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承智班整理.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231171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5.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承智班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一语文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承智班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一语文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承智班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一语文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承智班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一语文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承智班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承智班整理.docx

《高一语文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承智班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承智班整理.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语文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承智班整理.docx

高一语文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承智班整理

河北省定州市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承智班)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河北省定州市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承智班))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河北省定州市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承智班)的全部内容。

河北定州中学2017—2018学年

第一学期高三语文开学考试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双创特区”以围绕聚集青年大学生、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人才、海外人才、企事业人员四类人才为重点,创新创业.

B.自开展禁毒斗争以来,我国每年新发现的吸食海洛因人员增幅从2008年的13.7%降至2016年的6.6%,近五年来戒断毒瘾三年以上人员已逾120万。

C。

在线教师时薪过万的消息自从引发社会关注后,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当意识到,如何与力量巨大的互联网相处正成为教育不得不直面的问题。

D.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艺术总监对昆曲《牡丹亭》华美的唱腔和演员娴熟的技巧惊叹不已,赞美昆曲精美绝伦的服装与简洁的舞台设计形成了奇妙的平衡。

2.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在几千年的中华文明中,孝道”代代相传,不绝如缕,因此对当今的广大青年进行“孝”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②我们如果只看到陶渊明诗文里恬淡自然的美景,却忽略了作者隐藏在这美景背后深深的苦痛,那实在是买椟还珠了。

③在《登鹳雀楼》中,盛唐诗人王之涣登高临水,游目骋怀,思接千里,发出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千古之思!

④美国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问题上的危言危行,不仅将直接损害中国的战略安全利益,也将损害亚太地区其他国家的安全利益,其恶果不容小觑。

⑤张华同学在学习上从不马虎应付,只要遇到不会的题,他总是旁稽博采,到处问同学,问老师.

⑥对我国以散户为投资主体的新兴证券市场来说,股市的成长和发展,与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参与和投资息息相关。

A.①③⑥B.①④⑤C.②④⑥D.②③⑤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1942年夏,陈忠实出生在陕西农村.上中学时,陈忠实读赵树理的《三里湾》和柳青的《创业史》,得到滋养,萌发了文学梦。

也许是好事多磨,1962年高中毕业后,他未能如愿上大学读中文系,这个20岁的青年,常常一个人坐在家乡的灞河边,想着文学,想着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三年之后,陈忠实的散文《夜过流沙沟》在1965年3月8日的《西安晚报》文艺副刊上发表,他的文学生涯由此正式开始。

但直到1979年小说《信任》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才确立了文学上的自信。

他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文学爱好者和业余作者了。

是年9月25日,他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又一个三年之后,陈忠实40岁,他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集《乡村》出版,赢得“小柳青"的名声,工作单位也换成陕西省作家协会。

他终于是一名专业作家了。

随着年岁的增长和时代的变化,陈忠实越来越觉得要从赵树理、柳青的文学中剥离出来。

他将这个愿望写进了小说《蓝袍先生》中.小说写于1985年,一个认知作者的标志性年份。

这年的最后10天,他随中国作家代表团出访泰国。

第一次走出国门的陈忠实特意置办了一套质地不错的西装.当他第一次穿上西装打上领带站在穿衣镜前的时候,脑海里浮现出刚完成的小说的主人公蓝袍先生。

蓝袍先生多年以来一直穿着蓝色长袍,受到同学讥笑以后才脱下蓝袍,换上“列宁装”。

陈忠实认为那是摆脱封建残余桎梏、获得精神解放的象征。

脱下了几十年的中山装、换上西装的那一刻,他切实意识到自己就是蓝袍先生。

1985年的泰国之行让陈忠实深受刺激,他联想起家乡人自嘲的称呼。

相比那些见多识广的城市人,他们把自己称作“乡棒”.游逛在曼谷的超市大楼,看着五颜六色、各式各样的服装,作家觉得眼花缭乱。

那一刻,他觉得不仅自己是“乡棒",教他观察服装的北京作家郑万隆也是“乡棒”。

面对世界,1985年的中国人大都是“乡棒"。

他痛感自己需要从什么地方剥离出来,将自己彻底打开,不仅要在生活上打开自己,更重要的是要在思想上打开自己.

