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常考必背知识点.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22113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57.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常考必背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常考必背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常考必背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常考必背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常考必背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常考必背知识点.docx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常考必背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常考必背知识点.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常考必背知识点.docx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常考必背知识点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复习纲要——必修1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一、化学实验要点

1.托盘天平精确到0.1g,量筒精确到0.1mL。

2.可直接加热的仪器:

试管﹑蒸发皿、坩埚。

需隔石棉网加热的:

烧杯、烧瓶、锥形瓶

3.点燃可燃性气体(氢气、甲烷等)前要验纯

4.常见有毒有害气体:

;污染空气的气体要进行尾气处理,如。

5.酒精着火应迅速用湿抹布盖灭;钠、钾着火用细沙盖灭;误食重金属离子,可服用大量鸡蛋、牛奶等含蛋白质的食物进行解毒;手上不小心沾上浓硫酸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NaHCO3;不小心沾上烧碱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

6.浓硫酸的稀释:

将浓硫酸缓慢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7.金属钠存放在煤油中,氯水存放在棕色瓶中,浓硝酸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

氢氧化钠溶液在存放时不能使用玻璃塞而用橡胶塞。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1.分离提纯的装置:

 

依次为:

过滤、蒸发、蒸馏、萃取(分液)。

2.分离提纯的方法:

①过滤用于分离固体和液体的混合物,如:

碳酸钙和水,食盐水和沙子。

主要仪器:

漏斗、玻璃棒、烧杯。

玻璃棒的作用:

引流

②蒸馏用于分离互溶液体混合物,如:

分离酒精和水、制取蒸馏水。

主要仪器:

蒸馏烧瓶、冷凝管。

注意事项:

温度计的水银球要放在支管口处、冷凝水“下进上出”、加入沸石防止液体暴沸、需垫石棉网加热

③萃取可用于提取碘水中的碘单质或溴水中的溴单质。

主要仪器:

分液漏斗。

注意事项:

萃取剂不能溶于水,可用四氯化碳或苯,不可使用酒精(因为与水互溶)。

④分液用于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如:

分离汽油与水、乙酸乙酯和饱和Na2CO3溶液、苯与水、四氯化碳与水。

主要仪器:

分液漏斗。

注意事项:

“下层下口放出、上层上口倒出”。

⑤蒸发用于除去易挥发的溶剂水,如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方法是蒸发。

主要仪器:

蒸发皿、玻璃棒。

注意事项:

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停止加热,不可加热至蒸干。

3.除去碳酸钠固体中的碳酸氢钠用加热分解。

除去NaHCO3溶液中的Na2CO3是:

通CO2

4.粗盐含(硫酸钠,氯化镁,氯化钙)的提纯的方法(溶解、过滤、蒸发):

加氯化钡目的:

除去Na2SO4,加入氢氧化钠目的是除去MgCl2,加入碳酸钠的目的是除去CaCl2和BaCl2,注意:

碳酸钠加在氯化钡后面,加入盐酸的目的是除去NaOH和Na2CO3。

三、物质的量

1.摩尔(mol)是物质的量(n)的单位;摩尔质量(M)的单位g/mol或g.mol-1,数值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原子)量相同(如H2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摩尔质量为18g/mol,1molH2O的质量是18g)

2.气体摩尔体积(Vm)=22.4L/mol的使用条件:

①标准状况下(0℃101KPa)②气体

(注:

水在标准状况下为液体)

3.物质的量的计算的四个公式:

4.溶液稀释的公式:

c(浓)·V(浓)=c(稀)·V(稀)

5.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1)所需仪器:

Xml容量瓶(50,100,250,500,1000)、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称量的托盘天平[固体]、量筒[液体]。

容量瓶标记:

温度、容量、刻度线。

(2)步骤:

①计算:

m=n·M[其数值为相对分子质量]=C[mol/L]V[L]M

②称量:

固体用托盘天平称量,如果由浓溶液配制稀溶液则用量筒量液体。

如果称量易潮解、腐蚀的如氢氧化钠固体,一定要用小烧杯或表面皿称量。

其他固体称量时要垫一质量相同的纸。

③溶解:

将固体或液体放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

【作用:

