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人教版期末综合测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22753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63.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历史上册人教版期末综合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人教版期末综合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人教版期末综合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人教版期末综合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人教版期末综合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历史上册人教版期末综合测试题.docx

《八年级历史上册人教版期末综合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历史上册人教版期末综合测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历史上册人教版期末综合测试题.docx

八年级历史上册人教版期末综合测试题

期末综合测试题

(时间:

60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老师在黑板上列出了19世纪前期英国把中国作为主要侵略目标的原因,其中不包括()

A.开辟国外市场B.推销工业品C.索取战争赔款D.掠夺原料

2.马克思说:

“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从中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这句话指的是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A.取得协定关税特权B.掠夺圆明园大量珍宝

C.获取中国大量赔款D.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3.下图为张自强同学在学习《马关条约》的影响时所做的课堂笔记,但笔记内容不够完整,请你帮他对该内容做进一步的完善()

A.中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开始遭到破坏

B.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C.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D.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4.如果你是19世纪60年代的一位北京青年,目睹了国家遭列强入侵,便决定加强外语能力,以便为国尽一己之力。

你能够进入下列什么地方学习()

A.黄埔军校B.福州船政局C.京师同文馆D.京师大学堂

5.在1895年到1898年间,康有为多次上书光绪帝。

这一时期康有为上书的主题应是()

A.严厉禁烟,抵御外侮B.维新变法,救亡图存

C.师夷长技,自强求富D.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6.右面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7.沈从文曾让儿子读胡适的诗《希望》,“我从山中来,带得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儿子没看完便说:

“这种诗像小孩写的!

”沈从文说:

“那时候能写这种小孩子的东西已经很了不得。

没人提倡这些,你就读不到那么多新书,我也不会写小说。

”这个故事与新文化运动内容联系最紧密的是()

A.提倡民主,反对专制B.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C.提倡科学,反对迷信D.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8.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这场运动的发起者和学生主力军就是北京大学的学生。

下面的一组漫画与此事件有关的是()

9.“毛泽东从欧洲借来的不是机器、宗教……而是共产主义。

他借助于技术和灵活性,对症下药,使一位病入膏肓的病人——中国起死回生。

”下列最能体现毛泽东“灵活性”的是()

A.发动武昌起义B.领导南昌起义

C.发动秋收起义D.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10.右面是小明制作的读书卡片,该“读书摘要”中的要点涉及的会议是()

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

C.八七会议D.遵义会议

11.“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处置。

”这表明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是为了()

A.增强国力B.地方自治C.拥蒋反共D.逼蒋抗日

12.虎子是第二十九军的一名战士,当时他驻守宛平县。

1937年7月7日拂晓,日军向宛平县射击,中国守军立刻予以还击。

此战役为()

A.九一八事变B.卢沟桥事变C.八一三事变D.台儿庄战役

13.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人民解放军举行入城仪式,受阅部队与群众游行队伍从东交民巷旧使馆区穿过以宣誓主权,宣告旧时代的结束。

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南京条约》、渡江战役B.《马关条约》、淮海战役

C.《辛丑条约》、平津战役D.《辛丑条约》、辽沈战役

14.下表是八年级一班“历史学习园地”里展示的某人物简历,请你推断该人物是()

1857年至1873年,就学于私塾,攻读四书五经

1894年,考中状元

1896年,筹办大生纱厂

1905年,创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博物馆——南通博物苑

1915年,专事实业、教育和慈善

A.李鸿章B.荣德生C.张謇D.范旭东

15.1915年,吴老太爷从浙江绍兴来到上海,他不可能看到()

A.西式洋楼里,穿着高开叉旗袍的摩登女郎正在陪洋人吃西餐

B.轮船往来于黄浦江上,汽车穿梭于南京路口

C.《申报》刊登了身着中山装的男士照片

D.拖着长辫的男人正在用欧元购买“洋油”和“洋布”

二、非选择题(第16题15分,第17题14分,第18题15分,第19题11分,共55分)

16.许多重大历史事件成为城市或屈辱或荣光的标签,以下是四幅与南京有关的照片,再现了南京或屈辱或荣光的历史,结合图片根据所学回答问题。

(15分)

  

(1)《南京条约》是清政府在哪次战争中签订的条约?

(1分)

 

(2)结合《南京条约》的内容,请你分析一下,这场战争给中国带来什么危害?

(2分)

 

(3)在南京制造这场骇人听闻的大屠杀的刽子手是哪个国家?

在这场大屠杀中有多少同胞被杀害?

(2分)

 

(4)看到图二的画面,回忆这段历史,你内心的真实感受是什么?

(2分)

  

 

(5)图三所示是哪次革命的成果?

这次革命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4分)

 

(6)图四是哪次战役取得的成果?

这一成果具有怎样的意义?

(4分)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4分)

材料一 五口通商香港失,断鸿声中夷舰现。

圆明园中尽烈火,太和殿里无君颜。

水师已覆巨舰沉,黄海之水腥且咸。

春帆楼上条约订,马关之约逆臣签……辛丑条约庚子恨,落日秋风哭宝剑……

(1)材料一中提及了哪些给近代中国带来屈辱的事件(举出四例)?

(4分)

 

材料二 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

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度掷黄金。

(2)材料二中,“卅年求富更求强”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概括说明它的地位和性质分别是什么?

