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数学高分经验.docx
《考研数学高分经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数学高分经验.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考研数学高分经验
013年数学一145分,分享经验。
只要努力~~~~~
首先,我先说一下我用了哪些书。
1.课本:
高等数学1,2(同济大学第五版);线性代数(居余马);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3版盛骤)
2.李永乐复习全书
3.660题(选择填空)
4.201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数学考试大纲解析
5.真题
6.模拟题
对于课本,我觉得居余马的线性代数比较好,讲解的比较详细。
先谈一谈我复习的一点体会吧。
我觉得复习数学在于细致,理解,思路。
我在第一遍复习的时候是先看课本,然后做课后题,再做复习全书。
就这样一章一章的往后做。
高数和概率的课后习题一定要做,而且要全部都做,我觉得题目特别好,有助于知识的理解,特别是概率。
看完一遍用了大三整个下半学期。
暑假的时候有45天左右,我把复习全书和课本又重头到尾的做了一遍,做到了9月中旬。
接下了开始做660题,660做的有点慢,10月初做完的。
接着我本来想做真题的但是做了一套2005年的,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前期复习的太多了,有些看的不细,有些不用看那么细,不知道重点,所以我就决定买一本大纲,《201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数学考试大纲解析》,这本书在每章前面都有考试大纲。
我在做这本书的时候是先看大纲,然后自己写知识点,比如三重积分的解法:
先一后二,先二后一,柱坐标,球坐标,什么时候用截面法,什么时候用另一种。
先不看书,自己回忆,回忆多少没有关系,然后再做这章。
做完再对着大纲回忆一遍,回忆不是指想,而是在纸上写出来。
然后,有联系的章节放在一起理解,比如:
一元、二元函数的极限存在,连续,可导,偏导,微分;定积分,二重积分,三重积分,曲线积分,曲面积分,格林公式,高斯公式,斯托克斯公式之间的关系。
格林公式是第二类曲线积分与二重积分之间的关系。
高斯公式是曲面积分与三重积分的联系。
这样理解的话在做题的时候就有了思路,遇到曲面积分就会想到是不是要用高斯公式,就形成一种条件反射。
我觉得我的数学有质的提升就是在这个月。
然后就是在11月份做真题,我是从05年开始做的,05以前的我没有整套整套的做。
我的一点点方法下面再说。
真题是隔一天一套,不做真题的那天就看大纲解析,重点理解,培养思路。
真题一般都在140分左右。
做完真题,做的是400题,做了两套,效果一般。
个人也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做不完,算不对。
而且很耗时间。
我研究了一下真题,果断放弃了400题,觉得思路上和真题有一点不一样(个人意见)。
而是选择用了合工大共创五套题,12年真题高数倒数第二道大题,就是微分方程那道在上面有类型题。
也做了合工大超越五套题。
三个小时做,第二天对答案,分析试卷,总结总结,再做真题后面分章节的内容。
这些做完之后基本上没有多少天就要考试了。
在这个时候,我又看了一遍大纲,把一些比较不常考的知识点熟记了一下。
但是还是出了一点疏忽,就是12年第三道选择题,当时觉得多元函数的偏导微分不能考就没有看。
这就是整个复习过程。
在大四上学期之前一天6小时以上数学,之后是4小时左右。
这是我第一次考研的准备。
二战的时候,整个大四下学期没有看书,暑假也没有,9月才开始。
觉得时间并不是那么多就选择不看复习全书,看的大纲解析,知识点忘了很多,但是由于理解的比较透彻,所以捡起来比较快,一个月看完大纲解析,就基本上都记起来了,然后做660,660一定要做,覆盖面比较广,就当是查缺补漏,还有练习选择填空的技巧。
