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牛农民专业合作社典型材料.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14226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养牛农民专业合作社典型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养牛农民专业合作社典型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养牛农民专业合作社典型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养牛农民专业合作社典型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养牛农民专业合作社典型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养牛农民专业合作社典型材料.docx

《养牛农民专业合作社典型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养牛农民专业合作社典型材料.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养牛农民专业合作社典型材料.docx

养牛农民专业合作社典型材料

养牛农民专业合作社典型材料

“合作社可是我们养殖户的‘主心骨’,有了合作社,出栏一头牛每斤能多卖1毛到2毛钱,每头牛能多赚400元。

”。

XX旗敖润苏莫苏木海布日嘎嘎查养殖户告诉我们。

提起“XX旗海布日嘎养牛农民专业合作社”,海布日嘎嘎查人人都竖大拇指。

连外村人也羡慕地直说:

“这个养牛合作社不简单~”。

XX旗海布日嘎养牛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2月份,总资产600万元,合作社社员36人。

目前合作社基础母牛存栏800多头,年出栏育肥牛500多头,全年产值可达300万元,纯收入可达75万元,户均纯收入近2万元。

一、合作社的成长之路海布日嘎嘎查是传统的牧区,该地属于科尔沁沙地南缘。

村民祖祖辈辈就以养殖放牧为主要生产方式。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当地农牧民在苏木党委、政府以及有关部门的倡导下,积极调整产业结构。

海布日嘎嘎查人工草场总面积为1万亩,年产优质牧草500万公斤,全村农田种植面积为7000亩(其中专业青贮种植面积4000亩),年产秸秆700万公斤,这些饲草料可供1.8万羊单位全

1

年使用,另外全嘎查有牧场13万亩。

基于这些丰富的资源,嘎查支部和嘎查部提出“养殖立村、牛业富民”的发展思路,积极引导农牧民发展养殖业,重点发展肉牛养殖业。

到2008年年底,全嘎查肉牛产业已发展到存栏1500头,年出栏900头,全年存栏50头以上的大户有8户。

邵金权作为支部书记,此时心中有一个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就是“肉牛规模是扩大了,但是农牧民的收入增长怎么还是缓慢,”。

2008年初,他带着这一问题,到苏木政府以及旗畜牧业局讨教,得到的答案是:

养牛成本较大,由于单门独户经营,市场劣势较大。

旗畜牧业局领导还告诉他“目前,要发展养殖业,一定要走合作社这条路”。

于是2008年5月起,邵金权就组织几户养殖大户到四家子镇塞沃、羊场牵牛星等已经成立并运作较好的几家养牛合作社进行实地学习,对合作社有了初步的了解。

在此基础之上,组织人员到北京和山东等较早成立合作社的地区进一步学习,同时,认真翻阅学习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法》。

通过大半年的学习考察,在借鉴外地运营较好合作社经验的基础上,组织本村养牛规模较大、基础较好的28户养殖户,成立了XX旗海布日嘎养牛农民专业合作社。

提出肉牛产业化、标准化养殖,通过对自身资源、当地养殖传统、肉牛市场的深入研究,决定实行“养殖户+合作社+经纪人”的运营模式,组织发动肉牛养殖户联合起来,进行肉牛规模化养殖。

将农牧户手中分散的资金以及人力组织

2

调动起来,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土地资源以及丰富的饲草料资源,以集中管理、分户饲养、方式发展肉牛养殖业。

2009年2月11日召开了全体社员会议,共有28名社员参加,注册资金为60万元,股份制形式成立了养牛农民专业合作社,共有有8名股东,并表决通过了合作社章程。

第一次全体成员大会通过选举产生合作社理事长,负责合作社的日常管理工作;同时表决通过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费管理办法、合作社盈余分配方案和合作社合并与分立、解散与清算方案。

目前,合作社占地150亩,办公面积为500平方米,入社农民36人,永久性青贮窖三处(3600立方米),总资产已达600万元。

目前成员现存栏肉牛1500头,基础母牛存栏800头。

预计年内出栏育肥牛500头,年产值300多万元,总利润可达25万元,社员平均纯收入将近1万元。

养牛农民合作社成立以来,带动当地80余户农牧民的肉牛养殖积极性,在附近地区引起了广大农牧民的反响,起到了很好的示范辐射作用。

二、合作社的主要做法XX旗海布日嘎养牛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以来,一直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出发点,以促进农牧民持续、稳定增收为目标,以小区拉动、服务推动为主要措施,紧紧抓住推行标准化生产这条主线,不断创新生产经营模式,促进养殖业增效农牧民增收。

