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创意农产品生产.docx
《加快推进创意农产品生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快推进创意农产品生产.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加快推进创意农产品生产
加快推进创意农产品生产
打造中国亿万农民增收致富的朝阳产业
──专访中国创意农业理论创始人章继刚博士
背景:
10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十七届三中全会公报特别提到农村改革问题,要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并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在这份4800多字的公报中,10多次出现“城乡一体化”、“城乡统筹发展”、“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等方针。
30年来中共9次中央全会专题讨论、10个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问题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此次公报中明确“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是中国农村改革发展30年以来在中央文件中首提“农村土地管理制度”。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全会突出强调,在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的新形势下,必须毫不动摇地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公报提出了到2020年我国农村改革发展6方面的基本目标任务,让广大农民清晰地看到了未来生活的美好图景,勾勒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路径图”。
为此,四川创意产业网针对发展现代农业,城乡一体化,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特别是创意农业的内涵是什么,作用又是什么?
该如何推广等若干问题,专访了中国创意农业理论创始人、《中国创意农业发展报告》专家研究组组长,中国创意农业投资专家团首席专家章继刚博士。
四川创意产业网记者:
创意农业的内涵是什么?
章继刚:
创意农业是以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为目标,在农产品生产、加工与营销过程中进行创意生产,创造农民独特增收模式,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构建农村创意生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创意农业是以知识产权为先导,以农业生产为依托,以农业企业为主体,以创意生产为核心,以美学经济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指引,以科技创新为手段,以质量效益为动力,以农产品附加值为目标,以持续利用为目的,充分应用艺术学、生态学、农学、养生学、景观学、知识产权学、休闲学、环境学、农业技术经济学、园艺学、市场营销学以及现代旅游学、农业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指导人们将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诸环节联结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将农产品与文化、艺术创意结合,使其成为具有“四高”即高文化品位、高知识化、高赢利性、高附加值,“五化”即智能化、特色化、个性化、艺术化、景观化,“五型”即审美型、文化型、娱乐型、科学型、观赏型的新型农产品。
创意农业是通过“三生”即创意生产、创意生态、创意生活,创造“三农”即创意农村、创意农居、培养创意农民,达到“六美”即美色、美形、美味、美质、美感、美景的目的,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产生更高附加值,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型农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与传统农业相比较,创意农业具有如下特征:
创意农业的显著特征是“三生、三新、三农、四高、五化、五变、五型、六美”,其培育开发区域“特”、产品“特”、市场“特”、创意“特”,产出效益高、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
“三生”即创意生产、创意生态、创意生活,创造“三农”即创意农村、创意农居、创意农民;个性化创意农产品带来“三新”,即新商机、新市场、消费新时尚。
“四高”即积极发展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高文化品位、高知识化、高赢利性、高附加值的新型创意农产品。
“五化”即智能化、特色化、个性化、艺术化、景观化的新型农产品。
创意农民追求的是田园美观化、农居个性化、农村景区化、农业旅游化、生活时尚化。
创意农业文化的核心是附加值文化。
“五变”即突破传统农业的生产模式,加快农业资源向旅游资源转变,农村向景区转变,农民向景民转变,一产向三产转变,促进农产品由实用功能型消费向文化审美型消费转变。
创意农业生产的农产品是富于“五型”即审美型、文化型、娱乐型、科学型、观赏型的新型农产品;通过对农产品“六美”即美色、美形、美味、美质、美感、美景,达到突出其独特的美质和形象美、感觉美的目的。
创意农业不仅仅是一种新型生产方式,更是一种新型生活方式。
