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花之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289066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8.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8 花之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8 花之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8 花之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8 花之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8 花之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8 花之咏.docx

《8 花之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 花之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8 花之咏.docx

8花之咏

花之咏

教材分析:

本课是黎巴嫩著名诗人纪伯伦的一篇散文诗。

作者采用拟人手法,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写出了花儿的心声:

“我是一句话”、“我是一颗星星”、“我是大地的女儿”……“我永远仰目朝天,不为看到我的幻想,而是为了看到光明。

”文章文辞优美、意味深长,表面是关于花的描写,实际上是作者在借物抒情,此时,诗人与花已融为一体,文章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作者对花的欣赏和赞美,潜藏着作者对美丽和光明的渴望和追求。

教学目标:

1、综合运用多种方法独立识字,学会本课8个生字。

2、引导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学习第一人称和拟人化的写作手法,并能运用这种写法仿写一段。

4、通过诵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美对光明的渴望与追求。

教学重点:

对“我永远仰目朝天,不为看到我的幻想,而是为了看到光明”这句话的理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儿吗?

谁来用最美的语言赞美自己所喜欢的花儿呀。

2、板书课题:

花之咏

查字典,说说“咏”是什么意思?

结合预习,想一想“花之咏”是什么意思?

(花之咏就是花的歌唱)

花到底对我们唱了些什么呢,你们想不想知道?

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吧!

[由孩子们咏花引入课题,学生通过对比自然而然地理解花之咏就是花儿的歌唱。

]

二、自读自悟

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

2、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什么?

把自己在课文中遇到的难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3、同学之间互读,检查字句读得是否正确。

4、互相交流读完课文的感受。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学习语文的能力,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其自读自悟,自己质疑问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学习课文时会更积极。

]

三、全班交流

1、谁愿意代替花儿“唱”出自己的心声?

(指名读)

2、你觉得他们读得怎么样?

(生生互评)

3、说说花儿表达了自己什么心声?

(生答)

4、提出不理解的问题,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做准备。

四、词句摘抄摘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互相交流。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从整体上感知了课文,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聆听花儿的心声。

二、品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对喜欢的段落可多读几遍。

2、同桌互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说说喜欢的理由。

3、选自己喜欢的段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读后的感受。

可以用语言交流,也可以画一幅画,唱一首歌,吟诵一首诗词。

(1)谈到第4段时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感受,体会花儿的美好寓意。

(2)第7段是文章的重点段,谈到第7段时教师可以相机向学生介绍作者的资料,使学生明白“追求光明”是花的崇高理想,也是作者的追求,让学生感悟课文借花喻人的特点。

[学生性格不同,经历不同,对课文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只要孩子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读后的感受即可,教师适时点拨,其他学生可适当补充,但教师一定要求学生先有感情地朗读原文,再结合原文的词句谈自己的理解,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和思维习惯。

]

三、感情朗读

1、配乐朗读课文。

2、朗读比赛。

3、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学生充分交流对每段的理解感悟之后,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诵读加深对文章的感悟。

]

四、小练笔

1、根据前四自然段的结构特点,试着仿写一段。

2、互相交流。

五、总结全文

学习了纪伯伦的《花之咏》,我们从花儿的自我歌唱中,不但感受到花儿的美丽,而且体会到作者的崇高理想与追求。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文笔清新、想象瑰丽、比喻新奇,作者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写出了花的心声,表达了作者对美对光明的追求。

由于课文内容较简单,而且学生已经有了前两课的学习经验,因此教学时我以读为主,通过多个层次、多种方式的朗读,让学生自读自悟,引导学生读后谈出自己的感受,使他们在读中理解,读中积累,读中感悟。

第一人称、拟人化的写法是本文的一大特色,学完课文之后,学生对这种写法已经有所了解,这时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前四段的结构特点,试着仿写一段,大部分学生的仿写都比较成功,能够做到基本相似,个别人的语言还相当精彩,博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成为本课的一个亮点。

孩子在谈自己读完课文的感受时,虽然老师告诉学生形式可以灵活多样,但绝大部分孩子都选择用语言来表述,而且表述缺乏个性,这很值得我思考。

 

花之咏

教材解析

《花之咏》是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花》中的一篇主体课文。

本文作者是黎巴嫩著名诗人纪伯伦。

本文表面上是关于花的描写,实际是作者在借花喻人,作者已与花融为一体,诗一样的语言,洋溢着对花的欣赏和赞美,蕴涵着作者对美丽和光明的渴望与追求,文辞优美,意味深长,启人深思。

《花之咏》可以理解为“花的歌唱”,品读全文,更像是一封花的自白书。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9个生字,能够读准发音、记住字形,把字写美观、工整。

能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喜欢的段落。

3、学习本文的结构和语言,能用第一人称和拟人的手法写一篇关于花的想像作文。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子,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对“我永远仰目朝天,不为看到我的幻想,而是为了看到光明”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

1、直接出示课题。

2、“咏”是什么意思?

指名回答。

3、花之咏实际上是咏花,那么课题是不是也可以改成咏花呢?