回顾合作社筹备、成立至今,合作社的主要做法总结起来就是“1234”,既“一个带动、两个交流、

3

三个互助、四个统一”。

(一)、充分发挥大户示范带动作用,提高社员养殖积极性选好领头人是办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关键因素。

专业合作社领导人的人选必须是合作社成员中的顶尖人物,是生产经营大户,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凝聚力和管理能力,同时具备热心为会员办事的品德,海布日嘎养牛合作社领头人邵金权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

邵金权示范作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是不断扩大自身养殖规模同时,实行标准化养殖。

自合作社成立以来,他将自己养殖规模从300头扩大到目前的450头,全年舍饲,标准化育肥。

在育肥速度、效益上都有明显的效果;二是在养殖技术、饲料使用等方面起到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任何技术、饲料使用时,首先自己试用,然后推广,从而使社员可免除疑虑,放心使用。

另外,合作社成立至今,活动经费一直由其个人支付。

(二)、引导社员互助,实现资源共享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之间必须加强交流,互通有无,充分体现合作社的合作功能。

海布日嘎养牛合作社积极引导社员互相交流,资源共享,主要体现在技术交流和信息交流。

技术交流:

合作社定期召开社员现场交流会,邀请合作社有较好繁育经验的“土专家”、科技带头人在肉牛育肥基地现场示范,使社员在和“土专家”、科技带头人的面对面交流中学到知识,促进了学习的实效性;信息交流:

如果说技术交流是定期的,那么信息交流就是日常的。

每位社员当得到肉牛养殖技术、饲料使用、

4

销售市场等方面信息,就会在第一时间交到理事长处,理事长负责收集管理各类信息,社员可随时查阅。

(三)、发挥互助功能,保障合作社的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顾名思义,是农民在某一方面合作,寻求共同发展的一种组织。

其重点在于互帮互助,互相联合发展共同的产业。

海布日嘎养牛合作社充分发挥了合作社互助功能,主要体现在经济互助、技术互助、信用互助三方面。

一是经济互助。

任何养殖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虽然养殖户虽然手中有了一点钱,但要发展产业化的养殖业,完全依靠养殖户个人自行解决资金问题难度很大。

基于这种现象,社员之间采取小额资金内部流通,互帮互助。

二是技术互助。

大多数养殖户都有一定的养殖经验,在某些发面在实践中摸索了一些土方法,这就使合作社内部有了部分“土专家”,当养殖过程中出现一些小技术问题时,“土专家”就成了及时雨,解决紧急问题。

三是在社员有较大额的资金短缺时,合作社出面,通过相互担保,向金融部门以互相担保形式贷款。

(四)、通过四统一提高养殖效益合作社通过统一销售育肥牛、统一饲料使用、统一引畜、统一防疫等措施,不但提高了经济效益,而且降低了养殖风险。

由于肉牛统一销售,一头肉牛价格可多卖出近400元;同时由于统一采购,在饲料、兽药等方面又降低了一定的成本,每头牛每年可降低成本300元。

同时由于集中青贮饲料,减少了青贮饲料的损耗;统一引牛由于量较大,可集中到外地引

5

进优良品种,个人是很难做到的;统一防疫,保障防疫及时,提高防疫密度、防疫质量。

三、合作社效果在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效益明显提高,可总结为“两扩大、两提高、一降低”。

养殖规模不断扩大:

从合作社成立之初的基础母牛存栏450头发展到目前的800头,年出栏育肥牛从成立之初的350头发展到目前的500头;社员人数扩大:

成立时社员人数为28人,现在是36人;经济效益提高:

单体育肥牛可多卖出近400元;养殖科技含量提高:

由于经常聘请畜牧局技术员到合作社进行技术辅导,社员的养殖技术更加科学化;养殖成本减低:

同时由于集中采购,在饲料、兽药等方面又降低了一定的成本,每头牛每年可降低成本300元。

在合作社发展壮大的基础上,养殖户在养殖规模、养殖效益、养殖技术上均有了明显的提高。

在当地引起广泛的带动效应。

四、合作社今后的发展思路合作社要继续做大做强肉牛养殖业。

按照成立之初构想,2011年,肉牛存栏基础母牛要在1200头左右,出栏900头;社员人数45人以上。

养殖品种要进一步改良,在推广人工受精技术的同时,要加大引牛力度。

2012年,肉牛存栏基础母牛要在1600头左右,出栏1200头;社员人数65人以上。

养殖品种要进一步改良,在推广人工受精技术的同时,要加大引牛力度。

今年下半年要组织社员到山东、吉林等地考察,要集中引进一批优质基础母牛,在200头左右。

还有部分养殖户未入社,

6

正在筹划合作社二次扩大,将一批有意入社的养殖户吸收进来,加快当地养殖业发展。

镇农机站从1996年开始,以农机作业服务合作社为依托成立跨区作业中介服务组织,开展“西进东征”、“南征北战”活动,每年组织几百台联合收割机跨省作业,作业收入不断增长,吸引了泗水、江苏XX县等周边县区的农机户加入其中,中介组织管理的作业队伍也在不断扩大。

他们今年夏季组织142台小麦联合收割机到省内外作业,作业总量达11万多亩,作业收入达300万元,单机收入为2.1万元。

不仅创出了农机社会化服务的优秀品牌,而且不断扩大了山东农机明星服务队的对外形象,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赞誉。

一、认真总结经验,充分掌握信息,做好跨区作业准备工作

为了搞好农机跨区作业,增加机手经济收入,疃里镇农机站充分发挥农机作业合作社的中介服务作用,每年年初分别组织召开作业组长座谈会和社员大会,总结上年度的工作,分析经验教训,及时安排和部署全年的跨区作业计划和打算,做到思想早发动,工作早准备。

在社员大会召开之前,

7

合作社负责人先一一走访各作业组组长征求意见,并召开组长座谈会,谈经验、谈教训、谈想法。

之后召开社员大会进行思想发动。

除了总结和安排部署工作外,还请出几位有经验的机手分别从不同角度交流经验。

通过召开会议让机手们提前心中有数,便于机手掌握时间,及时安排下步跨区作业日程。

同时,合作社根据农机户反馈的意见,及早研究改进措施和调整跨区作业计划

同时,通过召开社员大会,还摸清了部分农机户要更新机具和新购置机具的具体想法,以及各机车组人员的增减变动情况。

合作社派出专人对这些农户进行具体指导,帮他们选购机械,办理入户挂牌,推荐聘用人员,培训考取证件。

因此,几年来以农机站为依托成立的农机合作社也成了介绍所,有出售机械的,外地有来本地购买旧机的,有聘用机手的,有出聘机手的,合作社都有记录的相关信息,随时向农机户提供,可谓也大方便了农机户。

此外,合作社根据掌握的情况和确定的目标尽早收集外地一些调机的信息,经筛选后,组织实地考察和调机路线考察,最后确定作业区域。

于每年的三月份印成书面材料发至各农机户,让他们提前了解相关的准备情况和工作的进展过程。

8

二、搞好技术培训,强化安全意识,努力提高机手综合素质

疃里镇农机合作社所组织的作业队涉及到的人员较多,层次复杂。

作业队从1999年起,人员规模超过400人,最多时达到近千人,一般在600人左右,驾乘人员为300人以上。

这些人员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安全知识差,安全意识淡薄。

而外出作业又是与农民交往,出门在外的常识对有些人来说相当匮乏,再加上夏收期间的忙碌,容易发生纠纷和一些安全事故。

一旦发生,不仅会给跨区作业的顺利进行带来很多麻烦,而且影响农机手的收入。

针对上述情况,合作社重点抓好了综合素质方面的培训。

除抓好技术培训外,还把安全知识、安全意识和出门在外的社会常识等方面列为培训内容。

他们安排一部分经验丰富的机手或辅助人员到会上交流,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外出期间纠纷大大减少,事故率降低。

2003年夏季外出跨区作业期间,所组织的218台机车仅出现4起小事故,损失总值不到3000元。

今年组织的140台机车仅发生两起事故,损失总值2300元,其中虽有一台倾翻,但没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两年来无任何人员伤亡事故发生,没有产生负面影响,从而保证了及时调度机车作业和按时转移。

9

三、搞好后勤服务,多为机手排忧解难,确保机械正常作业

多年来,该农机合作社所属跨区作业队不断发展壮大,跨区作业的范围也越来越广。

每年三夏、三秋前,他们早动手,早准备,奔波于河南、河北及胶东地区联系作业地点,签订协议。

为便于组织调度和管理机车,他们根据实际状况,对入社的机械进行分队编组,每组都有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