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奇松教学设计.docx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山奇松教学设计.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一):
一、教材解读:
本课写黄山风景区有许多奇松,瓷胎独特,十分搞笑。
本课的训练重点是在督导过程中帮忙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学会11个生字。
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会用“屹立”和“饱经风霜”造句。
[由整理]
3、理解课文资料,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
在读的过程中,帮忙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
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总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资料: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能读通课文。
3、导读第一自然段。
教学目标:
1、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2、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资料。
3、领悟作者是怎样引出黄山奇松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板书“奇”,用“奇”组词。
2、板书“奇松”,说说词义。
3、板书课题,齐读。
围绕课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
1、朗读生字表上的生字和课后的词语。
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读准字音。
(2)朗读下列词语:
陡崖屹立饱经风霜姿态优美盆景宾客情有独钟充满生机
2、朗读课文,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检查:
指名逐节朗读课文,指导读好下列句子:
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当然是曾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了。
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
指名逐段朗读时结合上下文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事先布置预习):
誉为情有独钟黄山绝胜处遒劲
3、逐段齐读课文,边读边想每段分别讲了什么。
三、导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交流:
读了这一段,你懂得了什么?
3、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结合理解“誉”“情有独钟”“闻名于世”(换词)。
4、练习:
(1)黄山被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黄山“四绝”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出示:
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4)在这“四绝”中,人们最喜爱的是______。
所以课文
说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________”。
出示“情有独钟”,指导朗读。
5、投影出示:
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
指导朗读:
黄山奇松那么“潇洒、挺秀”,你喜欢吗?
朗读时就要读出赞美、偏爱的感情。
自由读,齐读。
设疑:
那么,黄山奇松“奇”在什么地方呢?
——下节课学习。
三、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自读生字,说说哪些字不易写好,哪些地方书写时应注意。
2、范写下列生字:
誉:
撇和捺要舒展。
遒:
“西”内别忘了一横。
盆:
撇和捺的位置要摆正。
屹:
右边不要多横。
俯:
右边“府”的一撇要到位。
状:
同“壮”要区别开来。
四、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资料: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目标:
1、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透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资料,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引入情境。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黄山奇松》这篇课文。
透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明白黄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出示“天下第一奇山”),它以“四绝”闻名于世,这“四绝”是指——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出示“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我们还明白,这“四绝”中,人们最喜爱的是——黄山奇松,正如课文中说的一样,更是“情有独钟”(出示“情有独钟”,齐读)。
只要你来到黄山上,你就会看到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潇洒、挺秀的奇松。
二、激情导读,感受奇松。
1、这天,咱们就一齐去观赏黄山奇松。
告诉大家,要想看松,最好的去处就是曾被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玉屏楼前能够看到哪些奇松呢?
请同学们好好地读读课文第二节,待会儿告诉大家?
(学生自由读)
2、同学们,在玉屏楼前,你看到了哪些奇松?
板书:
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3、下面请同学们再好好地读读课文,用横线划出描述迎客松的句子,用浪线划出描述陪客松的句子,用虚线划出描述送客松的句子。
4、请三位同学分别读一读。
5、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描述迎客松的句子,一边读一边想,在你的头脑中迎客松究竟是什么样的?
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1)同学们,你们在读的时候,头脑中出现了迎客松了吗?
它是什么样貌的?
(指名说)
(2)大家说得挺好,愿意看看真的迎客松吗?
(映示迎客松)怎样样,真的迎客松和你想的一样吧!
(3)齐读描述迎客松的句子。
(4)看着这棵姿态优美、枝干遒劲的迎客松,读了描述迎客松的这几句话,老师相信大家必须有什么话要说吧!
或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指名说)
①课前,老师查了资料,黄山上尺把高的松树都生长了几十年,可想而知,这么高大的迎客松,不知经历了多少烈日暴晒,多少风吹雨打,所以文中说它饱经风霜(出示“饱经风霜”),但它却仍然郁郁苍苍(出示“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这儿完全能够看出迎客松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大家试着读一读第一句话看能不能不要老师教,就能一下子把迎客松顽强的生命力给读出来。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②明白为什么叫它迎客松吗?
它如同好客的主人欢迎宾客的到来。
这句话实际上就写出迎客松的奇特所在。
大家能把迎客松的奇给读出来吗?
(指名读)
③指名读第三句。
把这句话改一个说法,用上“不仅仅……而且……”。
(迎客松不仅仅是黄山松的代表,而且成了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
师:
黄山上的松太多了,它们千姿百态,形态各异。
但是人们只要一提到黄山奇松,就不由地会想起——迎客松。
迎客松就代表着黄山奇松。
实际上这句话还清楚地告诉我们,迎客松不光代表着黄山奇松,它还象征着整个黄山。
出示:
人们提到黄山就会想到________,看到迎客松就会想起________。
同学们,此刻这句话理解了吗?