在剥离的愿望中,陈忠实认识到必须写一部史诗般的长篇小说,才能在文学上确立自己。

这时,各种新近阅读过的长篇小说萦绕心头,作家备感困惑,又备受启发。

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结构像网一样迷幻,王蒙《活动变人形》的结构自然随意,却俨然大手笔,张炜《古船》的结构完全不同,有一种精心设计的刻意……而结构背后似乎还有更深的东西。

陈忠实最终发现,不是作家先别出心裁弄出一个新颖骇俗的结构来,而是先要有对人物的深刻体验。

寻找到能够充分描写人物独特的生活和生命体验的恰当途径,结构方式自然就出现了.恰巧此时兴起的“文化心理结构”学说给了他决定性的影响。

他相信,人的心理结构主要是由理念支撑的,而结构一旦形成,就会决定一个人的思想、道德和行为,决定一个人性格的内核。

如果心理结构受到社会冲击,人就将遭遇深层的痛苦,乃至毁灭.陈忠实感到自己终于从信奉多年的“典型性格”说中剥离出来,仿佛悟得天机,茅塞顿开。

多年以后,作家回忆往事,认为自己就是在1985年开始重建自我,争取实现对生活的独特发现和独立表述的.

陈忠实后来寻找到了什么是人所共知的,1992年开始在《当代》杂志连载的长篇小说《白鹿原》已经成为我们的文学经典,他在中国当代文坛的位置也随之奠定。

此后,功成名就的作家继续在文学的园地里辛勤耕耘,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2016年春天,陈忠实走了,属于陈忠实的句子永留人间。

(摘编自陈忠

实《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李清霞《陈忠实年表》等)

相关链接

①陈忠实的《白鹿原》是上世纪90年代中国长篇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之一,能够反映那一时期小说艺术所达到的最高水平。

把这部作品放在整个20世纪中国文

学的大格局里考量,无论就其思想容量还是就其审美境界而言,都有其独特的、无可取代的地位.即使与当代世界小

说创作中的那些著名作品比,《白鹿原》也应该说是独树一帜的。

(何西来《<关于白鹿原>及其评论》)

②陈忠实常讲,创作到了一定阶段,不一定是拼生活、拼艺术,而是拼人格.好一个拼人格!

这正是作家自身博大的人格魅力的反映。

这就不难理解他最终被公认为描摹巨大民族悲剧的圣手,成为当代中国文学的大家之一。

(李满星《陈忠实:

回首六十五载风雨人生》)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赵树理《三里湾》和柳青《创业史》是陈忠实最初的文学营养,使他萌发了文学梦,后来则成为他创作上必须突破的对象。

B。

小说《信任》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使陈忠实在文学上确立了自信心,这是他从业余作者走向专业作家的重要转折。

C。

陈忠实认为“面对世界,1985年的中国人大都是‘乡棒’”,这与其说是他的一种觉悟,不如说是他受刺激后的错误判断。

D。

陈忠实善于学习前人并感知时代,不仅拼生活、拼艺术,而且拼人格,不断地提升思想境界,获得对人和生命的独特理解.

E。

从发表第一篇作品到被人称为“小柳青”,再到被人称为“当代中国文学的大家”,陈忠实的整个文学生涯可谓一帆风顺。

4.为什么说1985年是认知陈忠实的标志性年份?

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

5.文中认为“属于陈忠实的句子永留人间",为什么?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

6.陈忠实的“剥离”和“寻找”是什么关系?

有哪些表现?