接着做了20套模拟题,2012,2013的合工大共创、超越五套题,也都是用A4纸那样做,做了一遍真题,和真题后面每章的内容。
说一说数学真题,我05年以后的真题都是按考试那样做的。
早上8:
00开始做,11:
00完事。
准备三张A4纸,对折,作为答题纸。
其实在做第一套的时候不是这样的,但是发现了问题,第一,不会写步骤;第二总是乱画。
我总结了一下就是如果在考试的时候你做题还要想步骤的话,那时间肯定不够,写步骤要条件反射。
所以就用A4纸做答题卡,第一张上半部分写选择和填空的答案。
下面写15题,反面写16,17题,每道题都有固定的地方。
一开始也是不会写步骤,但是对答案的时候,就先看,看完再写一遍。
其实只要这样练习几套就会了,所有的真题和模拟题都是这样做的。
对完答案就把三张答题纸钉在一起。
如果你这样练,考试的时候一定会省很多时间。
还有我从复习开始早上只看数学,英语只在下午看。
这样保证在早上做数学比较兴奋,下午做英语比较兴奋。
数学复习的一些看法:
参考书目:
1.同济五版高数
2.同济线代
3.浙大概率论
4.李永乐复习全书
5.陈文灯复习指南
6.李永乐660题
7.李永乐400题
8.李永乐线代讲义
9.合工大五套题
10.陈文灯,李永乐,黄先开的片
对于数学的准本,从开始起我就比较重视,因为自己高考就栽在了数学上,所以考研时对数学就丝毫不敢懈怠。
我从3月15号开始看课本,先高数,后线代,再概率论,看的过程中,把课后每道题目都认认真真的做一遍,这样前前后后大约花了两个月,到五月20号左右终于看完了课本开始做全书。
在看课本的过程中可能会觉得有些地方很困难,怎么都想不通,没办法,难的地方你就多看几遍便会明白。
我的方法是在看每节之前,用十几分钟想快速的看一遍课本,这里的快速不是指的马马虎虎的去看,二是看的过程当中不要去过多的思考,把不懂得地方画出来,然后继续往下看,看完第一遍之后再看第二遍,争取把每个地方都弄明白,两遍课本之后开始做课后题,实在不会的留着以后再处理。
5月20号开始做全书,用的是李永乐的复习全书,前前后后做了大约有2个多月,每天进度是10页。
说实话,第一天做全书的时候很受打击,当时就觉得这他妈考研的题目也太难了,于是回宿舍就写下里一个帖子“今天开始看全书,当时我就怂了“我以后坚持了大约有3个月每天都更新自己的复习情况,大家可以根据我上面提到的进度合理安排自己的计划,希望自己那时候得到的一些教训能够给大家带来一点好处。
关于李永乐的复习全书我想多说两句,论坛上似乎对于李永乐的全书评价很高,但是对于陈文登的指南却很是不屑,当初我准备的时候选择李永乐全指南可能也受到了这种思潮的影响,但是我觉得李永乐的全书并没有网上吹捧的那么好,而陈文灯的指南也没有所谓的那么难。
李永乐的题目选择的很好,很基础,不是很难,每年似乎都会有两个和真题相似的题目出现,但是我觉得李永乐的全书再结构上很散,让人看得觉得没有条理性,而且很多题目的解答方法不好,思路不清晰,没有明确的总结。
而陈文灯的全书正好可以弥补上面的不足,但是我也不建议你买两本书都看,至于应该怎么对待这两本书,我觉得,复习的过程中应该以全书为主(我全书看了两遍),至于陈文灯的指南可以不看,你可以通过看陈文灯的暑假强化班和做笔记来弥补永乐全书的不足,这点我下面会仔细说。
在看全书的过程中我买了一本便笺,就是黏黏的可以直接粘在树上的那种,没做完一道题,遇到不会的或者很有启发性的点,就记下来然后贴在题目旁边,这样会让你加深对于题目的理解,同时让你在后期复习的过程中更加有针对性。
在看全书的过程中我觉得大家一定要沉得住气,自己做一个大概的计划,否则看到这500多页的厚书很容易会心烦气乱,而这对于考研来说是大忌。
另一个要注意的就是看全书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题目,不管你怎么看就是看不懂,即便是看了答案也不是很明白(我在复习的过程中遇到过好多这样的问题),这时你不要过分沮丧,很多题目当你复习完第一遍再回来看的时候,结合者陈文灯的方法就会觉得非常容易了。
全书看了也有两个月,大约到7月20号的时候,开始看片。
、
7月20号大约就是放假的时候了,我暑假没有回家,因为实在不舍得浪费这宝贵的时光。
下面说说自己的看片经历:
数学用的陈文灯,四个字-----非常经典。
