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练习第四部分 名篇名句默写 知识盲点 Word版含答案doc.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219231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75 大小:97.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练习第四部分 名篇名句默写 知识盲点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练习第四部分 名篇名句默写 知识盲点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练习第四部分 名篇名句默写 知识盲点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练习第四部分 名篇名句默写 知识盲点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练习第四部分 名篇名句默写 知识盲点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练习第四部分 名篇名句默写 知识盲点 Word版含答案doc.docx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练习第四部分 名篇名句默写 知识盲点 Word版含答案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练习第四部分 名篇名句默写 知识盲点 Word版含答案doc.docx(7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练习第四部分 名篇名句默写 知识盲点 Word版含答案doc.docx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练习第四部分名篇名句默写知识盲点Word版含答案doc

一、初中古诗文篇目

《〈论语〉十二章》

①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理解性助记] 本则讲学习方法和态度以及个人修养,启发人们热爱学习,加强自律。

②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学而》)

[理解性助记] 本则讲个人修养,“三省吾身”是加强自我道德修养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③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理解性助记] 本则讲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

④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理解性助记] 本则讲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强调为人师者要有广博的知识和创造的精神。

⑤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理解性助记] 本则讲学习态度,强调学习要和思考相结合,阐明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

⑥子曰:

“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雍也》)

[理解性助记] 本则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

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要自得其乐。

⑦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理解性助记] 这一则讲的是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学习知识重要的是培养学习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对知识的学习感兴趣,就会变被动为主动,以学习为乐事,在快乐中学习,既能提高学习的效率,还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才能够灵活地运用学到的知识。

⑧子曰: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理解性助记] 本则讲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了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

不符合于道的富贵荣华,君子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对待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

这种思想深深影响了古代的知识分子。

⑨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理解性助记] 本则讲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同时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

⑩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理解性助记] 本则讲时间像流水一样不停地流逝,感慨人生世事变换之快,也有惜时之意在其中。

常被理解为以水不舍昼夜而奔流的习性来勉励人们不断学习、不断进取的精神。

⑪子曰: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理解性助记] 本则讲即使是一个普通人,也是要有坚定的志向的。

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要改变一个人的坚定意志,是非常困难的。

⑫子夏曰: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理解性助记] 本则讲以坚定正义的志向去学习,多发问,多思考,结合实际情况去考虑各个方面的关系,兼顾各个方面的利益,妥善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样一来,人们的行为就会比较符合仁德的要求了。

[即时运用巩固]

1.《〈论语〉十二章》中,指出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的句子是: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论语〉十二章》中以水不舍昼夜而奔流的习性来勉励人们不断学习、不断进取的精神的句子是: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3.《〈论语〉十二章》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两句讲了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对知识的学习感兴趣,就会变被动为主动,以学习为乐事,在快乐中学习,既能提高学习的效率,还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学到的知识才能够灵活地运用。

4.《〈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强调不仅能学习别人的优点,也能看出别人的缺点,更要引以为戒的句子是: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论语〉十二章》中“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两句表达了这样的内容:

不符合于道的富贵荣华,君子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对待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

6.即使是一个普通人,也是要有坚定的志向的。

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要改变一个人的坚定意志,是非常困难的。

这与《〈论语〉十二章》中“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两句明确表达的意思是一致的。

《〈孟子〉三章》(《孟子》)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理解性助记] 本段提出中心论点,由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相互比较组成。

中间两个“不如”相连,表示了递进关系,一个比一个重要。

这样提出论点,更显得观点鲜明。

②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理解性助记] 本段论证“天时不如地利”。

以设置占天时者不能攻破占地利者为例,比较“天时”与“地利”的轻重。

③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理解性助记] 本段论证“地利不如人和”。

以拥有良好的地理条件而终不能守为例,比较“地利”与“人和”的轻重。

④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理解性助记] 本段先用三个形式相同的否定句说明“域民”“固国”“威天下”不能仅靠“天时”与“地利”的条件,从反面进一步强调了“人和”的重要性。