(学生简单谈谈自己的理解。

4、花之咏就是花的歌唱。

花到底对我们唱了些什么呢?

[点评:

从课题入手,带着问题学习课文,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好方法。

]

二、初读课文,学会生字

1、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圈出课文中的生字,给每一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碰到不会读的字可以采取你所喜欢的方法解决。

(2)各自练读,同伴互读。

(3)小组采取喜欢的方法朗读。

[点评:

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生字,培养自学能力。

]

2、同学们都读得很认真,课文里的生字学会了吗?

如果你还有些困难,请四人一组,合作学习生字,要读通课文,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要忘记评评自己学得怎样,小伙伴学得怎样。

3、词语朋友都急着要和大家见个面,你们看,他们全都跑到屏幕上了,谁愿意当小老师带着我们读一读。

(请两名学生带读)

(1)出示生字。

湛蓝天幕孕育入眠赠物招徕啜饮琼浆聆听

(2)请小老师到前面领读。

(教师随机指导学生识记字音字形,理解字义等。

重点指导“幕”与“慕、墓”等形近字的区别。

(3)齐读词语。

[点评:

采用多种形式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及运用情况。

]

4、书写生字。

(1)思考这些生字可以分成几类来书写?

(指名让学生回答。

(2)写这几类生字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3)老师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重点指导“赠”的写法。

(4)学生独立观察、练写其他的生字,老师巡视指导。

(5)集体交流订正后,学生再练写,同桌检查、互评。

[点评:

学生自评、互评,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养成认真写字的良好习惯。

]

三、走进文本,整体感知

1、让我们静静地听一听花儿到底唱了什么。

(指名读。

2、你有什么感受?

3、随机指导朗读,理解内容。

(学习第一自然段:

可引导学生猜猜大地说了一句什么话;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可引导学生想像“我”的变化;学习第四自然段:

可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的谈谈感受,体会花的美好寓意;学习第五、六自然段:

可引导学生拓展想像,“我”还会做些什么。

学习第七自然段:

可开展讨论“我”的幻想是什么?

“我”追求的光明又是什么?

这是本文的重难点。

鼓励学生发挥想像大胆地说;“追求光明”是“花”的崇高的理想,这里可以适时介绍一些关于作者的资料,感悟课文借花喻人的特点。

[点评:

教学中设置情境,师生共同披文入境,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以读促悟,以悟促读。

]

四、内化语言,多样表达

1、学生充分交流对每段的理解感悟之后,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选背课文内容。

2、自由读课文,对喜欢的段落可以多读几遍。

3、小组交流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4、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用认为合适的方式表达自己读后的感受。

(如用几个成语概括,画一幅画,唱一首歌,表演,引用一首诗词等。

5、全班配乐读文,鼓励背诵。

[点评:

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鼓励背诵,能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感悟语言,积累语言,对文本理解的呈现方式可多样化。

]

五、拓展升华,领悟内涵

1、思考:

把这篇课文的课题换成《咏花》可以吗?

谈谈的理由。

(课文是用第一人称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花的心声,这是花在自我歌唱,作者与花融为一体了,花的理想与追求就是作者的理想与追求,因此,题目“花之咏”――“花的歌唱”是与课文内容吻合的。

而题目“咏花”,就是作者站在旁观者的立场上客观地歌咏花,这与课文内容是不相符的。

2、学生发表看法。

引出本文的写法“第一人称拟人化”。

引导学生回忆课内课外读过的相同写法的文章,让学生用心体会课文采用第一人称拟人手法的好处。

[点评:

作文教学的根在阅读教学,要打通作文和阅读之间的关系,读写结合,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

]

六、布置作业

1、摘抄课文中优美的句段,举办摘录笔记展览活动。

2、根据课文1―4自然段的结构特点,自己仿写一段,要写出真情实感。

[点评:

放手让学生写心中所想所感,深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使学生对文本进行个人独特的“再创造”。

]

教学反思:

识字教学扎实。

采用多种形式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及运用情况。

思考这些生字可以分成几类来书写,教师指导“赠”的写法。

引导学生独立观察、练写其他的生字写法,集体交流订正后,学生再练写,同桌检查、互评,这些基本的训练扎实而有效。

采取不同学法。

学习第一自然段时,教师引导学生猜猜大地说了一句什么话;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引导学生想像“我”的变化等,教学中设置情境,师生共同披文入境,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以读促悟,以悟促读,引导学生把各自的情感体验充分表现出来。

引导学生背诵。

用自己喜欢的语气自由读课文,对喜欢的段落可以多读几遍。

小组交流读自己喜欢的段落,选自己最喜欢的段落,用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读后的感受,注意引导学生积累语言。

感悟写作方法。

课文用第一人称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花的心声,教师引导学生发表看法。

引出写作方法“第一人称,拟人化”。

引导学生回忆课内课外读过的相同写法的文章,让学生用心体会课文采用第一人称拟人手法的好处。

打通了作文和阅读之间的关系,读写结合,提高了语文学习的效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