加速溶解】

④转移:

等冷却至室温时,用玻璃棒引流,转移到容量瓶中。

⑤洗涤:

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将洗涤液也转移到玻璃棒中。

⑥定容:

继续加水至离刻度线1~2cm处时,改用胶头滴管加水至与刻度线相平。

⑦摇匀:

将滴定管反复颠倒2~3次,摇匀。

⑧装瓶贴标签。

(3)误差分析:

A容量瓶中有水,对结果无影响。

B.俯视刻度线,结果偏大。

仰视刻度线,结果偏小。

C.定容时超过刻度线,或摇匀后再加水,结果偏小。

D.未将洗涤液注入容量瓶或引流时洒落,结果偏小。

(如果配置溶液时不小心加水超过了刻度线只能重新配置)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一、物质的分类

1.树状分类法

混合物(如空气、溶液、胶体、浊液)

单质

物质氧化物(只有两种元素)如:

H2O、CO2、CaO

纯净物酸(如

化合物碱

2.交叉分类法

如:

NaHCO3从阳离子分属于钠盐,从阴离子分属于碳酸氢盐,从性质分属于酸式盐

Na2CO3从阳离子分属于钠盐,从阴离子分属于碳酸盐,从性质分属于正盐

3.分散的分类

分散系

分散质粒子大小

是否有丁达尔现象

举例

浊液

大于100nm

泥水

溶液

小于1nm

NaCl溶液

胶体

1~100nm

Fe(OH)3胶体

①Fe(OH)3胶体的制备方法:

是FeCl3+沸水,不是FeCl3+NaOH;

②区分胶体与溶液的宏观方法是:

丁达尔效应(用光束照射有光亮的通路)

③常见的胶体:

云、烟、雾、豆浆、牛奶、蛋白质溶液、淀粉溶液、氢氧化铝胶体等

④区别胶体与其它分散系的根本依据:

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而不是丁达尔效应。

二、离子反应

1.常见的电解质有:

酸、碱、盐等化合物,其在水溶液中能发生电离。

酸碱盐的溶液不是电解质,单质也不是电解质。

2.电离方程式:

如H2SO4=2H++SO42-Ba(OH)2=Ba2++2OH-Na2CO3=2Na++CO32-

3.在离子反应中必须拆开的物质:

强酸(HCl、H2SO4、HNO3)、强碱[KOH、Ca(OH)2、NaOH、Ba(OH)2、]、可溶性盐

4.离子方程式典型错误:

a)电荷、原子不守恒如:

Fe+Fe3+=2Fe2+、Na+H2O=Na++OH-+H2

b)拆分错误如:

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不能写成:

CO32-+2H+=CO2↑+H2O,

应写成:

CaCO3+2H+=Ca2++CO2↑+H2O

c)不符合客观事实如:

Fe和HCl反应不能写成2Fe+6H+=2Fe3++3H2↑,应写成Fe+2H+=Fe2++H2↑;(注意:

铜不与稀HCl、稀H2SO4反应;金属与浓硫酸反应生成SO2、与浓硝酸反应生成NO2、与稀硝酸反应生成NO)

5.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离子共存

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等弱电解质。

(离子要能共存则不能反应,即不能生成沉淀气体水)

不能与H+共存的离子有:

OH-、CO32-、HCO3-

不能与OH-共存的离子有:

除K+、Na+、Ba2+、Ca2+以外的所有阳离子、HCO3-

不能与CO32-共存的离子有:

除K+、Na+、NH4+以外的所有阳离子

Cl-不能与Ag+共存。

SO42-不能与Ba2+共存。

有色离子有:

Cu2+(蓝色)、Fe3+(黄色)、Fe2+(浅绿色)、MnO4-(紫红色)

6、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既代表一个具体反应,又代表同一类型的反应。

如H++OH-=H2O可代表强酸与强碱反应生成易溶盐的反应。

三、氧化还原反应

1.本质:

有电子转移

2.氧化还原反应的判定依据:

①有化合价升降②所有置换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所有复分解反应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有单质的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3.氧化还原的口决:

升失氧还原剂(性);降得还氧化剂(性)