能读好吗?
(指名读,注意“乃至”后适当加重语气。
)
(5)同学们,迎客松生命力是那样的旺盛,姿态是那样的独特,它代表着黄山奇松,更象征着整个黄山。
我觉得咱们在读的时候不光要把迎客松的奇、美给读出来,还要把作者对迎客松的赞叹,喜爱之情给读出来。
你们能用自己的朗读把作者的情感表现出来吗?
大家试着再读一读。
(自由读、齐读)
(6)同学们,你们愿意将迎客松永远留在自己的脑海里吗?
怎样办?
(指名说)下面,请同学们抓紧时间把这段话背下来,待会儿,咱们看看哪位同学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记住写迎客松的几句话。
6、听你们背诵,真是一种享受。
我觉得咱们已经来到了黄山,来到了玉屏楼下,迎客松就生长在那里。
它旁边还有陪客松、送客松。
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陪客松和送客松的部分。
待会儿,咱们举行一场朗读比赛。
告诉大家,要想读好这两部分并不难,只要你边读边在脑海里想象画面,眼前出现奇松的样貌,你就必须能读好,必须能够站到领奖台上。
大家准备一下。
(学生自由读)
(学生自由朗读,指名比赛朗读,师生评点。
)
7、同学们,读完了课文第二节。
看完了玉屏楼前的三棵奇松,我们必须会被枝干遒劲的迎客松,形似巨人的陪客松,姿态独特的送客松给深深地吸引住,下面我们再来观赏这三棵奇松。
引读:
来到了黄山最妙的观松处玉屏楼,你举目望去,首先就会看到迎客松。
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三、观看录像,升华情感。
1、同学们,玉屏楼前的这三棵奇松最具代表性,其实黄山
上还有许许多多千姿百态的奇松,咱们再去看看其它的奇松好吗?
播放录像。
2、黄山松的确是千姿百态。
它们装点着美丽的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
看完了录像,咱们再来读一读课文最后一节吧!
(齐读)
3、这段话主要讲了黄山上还有许多许多千姿百态的奇松,文中的省略号更能说明黄山奇松形态多,我们在读的时候再放慢速度,这样就更能把黄山奇松千姿百态给读出来。
请同学们再一齐读一遍。
(齐读)
四、作业:
1、背诵课文。
2、补充练习。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二):
一、教材分析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5单元的中的一篇课文,本单元是一组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美文。
其中《黄山奇松》是本单元的首篇,在本单元中起着提纲挈领、举一反三的示范作用。
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述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文章集景色美、语言美、情感美于一体,令读者赏心悦目、心驰神往、浮想联翩。
全文共三个自然段,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每个自然段能够独立成段。
第一自然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
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
写出了它们的“奇”,是全文的重点段。
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美。
全文结构上,按“总分结合,点面结合”的方式谋篇,是一篇陶冶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语言素养的好教材。
本课计划安排二课时来完成,其中第一课时着重读准读通,扫除障碍,整体感知。
第二课时精读品悟第二自然段,积累内化“精妙”的语言,体会作者的写作特色,发挥充分的想象。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潜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会写本课六个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3、会用“屹立”“饱经风霜”造句。
4、理解课文资料,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5、了解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法,学习和应用从不同角度描述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2、引导学生品读、感悟、想象,用各种方式激起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潜力。
3、为了促进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创造精神,教学活动中可将看图、看书、训练融入质疑、梳疑、解疑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动起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黄山奇松的奇特、景色的优美,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提高学生的审美潜力。
2、从课文中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教学难点:
在读的过程中帮忙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四、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本课教学中,力求为学生创设个性化的阅读空间,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唤起情感的升华,从而让学生的心灵和文本发生思想的碰撞,进而能认识美、感受美,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五、教学方法:
放手让学生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黄山奇松的奇特,并借助多媒体课件帮忙学生理解课文资料。
透过教师的牵引指导、学生的反复朗读和交流讨论,把握课文的资料,完成教学任务。
六、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收集有关黄山的资料
七、教学时间:
2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引入情景。
1、孩子们,你们是否听说过过一句话: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呢能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
去过五岳就不想去看其它山了,去过黄山就不想去看五岳了。
师:
对,它说的就是享有“天下第一奇山”美称的黄山。
(师板黄山)它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多媒体画面(黄山四绝))人们对“四绝”之中的什么个性情有独钟(师板:
奇松)
2、黄山“无处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
难怪古人说:
“黄山之美始于松。
”这天让我们再次进入这块美丽、神奇的土地,去触摸黄山松,去欣赏黄山松,去感受黄山松!