接着又进一步推论,指出“寡助之至”会众叛亲离,而“多助之至”则天下归顺。

最后以“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作结,将“人和”的重要意义论说得十分透彻,深化了文章的中心。

[即时运用巩固]

1.日本政府审议通过了右翼势力编写的历史教科书,肆意篡改历史,美化侵略,遭到许多主持正义的国家的强烈谴责,真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的名句填写)

2.今年美国失去了在联合国人权委员会上的席位,这件事证明了借“人权”干涉别国内政是不得人心的,也证明了孟子所说的“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是合乎科学论断的。

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概括了决定战争胜负的三个条件及其关系的句子是: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理解性助记] 本段用排比句式,列举了历史上六个著名人物的事例,有力地论证人才要在忧患中造就的道理。

②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理解性助记] 本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证经受艰苦磨炼的必要性,说明困难造就人才,安逸享乐能使人(国家)死亡(灭亡)。

文章末尾自然导出本文的结论: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即时运用巩固]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指出了艰苦磨炼益处的句子是: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了导致亡国的原因的句子是: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总结全文,归纳中心论点的句子是: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鱼我所欲也》

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理解性助记] 本段用“我”“人”的行为作事实论据,通过推究原因论证了中心论点:

舍生取义。

②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理解性助记] 本段举出“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的实例证明饥者照样有人的“本心”,即舍生取义之心。

③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谓失其本心。

[理解性助记] 本段用反问排比句式对比论证,揭示了“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是失去了“本心”的行为,有的人原来也有舍生取义之心,后来因为贪求一时之快而丧失。

[即时运用巩固]

1.在《鱼我所欲也》一文中,表明在“生”和“义”无法同时兼顾的情况下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的句子是“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在《鱼我所欲也》中表明“我”不会做“苟且偷生之事”的句子是:

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曹刿论战》(《左传》)

①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理解性助记] 本段写战前曹刿求见鲁庄公,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

[理解性助记] 本段写齐鲁长勺之战的经过,说明军事上要后发制人。

③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理解性助记] 本段写战后曹刿论述战役取胜的原因,说明作战时要掌握战机、详察敌情等。

[即时运用巩固]

1.在《曹刿论战》中,表现乡人凡事依靠当权者,把自己置身事外的浅薄消极思想的句子是“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曹刿论战》中曹刿请见鲁庄公的根本原因是: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曹刿论战》中能体现曹刿军事思想的句子是:

夫战,勇气也。

4.《曹刿论战》中曹刿断定敌方确系溃败的依据是: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其妻曰: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吾孰与徐公美?

”妾曰:

“徐公何能及君也?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

“吾与徐公孰美?

”客曰: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理解性助记] 本段陈述邹忌进谏的缘起——邹忌与徐公比美,从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

②于是入朝见威王,曰: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理解性助记] 本段陈述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除弊纳谏。

③王曰:

“善。

”乃下令: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理解性助记] 本段陈述齐王纳谏及结果。

[即时运用巩固]

1.《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描写邹忌外貌的句子: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2.在《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静心思考宾客违心地赞美自己貌美的原因的句子是“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3.《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写邹忌的讽谏最后收到了效果的句子是: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出师表》(诸葛亮)

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理解性助记] 这五段寓情于议,作者以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分析当前形势,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臣远小人(亲贤远佞)的建议。

②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理解性助记] 这两段寓情于事,追忆经历,在叙述本人身世、追随先帝创业经过和“受命以来”任职的同时,抒发对先帝的感激之情,表达了效忠刘氏、兴师北伐的心愿。

③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理解性助记] 这两段总结全文,提出要求,归结责任,辞情恳切,是诸葛亮知恩图报心情的集中表现。

[即时运用巩固]

1.《出师表》中表示作者感恩图报的句子是:

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2.《出师表》中,诸葛亮分析先汉兴隆的原因是:

亲贤臣,远小人。

3.当任命一个人来挽救局面时,人们常引用的《出师表》中的一句名言是: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4.《出师表》中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5.《出师表》中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6.《出师表》中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桃花源记》(陶渊明)