(3分)

 

(3)材料二中,“海面未收功一战”中,壮烈牺牲的民族英雄是谁?

你从他身上学习到了什么精神?

(2分)

 

材料三 百年求新为图强,挽救危亡看康梁。

中山更要建共和,天下无人奉君王。

(4)材料三中先进的中国人为了挽救国家危亡分别做了怎样的探索?

对比一下,这些探索之间有何相同点(答出一点即可)?

(3分)

 

(5)通过上述史实的学习,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2分)

 

18.下面是《长征组歌》中的几个片段,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5分)

片段一 红旗飘,军号响,子弟兵,别故乡。

王明路线滔天罪,五次“围剿”敌猖狂,红军急切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

男女老少来相送,热泪沾衣叙情长,紧紧握住红军的手,亲人何时返故乡?

片段二 万众欢呼毛主席,马列路线指航程。

雄师刀坝告大捷,工农踊跃当红军。

英明领袖来掌舵,革命磅礴向前进。

片段三 横断山,路难行。

敌重兵,压黔境。

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

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

敌人弃甲丢烟枪,我军乘胜赶路程。

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片段四 水湍急,山峭耸,雄关险,豺狼凶。

健儿巧渡金沙江,兄弟民族夹道迎。

安顺场边孤舟勇,踩波踏浪歼敌兵。

昼夜兼程二百四,猛打穷追夺泸定。

铁索桥上显威风,勇士万代留英名。

片段五 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

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

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

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

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1)请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红军长征的起止标志事件和过程中最重大的事件。

(4分)

 

(2)毛泽东同志的军事思想在长征途中的几次重要战役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你能从上述材料中找到一个例子吗?

并说说毛泽东采用了怎样的策略。

(4分)

 

(3)长征是一个壮举,它以红军的胜利、敌人的失败而告终。

从上述材料中,你能归纳出长征胜利的原因吗?

(4分)

 

(4)红军战士在长征过程中所体现的精神,被人们称为什么精神?

在和平建设时期,学习这种精神有何现实意义?

(3分)

 

19.回顾近代中国历史的时候,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中国历史上几乎没有任何一个时期可以与这一时期相比较——困惑与希望的交织,污秽与崇高的辉映,黑暗与光明的搏击,构成了中国近代史上波澜壮阔、跌宕起伏而又惊心动魄的历史画卷。

请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11分)

(1)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屈辱和灾难的历史,近代史上列强发动了哪几次侵略战争曾占领过北京,给这座繁华的都城带来深重灾难?

(1分)

 

(2)有人说:

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3分)

 

(3)刚刚诞生的中国共产党选择与国民党合作进行革命斗争,这次国民大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它给共产党人以深刻教训,为挽救革命,1927年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了哪次武装斗争?

(4分)

 

(4)漫漫长征路,被称为是人类行军史上的一个奇迹,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的标志是什么?

在这次战略转移中彰显出的伟大长征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你觉得在现实中还需要这种精神吗?

(3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老师在黑板上列出了19世纪前期英国把中国作为主要侵略目标的原因,其中不包括(C)

A.开辟国外市场B.推销工业品C.索取战争赔款D.掠夺原料

2.马克思说:

“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从中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这句话指的是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D)

A.取得协定关税特权B.掠夺圆明园大量珍宝

C.获取中国大量赔款D.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3.下图为张自强同学在学习《马关条约》的影响时所做的课堂笔记,但笔记内容不够完整,请你帮他对该内容做进一步的完善(C)

A.中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开始遭到破坏

B.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C.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D.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4.如果你是19世纪60年代的一位北京青年,目睹了国家遭列强入侵,便决定加强外语能力,以便为国尽一己之力。

你能够进入下列什么地方学习(C)

A.黄埔军校B.福州船政局C.京师同文馆D.京师大学堂

5.在1895年到1898年间,康有为多次上书光绪帝。

这一时期康有为上书的主题应是(B)

A.严厉禁烟,抵御外侮B.维新变法,救亡图存

C.师夷长技,自强求富D.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6.右面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C)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7.沈从文曾让儿子读胡适的诗《希望》,“我从山中来,带得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儿子没看完便说:

“这种诗像小孩写的!

”沈从文说:

“那时候能写这种小孩子的东西已经很了不得。

没人提倡这些,你就读不到那么多新书,我也不会写小说。

”这个故事与新文化运动内容联系最紧密的是(B)

A.提倡民主,反对专制B.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C.提倡科学,反对迷信D.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8.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这场运动的发起者和学生主力军就是北京大学的学生。

下面的一组漫画与此事件有关的是(C)

9.“毛泽东从欧洲借来的不是机器、宗教……而是共产主义。

他借助于技术和灵活性,对症下药,使一位病入膏肓的病人——中国起死回生。

”下列最能体现毛泽东“灵活性”的是(D)

A.发动武昌起义B.领导南昌起义

C.发动秋收起义D.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10.右面是小明制作的读书卡片,该“读书摘要”中的要点涉及的会议是(D)

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

C.八七会议D.遵义会议

11.“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处置。

”这表明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是为了(D)

A.增强国力B.地方自治C.拥蒋反共D.逼蒋抗日

12.虎子是第二十九军的一名战士,当时他驻守宛平县。

1937年7月7日拂晓,日军向宛平县射击,中国守军立刻予以还击。

此战役为(B)

A.九一八事变B.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