看完了之后对于整个高数部分的把握大约太高了30%,陈文灯讲课条理非常清晰,很多重要知识点都会特别强调,在听课的过程中可能就把大部分需要记忆的东西记住了(我就是这样)。
他喜欢一遍讲课一遍在纸上写,我就照着抄,一个字一个字的抄,前前后后经历了大约有10多天的时间,终于看完了。
我想说的是,不管你有多忙,有多少题要做,陈文灯的数学视暑假强化班一定要看,而且在看的过程中一定要跟着他抄题,一遍抄一遍想,当然,你要是数学大牛那就算了。
我把抄的笔记前前后后看了四遍,越看越有心得,特别是他总结的那些规律性的东西,特别重要而且李永乐的树上也没有。
线代看的是李永乐的片,貌似是很多年以前的东西,但是似乎不影响他的价值。
李永乐的片,就一个字——牛,结合者他那本不是很厚的线代讲义看,你就会觉得线代这个东西超级简单,就那点东西,每年就是那些内容反复考,都快糊了。
所以说,如果你前期复习线代觉得很困难,如果你认为全书上线代内容看不懂(全书线代比讲义差远了),别急,看完了李永乐的视频,你就会觉得线代很简单。
概率论看的是黄先开的视频,觉得也还行,里面有很多总结的技巧,全书上并没有涉及,这个视频刚开始看可能觉得没有收获。
但是后来会觉得里面的方法确实很好,建议大家看。
9月1日之后,就开始做660题,网上把660捧得很高,但是我觉得做完以后并不是很有收获,可能是因为我做的并不是很认真,一是因为660题题量太大,如果自习做起来可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二是里面有些题目真的很难,应付考研可能有些过了,所以建议大家如果时间不是很充裕就不要做了,还不如多看几遍前边的笔记。
做完660题之后基本上就是十月份了,该掌握的很多知识点已经掌握的差不多了,就开始做真题,2010年的一直往前做,一直到1996年的,每天一套,掐时间做8点半到十一点两个半小时做完,然后用半个小时的对答案,把做错的题目好好看看,在做真题的过程当中你会发现很多题目都不是很难,这是因为你在以前的资料中已经把这些题目看的差不多了,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就是计算过程中的错误,当时我就经常犯很多低级错误,所以在做题的时候一定要提醒自己心细。
做完真题后开始上400题,我觉得400题是李永乐系列中最经典的一本,里面的题目很新,都是以前没有见识过的,第一遍做可能会觉得很困难,很多题目完全没有思路,不要紧,因为后面还要做第二遍,第二遍可能还会觉得没有思路,这时,你就要把不会的题目记下来,用红笔在试卷上分析一下题目,同时要有意识的把不会的题目记下来,经常拿出来翻看一下,最后能够达到看到题目就反映出做法的程度就可以了。
经过上面这一系列的复习,该掌握的知识点和方法应该都差不多了,这时候把以前做过的题目,拿出来翻看一下,然后轻轻松松上战场,相信结果不会差的。
今年数三题目不难,都是很基础的,所以大家一定要把基础打扎实,前期主要是以李永乐的全书为主,后期主要是以陈文灯的笔记为主,最后祝大家取得好成绩。
声明,任何一本辅导书,只要吃透,120绝对没问题。
选定之后就不要瞻前顾后,否则失去的不只是时间,而是信心,后者往往是你后期数学突破的决定因素。
一,黄庆怀高等数学辅导讲义
很好,例题有代表性,有综合性,但是有些例题对于知识点的考察过细,容易让人迷失。
课后习题答案太简单,需要搭配一本答案详细的习题集。
二,二李全书2014版
概率部分,新版的二李全书,概率的第三章多维概率分布删掉了10道以上超难超变态的概率例题,2011版的概率主编是人民大学的教授,人大的概率统计非常牛逼,人大的精算师专业全国第一,难度也是超变态,很多数学满分的大神遇到老板二李全书概率第三章也得跪。
2014版,是北大的教授负责概率,难度降低很多。
难度基本和二李的高数部分持平,和考研比,难度略高,和人大版比,难度低太多。
内容归纳,不如曹显兵的概率讲义精炼。
可用讲义指导,全书概率当习题集。
其实单看全书概率足够,但要注意自己归纳总结。
高数部分,课后习题一定要做,前面例题有些题型不全,课后例题是很好的补充。
没有把课后习题做完,不算完整看过全书。
缺点,就是没重点,最好根据历年真题,进行重点梳理。
第一章,求极限。
求数列的极限和定积分定义求极限法,应该是从来没考过的。
全书有,但没必要看,其它真题从没考过的方法,都没必要看。
这样瘦身后,全书并不厚。