看看黄山奇松到底“奇”在什么地方
(二)、导读,感受奇松。
1、过渡:
要想观松,最好的去处就是(玉屏楼),举目四望,玉屏楼前能够看到哪些奇松呢
(板书:
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2、读第二自然段,分别找出描述这三大奇松的句子,用(表示出来。
这三大奇松有什么特点“奇”在哪里
3、小组合作学习。
4、讨论交流。
(1)品味迎客松
三大名松中,作者评价最高的又是哪棵呢文中哪句话能够看出
出示:
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师:
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感受黄迎客松的评价很高:
一提到黄山的松树,就立刻会想到——迎客松;一提到黄山,也会立刻想到——迎客松,因为——齐读该句“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
过渡:
作者为何对迎客松评价如此之高呢迎客松到底何奇之有呢瞧,(多媒体展示画面)这就是黄山第一名松迎客松,请同学们结合资料,从课文中找出描述迎客松的句子,细细品读,体会迎客松奇在哪儿
交流:
生:
奇在模样。
师:
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
姿态优美遒劲
师:
你能说说你是怎样理解遒劲这个词的吗(笔直有力,粗壮雄健,有气势)能读好这个词。
看到“郁郁苍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能读好这句吗
还奇在哪里
生:
奇在饱经风霜却生命力强
1、师:
谁能说说“饱经风霜”这个词是什么意思生:
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
时间长。
(图文结合理解)
师小结:
是啊,黄山上但凡尺把高的松树都生长了几十年,可想而知,这么高大的迎客松不知经历了多少烈日暴雨,风吹雨打!
据说它已有1000多岁了。
正如课文所说它饱经风霜,它顽强地活下来了,奇不奇不仅仅如此,它还能长得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奇不奇这本身就很“奇特”,大家能把迎客松的奇给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2、风撼不动它,雪压不断它,它仍然那么根深叶茂,四季常青,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更难得的是它还那么潇洒、挺秀,真是一棵奇树!
再读。
3、它就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经历了各种风风雨雨,所以读“饱经风霜”这个词时,稍慢一些,突出它的沧桑感。
(指名读,男生齐读)
这棵迎客松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枝繁叶茂,长得蓬蓬勃勃,多像一个充满活力的少年啊!
(指名读女生齐读)
正因为这样,再读:
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三奇热情好客
“迎客松的奇还表此刻哪里”
出示:
“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
这句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师:
同学们,请伸出手臂,再看看图,这一丛斜伸出去的枝干,像不像主人的手臂正因为太像了,所以人们把它叫做“迎客松”。
作者的想象力太丰富了,但老师相信我们班同学的想象力更丰富。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好客的迎客松正翘首盼望热情地欢迎我们的到来呢它会说哪些欢迎词(学生热情交流欢迎词,并加上动作)
喜欢迎客松的同学一齐站起来(停顿),伸出你热情的手臂,大声地说:
各位宾客欢迎你们!
透过朗读把你对迎客松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达出来。
正因为这样,再读:
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学到这儿,你觉得这是一棵怎样的迎客松呢
填空:
(的迎客松(不屈不挠生机勃勃热情好客)
对,它是我们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生机勃勃、热情好客的象征啊!
正因为这样,再读:
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由此,我想到了在作者的笔下,它仅仅是一棵松树吗它简直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呀!
这不仅仅是黄山松的热情,而且是黄山的热情,是整个黄山人的热情。
你能饱满着这种情感,把迎客松的姿态优美、勃勃生机、热情洋溢读出来吗(生读)师:
这正是“奇松傲立玉屏前,阅尽沧桑色更鲜。
双臂垂迎天下客,包容四海寿千年。
”
(2)陪客松奇美
A、再被迎客松热情的迎上去之后,谁来陪同我们游览黄山风光(陪客松)那他有奇在哪里呢
出示:
比喻句
师:
从这个比喻中我们能感受到陪客松的什么特点(抓“绿色的巨人”体会陪客松的高大挺拔、苍翠茂盛。
)
师:
看,陪客松正伸展那宽大的肩膀,遮挡住炎炎烈日,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
那博大的胸怀,那浓烈的情感,那无私的奉献怎能不让我们心生爱意透过朗读来表现。
如果陪客松会说话,它会对游客说些什么
送客松
师:
日暮降临,观赏完美丽的黄山风光,我们也该回家了。
这时,谁又与你依依不舍地道别呢(送客松)你觉得它的神奇之处在哪儿呢从图上我们能够看到它的枝干是弯弯曲曲的,就像什么呢(“天然盆景”)
师:
盆景是什么意思哦,它是园丁精雕细琢的刻意造型,为的是追求它优美的姿态。
可,送客松没有经过人工精雕细琢的刻意造型,却像盆景一样姿态优雅,你说奇不奇培养这棵天然盆景的园丁又是谁呢——大自然、黄山
有一首诗写得好:
岩前倩影侧枝伸,青翠容颜满目春。
黄海大夫真好客,天天挥手送游人。
多么热情的送客松啊,像在挥手告别,又仿佛在作揖送客,又俨然在伸手挽留。
它对远去的游客说些什么
多么好客的送客松啊!