加快发展创意农业,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加快开发多功能、智能化、经济型农业装备设施,重点在田间作业、设施栽培、健康养殖、精深加工、储运保鲜等环节取得新进展;加快推进创意农产品生产,积极搞活流通,完善产销衔接,科学确定区域农业发展重点,形成优势突出和特色鲜明的创意农业产业带;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培育知名品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引导加工、流通、储运设施建设向优势产区聚集,统筹城乡产业发展,是实现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
创意农业具有三个集中和双重生产的特点。
三个集中即以推进农业龙头企业向总部基地和园区集中为重点,提高农业集中集约集群发展的水平,适应农业规模化、精准化、设施化等要求,增强农业总部企业反哺农业的能力;以推进农用地向规模经营为重点,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推进农民向城镇集中为重点,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增强城市带动农村的能力。
“三个集中”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统一体,“三个集中”联动,能够有效地促进城乡同发展共繁荣。
创意农业双重生产,即“农产品生产与创意生产”双重生产,创意农产品生产负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重责任;通过发挥文化生产和消费的双重属性,食品保障与生态保护双重功能,实施科技和文化双重战略,物质生产与知识生产紧密结合,推进创新、创意产业双重发力,安全和营养的双重保证,获得味觉与视觉的双重满足,审美健康双重享受,绿色时尚双重魅力,收获环境和经济双重效益。
四川创意产业网记者:
创意农业学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章继刚:
创意农业学以美学经济理论、总部经济理论、战略资本理论、附加值文化理论、消费教育理论为理论基础,以附加值文化为理论核心,瞄准世界农业高新技术发展前沿,着力构建创意农业理论创新体系,为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提供有力支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附加值文化理论的出发点和着眼点是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改善农村生活方式,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统筹城乡产业发展,不断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达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目标。
四川创意产业网记者:
请您谈谈美学经济的本质及特征。
章继刚:
庄子言“天地有大美而不言”,“道也,万物之所以然也,万理之所稽也”。
孔子说,“韶,尽美矣,又尽善也;武,尽美矣,未尽善也”,“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钟鼓云乎哉”。
美学,作为一门人文理论,与18、19世纪的西方社会构成了特殊的意识形态关系,这种关系主要是通过理性,即启蒙理性来发挥作用的。
用特里伊格尔顿的话来说,如果没有美学,“启蒙运动的理性就无法延展到那些至关重要的区域,例如欲望和修辞效果。
”康德在其《判断力批判》写道:
“愉快的东西使人满足,美的东西单纯地使人喜爱,善的东西受人尊敬(赞许),即被人加上一种客观价值。
无理性的动物也可以感到愉快;美却只是对人才有效。
”
黑格尔则把人与外界事物的感性关系中的最低级的形式叫做欲望,这种欲望的目的就是以个人的需求去对待个别的事物。
在这种人与外界的关系中,欲望采取的是一种低级的感性形式,它“所需要的不仅是外在事物的外形,而是它们本身的感性的具体存在。
”在黑格尔看来,人与艺术审美对象的关系却是让其自由独立地存在着,因为艺术尽管有感性的存在,却没有感性的具体内容而能为人所欲求。
“艺术作品是不能供欲望利用的,而是满足心灵的其它方面要求的。
”
我们要把快感当作一种宝贵的战略资源来看待,它不只是个体经验性的快乐那么简单,各方艺术的、文化的、政治的、经济的和道德的力量及其种种理论的和实践的形式都在致力于挖掘它,利用它,改造它,建构它,并从中最终实现自己的利益。
德国美学家沃尔夫冈•韦尔施则把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分成四个方面,他写道:
“首先,锦上添花式的日常生活表层的审美化;其次,更深一层的技术和传媒对我们物质和社会现实的审美化;其三,同样深入的我们生活实践态度和道德方向的审美化;最后,彼此相关联的认识论的审美化。
”
费斯克就认为:
“快感是多义性的,并能够采取相互抵触的形式。
”
对于社会的消费领域而言,快感既是一种我们的生存动力,又是我们的一种日常生存活动形态,还是我们的产品和结局。
现在则进入品味的时代,消费的目的与之前开始不同,消费是为了欣赏,收藏,消费后甚至舍不得用,这造就了美学经济的崛起。
美学经济已成为未来新竞争力的指标,即“美力”的财富。
美学经济时代来临,讲究时尚,重视气氛,其特性是回归快乐,摆脱一切严肃的规范,新的经济形态崇尚体验,也在挑战传统的投资思考,渐成为新时代消费模式。
美力是一种看不见的竞争力,可以创造惊人的产值,财富。
欧洲成为美学经济时代的大赢家,原因便在于当地优雅的人文气质。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H.Maslow,1908-1970),把人的各种需要分为: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认识和理解需要,美学需要七大部分,其只美学需要是人对美的深层需要,是人类最高的需要,所有的人都需要使自己周围的事物符合自己的审美情趣。
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消费者品味日渐挑剔的今天,美对消费者的影响力也在日益加深。