内容也不杂,很好。
线代,和李永乐讲义类似,但是题型分类更细,题目更多。
我觉得比讲义好,题够多,但是缺点是分类过细,需自己归纳。
三,曹显兵概率讲义
很好,就是全是真题。
需要搭配习题集,不然训练量不够。
四,姚孟城概率讲义
题太多了。
。
。
。
快赶上高数的习题量了。
题海。
。
。
给大神练手的吧,做完一遍至少一个月。
归纳差,题够多,题型也全。
五,张伟概率讲义
归纳很好,例题很好,如果把附录的历年真题全部做完,练习量也够,推荐。
六,李永乐660
高数部分,有人说选择题是经典,我觉得是垃圾,真题不可能考察那么细,没区分度。
我觉得高数的填空题部分不错,做算量够大。
线代部分,李永乐出品,推荐。
概率,垃圾,不想评价。
七汤家凤1800
难度和660比,是简单太多,但是考察很细。
用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求极限的方法好像其它书没见到,题目的知识点考察也很综合性,做算量也不大,就是题目太多,只推荐高数部分,时间不够的话。
有时间全做最好,至少概率比660的好。
八毛纲源概率题型归纳
真的是归纳,此书内容繁多,方法技巧也比较多,但里面的例题质量不高,缺乏综合性,作为备查资料推荐,作为主力资料差评。
十李永乐400题
概率部分偏钻怪,脱离考研方向。
高数部分计算量大,脱离考研实际,但是题型贴近考研,有训练价值。
线代,乐乐出品,很好。
九张宇十八讲
很好,例题经典,但是无习题。
很多考纲要求的知识点没提到。
无法贯领整个考研过程,强化阶段用。
题量太少,注定只能是点心,而不是大餐。
反正给我感觉,
1.市面上没一本书概率题型是全的(二章,三章)
2.陈文灯高数要比李永乐高数好,反正近两年考试技巧性挺强的,光整基础不够啊(就是陈文灯题太老了,貌似几年没变了,个别理解性强的章节李永乐的好)
率无好书,但是概率考试考得很浅。
复习全书的运算技巧当然不如陈文灯,所以要看自己的基础,基础好,看陈文灯很好。
基础不扎实的,还是老老实实复习全书3遍。
现在考研的趋势确实是技巧化,如果考研是4个小时而不是3个小时,相信人人都可以120+,技巧看他人的效果不大,最好准备一本适合自己的习题集,至少3遍。
很多人复习全书熟悉到看题目就能口算出答案,最后上考场却只有100多分,就是因为习题做的够多。
运算技巧,只有大题量训练才能内化成为自己的东西。
当然不能盲目题海,根据自己的弱点,有的放矢
不过市面上的习题集不多,**的880,李永乐660,汤家凤的1800,张宇的1000题。
没有一本完美,都有自己的缺点。
汤家凤的题太多,张宇的题太老,李永乐的题太绕,**的太简单。
无法推荐,都有自己的优点也都有自己的缺点。
对,我也觉得400必须一做,660可有可无,最多做做它的线代。
复习全书加400加一本习题集,高数应该没问题了
有许多同学表示刚一开始学习线性代数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有难处,认为看书举步维艰,对此我想谈一下我的看法,希望对那些还在这两门课上迷茫的同学能有一些启发。
首先谈一下我的看法:
事实上线性代数应该是数学三门课中最好拿分的,但是这门课有一个特点,就是入门难,但是一旦入门就一通百通,这门课由于思维上与高数南辕北辙所以一上来会很不适应,总体而言6章内容环环相扣,所以很多同学一上来看第一章发现内容涉及到第五章,看到第二章发现竟有第4章的知识点,无法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自然无法入门,总的来说这本书6章内容应该分为三个部分逐个攻破,首先行列式和矩阵,第二向量与方程组,第三第5和第六章,这三个内容联系得相当紧密,必须逐个攻破,这样以两章为单位,每个单位中出现的知识点定理罗列出来,找到他们彼此的关系,最好是拿一张白纸,像C语言中的指针那样一个一个连起来,形成属于你的知识网络,这一部分有哪些板块,每个板块有哪些定义知识点,比如行列式的定义,矩阵的定义各是什么,你是怎么理解的,向量与方程组有什么联系与区别,这些最基础的一定要搞清。
不要一上来就看李永乐的视频,因为那个视频是强化阶段看的,建议听一下施光燕的线性代数12讲,这位老师讲的内容很基础,只有十二讲,但是全讲到重点上去了,这样你就会很容易入门了!
