是否流利。

学生质疑,学会做好批注。

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聆听”“雏菊”“禁不住”“绿苞”“唤醒”“搔痒”等词语。

三、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初步懂得文章写的是什么事?

自由轻读课文。

检查、指名分节读课文。

生再读课文,思考每节说了些什么。

带着问题自己读书

分段读书。

理解每节的意思。

四、指导写字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讨论,交流记字的记忆方法。

2.教师指导“聆、搔、苞”的识记,继续巩固形声字的造字规律。

(1)“聆”:

仔细看看,“聆”的部首是什么?

(“耳”字部)知道为什么吗?

(提示:

“聆”是听的意思。

)右边是哪个部件?

(“令”)“令”和“聆”的读音有什么异同?

教师小结:

“令”表示读音,“耳”代表字的含义,这种字就是形声字。

(2)找一找,本课还有哪些生字娃娃是形声字?

你能根据它的部首推断出它的意思吗?

学生交流“搔、苞”等的字义。

(3)小结:

大家真能干,虽然咱们汉字中有不少的同音字、形近字,但只要你根据部首想字义,自然能把这些调皮的汉字娃娃分清楚了。

3词语练习:

(1)学生运用形声字“聆、苞、颊”等扩词。

(2)教师提供词语,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加深对字义的理解。

①聆:

侧耳聆听(配图)

苞:

含苞待放(配图)

②雏:

雏鸟、雏鹰、鸡雏、鸭雏

根据词语想想“雏”的意思是什么。

(小)

③学生选词说话。

4.学生书写生字,师提示:

注意根据字的间架结构合理安排书写。

认字、辨字、写字

字形难点:

聆、搔、苞

学习形声字。

学生运用形声字“聆、苞、颊”等扩词。

作业:

一、朗读课文。

二、写生字新词。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一边诵读,一边想象,感受春天的美好,体会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的描写方法,感知春天刚来到时景物的变化特点。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备

一、复习导入

1、朗读课文。

2、指名读词语

朗读

读词语

二、品读欣赏

(一)引导学习第1节,读中感悟

1.齐读第1节,看看这一节中有哪些春的消息。

你一边读,一边想看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汇报,教师点拨,相机指导朗读。

(1)“风,摇绿了树的枝条。

①(出示图片)你们看,风轻轻拂过大地,大地怎么了?

(变绿了,换上绿衣裳……)那在风中摇摆的枝条像在干什么?

②看到这里,老师不禁想到“碧玉妆成一树高……”,这春风真是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啊!

③你想怎么读这句,让大家知道春风的神奇呢?

学生试读,指导朗读(读出风的轻、柔,读出你的欣喜),赛读。

(2)“水,漂白了鸭的羽毛。

1读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吗?

2出示图片:

鸭群嬉水。

引导学生体会“漂白”的精妙。

(3)寒冷而漫长的冬天已经过去,春天来了!

让我们一起来欢呼这个好消息吧!

出示:

“盼望了整整一个冬天,你看,春天已经来到!

齐读,读出盼望后的惊喜。

3.小结:

和风送暖,春江水绿,这些都是春姑娘的足迹呀!

孩子们,让我们继续像刚才一样,去读去找去想:

还有哪些春的消息?

(二)放手自学第2~6小节,点拨引导

1.学生自读第2~6节,看看还有哪些春的消息。

你最喜欢哪些句子?

”,以一边读一边想象一边勾画,甚至可以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想法,批注感受。

2学生交流汇报:

①你知道了哪些春的消息?

②最喜欢哪些句子?

教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读中感悟,以悟促读。

第2节:

联系自己的春游的经历体会“飞”的急切。

第3节:

理解“爱怜”,“我”为什么捉住蝴蝶又爱怜地把它放掉?

第4节:

(出示图片)让我们来看看小雏菊吧!

当它映入眼帘时,你的感受是什么?

想对它说点什么?

作者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理解“雀跃”。

第5节:

“沉睡”是什么意思?

溪流能沉睡,能奔跑吗?