美正在通过不同的感官体验形式展示着强大的精神激励和心理愉悦功能。
当美由商品的附属品转变成为消费的直接对象时,美学经济便走入了我们的生活。
所谓美学经济,指从生活美感和创意为核心内容,向消费者提供深度体验与高品质的美感,使消费者愉悦为目的以获取收益的新型产业。
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提出的“恩格尔定律”称:
一个家庭的收入越少,其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比重就越大,反之,则越小。
在消费过程中,相当一部分消费者已经从经济意识转向审美意识,希望在消费中获得的不仅仅是占有物质的满足,而是一种心理的、精神的满足,这就是审美消费。
对一定消费人群来说,审美要素已取代经济要素成为日常生活的首选。
美学经济的本质在于:
在美学经济环境中,商品成为了美的附属品,商家将由美产生的深度体验和心情的愉悦作为产品,以某种载体承载并进行销售,提供给顾客以美的愉悦、兴奋、享受与满足。
简而言之,美学经济就是商家出售美来赚钱。
美学经济是向消费者提供具有深度体验与高品质美感,,让消费者从商品内外中享受到高品质的精神内蕴,以这种深度体验与高品质美感作为销售的主体。
这些体验与高品质美感令人渴望,能让消费者心甘情愿接受高于传统产品(有时高出很多)的价格,因为它们带来更多价值,尤其是情感价值。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学经济"的要素包括商品的美、品牌的美、消费鉴赏的美、人格魅力的美。
美学经济从诞生的第一天起,一直具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创新。
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向往是永恒的,同时,美的形式和体现方法也在不断的变化。
只有不断的求异独创,推陈出新,美学经济才能不断的创造高的价值。
在正在展现出勃勃生机的美学经济当中,我们必须认识到这是一个创造巨大价值的舞台。
现今,仅仅提供产品和服务已是远远不够,消费者现在所需要的是美的感觉,而且他们愿意为此付出。
只有认识到这些并做到这些的商家才能真正地吸引消费者,从而通过消费者的满意和忠诚来实现商家和顾客的双赢,在新经济中胜出。
“美”的字源源于农业。
农业的美学特性可概括为:
农业的形式美,农业的结构功能美,农业的高产美,农业的优质美,农业的高效美,农业的田园景观美和农业的高科技美。
农业美学,将成为农业生产与管理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
农业美学是上个世纪末期提出的,它的提出是对工业社会以来生态环境破坏、人性异化的一种对抗。
农业的美,主要表现在农产品的美、农业劳作的美、乡村生活情调的美,总称农业景观。
中国古代有着丰富的农业美学思想,但是它为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是道家文化所浸透,体现浓郁的出世思想,对抗世俗社会的人性异化。
农业美学的核心是构建现代农业景观。
农业生产是一种培育生命的事业。
农业劳动在人类的一切实用性的肢体活动中具有最多的艺术性。
农业景观作为自然与人工共创的景观,体现出功能性与审美性的统一。
而在审美中,则是自然美、人工美统一。
在某种意义上,农业景观是一种大地艺术。
农田景观是都市型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农业美学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业美学是一种崭新的农业观念。
它的提出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农业美学的基本意义在于催生农业设计,充分弘扬农业科学精神和丰富美学研究内容。
自有人类以来,农业就是人类的命脉所在。
我们吃的食物,穿的衣物都来自农业。
人类一直将农业放在重要的位置上,直至今天。
人们实在很少考虑到农业还是我们的一份丰富的精神营养,农业中还有美学的存在。
20世纪末,农业进入美学家的视野。
“农业美学”成为新的美学话题。
这是工业社会造成生态环境破坏后理论家们提出的重要对策。
而在实际上,在西方先进国家,农业景观的建设早已进入实践。
2001年国际环境美学第五届会议在芬兰召开,会议的主题即是“农业美学”,并从生产性、乡村生活方式问题和对未来的展望三方面来探讨耕作型农业环境的美学问题。
这标志着农业美学作为环境美学的分支学科正式出台。
现代农民追求的是田园美观化农居个性化、农村景区化、农业旅游化、生活时尚化。
现代农业追求的是清洁生产、绿色产品和资源循环利用,新农村建设追求的是适合人类居住、村容整洁的家园。
因此,需要控制和合理地使用化学物质,对生产、生活废弃物实行资源化处理,对农业野生资源加强保护和利用,对农村脏、乱、差环境进行系统整治。
按照农业和农村生态系统的物质流向实行综合治理,促进优质、高效、安全、生态农业的发展,增强农村景观生态的美学价值及休闲旅游功能,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协调发展。
近年来,田园园艺化建设、观光农业、都市农业、生态农业、现代农业和农业综合开发正在全国探索和进行。
这一切无不透现着人们对农业美的追求,特别是观光农业的发展更是如此。
都市农业则在丰富餐桌的同时,也在点缀着都市。
而多彩玉米、多彩辣椒和方形西瓜等农产品的育成、种植、推广,则标志着人们发展农业不再局限于对营养物质的追求,还标志着人们对精神物质和对审美需求的追求。
发展农业美学,重点在于生产美观的农产品,培育健美的作物,营造如画的田园,使它们能够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
事实上,不少地方都在这样做。
徐闻县曲界镇素以生产菠萝著称,漫山遍野的菠萝种植,生长在高低起伏的山坡上,既营造出一派丰收的景象,又透现着一片美化的景观,成为名副其实的“菠萝的海”。
现在,这一景区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热带农业旅游景点之一,吸引了不少游客。
约翰•奈斯比特在《大趋势》一书中写道:
“每当一种新技术被引进社会,人类必然要产生一种需要加以平衡的反应,也就是产生一种高情感,否则,新技术就会遭到排斥。
技术越高,情感的需求也越大。
新技术的应用使社会生活改变的范围,也是高情感需求产生的范围,甚至会延伸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美学经济正是让追求时尚的消费者享受更加多彩、更高品质的舒心生活,这就给了美学经济的产生和发展的空间。
纽约时报经济专栏作家波斯特•瑞尔为上述现象做出了解释。
她在其新书《风格的本质:
美学价值的上升如何重塑商业、文化和感觉》中认为,在这个盛行表达的时代,在经济中渗入美学是绝对必要的。
由于旅游、受教育、移民和媒体等多种因素的存在,一个丰富和多样化的美学社会正在产生。
四川创意产业网记者:
创意农业的作用有哪些?
章继刚:
近年来,各地立足地区资源比较优势,抓住新阶段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机遇,从市场需求出发,积极探索农民增收的新路子,大力发展创意农业。
创意农产品总量不断增加,质量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快速增长,已成为区域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出口创汇的重要产品。
创意农业的发展,对充分挖掘农业潜力、增加农民收入和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每只卖到100元的方形西瓜、卖出50元高价的专利苹果,一个128公斤重的大南瓜卖出1000元,好看、好玩的一只创意农产品礼篮1000元;生产温室油桃亩产值6万元,种植香水百合鲜花,亩效益达10万元,一盆创意盆景可以拍出六十万元的天价。
培育一个在全国有影响的创意农产品品牌,能形成一个年产值超过10亿元的创意农业龙头企业。
建成一个创意农业科技园,整个园区GDP可超过100亿元;建成一个创意农业产业带,可实现年产值1000亿元……越来越多农民尝到创意农业带来的甜头,发展创意农业产业成为农民新追求。
大力发展创意农业,创意农产品已成为区域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出口创汇的重要产品。
近年来,各地立足地区资源比较优势,抓住新阶段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机遇,从市场需求出发,积极探索农民增收的新路子,创意农业的发展,对充分挖掘农业潜力、增加农民收入和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创意农产品总量不断增加,质量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快速增长,创意农产品已成为新农村中新的经济增长点。
新农村的发展依赖于农产品,我们的生活也离不开农产品,创意农产品为农民带来效益,同时也让消费者享受到消费的愉悦。
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农产品市场需求结构呈现多元化和优质化趋势。
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人们对农产品的营养功能、保健功能和安全性等个性化特殊需求逐步增加,丰富多样的创意农产品倍受市场青睐。
创意农业将派生出一系列的新产业,具有劳动力集约使用的鲜明特色。
例如食用菌产业、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休闲观光农业、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等。
创意农业盈利稳定,属高成长性、高赢利性的朝阳产业。
创意农业高赢利性体现在“六高”,即高起点、高投入、高目标、高质量、高安全、高产出;生产模式新颖,卓有成效;无污染、低能耗;农业综合经济效益大幅提高,农民收入快速增长。
实施农业总部基地和创意农业园区发展双重战略,有利于优化创意农产品区域布局。
加速现代生产要素向创意农业园区定向聚集,有利于用现代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特色农业,充分挖掘区域特色资源潜力,尽快形成新的创意农业生产能力,增加优质创意农产品供给,满足日益细分的市场需求,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随着创意农业的发展,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导致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创意农业的转移,许多农民实际上兼有农民和工人的双重身份。
发展创意农业,让一、二、三产业趋向融合,发展集创意生产、创意生活、创意生态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区,加快了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促进了农民综合素质的提高,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现代化建设,而且具有鲜明的示范、带动和辐射功能,因此对于推动农业现代化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70%的人口在农村,50%的劳动力从事第一产业生产。
我国农业一个重要特征是人多地少,生产规模小。
中国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强国已经刻不容缓。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农业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
从总体上看,我国创意农业多是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具有较强竞争优势,大力发展创意农业是我国农业参与国际竞争,促进贸易平衡的重要手段。
加快推动创意农业生产基地建设,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
