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表格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122670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2.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表格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表格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表格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表格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表格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表格教案.docx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表格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表格教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表格教案.docx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表格教案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编排了4篇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人文素养的说明文,《鲸》和《松鼠》介绍了有关动物的一些知识,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动物世界的科学之门;《新型玻璃》介绍了一些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以使学生感受科学技术的神奇和威力;《假如没有灰尘》揭示了科学家们的重大发现,阐释了灰尘与人类的重要关系。

本组教材的几篇课文是以前学习说明性文章的延伸与发展。

选编本组教材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一些科学知识,唤起学生探索自然、科学奥秘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另一方面是要让学生了解说明的方法,体会作者怎样准确地用词、形象地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教学本组教材,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有拓展课程资源、加强学科整合的意识,一方面鼓励学生利用多种渠道搜集有关信息以扩展知识面;另一方面在科学课教师的帮助下,努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在教学内容上要统筹安排,把课文的学习与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和课外书屋有机整合起来。

如,一进入本组课文的学习,就推荐优秀科普著作,引导学生阅读,在本组教学即将结束时召开读书交流会;在学习每篇课文时,要指导学生认真做好笔记或卡片,总结从课文中获取的知识和信息,列出课文中运用的表达方法及例子,为“交流平台”中的单元小结做好准备。

3.不要把语文课上成科学常识课,对于课文中涉及的一些科学知识,在语文课上不宜深究,应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理解语言文字所表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说明文的表达方法上。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1-14课时。

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与“习作”3-4课时,“回顾与拓展”2课时。

课题

9鲸

课时

2课时

课型

讲授

设计者

使用时间

一、教材内容分析

这是一篇常识性说明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文章既展现了一幅幅关于鲸的生动画面,也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动物世界的科学之门。

这篇课文层次分明,条理清晰,每个自然段基本上讲了一个意思:

第1自然段讲鲸特别大;第2自然段讲鲸是哺乳动物,不是鱼;第3自然段讲鲸的种类;第4自然段讲鲸怎样进食;第5自然段讲鲸用肺呼吸;第6自然段讲鲸如何睡觉;第7自然段讲鲸的生长特点。

概括起来说,4—7自然段分别从四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

语言简练准确、平实质朴又不乏生动形象,是这篇课文表达上的一大特点。

作者运用列数字、举例子、做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通俗、生动、准确地对鲸的特点加以说明,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课文首先拿鲸和人们熟悉的象作比较,使我们形象地了解到,鲸比象还要“大得多”。

接着,用翔实的数字来说明鲸的体重,以此来说明鲸“大”。

然后,又以我国捕获的一头鲸为例,再次列举具体数字,具体生动地说明鲸的确很大。

作者在介绍鲸吃食物以及鲸的生长时,又一次运用列数字的方法加以说明;在介绍鲸的呼吸时,用“花园里的喷泉”来比喻鲸呼吸时喷出来的气形成的水柱,这种打比方的方法,使说明更清楚,也更形象,便于读者理解。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有关鲸的科学知识;二是体会作者的说明方法,并学习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三是培养学生探索海洋动物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正确读写“目前、上腭、哺乳、退化、垂直、经验、判断、胎生、寿命”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鲸的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索海洋动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4.认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的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讲授法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普通教室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或补充内容

一、直接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共同学习第九课《鲸》。

自读课文

二、出示自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正确读写“目前、上腭、哺乳、退化、垂直、肺部、判断、胎生、过滤、又粗又矮”等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清叙述顺序.

三、出示自学指导

1.朗读课文,画出文中的生字、生词。

通过查字典、问同桌或找资料等方法解决这些生字生词。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四、学生自学

出示自学任务

会写生字

查看词语

了解近,反义词和多音字

将课文分段,了解段意

 五、检查自学情况

1.找生读课文,了解生字掌握情况,发现错误,及时给予纠正。

2.找生板书这课生字词,共同学习这些生字词。

3.生再次读课文并且说说文章主要内容,理清叙述顺序。

自学课文

课文内容进行小组分析

六、当堂训练

1.组词

  肢()()()

  肺()()()

  判()()()

  获()()()

  应()()()

  乳()()()

2.熟读课文。

当堂训练

自我检测

 七、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或补充内容

 一、激情导入

教师讲故事:

一天太平洋地区举行了规模盛大的鱼类运动会。

各式各样的鱼游到了指定的海峡,并顺利通过了赛场大门。

当鲸到达赛场大门口时,却被虾将军挡在门外。

鲸与虾将军发生了争吵。

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相信学完了本课,你们会有满意的答案的。

(板书课题)

对鲸为什么不能参加鱼类运动会产生疑问

以故事引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交流有关鲸的资料。

1.师:

课前让同学们去搜集有关鲸的资料,谁愿意说一说?