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理解性助记] 本段写渔人发现桃花林的经过和沿途所见的美景。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理解性助记] 本段总写渔人的感受和桃花源的生活环境、社会风尚。

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理解性助记] 本段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在村人家里做客以及辞去的经过。

④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理解性助记] 本段写太守派人寻找桃花源,因迷路而不复得。

⑤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理解性助记] 本段写后人寻而未果。

[即时运用巩固]

1.《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中人幸福生活的语句: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以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桃源的宁静、百姓和平安逸的生活的句子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两句,说明桃源人与世隔绝,对社会状况一无所知。

《三 峡》(郦道元)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理解性助记] 本段总写三峡的特点:

峡长、山势连绵而高峻。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理解性助记] 本段写夏季三峡情景:

水涨流速,交通阻断。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理解性助记] 本段写春冬季节三峡情景:

水退潭清,风景秀丽。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理解性助记] 本段写秋季三峡情景:

水枯气寒,猿鸣凄凉。

[即时运用巩固]

1.《三峡》中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句子: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三峡》中写水势凶险的句子: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3.《三峡》中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4.《三峡》中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5.《三峡》中从色彩上对三峡景物进行描写的句子: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马 说》(韩 愈)

①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理解性助记] 本段鲜明地提出观点: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②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理解性助记] 本段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马”。

③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理解性助记] 本段总结“食马者”“不知马”的表现,抒发感慨。

[即时运用巩固]

1.《马说》的中心论点是: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马说》中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3.《马说》中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4.《马说》中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的句子是: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陋室铭》(刘禹锡)

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理解性助记] 本段运用类比点明主旨“惟吾德馨”,陋室不陋。

②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理解性助记] 本段描写居室环境、来往客人、日常生活,揭示“德馨”的内涵。

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理解性助记] 本段把自己的陋室与“诸葛庐”“子云亭”相比,并以孔子的话结束全文,含蓄地表达了作者以君子自况的高雅情趣。

[即时运用巩固]

1.《陋室铭》中暗示虽陋室而不陋,点明文章主旨的语句是: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陋室铭》中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的诗句是: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陋室铭》中描写陋室优美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小石潭记》(柳宗元)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理解性助记] 本段描写发现小石潭,总写全貌。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理解性助记] 本段描写小石潭的潭水和游鱼。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理解性助记] 本段写小石潭的水源及潭上景物。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理解性助记] 本段描写小石潭的氛围和作者自己的感受。

⑤同游者:

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曰恕己,曰奉壹。

[理解性助记] 本段记下与作者同游小石潭者。

[即时运用巩固]

1.《小石潭记》中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形象的比喻,描写溪身、溪水的语句是: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小石潭记》中写潭中鱼游来游去、非常活跃的语句是: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3.《小石潭记》中写出小石潭源头悠远、两岸弯曲的语句是: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4.《小石潭记》中表现地理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的句子是: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5.《小石潭记》中写游鱼自由轻灵游动的姿态的句子是: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岳阳楼记》(范仲淹)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理解性助记] 本段叙述事情的本末缘起,暗寓对仕途沉浮的悲慨,为后文抒情设伏,为全篇文字的导引。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理解性助记] 本段由描写岳阳楼的大观过渡到描写登楼览物的心情,以情景交融的笔法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从而构出全文的主体。

③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理解性助记] 本段写览物而悲者。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理解性助记] 本段写览物而喜者。

⑤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理解性助记] 本段是全篇的重心,点明文章主旨,抒发了作者的政治思想与抱负。

⑥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理解性助记] 本段点明写作的时间。

[即时运用巩固]

1.《岳阳楼记》中从时间上表现景象的千变万化的句子是: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2.《岳阳楼记》中描述“古仁人”的阔大胸襟的句子是: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岳阳楼记》中由“古仁人”的阔大胸襟和高尚道德而得出的论断是: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4.《岳阳楼记》中抒写作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