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是当前和今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
进一步加快推动创意农业生产基地建设步伐,大力发展创意农业生产基地和农业龙头企业,提高产品品质,做强做大优势区特色品牌产品,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可以将特色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出口竞争优势,扩大出口,优化出口结构,这对于提高农业整体竞争力,广泛参与国际农业竞争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特色农产品规模化和集约化开发程度不高,多处于原料型和初加工型生产阶段,附加值低,未能很好地形成“一村一品”优势,影响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推广“龙头+基地+农户”模式,将创意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生产(养殖)基地建设与农业科技推广、无公害生产基地、绿色食品和创意农产品生产基地以及创意农业规范试点建设等项目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扩大创意农业标准化生产规模。
加强对生产加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协会的建设和管理,发挥标准化生产的龙头带动作用。
创意农产品附加值具有双重性、系统性、可变性等特性,使农业原有功能由生产性拓展到创意性、生态性、社会性、生活性等多个方面,以农业工业化和经济生态化理念为指导,以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核心,构建合理、高效、生态的农业产业结构,适应人们回归自然、注重健康、享受生活的消费潮流,提高农产品竞争力。
重点创建创意农业千亿产业,打造中国创意农业“硅谷”。
围绕创意农产品深加工做大产业文章,重点创建产值突破千亿元创意农业产业园区。
全面提升创意农产品品质和质量,突出发展唯一性创意农产品,积极推进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引导创意农产品进一步向优势区集聚,发展适度规模生产,有利于吸引加工企业进入创意农产品产业化经营,带动加工、储藏、运输、营销等关联产业发展,全面提升特色农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加快培育区域特色产业,特别是创意农产品的生产大都为劳动密集型农业,产品的商品价值较高,使农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经济效益得到明显地提高,农民的收入得到增加。
发展创意农业有利于挖掘农业内部潜力,扩大农村就业,开拓农民增收渠道,形成农民收入的新增长点,实现产业富民,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
创意农产品已成为区域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出口创汇的重要产品。
创意农业高赢利性体现在“六高”,即高起点、高投入、高目标、高质量、高安全、高产出;生产模式新颖,卓有成效;无污染、低能耗;农业综合经济效益大幅提高,农民收入快速增长。
实施农业总部基地和创意农业园区发展双重战略,有利于优化创意农产品区域布局,有利于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我国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农业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
从总体上看,我国创意农业多是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具有较强竞争优势,大力发展创意农业是我国农业参与国际竞争,促进贸易平衡的重要手段。
图1亲情苹果“祝您安康”。
资料来源:
人民网2002年9月30日
四川创意产业网记者:
就您的研究和调查,中国创意农业发展到了什么阶段?
面临哪些共同的问题?
章继刚:
在开展的调研活动中,我通过对中国创意农业进行深入细致的调研分析,初步判断目前我国创意农业发展大体上处于起步阶段到初级阶段之间,薄弱环节很多,突出的问题就是:
生产规模小、产品总量小;产业链条短,规模化和集约化程度不高;特色农产品中真正具有惟一性,并且形成品牌和规模的产品不多;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不够、农业生产效率低、农产品价格竞争力不强、龙头企业少、创意农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许多企业过分依赖他人的品牌,品牌意识薄弱、创意农产品品牌运作方面的高层次专业人才紧缺;特色农产品生产水平比较低;产品竞争能力和效益亟待提高。
四川创意产业网记者:
解决创意农业在发展过程中会不会遇到创意产业中常见的一些问题,比如重复建设,互相模仿互相拷贝,创意不足千篇一律等问题?
这些问题如果出现该如何解决?
章继刚:
创意农业在发展过程中已出现重复建设,互相模仿互相拷贝,创意不足千篇一律等问题。
发展创意农业不要跟风,不要盲目“拷贝”别人的经验,不要盲目拷贝国外的一些所谓成功的例子,而是要发挥自己的创意。
如果一味地去模仿他人而没有自己的创意,只是注重表象的简单模仿,而忽视在此基础上的创新,则会陷入跟风逐利的怪圈,永远跟在别人后面跑,在模仿中迷失自我。
图2苹果贴字贴图,在优质的苹果上体现文化价值资料来源:
黄河壶口潮网
四川创意产业网记者:
怎样抓好创意农业的发展重点?
章继刚:
一是要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品种、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