第6节:

想象一下,暖烘烘的阳光照在你的身上,脚下是绿油油的草地,你想怎样活动活动你的筋骨?

(三)积累小结,再次回味

l.刚才我们一起聆听了春的欢歌,欣赏了春的身影。

现在让我们把这些美好的情景永留我们心中吧!

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第2~3小节背诵,积累。

2.组织学生试背自己喜欢的小节。

读文

加上想象体会

朗读,体会

读句子

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和句子。

读句子

谈感受

(为什么说漂白了鸭的羽毛?

体会“漂白”的精妙:

在春水的怀抱中,鸭群更惹人喜爱!

读句子

读文感受

做上批注

交流

重点体会词语的意思:

飞爱怜雀跃沉睡

读文,诵读,背诵。

三、读写延伸

1.课题为什么定为《春的消息》?

你还捕捉到哪些春的消息呢?

2.古往今来,还有不少的诗人、作家都赞叹过春天的美好,让我们来欣赏一下这些美文吧!

(课件展播)杜甫:

《江畔独步寻花》、《绝句》;朱自清:

《春》……

3.如何抓住景物的特点来写春天?

学生讨论

欣赏美文

1、仔细观察,找到事物的变化。

2、要让景物表达感情。

作业

1、写词语。

2、摘抄佳词佳句。

3.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希望倾听爱惜

欢喜明亮浅绿

4.写一写你捕捉到的春的消息或画出你心中的春天美景。

板书:

概述

(1)春天来了:

树绿鸭白

过渡

(2)追寻春天:

树林山冈

蝴蝶飞舞

雏菊展颜林间美

详写(3-6)展示春天:

枝头吐绿

溪流歌唱山冈美

太阳明丽

嫩草破土田野美

课后小结:

2快乐的小燕子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学会本课生字及组成的词语。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的意思,感受小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明媚的春景。

4.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激发对燕子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小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明媚的春景。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激发对燕子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教师:

“燕子闹春”教学课件。

学生:

利用多种途径搜集有关燕子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学会本课生字及组成的词语。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备

一、猜谜激趣。

揭示课题

1.你喜欢猜谜语吗?

猜一猜:

身穿黑色袍,尾巴像剪刀,

消灭害虫是能手,每年春天都来到。

2.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

(2)从课题里你了解到了什么?

还想了解什么?

把自己的想法批注在课题旁边。

学生谈论,读课题。

做上批注

二、初读指导,感知内容

1、自学课文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不会的字可查字典解决;

(2)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遇到不理解的词句可联系上下文理解;

(3)初步懂得文章写的是什么事。

自由轻读课文。

检查、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2、检查指导:

读生字、词语

3、分段读课文。

4、再联系上下文,理解生词的意思。

5.学生再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说了些什么。

6.说说:

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小燕子,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小燕子的快乐。

自由读文

学生注意生字的字音

学习多音字着

学生读词语

分段读文。

理解词语

说说段意

学生谈谈对课文的逐步印象。

三、指导写字

1、自由读一读

2、用你自己的方法记住字形。

3、交流

4、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读生字

辨别字形,注意“捷”、“瞬”、“漾”等字的字形要求把字写得工整、美观。

作业:

一、朗读课文。

二、写生字新词。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的意思,感受小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明媚的春景。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激发对燕子的喜爱之情。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备

一、复习导入

1、朗读课文。

2、指名读词语

朗读

读词语

二、细读课文,感悟快乐

1读课文,画出自己能从中体会出小燕子快乐的句子或段落。

2.在小组内将自已画出的句子或段落读给同学听,并交流各自的体会。

3.在全班读一读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并说说自己是怎样体会到小燕子的快乐的。

教师着重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引导:

第1段:

借助课件,抓住“小巧玲珑”、“轻悠敏捷”、“清亮圆润”等词,边读边想象,感受小燕子活泼可爱的形象。

第2段:

引导品读“如烟如雾”、“水雾碎雨”、“绿莹莹”、“红润润”等词语,感受小燕子在明媚的春光中欢叫、起舞的快乐。

第3段:

引导学生在诵读过程中抓住“窜”、“掠”、“跃”、“射”等同语,切实体会小燕子的轻悠敏捷、自由自在。

第4至11段:

通过分角色朗读,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积累去联想、想象,在课件的辅助下,鼓励学生对“剪春”、“闹春”的独特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

读文,勾画

体会

朗读

读文,了解小燕子。

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和句子。

读句子

谈感受

读句子

讨论读文

读句子体会感情

四、感情朗读。

品味快乐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注意读出小燕子的快乐。

2.背诵自已喜欢的部分。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拓展延伸,课外阅读

l.说说你还知道哪些有关燕子的知识。

2.推荐有关小燕子的书籍或文章。

学生讨论

作业

1、完成课后“自主积累”。

2、背诵课文。

板书

小巧玲珑(体态)

外形特征

(1)轻悠敏捷(飞行)机灵活泼

清亮圆润(叫声)

春雨中

(2)妙舞轻扬

阳光中(3)自由自在

尾巴剪春

叫声闹春人与燕子

亲密无间,

和谐相处

筑窝与灭虫(4-11)筑窝迎春

灭虫护春

课后小结:

3三月桃花水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及组成的新词。

重点指导书写“裹”,重点理解词语“绮丽”、“催促”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体会关键词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了解“桃花水”的特点,感受春天的美景和勃勃生机。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体会关键词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体会关键词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有关春汛、农耕的资料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及组成的新词。

重点指导书写“裹”,重点理解词语“绮丽”、“催促”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备

一、质疑入手,激发兴趣

1.孩子们,今天咱们要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大家一起来读读它。

(揭示课题)

2.质疑课题。

这篇课文的名字叫“三月桃花水”,多奇怪啊!

大家来猜猜,三月桃花水是什么呢?

生发挥想象,自由叫答。

学生交流,读课题。

自由发言。

二、初读感知、自主识字

1.自由读文,了解大意。

是呀,老师也想知道这桃花水到底是什么,咱们一起打开书第lO页,在书中找找吧。

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借助我们以前学过的方法来认识生字,然后对同桌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集中识字。

孩子们,咱们刚刚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认识了生字,我们一起和它们交个朋友吧。

(1)师指名读,当读到“暖”、“催促”、“袅袅”等词语时,相机指导,

重点强调其字音,再齐读。

(2)出示词语“绮丽”。

说说绮丽是什么意思?

再换词理解。

(3)请孩子们仔细观察生字,哪个生字最复杂、最容易出错?

出示“裹”字。

指导写“裹”。

自由读文。

认读生字

学生注意几生字的读音。

学生读词语:

学习多音字和

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再读字词。

铃铛绮丽轰鸣小麦催促裹着抖落袅袅炊烟

理解词语。

分析记忆字形。

三、再读课文。

了解大意。

再读课文,提出质疑

1.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初步懂得文章写的是什么事?

自由轻读课文。

2.检查、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3.生再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说了些什么。

4.再读课文,提出质疑。

(1)认真地默读一遍课文,再思考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待会儿告诉大家,我们一起解决。

(2)生自由回答,师筛选有价值的问题。

带着问题自己读书

理解自然段的段意。

学生学习提出疑问。

作业:

一、朗读课文。

二、写生字新词。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体会关键词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2.了解“桃花水”的特点,感受春天的美景和勃勃生机。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备

一、复习导入

1、朗读课文。

2、指名读词语

朗读

读词语

二、美味品读,精读悟情

(一)品读第3、4段

1.会提问的孩子就是会谈恬的孩子,刚才大家提出问题:

为什么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呢?

这答案也许就藏在文中,请大家自由读读3、4段。

2.指名回答。

3.仔细品读。

(1)理解“轻柔”。

师引导学生知晓“轻柔”的意思,再从读中感悟流水的轻柔以及发出的悦耳动听的旋律。

谁能读得更轻一些?