2.师:

感谢小调查为我们介绍了这么多有关鲸的资料,让我们把掌声送给他们。

老师这里也收集了部分鲸的资料。

瞧!

  

上台介绍自己收集到的有关鲸的资料

1、自读课文

师:

对于鲸,课文给我们作了详细的介绍,请同学们翻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看看课文给我们介绍了鲸的哪些特点。

师:

谁来告诉大家课文介绍了鲸的哪些特点?

2、师:

课文介绍了鲸的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而且分别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做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下面小组合作找寻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阅读,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展示,并说明里面用到了哪些说明方法。

学生读完后,指名汇报。

 

大;不属于鱼类,而是哺乳动物;种类;生活习性

小组合作

三、读课文,了解内容。

学生自由学习并展示学习成果。

  1、师:

哪一学习小组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学习情况给同学们汇报汇报?

特点:

 

师:

运用的说明方法是什么?

进化:

 

种类,吃食:

 

师:

运用的说明方法是什么呢生:

分类别

师:

如何分类别

师总结:

我们了解到了作者是用分类方法来说明鲸是如何吃食的。

呼吸:

 

师:

课文中说鲸的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所有的鲸都是这样的吗?

 

师:

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全明了,鲸呼吸喷气形成的水柱,的确像花园里的喷泉,但更胜于花园里的喷泉,它是个天然的喷泉。

作者在这里运用的是什么说明方法呢?

睡觉:

 

师:

嗯!

真不错,这里老师也画了一幅鲸的睡觉图,同学们,瞧!

同学们来评一评,谁画得更好?

  

师:

看来,老师还得好好向XX同学学习,也谢谢同学们的点评。

胎生,寿命

 

师:

这里也说明了,鲸是哺乳动物。

2、小结。

师:

同学们的介绍都令老师耳目一新,没想到你们小小的脑袋里竟然装了这么多的创意,真是棒极了,把掌声送给自己!

(学生自由展示学习成果)

 

生1:

重点句子:

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

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

生2:

列数字,做比较

生3:

鲸的祖先一开始生活在陆地,后环境发生变化,又生活在浅海里,最后前肢和尾巴变成了鳍,后肢完全退化,就变成鱼的样子了。

生4:

我们小组选择的是鲸的吃食部分,我们把自己当作鲸,来向大家作自我介绍

生5:

分类别,列数字

生6:

须鲸吃虾和小鱼;齿鲸吃大鱼和海兽

生7:

我们想用表演和朗读的方式向大家介绍鲸的呼吸。

(小组合作:

边朗读边表演)

生8:

鲸的种类、大小不同,喷出的水柱也各不相同。

 

生9:

打比方。

这样更形象说明了鲸的呼吸是神奇美丽的。

 

生10:

我们学习的是鲸的睡觉。

这是我们小组画的鲸鱼睡觉。

(学生上台展示图画)

(生自由评议)

 

生11:

幼鲸靠吃母鲸的奶长大。

鲸一般可以活几十年到一百年

四、

课堂检测

一、划去下列每组词中不合群的一个,,并说一说为什么。

  

(1)鲨鱼带鱼鲸鱼梭鱼

  

(2)老虎狮子鲸鱼豹子

  二、选择你认为正确的答案:

  鲸是哺乳动物是因为:

  ( )鲸很大、很重

( )鲸用肺呼吸

( )鲸是胎生的

  ( )鲸有鳍

  ( )鲸的睡觉方式很特殊

  ( )幼鲸吃母鲸的乳汁长大

鲸鱼(不是鱼类)

鲸鱼(其他是陆地动物,鲸鱼是海里动物)

鲸是哺乳动物:

鲸用肺呼吸

鲸是胎生

幼鲸吃母鲸的乳汁长大

以题目出现突出重点,复习重点

五、解决疑问。

 师:

现在你知道为什么样虾将军不让鲸参加比赛了吗?