对于概率论,第一章是整本书的思维基础,第二章与第三章的逻辑思维就好像一元积分与二元积分一样,难点在于二元积分的计算,所以高数的基础一定要好,在学习的过程中还是要先思考这一章节有哪些部分,每个部分哪些定义,哪些知识点,自己要找一张大纸,将这些全部像C语言中二叉树一样,罗列成一个树形图,最后根据每一个知识点各个击破。
第5章不用细看,第六章第七章主要是记忆,在记忆的基础上尽可能的理解。
浙大版的书上每章的课后题相当经典,请同学们反复推敲,做过之后,请在总结一遍,比如说这几道题是属于离散型还是连续型,对应了哪些知识点。
如果基础不好的话,可以参考一下中国科技大学缪柏其老师的视频,或者南京理工大学,陈萍老师的视频,这些优酷网上都有,还可以下载。
还要强调一下,我觉得对于这两门课,做题一定要建立在完成知识点的总结的基础上,不要光呆呆的看书,这样你会一直没有进步,一定要拿起笔,书上写得再好也还是编者老师的东西,只有自己总结的才是自己的。
每一个知识点有哪些题型,每个知识点是什么意思,他能干什么,他想干什么,请你一定要罗列在一个本子上面,最后根据这个大纲来一个各个击破,讲每个部分的内容所出现的题型,一口气做20道,在总结相应的思路,同时打开自己总结的笔记,来一个反馈。
最好将自己的总结笔记分成两类,一类是知识点笔记,一类是题型思路归纳,这样一来反馈学习效果更明显,思路更清晰。
值得一提的是我觉得很多初学者,或者基础差的同学,他们经常说:
不会不会,可是如果你问他们哪里不会,他们又说不出来,这也就是他们学不会的真正原因。
一定要发现自己哪里不会,比如说你是行列式计算有问题,那就好了行列式计算一共就只有7种方法,逐个击破,如果是向量的证明题不会,好了首先搞明白线性有关线性无关的概念,再比如说你觉得级数难,你学的不好,那么你就要问自己是哪里学的不好?
是不会判断收敛性?
收敛性的判断只有五种方法,请逐个击破。
是和函数求和与幕级数展开不会?
那好了就将这种题型找出20个来,用一个上午连续做,中间不要停,你就会发现方法无非是分开,积分求导,往公式上套。
所以要先对知识点系统的总结,这样你才能发现自己哪里不会,也就是找到你知识的盲点误区。
说了这么多还是要先对你要学的科目进行知识点的总结,形成一个指针连,或二叉树,做题就是强化所学,归纳出相应的方法思路。
希望我说了这么多可以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祝大家成功!
必须把基础概念理解透彻!
一定不能拖泥带水,含糊其词,一就是一,二就是二!
比方说:
什么才能称做方程组解的基?
有四条:
1是方程组的解2线性无关3个数为n-R(A)4非零.四者缺一不可!
再比如,学习高数中梯度,散度,旋度时,要清楚:
梯度是标量的向量;散度是向量的标量;旋度是向量的向量.再比如概率中的分布函数,规定其永远是右连续的=>标示区间时把所有的含等号因素的应永远写在左面(有时右面也有等号因素是其整个连续的特例).概念永远是基础,永远是基石.每个人都不应该在没学会走的时候就急着想当刘翔!
必须总结方法!
把每一次新晤出的经验方法记到一个本子上面,这也是很重要的!
比如说:
求极限的方法大体超不过七种:
1.分子分母同乘同除2变量代换3非零因子的提出4罗比答法则5等价无穷小6夹逼7台勒公式.再比如:
级数敛散性的判别方法:
1一般比较法2极限比较法3比值法4根值法;再比如线性代数中证明线性无关的方法有:
1定义法(同乘或拆项重组)2秩判别法3齐次方程AX=0只有零解4反证法.等等.需要说明的是,方法虽然提倡越多越好,但是课本上没有的或是超纲的我们就没有必要深究了,比如说有的考研辅导书所介绍的微分算子法来求解微分方程,我觉得就没有必要去记忆它,毕竟这个方法有其局限性,不是面面俱到.若沉迷于此技巧的话,考试中出的题恰好是它的盲区,那就亏大了!
