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健康安全培训学习内容.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09304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健康安全培训学习内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职业健康安全培训学习内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职业健康安全培训学习内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职业健康安全培训学习内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职业健康安全培训学习内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职业健康安全培训学习内容.docx

《职业健康安全培训学习内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健康安全培训学习内容.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职业健康安全培训学习内容.docx

职业健康安全培训学习内容

2020年职业健康安全培训学习内容

1、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2、职业健康监护是以预防为目的,根据劳动者的职业接触史,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医学健康检查和健康相关资料的收集,连续性地监测劳动者的健康状况,分析劳动者健康变化与所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关系,并及时地将健康检查和资料分析结果报告给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本人,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保护劳动者健康。

3、职业病防治法》中所称用人单位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

4、国务院颁布施行的职业病防治基本法规主要有《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尘肺病防治条例》《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等。

  

5、职业健康检查是指通过医学手段和方法,针对劳动者所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可能产生的健康影响和健康损害进行临床医学检查,了解受检者健康状况,早期发现职业病、职业禁忌症和可能的其他疾病和健康损害的医疗行为。

职业健康检查是职业健康监护的重要内容和主要资料来源。

 

6、《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用人单位必须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

7、《职业病防治法》规定劳动者依法享有职业卫生保护的权利。

8、应当为劳动者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

9、健康监护是以预防为目的,通过系统地定期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评价有关健康资料,从而连续性的监视疾病的分布和发展趋势,并及时的将资料分析结果报告给有关部分和个人,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10、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的管理,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对本单位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承担责任。

 

11、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单位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应当向卫生行政部门提交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

12、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所需费用应当纳入建设项目工程预算,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13、国家对从事放射、高毒等作业实行特殊管理。

14、用人单位应当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15、职业禁忌证是指劳动者从事特定职业或者接触特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时,比一般职业人群更易于遭受职业病危害和罹患职业病或者可能导致原有自身疾病病情加重,或者在作业过程中诱发可能导致对他人生命健康构成危险的疾病的个人特殊生理或病理状态。

 

16、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用人单位应当设置报警装置,配置现场急救用品、冲洗设备、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

17、用人单位应当实施由专人负责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并确保监测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18、职业病危害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

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

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

19、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劳动者。

  

20、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

21、主检医师责任与义务职业健康查体表格的体检项目齐全时,由主检医师综合分析各项检查结果,作出检查结论及医学处理意见。

体检医师应根据确定的体检项目,按照《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的要求开展体检,将体检结果填入相应项目栏内并签名;对用人单位的职业健康检查作出体检结论并核实;对体检结果负技术责任。

22、粉尘是指以气溶胶状态(烟、雾、尘)或以烟雾状态存在的能较长时间飘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23、尘肺病是由于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诊断原则:

根据可靠的生产性粉尘接触史、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资料,以技术质量合格的X射线后前位胸片表现作为主要依据,参考动态观察资料及尘肺流行病学调查情况,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排除其他肺部类似疾病后,对照尘肺诊断标准片作出尘肺病的诊断和X射线分期。

24、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劳动者。

25、依据《职业病防治法》,在有职业危害因素的作业场所设置不属于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应尽的职业卫生义务。

26、职业性哮喘是在生产环境中吸入致喘物后引起的以间歇发作性喘息、哮鸣等为特点的气道狭窄性疾病。

脱离致喘物后哮鸣可缓解。

 

27、用人单位违反《职业病防治法》规定,造成重大职业病危害事故或者其他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追刑事责任责任。

28、当事人对设区的市级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的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再鉴定。

29、我国法定的职业性八大肿瘤 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联苯胺所致膀胱癌;苯所致白血病;氯甲醚所致肺癌;砷所致肺癌、皮肤癌;氯乙烯所致肝血管瘤;焦炉工人肺癌;铬酸盐制造业工人肺癌。

 

30、疑似职业病病人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用人单位不得解除或者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31、铅及其无机化合物上岗前目标疾病——职业禁忌证:

中度以上贫血;卟啉病;多发性周围神经病。

32、慢性汞中毒典型临床表现有易兴奋症、震颤、口腔-牙龈炎。

33、窒息性气体  是指经吸入而直接引起窒息作用的气体。

分为:

单纯窒息性气体、化学窒息性气体。

34、刺激性气体  是指对眼、呼吸道粘膜和皮肤具有刺激作用的一类有毒有害气体。

种类繁多,20余种。

35、职业健康监护目的  早期发现职业病、职业健康损害和职业禁忌证;跟踪观察职业病及职业健康损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分布情况;评价职业健康损害与作业环境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关系及危害程度;识别新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和高危人群;进行目标干预;评价预防和干预措施的效果;为制定或修订卫生政策和职业病防治对策服务。

36、职业健康检查与一般查体的区别上岗前目的:

掌握劳动者的健康状况,发现职业禁忌证、分清责任;在岗期间:

及时发现健康损害和健康影响,对劳动者进行动态健康观察;离岗时:

了解劳动者离岗时的健康状况,分清健康损害责任;应急时:

全面了解职业危害事故后果、控制危害的进一步蔓延和扩大,及时发现健康损害,并对遭受健康损害者进行诊断和治疗。

37、、职业性噪声聋  是指劳动者在工作场所中,由于长期接触噪声而发生的一种渐进性的感音性听觉损害。

接触噪声的强度与听力损失的程度呈正相关。

在环境噪声为≤80dB(A),其危险度为0%。

但在85dB(A)以上的环境噪声,则随噪声强度增大,而听力损失发病率越高。

38、职业性中暑  是在高温作业环境下,由于热平衡和(或)水盐代谢紊乱而引起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

39、职业性手臂振动病是由于长期使用振动工具,接触手传振动而引起的以末稍循环障碍为主的疾病。

也可累及肢体神经及运动功能。

其典型的临床表现是发作性手指变白(振动性白指)。

并伴有神经肌肉损害以及骨关节改变。

40、职业性减压病是由于高气压作业后减压不当,体内原已溶解的气体超过了过饱和界限,在血管内外及组织内形成气泡所致的全身性疾病。

在减压后短时间内或减压过程中发病者为急性减压病。

主要发生于股骨、肱骨和胫骨,缓慢演变的缺血性骨或骨关节损害为减压性骨坏死。

41、职业健康监护评价报告的意义评价报告是根据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和工作场所监测资料及职业健康监护过程中收集到的相关资料,对用人单位劳动者的职业健康状况做出整体评价,分析劳动者健康损害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关系和导致发生职业危害的原因,预测健康损害的发展趋势,提出综合改进建议。

42、职业性白内障由职业性化学、物理等有害因素引起的以眼晶体损害为主的疾病。

可与全身疾病不平行。

43、我国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原则是:

“分类管理、综合治理”。

44、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包括劳动者职业史、既往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相应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职业病诊疗等健康资料。

45、职业健康检查报告分为三部分个体职业健康检查报告;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总结报告;职业健康监护评价报告(是根据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和工作场所监测资料,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程度、防护措施效果等进行综合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

46、汽油的重要特性指的是汽油四个方面的特性:

蒸发性、抗爆性、安定性、安全性和腐蚀性。

  

47、“四懂四会”——四懂:

懂本岗位生产过程的火灾危险性,懂预防火灾的措施,懂扑救方法,懂疏散方法;四会:

会报警,会使用灭火器材,会扑救初期火灾,会组织人员逃生。

 

48、加油站安全技术——是为了控制和消除站内各种潜在的不安全因素,针对生产经营作业环境、设施设备、工艺流程以及作业人员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而采取的一系列技术措施。

49、爆炸——物质自一种状态迅速地转变成另一种状态,并在瞬间放出巨大能量同时产生巨大声响的现象。

  

50、安全技术措施——对设备、设施和工程从设计阶段开始,根据征税的工艺条件、产品、设备以及其他有关设施,充分分析和查找潜在的危险因素和不安全部位,预测危险可能导致的事故及造成的后果,然后从工艺上、设备上、控制上提出消除危险、防止事故的技术措施,并在设计和建设时给予解决和落实。

  

51、用来表示可燃气体或蒸气的爆炸危险性指标是爆炸危险度。

  

52、灭火的基本方法有冷却法、窒息法、隔离法和抑制法。

 

53、安全生产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前提条件,是企业管理的基本原则。

  

54、《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自2002年11月1日起施行。

  

55、安全有两方面的含义:

一是预知危险,二是消除危险。

 

56、安全技术措施包括预防事故发生和减少事故损失两个方面。

57、 企业安全的第一责任者应该是主要负责人

58、油品的理化参数是衡量使用性能最简单、最常用的尺度,在油品安全管理上具有重要意义。

  

59、在加油站使用手机引发爆炸,点火源属于电火花。

60、《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自2002年3月15日起施行;《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自2003年7月1日起施行。

61、在油罐区发生油品大量泄漏,并通过雨水沟外流,此时应关闭雨水阀,并在明沟处用毛毡、沙土堵截,以防泄漏物蔓延。

62、如果易燃化学品发生泄漏,在泄漏扩散区域内应该使用不产生火花的工器具 。

63、油品和油蒸气中毒的途径有呼吸道吸入,皮肤接触,进入消化道。

64、某站卸柴油时发生溢油,站长要求员工立即用拖把和塑料桶进行回收。

该站长的行为属于违章指挥。

  

65、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有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66、加油站平面布置的重点是油罐区和加油区。

67、油品发生初期火灾,首先应停止作业。

68、 在爆炸危险性的场所,必须使用防爆电器。

69、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可分为人的原因和物的原因。

  

70、火源和种类有铁器撞击、电火花、明火(烟头)、静电、电焊、雷电、和摩擦热、化学热等。

 

71、在狭小地方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容易造成缺氧事故。

72、火灾和爆炸事故具有严重性、复杂性、突发性的特点。

73、离岗三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复工的工人,要重新进行昂为安全教育。

74、安全教育制度可分为三级安全教育、日常安全教育、特殊安全教育和外来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

75、“三同时”是指新建、改建、扩建的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76、《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可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