(生自由发言:

因为鲸不属于鱼类,它用肺呼吸……)

六、课外延伸

 师:

就是因为这样虾将军才不让鲸参加比赛。

今天用自己的方式不仅学到了鲸的生活习性,更学会了很多说明方法,下面就用用我们学到的说明方法来写一写吧

六、课外延伸

练笔1:

描述,说明一样东西的时候,利用一到两种说明方法

举例:

自己家的房屋和田地(利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学校的房屋(利用分类说明的说明方法)

松鼠的尾巴,大象的鼻子(利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生:

我们家有5间房,6亩田。

 

生:

学校的分为功能室,办公室,教室等。

通过练笔训练学生掌握说明方法的能力。

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教学亮点

 

教学不足

 

改进措施

 

课题

10*、松鼠

课时

1课时

课型

讲授

设计者

使用时间

一、教材内容分析

打开课本,一只漂亮、乖巧、驯良、可爱的小松鼠向我们走来。

它那漂亮的外貌、驯良的习性和乖巧的行为清晰地定格在我们的脑海中。

我们在喜爱小松鼠的同时,不能不叹服作者细致的观察、生动传神的描写及准确而简练的说明。

课文第1自然段首先从总体入手,介绍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

接着从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和吃食、姿势几个方面具体来写松鼠漂亮的外形特征。

第2自然段从松鼠的活动范围──树上(不侵犯人类)、活动时间──夜晚(不骚扰人类)等两个方面着重介绍了其性格特征──驯良。

第3、4自然段侧重写了松鼠的行为特征──乖巧。

一从它横渡溪流时的情景来表现它的智慧;二从“有人触动大树”时的反应来表现它的警觉;三从储备食物过冬来表现它的聪明;四从蹦跳的动作来表现它的轻快;五从不高兴时发出的恨恨声来表现它丰富的感情。

作者还列举了松鼠搭窝的经过,从选址、建造、居住及窝口的特点等方面来表现它的聪明、勤快,进一步突出了它的乖巧。

最后在第5自然段补充介绍了松鼠的生育情况,何时换毛及喜欢洁净的生活习性。

这篇课文是一篇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都较强的文艺性说明文(又称科学小品)。

它以准确性说明为前提,以形象化描写为手段,在说明角度、表达方法、语言风格等方面与《鲸》有很大不同。

从说明的角度来看,《鲸》侧重于介绍鲸的形体特点和生活习性,而本文侧重于介绍松鼠的外貌、性格和行动;从表达的方法来看,《鲸》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而本文主要是采用比喻、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从语言风格上来看,《鲸》的语言精练平实,而本文的语言生动传神,极具文学色彩。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11个生字。

正确读记“乖巧、驯良、清秀、矫健、机警、玲珑、躲藏、追逐、强烈、溪流、警觉、触动、锐利、错杂、狭窄、勉强、遮蔽”等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松鼠的习性特点。

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人文情怀。

3.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积累语言。

4.能用较准确、生动的文字对某一种动物的特点进行说明。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了解作者是从哪几方面介绍松鼠的,体会作者对松树的喜爱之情,并探究本文与《鲸》在表达方法上的异同;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讲授法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普通教室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或补充内容

一、直接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共同学习第10课《松鼠》。

自读课文

 二、出示自学目标

1.自由朗读课文,读通读顺,并读准生字词。

2.说说松鼠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自由朗读课文

松鼠留下的印象

三、出示自学指导

1、自读课文,找出文中的生字,利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解决问题。

2、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再想一想,每个自然段主要说的是什么?

3、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松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

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小松鼠的

通过辅助资料,解决课文中疑难问题

四、学生自学

通过自学任务

学习课文

 五、检查自学情况

1.找生读课文,发现错误,并且及时给予纠正。

2.找生板书这课生字词,共同学习这些生字词。

3.生再次读课文并且说说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小松鼠的?