(报名读,相互评)

大家一起“轻柔”地读一读这一句。

(2)理解“谈心”。

大家知道“谈心”是什么意思吗?

你喜欢和谁谈心呢?

那你学着你谈心时的语气来读读这句话。

咱们也来和麦苗谈心,一起练习练习这句话。

(3)品味“催促”。

三月的桃花水哗啦哗啦,丁零丁零,忽大忽小,时缓时急,它们是去干什么呢?

(齐读第四段最后一句,引出“催促”。

“催促”这个词咱们平时经常用到,谁用“催促”说句话?

那“催促”的意思一定是很急很急吧,我们也和桃花水一起去催催农家人。

(齐读最后一句)

(4)美读第3、4段。

三月的桃花水,有粼粼的波纹,有细白的浪花,还有动听的声音,让我们一起去读读它。

(师引读第3段,生齐读第4段)

孩子们,根据老师的提示,练习练习,看谁先背下来。

让我们来试着背一背这奏出动人乐章的桃花水吧。

(生和着美妙的音乐边背边想象。

(5)师小结,提炼背诵心得。

(二)美读第5、6段

1.自由读、初步感知美景。

那三月的桃花水为什么是春天的明镜?

哪些段落告诉了我们?

请孩子们快速阅读第5、6段,并找出喜欢的句子勾出来,多读几遍。

2.自主阅读鉴赏,美味品读。

(1)品读第6段第1个分句。

抽生答:

在读这句话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蓝蓝的天、白白的云,还有展翅飞翔的燕子,真美啊!

谁再来读读这句。

喜欢这句的孩子,咱们一起来读读这句。

(2)品读第6段第3个分句。

孩子们,你们请静下心来读读第3个分句,你的眼前浮现出了什么样的景色?

抽生自由回答。

(3)品读第6段第4个分句。

你为什么喜欢这句?

生答,指名读,相机指导“袅袅炊烟”,全班各种形式巩固读。

(4)拓展训练。

河水映照着这么美丽的景色。

除了那三月的桃花水,你还看见了什么美丽的景色呢?

生自由回答。

(5)美读第5、6段。

三月的桃花水,就是春天的明镜,孩子们,让我们透过这面镜子来观赏一下这美丽的春光,美美地读一下吧。

(生自由读)让我们加上自己喜欢的动作,来齐诵描写这春光明媚的两段。

比金子还贵啊,三月桃花水;比银子还亮啊,三月桃花水!

默读,提出疑问:

为什么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呢?

朗读,体会,谈感受

理解词语轻柔,读文。

理解词语“谈心”,读文。

读句子

谈感受。

重点朗读句子。

理解词语“催促”,读文。

读句子

再次朗读。

品味、背诵。

了解背诵心得:

重点抓住第4段巾的重要词语,充分理解“轻柔”、“谈心”“催促”等词语,体会作者用词的妙处,反复诵读,读出韵味,使学生仿佛一下子听见了桃花水发出的动听的旋律,一下子又步入了一个农耕的阳春时节。

读文

生倾吐内心感受。

读句子。

谈感受:

美丽的姑娘,明媚的春光,清澈的河水,景色无与伦比。

谁来把这句再读读?

指名读。

谈感受。

(生自由读)

水“贵”在何处呢?

因为春天的桃花水是农作物生长的宝贵水源,与上文中的“与麦苗谈心,农家人开始开犁播种”相互照应,真是“春雨(水)贵如油”啊!

“亮”得多清多明啊,与上文的“明镜”相照应。

三、思维发散。

自由想象

春光明媚的三月,五彩缤纷的花朵竞相开放,和煦的东风拂过面庞,大地一片春意盎然。

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奏出了动听的乐章;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映出了多姿多彩的景色。

三月的桃花水,还会是什么呢?