化合价升高的元素失电子,含该元素的反应物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该反应物是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可能要写的离子方程式:

强酸与强碱[除Ba(OH)2与H2SO4]均为H++OH-=H2O

碳酸钠与强酸:

CO32-+H+=H2O+CO2↑碳酸氢钠与强酸:

HCO3-+H+=H2O+CO2↑

碳酸钙与盐酸:

CaCO3+2H+=Ca2++H2O+CO2↑

氢氧化铝与强酸:

Al(OH)3+3H+=Al3++H2O

铁与硫酸、盐酸:

Fe+2H+=Fe2++H2↑铁与Fe3+反应:

Fe+2Fe3+=3Fe2+

Cl2与Fe2+的反应: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1.常见物质的主要用途:

①淡黄色粉末,做供氧剂的是过氧化钠[Na2O2]②做耐火材料的、具有两性的氧化物是氧化铝[Al2O3]③作发酵剂、中和胃酸过多的是碳酸氢钠[NaHCO3]④常做农业上氮肥的是铵盐【如(NH4)2CO3】

⑤能用于净水的是明矾[KAl(SO4)2.12H2O]⑥用作红色油漆和涂料的是三氧化二铁[Fe2O3]

⑦用作半导体材料,太阳能电池,计算机芯片的是硅[Si];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SiO2]

⑧用作制取硅胶和木材防火剂的是硅酸钠[Na2SiO3]的水溶液【俗名水玻璃】

⑨用来中和胃酸过多的、具有两性的氢氧化物是氢氧化铝[Al(OH)3]

⑩可用作环境消毒的是漂白粉【主要成分Ca(ClO)2]漂白液【主要成分NaClO】

2.离子检验

离子

所加试剂

现象

离子方程式

Cl-

稀HNO3和AgNO3

产生白色沉淀

Ag++Cl-=AgCl↓

SO42-

稀HCl和BaCl2

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滴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

SO42-+Ba2+=BaSO4↓

Fe3+

KSCN溶液

溶液呈血红色

Fe2+

先加KSCN溶液,

再加氯水

先无明显变化,

后溶液呈红色

2Fe2++Cl2=2Fe3++2Cl-

NH4+

NaOH溶液,加热,

湿润红色石蕊试纸

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NH4++OH-NH3↑+H2O

Na+

焰色反应

火焰呈黄色

K+

焰色反应

透过蓝色钴玻璃,火焰呈紫色

Al3+

NaOH溶液至过量

先产生白色沉淀,

后沉淀逐渐溶解

Al3++3OH-=Al(OH)3↓

Al(OH)3+OH-=AlO2-+2H2O

3.

(1)钠是质软、密度小、熔点低、少量Na保存在煤油中。

(2)钠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H2,现象:

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响声,滴酚酞后溶液变红。

遇盐溶液先和水反应.

钠与乙醇反应反应生成乙醇钠和氢气,钠沉在试管底部,反应缓慢。

(3)钠在空气中点燃生成淡黄色的过氧化钠(Na2O2)

(4)焰色反应为黄色则含有钠元素,焰色反应为紫色则含有钾元素。

(5)能与水或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O2)的淡黄色的固体为(Na2O2)

4.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比较

性质

Na2CO3

NaHCO3

俗称

纯碱、打

小打

溶解性

均易溶于水,Na2CO3>NaHCO3

溶液酸碱性

均显碱性,碱性Na2CO3>NaHCO3

热稳定性

Na2CO3>NaHCO3

与HCl反应

均生成CO2,反应速率Na2CO3

与CaCl2反应

生成白色沉淀

无现象

4.

(1)铝在空气中能稳定存在是因为:

铝表面覆盖有致密氧化膜,保护层金属不被腐蚀。

(2)加热铝箔,现象是铝箔熔化但不滴落,因为铝表面的氧化铝(Al2O3熔点很高把熔化

(3)既能与HCl反应又能与NaOH反应的物质有:

Al、Al2O3、Al(OH)3、NaHCO3、氨基酸等

(4)Al(OH)3的制备:

AlCl3溶液中滴加氨水至过量,因为Al(OH)3不能溶于氨水中。

不能一步实现的转化有: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