学习生字,解释并造句

六、当堂训练

①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表达特点。

②把你最喜欢的段落或语句进行摘抄、积累。

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教学亮点

 

教学不足

 

改进措施

 

课题

 11、新型玻璃

课时

2课时

课型

讲授

设计者

使用时间

一、教材内容分析

玻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功能独特的新型玻璃层出不穷,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

这篇课文紧紧扣住一个“新”字,分别介绍了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等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它们在现代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鼓励人们运用新的科学技术创造出更多的新型玻璃。

全文一共6个自然段。

前5个自然段依次介绍了5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夹丝网防盗玻璃的特点是自动报警,作用是防盗;夹丝玻璃的特点是非常坚硬,不易破碎,适于高层建筑使用;变色玻璃的特点是能随着阳光的强弱而改变颜色,因而能调节室内光线,起着“自动窗帘”的作用;吸热玻璃的特点是吸热,阻挡冷空气,可使室内冬暖夏凉;吃音玻璃的特点是消除噪音,使噪音强度减弱。

第6自然段总结全文,说明了新型玻璃在现代化的建筑中的重要作用,预言人们将会创造出更多的奇迹。

这篇课文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课文前5个自然段,在结构上有两个明显特点,一是介绍每种新型玻璃时都是先讲特点,再讲用途。

二是特别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衔接过渡,且富于变化。

如,第2自然段用“另一种‘夹丝玻璃’不是用来防盗的”这句话来转折,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第3自然段的开头既连接了上文,又直接进入下一种玻璃的介绍,清楚明白;第4自然段的首句过渡非常自然,令人感到亲切。

第5自然段的开头则以形象的比喻引起读者的注意,激起读者阅读的愿望。

用词准确,表达生动形象,也是这篇课文在表达上的重要特点。

课文对每种玻璃的特点和用途都介绍得极为生动具体。

如,开篇先从夜深人静、警铃骤响讲起,引人入胜地讲述了夹丝网防盗玻璃的特点──可以自动报警,为下文介绍这种玻璃的作用埋下了伏笔。

再如,介绍夹丝玻璃的坚硬时,说夹丝玻璃即使破碎,碎片仍粘在一起,课文用“藕断丝连”来形容,使人容易理解。

作者还把变色玻璃比作“自动窗帘”,把噪音比作来无影去无踪的“隐身人”。

在介绍吃音玻璃时,作者又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它说成是“消除噪音的能手”,并通过具体例子和数字加以印证,使人清楚明白,印象深刻。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继续引导学生了解说明文的表达方法,学习作者准确地用词、形象地表达;二是让学生通过了解5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了解迅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成就及其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勤奋学习的自觉性。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正确读写“急促、报警、盗窃、犯罪、嫌疑、金属、银行、图纸、即使、规定、窗帘、保持、噪音、集中、处理、对付、研制、奇迹、博物馆、安然无恙、藕断丝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介绍的5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

3.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积极性和为科技事业的发展进步而勤奋学习的自觉性。

4.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学习运用。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1.让学生了解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2.学习运用作者的表达方法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讲授法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普通教室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或补充内容

一、导入、板题

我相信同学们都见过玻璃,而今天这篇课文将给我们介绍几种我们从没有见过的玻璃:

--《新型玻璃》

自读课文

二、出示自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并且能正确读写“急促、报警、盗窃、犯罪”等词语。

2.知道课文介绍了几种玻璃?

学习词语

通过辅助材料学习词语

三、出示自学指导

1.自由读课文,能将字音读准,语句读的通顺连贯。

2.自学生字:

画出文中的生字词同桌互读,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小组交流、解答。

3.再次朗读课文,思考:

这篇课文写了几种新型玻璃?

小组合作、理清课文

思考问题,独立解决

四、学生自学

通过自学指导

学习课文

五、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逐段读课文,检查是否达到了正确、流利朗读课文,重点指导易读错的字音。

2.生板书文中的生字词,共同学习。

3.自主读课文,思考:

这篇课文写了几种新型玻璃?