请结合材料详细说明。

答: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鲁院里的柿子树

(1)鲁迅文学院有一座花园,花园里有一棵柿子树。

因为我们来的时候是秋天,正属于它的季节,它变成了这里突出的风景。

柿子树长在园子的中央,被一些别的树木围绕着,原本跟那些树木一样高大,因为它满枝头缀着柿子的缘故,别的树木都成了陪衬,连它自身的叶子也是陪衬了。

(2)那是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饭后我到园子里去散步,一眼就看见了它。

那是我第一次看到结满果子的柿子树,不由得就看的发了呆。

微风起的时候,突然觉得它根本不是树,因为它能唱歌。

北京的秋天,多的是这样阳光灿烂的日子,天蓝得像是要透到天的外边去,这样的蓝里,白云就呈现出最艳的颜色。

这时候美以不可言说的方式击中了我,恍惚中,觉得那柿子树上缀着的是一团团结晶的阳光,散发着平时难以见到的明亮。

(3)很多时候我到花园里并不是为了柿子树,却总是不由自主地止步在它面前,难道是因为它身上有明显的秋意吗?

这样想,也许银杏不服。

那一棵棵银杏树,所有的叶子都像足透了的金子,在黄昏里闪着朝晖的明亮。

有些轻轻地洒落地上,灿灿的,像铺了一层锦,像一幅油画。

树上和地上一片金黄,让人觉得这美景可以绵延,可以天长地久。

然而就在一个黄昏,寒风起了,银杏的叶子全部被风带走,只剩了树枝。

这时候的柿子树一派沉静,虽然它的叶子也被风带走了,但果实仍高高挂满枝头。

(4)我从小径的回环处走,抬头看着树上的柿子,就仿佛看着一双双温暖的眼睛,刹那间明白了自己为什么总要到这柿子树旁边了。

它们静静地看着我,无声地与我交谈,说它在那些喧腾的日子里,怎样让自己的心泊于安详和沉静;说它在春天开出并不漂亮的花,在夏天曾经是一颗小小的被叶片遮蔽的青果;说它如何耐心等待秋天的到来,使自己变成阳光的金色,凝成一捧盈硕果实、可摸可触的爱。

于是我思索柿子树在到这里之前的经历,它是长在一群同样的树木中间吗?

它是怎样被命运选中,到鲁院的花园里,成为独特的风景?

正如我冥冥之中幸运地到这里。

它的命运之中是否也有风雨和雷霆?

它的生命里是否也有春风和清露?

它是否也深味了人间的悲喜,才呈现出这一树的殷实和辉煌?

(5)一天,我清早到柿子树下,在枯萎的草柯间捡了两枚熟透坠落的柿子。

它们的光芒和馨香像音乐一样荡漾。

由此我知道了,树木怎样靠果实传递快乐和希望。

(6)这座独一无二的花园里,在树阴和花丛中掩映着一些大文学家的雕像,巴金、茅盾、丁玲、冰心……他们有的器宇轩昂,有的神采飞扬,有的在倾心交谈,有的在凝神沉思。

他们的生命气息透过颜色沉郁的大理石,火焰一般在时空中传递。

我驻足于巴金先生的雕像前,他似乎在用温和的语气跟

我说:

“我用作品表达我无穷无尽的感情。

如果我的作品能够给读者带来温暖,我就十分满意了."我走到冰心雕像前停下脚步,看到她左手托腮,凝神远眺,一本打开的“书”放在膝上。

不由得想起了她的书,她的文字,她的“爱的哲学”,随之,一股温暖明朗的情调蔓延开。

(7)冬天一日一日地深了,花园里的一切都沉浸在静寂的灰色里,只有柿子树还高举着一簇簇火焰般显眼的果子,微笑着,歌唱着……

(取材于郭严隶的同名散文)

7.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深味:

深沉的滋味

B。

殷实:

充实

C.器宇轩昂:

气质、风度出众

D.凝神远眺:

聚精会神地向远方眺望

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

文章情感饱满丰富,既有对柿子树的景仰赞美之情,又有对银杏树的不满之意.

B.作者描写了北京秋日蓝天白云的美景,衬托出缀满果子的柿子树的独特之美.

