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春》教学案例.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161674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朱自清《春》教学案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朱自清《春》教学案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朱自清《春》教学案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朱自清《春》教学案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朱自清《春》教学案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朱自清《春》教学案例.docx

《朱自清《春》教学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朱自清《春》教学案例.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朱自清《春》教学案例.docx

朱自清《春》教学案例

《春》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选择

确定核心教学目标:

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多角度、按顺序生动描写景物的写法。

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欣赏能力。

确定支撑核心教学目标的教学内容:

1、预习阶段,扫清生字,至少读三遍课文,做到熟悉文章内容。

2、初步感知,整体把握,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这个环节重点突出形式多样的充分朗读,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不知不觉地有所领悟和体会,然后进一步让学生讨论交流,自己得出结论,体现自主、合作和探究的精神。

3、积累品析,教给学生积累品析的方法,鼓励学生找出自己喜爱的句子,并对比进行分析和品味,说出自己的感受,突出学生的主观感受,让学生成为品味作品的主体。

教师不包办不代替,尊重学生的思考。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多媒体播放孟浩然的《春晓》、杜甫《春夜喜雨》

二、介绍作家作品

朱自清:

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

被誉为有骨气的爱国文化人。

朱自清散文的特点:

朴素缜密,清隽浓郁,语言洗练,文笔清丽,极富有真情实感。

三、整体把握文章。

1.配乐范读课文,朗读时注音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

(读时展示几幅春天的图画)

问题:

(1)课文围绕“春”写了什么

(2)文章是按“盼春”—“绘春”—“赞春”来写的,请同学们划分出来.(3)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绘春”,展现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的

师生互动,共同讨论以上问题

(1)课文围绕“春”写了什么

本课作者对春天作了全面、精细的观察,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

(2)文章是按“盼春”—“绘春”—“赞春”来写的,请同学们划分出来.

本课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

(1)总写——盼春。

表达出人们对春天的盼望和兴奋喜悦的心情。

第二部分:

(2-7)具体写——绘春。

把景物和感受结合,全面细致地描绘出春景图。

第三部分:

(8-10)总写——颂春。

赞美春天,点出了春天的特点:

新、美、健。

(3)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绘春”,展现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的

文中具体描绘了六幅春景图。

春醒图——自然醒——第二自然段

春草图——草报春——第三自然段

春花图——花争春——第四自然段

春风图——风唱春——第五自然段

春雨图——雨润春——第六自然段

迎春图——人迎春——第七自然段

三、探究质疑:

(第一部分)

(1)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

(“盼望着”;“近”)

“盼望着,盼望着”。

为什么要连用两个呢

(这样叠用,更能表达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

探究质疑:

(第二部分)春天来了,走到了作者的面前,作者看到了什么请同学们朗读第二段

(1)看到了山,水,太阳。

(可以看出这是对春天的——描绘)

(2)从这一段开始,作者已经开始在描绘春天了,既然它已经来到了作者的面前,为什么他不开始从最细小的一草一木写起呢

明确:

这一段是对春天的一个整体的描绘。

为什么会先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呢因为这是一种视觉的规律。

假如现在来了一个新同学,他就站在门口,我们先会看他的什么呢是高是矮,是肥是瘦,是黑是白,等等,然后我们才会去看他穿着什么样的衣服,什么样的鞋子,什么样的发型,等等,再接下来,我们将会看到他衣服的颜色,鞋子的颜色,甚至是品牌等等。

(2)“一切••••••”这个自然段的怎样描写春天的

(3)这段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运用拟人,勾勒出春天的生机勃勃。

春草图

朗读(齐读),思考这段抓住了春草的什么特点来写

(教师明确:

嫩、绿、多)

(1)把“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换为“小草一下子从土里生出来”,体会其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哪个好

“钻”和“偷偷”用得好,说说好在哪里

“钻”既表现春草冲破土层的挤劲,又用“偷偷地”修饰,形容它不知不觉地出现,生动地表明春草的活力。

(2)那么为什么作者在描绘春草图中要穿插这些小孩的画面呢

提示:

小草和小孩子具有哪一个共同点呢(小,说明他们都处在生命中最富有生气,最活泼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生命力最为旺盛。

在春草图中,作者将小草的画面和小孩子的画面组合在一起,也就是将两个最富有生命力的景象组合起来,交相辉映,使得整个春草图显示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板书:

(一)盼春盼、来、近

(二)绘春1、春的总的轮廓

2、细致描写(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三)颂春三个比喻句(“新”、“美”、“力”)

精彩部分回放

关于“绘春”部分教学实录:

师:

(请同学们齐读第二自然段)这自然段写的是什么

生1:

是春回大地,万物苏生的总写。

师:

是用哪些词语表现出来的呢

生2:

是用“睡醒”,“欣欣然张开了眼”来表现的。

师:

“一切”是指的万物,对大自然的总观。

“睡醒”“张开了眼”是比喻,也是拟人。

这个句子十分形象地描绘了万物经过漫长的严冬后,蒙受春的温暖、滋润得以复苏的神态。

“欣欣然’是什么意思

生3:

欢欢喜喜的样子。

师:

一词又传神地表达出万物苏醒时的欣喜感情。

语言多么清新,比喻多么贴切。

3-7节分别描述了五幅春景,哪五福

生4:

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师:

春草图:

(找个同学读一下)春天的草有哪些特点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

生5:

嫩,绿,多,软

师:

春天来了,草从土地里生长出来,作者为什么要用“偷偷”“钻”来形容呢

生6:

“钻”字用得好,“钻”表现了生命力顽强,写出了春草而出的挤劲。

生7:

“偷偷地”写出了不经意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

生8:

这样写赋予小草以感情和意识,富有情趣,惹人喜爱。

师:

将“钻”换成“长”或“蹿”好吗

生(齐):

不好。

师:

将“钻”换成“长”或“蹿”就平淡了,既没有了那种顽强的生命力,语言也不生动形象了。

小草很可爱生命力也顽强,它招来了许多人。

这里作者写了一系列人的动作。

哪些动作呢

生9:

坐、躺、滚、踢、跑、捉。

师:

从这些动作,你们可以想象得出,到草地上来的是些什么人

生(齐):

是孩子。

师:

这是作者抓住了儿童最喜爱的,而且是适宜于在草地上开展的几种活动来写的。

写儿童的活动是写草对儿童的吸引力,突出草这一中心。

而写儿童的天真活泼,欢声笑语又给草地增添了生活气息,使大自然充满了生气。

结尾一句“风轻悄悄的”这是借风衬草。

提问:

这句与上下文有联系吗

生10:

照应了开头“东风来了”,又为下文写风伏笔。

生11:

从这两处可以看出文章结构的严谨。

师:

(齐读第四自然段)思考:

春花有哪些特征

生12:

多,艳,甜。

师:

通过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生13: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这句写春花的形态。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这句写春花的颜色。

生14:

“花里带着甜味儿”这句写春花的味道。

师:

这些句子用了那些修辞手法

生15:

排比和比喻。

师:

“闹“字换成“叫”好不好为什么

生(齐):

不好。

师:

同学们说不好,请说出为什么

生16:

闹,有嗡嗡的声响,而且还呈现出一派繁忙劳动的热闹景象,而叫,只表达叫喊的意思,没有用闹字生动活泼。

师:

(齐读第五自然段)这自然段写春风。

风是无形的,肉眼看不到,手碰不着。

但平日我们却能够感觉到风的强弱大小,这就要借助其他的事物。

请大家议议,作者是借助哪些事物来表现风的找一找句子

生17:

触觉----抚摸味觉----泥土的气息、草味、花香

生18:

声觉----鸟声清脆宛转,笛声嘹亮

师:

这些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生19:

拟人、比喻。

师:

请同学们找出这些句子。

生20:

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鸟儿将巢安在繁华嫩叶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

师:

(齐读第六自然段)春雨图对春雨的哪些方面进行了描绘找出相关句子

生21:

形:

牛毛,花针,细丝

状:

斜织,薄烟

生22:

景:

树叶绿得发亮,小草也清得逼你的眼,灯,人,房屋

师:

(齐读第七自然段)前几幅是写景物,这幅写的什么

生(齐):

写人,画出一幅人们迎春的图画。

师:

那些人们

生23:

从孩子又写到成人(从小到老),从城市写到农村。

所有的人都出来迎接春天了。

师:

作者用哪些词句写人们迎春的心情

生24:

“舒活”“抖擞”

生25:

“一年之计在于春”

四、教学反思

《春》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写景抒情的经典散文。

本文在盼——绘——颂的抒情中描绘了心中的春。

 

本文是一篇由妙词、佳句、锦段构成的美文。

从字方面来说文中多音字多。

如:

涨、散、藏、和、晕等。

从词的角度讲,文中语言使用准确而妥贴。

有大量的雅词。

很值得学生去体会和积累。

从句方面讲,文中大量使用了修辞,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如:

比喻共用了八处之多。

从段落布局讲,各段落之间安排整齐有序。

如:

最后三段用三个比喻句来歌颂春,表现出春的新、美、力。

单独成段构思巧妙。

对于这类文学性文章的学习,个人认为应上文学欣赏课:

让学生学会欣赏至关重要。

用品、背写来体会、感悟其美及美有何处、为何美。

调动听、说、读、写各种能力来学习,同时在学习中锻炼、提高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在起初的教学设计中的一些问题:

一、品读活动中,把整文交给学生去品词、品句、品段的处理过于急功近利,过于粗糙。

如能做以下的调整、细化则更好,学生所得则更多、更深,分四人小组,每组自由选写草、花、风、雨、人的图景来进行品读活动效果更好。

二、在进行问题设计时,有几句话表述不够严密,使学生的思路发生了偏斜。

不易于课堂练习的进行。

所以在设计时一定要细心。

三、品读活动中的理解活动,两个问题的设计偏难。

  在教学过程中也有两个问题:

一、对时间分配不够合理,教学流程有点涩。

不够顺畅。

二、对学生情绪的激活和调动控制不够好,压制了学生的积极性。

枣阳市吴店镇第二初级中学

黄永东

2015年1月19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