(出示课件:

三月的桃化水,是)

大家自由练习说说。

师指名回答,给予赞赏。

学生读文、讨论

争当小诗人。

有感情的读文

四、再诵美文、表达情感

1.小结、美读全文。

2.课后习作。

孩子们,相信你们已经将这美丽的景致牢牢地记在脑子里。

下课后,请大家和同桌或几个小伙伴一起抓住你最喜爱的一处春景,用画画与写诗或几句话来表达你对春天的爱。

读文

动手写一写、画一画。

作业

1、写词语。

2、摘抄佳词佳句。

板书:

声音铃铛般清脆

总写(1、2)颜色明洁而清澈

形态酒窝般回旋

把河水比作竖琴

春天的竖琴把波纹比作琴弦

(3、4)把浪花比作鼓点

分写春天的明镜白云飘、垂柳秀

(5、6)姑娘美、炊烟升

概括赞叹:

桃花水贵而亮

(7)

课后小结:

4.一幅画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理解课文内容,并弄清作者的观察顺序。

3.想象画中美景,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积累优美的词语和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感受、品悟、积累优美的语言,弄清作者观察顺序。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想象画中的美景,掌握并能运用课文观察方法练习习作。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备

一、赏画激趣。

导入新课

1.孩子们,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什么?

(投影展示文中的插图)看见这样一幅画,你们想说什么?

2.导入新课。

哟,孩子们都在认真欣赏这幅画呢?

你们知道吗?

一位小朋友最喜欢这幅油画了,他不但像你们一样欣赏了这幅画,而且还写了一篇优美的文章《一幅画》(板书课题)。

看看这幅画,看看这个题目,孩子们,说说你最想知道什么?

(鼓励学生质疑)教师归纳,提炼主要问题。

那么我们就带着问题,走进这幅令人陶醉的画卷中,和作者一起欣赏这幅画吧!

自由发表意见

看板书课题,读课题

提出疑问,听老师归纳有主要问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孩子们,你们都是学习的主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们应该怎么办?

对,老师相信你们能自主读懂它!

2.自学要求。

3.师:

现在孩子们可以按照学习要求,自己选择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如果你有体会、有感受,请与同桌互相交流,和他一起分享成功的快乐;如果你有不明白的地方,请教同桌,寻求他的帮助。

4.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深入到学生中巡视,了解学生自学情况。

按自学要求读书:

(1)

(1)自己读通课文,注意带拼音的生字多读几遍,不理解的词语可以采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或联系生活实际理解。

(2)读词:

蔚蓝苍翠覆盖中央木屋辽阔飞溅景色迷人勃勃生机乡土气息令人陶醉昂首挺胸千年不化无边无际

色彩鲜艳阵阵花香清脆悦耳

奇形怪状令人向往

(3)这幅画画了些什么?

用铅笔勾画出文中描写的画中景物。

(4)作者为什么最喜欢这一幅画?

三、交流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当小评委,仔细听他哪些地方读得好,哪些地方需要帮助。

(指名读,师生评议)

2.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摇曳、悦耳、奇形怿状”等词语。

3.说说哪些段落写了这幅画的主要内容,都写了些什么?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画面上,蔚蓝的天空下,一座座大山昂首挺胸。

山上的树显得那么苍翠,那么茂盛,一棵挨着一棵,密密层层,整个山野好像一片绿海。

在这片绿海的后面坐落着高大的雪山,山顶覆盖着千年不化的积雪。

学生读文、讨论

理解词语意思

找句子。

交流:

(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大山的高大挺拔。

(把山野比作绿海,突出了树的苍翠茂盛。

(这段话从上到下地写出了天空、大山、绿树的特点。

有详有略,详细写了绿树的苍翠茂盛。

2-4自然段是文中的第二部分,描写远处的景物,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写:

天空—大山—树—草地—野花—小木屋。

5-7自然段是文中的第三部分,描写近处的小溪、小溪旁的野花、笔直的石铺小路、奇形怪状的石头。

四、重点阅读.学习怎样写

过渡:

孩子们,刚才通过你们的自主学习,已经知道课文写了画上的天空、大山、绿树、草地、小木屋、小溪、野花、石铺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