六、当堂训练

1.比一比,再组词。

型(   )费(   )付(   )

形(   )废(   )寸(   )

占(   )绸(   )阻(   )浅(   )

粘(   )调(   )祖(   )践(   )

2.用可以……可以……可以……也可以……造句

 七、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或补充内容

 一、导入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几种新型玻璃?

他们都有什么特点和用途呢?

这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

自读课文加深印象

二、出示自学目标

朗读课文,思考:

1.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2.课文清晰地给我们介绍了五种新型玻璃,作者在介绍时使用了几种说明方法?

通过辅助材料

了解课文内容

三、出示自学指导

1.朗读课文,小组讨论:

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2.画出课文在介绍五种新型玻璃时所使用的几种说明方法?

深入了解课文

解决疑难

四、学生自学

根据自学指导

分析课文

五、检查自学情况

1、小组汇报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2、说说介绍五种新型玻璃时所使用的几种说明方法?

小组汇报

共同交流

 六、当堂训练

将自己最喜欢的新型玻璃(可以是自己设计的,也可以是课文中介绍的)的特点、作用等用自己的语言写下来并讲述给你的家人或朋友听。

当一个小小推销员

说说特点

七、小结:

你觉得今天的语文课,学得怎么样?

学了课文后,有什么感触?

总结课文

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教学亮点

 

教学不足

 

改进措施

 

课题

12、假如没有灰尘

课时

1课时

课型

讲授

设计者

使用时间

一、教材内容分析

在人们眼中,灰尘通常是污染环境、传播病菌、危害人类健康的罪魁祸首。

然而,这篇课文却向我们介绍了灰尘鲜为人知的另一面:

人类的生息离不开灰尘。

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强烈的阳光将使人无法睁开眼睛;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天空将始终是蔚蓝色的;假如空中没有灰尘,地面上的万物都将是湿漉漉的,更为严重的是,大气中的相对湿度不断上升,就会影响生物的生存。

此外,假如没有灰尘,大自然也将会变得非常单调。

作者正是通过灰尘的作用,揭示出一个深刻的哲理:

事物往往都具有两面性,只有正确地认识它们,才能趋利避害,造福人类。

全文共6个自然段,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首段先从人们对灰尘通常的认识写起,指出灰尘的危害,接着笔锋一转,第2自然段以问句设疑,发人深思,自然导入下文。

第3自然段简要介绍了灰尘的大小和主要来源。

第4至6自然段从不同的角度详细说明了灰尘的特点和作用,解答了第2自然段所提出的问题。

第6自然段是重点段,由“灰尘大多具有吸湿性能”这一特性入手,层层推进,说明了灰尘的重要作用。

此外,这三个自然段在结构上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先介绍灰尘的特点,然后再具体说明灰尘的作用,结尾都运用“假如没有灰尘”这样的句式,对其重要作用加以强调和总结。

这篇说明文语言准确、生动,知识性、趣味性很强。

作者运用了假设、列数字、对比等说明方法,清楚明白而又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灰尘与人类的密不可分的关系。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继续了解说明文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准确地用词、形象地表达;二是让学生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受到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4个生字。

正确读记“然而、面临、颗粒、来源、飘浮、削弱、柔和、性能、依附、稳定、朝晖、单调、湿漉漉、古往今来、庞然大物、气象万千”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3.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学习运用。

4.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受到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和说明事物的表达方法;

2、明白灰尘与人类的关系,懂得任何事情事物都有两面性。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讲授法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普通教室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或补充内容

一、导入、板书课题

大家都见过灰尘吧,是不是很讨厌它?

那假如没有灰尘是不是很好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2课《假如没有灰尘》。

板书课题。

自读课文

了解内容

二、出示自学目标

1.将课文读通顺、解决文中的生字词

2.熟读课文,了解在生活中灰尘都有哪些特点,它的作用是什么?

了解生字,笔顺

了解特点

三、出示自学指导

1、朗读课文,读完说说没有灰尘行不行?

2、自由读课文,要求做到读得正确、流利,生字多读几遍,能熟练认读。

3、熟读课文,

思考:

⑴灰尘的特点和作用⑵想想文中用了几种说明方法、我们都学了哪些说明方法?

思考问题

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四、学生自学

根据自学指导

学习课文

五、检查自学情况

①指名读课文,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