有的书还介绍分布积分的表格法,速度确实挺快,但是也有局限性,不太容易灵活应用,况且一般的方法也慢不到哪去,为什么还要多此一举呢?
所以说在总结方法时不在于多,而在于精.核心是有助于自己的解题习惯,使自己更加方便的征服考题.
必须把知识融会贯通!
比如:
两个方阵等价,相似,合同的充要条件或充分条件各是什么?
即:
等价<=>方阵的秩相同;合同<=>方阵的正负惯性指数相同,秩相等只是合同的必要条件;相似矩阵的四大性质(同特征值,同秩,同行列式,同主对角线和)都是其成立的必要条件.再比如:
概率中的区间估计和假设检验既有区别,又纯属一派.再比如,方阵A可逆<=>方程AX=0只有零解<=>A可以表示为若干初等矩阵的积<=>A的行(列)向量组线性无关<=>A的行列式不为零<=>A满秩.这些知识点都需要自己的总结才能把他们横向的串在一起,做到融会贯通,从而更好的理解,记忆.融会贯通原则最多地体现在线性代数上面,可以说它的每一章节,每一知识点都直接或间接地和其它部分有所关联.如果不能整体学习线性代数,肯定学不好!
必须重点记忆易忘点和注意出错点.这是避免在考试当中犯低级错误最有效的办法之一.比如高数中求两直线的距离公式,曲线的曲率公式,斯托克斯公式,台乐公式等等;线代中几个矩阵方程有关的基本公式.基坐标转换公式(分清左乘右)等等;概率中的几个大数定律极限定理,统计量的几个分布函数,变量函数(加,乘)的概率密度的直接套用公式(重点是他们使用的条件和积分限的确定方法)等等.这些公式是比较难记忆的,所以要多看看,随时留意一下,尽量在做题的不断熟练中深化记忆.重点是记忆比较容易混淆和遗漏的点.比如说二重积分中直角坐标法变换级坐标法时,别忘了多个r因子.傅立叶级数通项计算时,对于a0,写在总式中的时候别忘了除以2.正交矩阵和正定矩阵别混了等等.
必须注重培养自己的思维定势.这是将来上战场后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消灭所有题目的唯一保证!
!
比如线代中如果看到:
AB=0,应立即想到:
1.B的列向量都是方程AX=0的解.2.R(A)+R(B)<=n(A的行数或B的列数).再比如概率中题目中提到最少是1的字眼,则应该立即想到用1-(是零的概率)这样的方法;再比如高数中题面中有二阶导数存在的字眼,先考虑用台乐公式解答等等!
事实上很多辅导书中都归纳了一些思维定势,再加上自己的不断熟练,有很多思维定势已经潜移默化的在自己的脑袋里生根.
以定积分那章来说,数三考纲明确要求要会求函数的平均值。
复习全书一个字没提,习题也没提。
而黄庆怀的高数给出了一道难度中等的大题进行解析。
其他章节是否有这种情况,函待观察。
不过黄的书题型难度偏大,但是又不超纲。
至少要反复做3遍以上才能吃透。
由于美国大学新生基础相当于大陆初中,因此只要初中代数学和几何学基础即可,通过图像直观解释线代所有抽象概念,秒杀中国所有线代老师,注意是秒杀!
不过强化阶段,还是要看看乐乐的视频哟
再谈谈数学。
李永乐老师的数学全书和历年的数学三真题解析是必备的资料。
此外,我还做了400题,超越135分。
关于数学课本,我就用我们学校自己编的课本。
数学做题是很重要的,数学全书至少要做上两遍。
全书是精华,记住是至少做上两遍,而不是看上两遍,实在做不出来才去看答案,这样自己理解要更深一些。
全书的难度实际上就略微难于真题,做完全书后就可以研究历年的真题了。
先自己卡着时间做一做,找出不会的题和做错的题。
认真地把这些题分类总结一下,查缺补漏。
对不同类型的题,自己进行归纳,整理出自己的做题方法,下一次再见到这类题就不会犯难了。
此外,我在做题过程中,遇到不会的题或是解法比较巧妙的题都会整理到一个小本上,小本上只记解题的思想,并且隔上一段时间就翻一翻。
对于400题,时间充裕的同学我建议可以做一做,这个题挺难,难度要大于真题,但是一些巧妙的做法是可以吸收借鉴的。
时间紧的同学只做全书和真题就可以了。
超越135分也是本好书,难度略高于全书,比400题容易,也可适当做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