C。

第④段结尾处的三个问句,层层递进,形成磅礴之势,表达了“我"的深刻思考。

D.文章结尾再次描写柿子树的形象,呼应前文,含蓄地表现了文章的主旨,意蕴深长。

E。

文章写柿子树果实灿烂明丽的色泽,高挂枝头的姿态,传达了昂扬向上的人生态度。

9.第三段作者为什么写银杏树?

请简要分析.

10.文章写文学大师的雕像,有什么作用?

1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我”从鲁院里的柿子树身上获得了哪些启迪。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下题.

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

余自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觉而起,起而归。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

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

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隙:

暇,空闲的时候

B.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回:

曲折

C。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披:

拨开

D.过湘江

,缘染溪,斫榛莽缘:

攀缘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1)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

(1)攀援而登,箕踞而遨

(2)吾尝终日而思矣

C。

(1)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

(2)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

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D.

(1)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2)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14.以下五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用来说明“西山之怪特"的一组是()

①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②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③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④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⑤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A.①②③B。

②③④C。

③④⑤D。

①②⑤

15

.以下对本文有关内容和写法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从游众山写起,然后笔锋一转,写宴

游西山给自己带来的精神愉悦,第一段对第二段起衬托作用。

B。

全文紧扣“始”字落笔,从“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到“始指异之”,再以“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结束全文.

C。

西山之怪特美和作者受到挫折却不甘沉沦的人格美相互映照,作者的“情”与西山的“景”完全融为一体,最后达到“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的境界。

D.作者陶醉于西山风景的“怪特”之中,不觉“引觞满酌,颓然就醉"。

作者醉倒山中,无法行走,以致天黑了还没有能够回去.

 

四、句子默写

16.

16.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空缺部分.

(1)独立寒秋,_____,橘子洲头。

(2)漫江碧透,_____。

(3)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___。

(4)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_____________,挥斥方遒。

(5)在雨的哀曲里,_____________,散了她的芬芳。

(6)那河畔的金柳,_____________。

(7)在康河的柔波里,_____________!

(8)满载一船星辉,_____________。

(9)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_____________.

(10)_____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五、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洛中晴月送殷四入关

刘希夷①

清洛浮桥南渡头,天晶万里散华洲.

晴看石濑②光无数,晓入寒潭浸不流。

微云一点曙烟起,南陌憧憧③遍行子。

欲将此意与君论,复道秦关尚千里。

注:

①刘希夷,初唐诗人.殷四:

诗人的同乡晚辈。

②濑:

从沙石上流过的急水。

③憧憧:

往来不定的样子.

17.请简要分析首联的作用.

18.颔联中“晴月”有怎样的特点?

诗人是如何表现的?

请简要分析。

19.尾联蕴含了诗人哪些感情?

请简要分析。

 

六、材料作文

20.20.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见这样一类人:

一面鄙视他人不遵守交通法规,一面自己闯红灯;一面指责他人在公交车上不给老人让座,一面自己在公交车上和老人抢座。

请写一篇文章,对这类人的做法加以评说。

要求:

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B

2.B

3.ABCDE

4.①他意识到要像自己笔下的蓝袍先生一样接受时代的变化,在生活和思想上打开自己;②他认识到必须写出史诗般的长篇小说,才能在文学上确立自己的位置;③他认为自己在1985年开始重建自我,产生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表述。

5.①他的小说艺术达到了当时的最高水平;②他的文学作品的思想容量和审美境界在20世纪中国是无可取代的;③他的作品是当代世界文学中独树一帜的经典.

6.“剥离”和“寻找”是辩证关系。

剥离的结果带来寻找的可能,而寻找的冲动激发剥离的愿望.

表现:

①从赵树理和柳青的文学中剥离,寻找到马尔克斯、王蒙等新的文学营养;②从中山装所代表的时代精神中剥离,寻找到西装所代表的面对世界的契机;③从典型性格中剥离,寻找到“文化心理结构"学说;④从自身已有的文学成就中剥离,寻找到新的文学高度,写出

了文学巨著。

7.A

8.AC

9.银杏树叶美得绚丽、张扬,但很短暂,与柿子树形成对比,突出缀满果子的柿子树的独特之美,美得沉静、安详,但很持久;表达了作者对柿子树的赞美之情;为下文写柿子树对自己的吸引和启迪作铺垫。

10.①揭示文章主旨:

文学大师恰如秋天的柿子树一般,以丰硕的作品馈赠读者,传递温暖,传递生命的气息。

②表达了对文学大师的敬仰热爱之情,含蓄地传达出作者的写作追求,使文章意蕴更加丰厚。

11.柿子树在喧腾中活得安详沉静,让我获得做人的启示.柿子树在春夏慢慢生长,耐心

等待秋天的收获,使我得到关于成长的感悟.柿子树经历风霜雨露才结出的丰硕、明亮、温暖的果实,给人传递快乐和希望,如同那些大文学家用自己的文字温暖了读者,历久弥新,令人敬仰,启迪我也要像他们一样传递快乐和温暖。

12.D

13.B

14.B

15.D

16.湘江北去百舸争流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书生意气消了她的颜色是夕阳中的新娘我甘心做一条水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为变徵之声风萧萧兮易水寒

17.

(1)交代送别的地点和时间,写出了晴月明亮的特点。

(2)照片应题目.(3)为下文的送行作铺垫.

18.皎洁、明亮。

诗人用了衬托手法(或侧面描写),通过描写石上急水闪闪发光与路上行人往来不定来衬托出这一特点.

19.

(1)洛中晴月送人远行,表达了对离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2)前途尚远须早行,表达了对晚辈的谆谆教诲之意。

20.做人要学会自省

有时候,某些人看到别人有所发展,就心怀嫉妒,产生酸葡萄的心理,其实这是没有必要的.有一句老话说得好,人人头上一片天,与其心怀嫉妒,不如将负面思维转为正面的力量,认识自己、看清自己、活出自己。

有个父亲面对两个顽皮又不听话,经常闯祸又难以管教的孩子无计可施。

他在深深的苦思中渐渐地省悟到:

孩子的错,孩子闯的祸,固然是孩子本人造成的,然而根子却在自己,在做父亲的身上.而要孩子改错,首先自己必须改变教育的方法,假如要惩罚孩子,就必须首先惩罚自己.于是他作出了一个勇敢而令人惊奇的决定:

孩子再次犯错后,他解下皮带,不再是抽孩子,而是脱去自己的上衣命令孩子抽自己,抽轻了不行,抽少了也不行.孩子们惊呆了,又不得不服从。

当他们含着泪水在自己父亲赤裸的脊背上留下了道道伤痕之后,孩子们也下定了决心:

立即改正那些错误。

这当然只是一个很特别的例子。

但事实上,一个有追求的人在他的发展过程中,出现点问题都是极其正常的现象。

所谓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所有心智健康的人应当都能够理解,也不至于蛮横地苛求.但是假如在问题和矛盾面前抱着逃避、漠视甚至

视而不见,不予承认的态度,那肯定不是理性和良善的办法,也不是一个健康的社会所能容忍的态度。

事实证明,只有学会自省的人,才能成为自己的园丁;只有善于自省的人,才能通过检点自己的荣辱得失来激励自己;只有习

惯于自省的人,才能在自省中找到解开人生谜团的钥匙,同时锤炼自我的完美品质。

同样,只有经常自省的社会,才是在面临种种困难和矛盾时依然能够给予人们希望的社会;只有敢于自省的政府,才是面对重重阻力时也能获得百姓理解和支持的政府。

习惯于自省的人能给人以值得信赖的感觉。

只有善于在进步中不断的反躬自问,并且以强烈的自我批判精神直面现实,正视矛盾,才能竭尽所能地化解矛盾,解决问题,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和工作技能。

因此,我们还是要学会自省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