能把它的热情读出来吗练读、指名读。
多么好客的送客松,像人一样的挽留你,愿意读的站起来读。
师小结:
三大名松的确美,的确奇,美在姿态奇特,更奇在它们仿佛通了灵性,好像成了黄山的主人:
有的伸出手臂,把你迎上山;有的伴你左右,陪你看风景;还有的送你下山,伸出长手臂,向你告别!
真是奇松啊!
相信同学们也必须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了吧!
让我们伴着美妙的音乐在一齐把读一读,感受黄山奇松的神奇魅力。
(三)、观看黄山松图片集,升华情感。
1、孩子们,玉屏楼前的这三棵奇松最具代表性,其实黄山“无处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让我们读读第三小节,看看善读书的你们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
奇松数量多,千姿百态。
师:
孩子你真会读书,从哪里读出来的能够分享一下吗
师:
黄山松的确千姿百态,它们装点着美丽的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
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其它的黄山松吧!
4、结合欣赏到的图片,想象说话:
黄山松美丽的倩影必须深深地留在了你的脑海里,试着完成以下练习:
黄山松千姿百态,有的像(,有的如同(,有的仿佛(,有的状如(……
(四)、小结。
1、课文学完了,回顾我们上课前的问题,你有答案了吗黄山松奇不奇(改板书“”为“!
”)
孩子们:
黄山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奇特的黄山松,黄山松更是展示着自己优美的身姿,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
学到那里我们就不难理解旅行家徐霞客两次游览黄山后,写下了的名句: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了。
读到那里相信大家不仅仅明白了黄山松“奇”在哪里,更为黄山松顽强的生命力所折服。
(五)、作业设计。
1、当一次小导游,给爸爸妈妈绍黄山奇松。
让他们“无须跋山涉水,黄山胜境一览无余”。
2、黄山奇松真是别有情趣,请你任选一个画面,用你细致的观察、丰富的想象让这美丽的松树动起来、活起来。
请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
附板书设计:
黄-山-奇-松
优美-迎客
千-不
姿-挺秀-陪客-屈
百-不
态-独特-送客-挠
教后反思:
这篇课文思路很清晰,篇幅短,语句美,学生很爱读。
透过同事向我介绍顾老师的讲座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高年级语文教学与中年级的要求的确存在着差距。
我们不光要让学生读好语言,读懂语言,积累语言,更要在推敲作者如何进行语言表达的方面进行探究。
《黄山奇松》,以前作为四年级的教材,我教过好几回了,但从来没有像这一次,这么关注作者的写作特色。
仔细辨来,的确有这么几点写作特色供我们品味。
一是文章的先总后分的写法,二是作者注意抓住典型进行具体描绘,三是介绍名松的时候注意实与虚的结合,等等。
见这篇文章也是一篇习作的好范文,于是我也模仿了姚老师的做法,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了“介绍自己命名的松树”,实践下来,效果真的很好。
看来,多探讨,多交流,收获还真的很大。
在之后的小练笔中,我发现学生能够继续学以致用,将课堂积累的写作方法加以运用。
例如,有的学生在介绍家乡美景时注意了模仿课文第二自然段采用先总后分的写法;有的学生尝试课文第三段的排比写法,用整齐划一的句式将自己的感受写下来,在生动地表达资料的同时,也起到了增强语气的作用;有的学生模仿了介绍三大名松的有关写法,注意了突出重点,等等。
看来阅读与作文教学是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三):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透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资料,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屹立”、“郁郁苍苍”造句。
4、观察图片,任选一种松树,仿照课文写一段话。
四、教学策略
1、提炼主线。
以“黄山奇松”奇在哪儿为主线展开教学活动。
2、创设情境。
透过视频、音频、文字、图片等,创设情境,让学生进入“旅游”境地,感受黄山松树的奇美。
3、朗读感悟。
让学生反复朗读,透过对关键词句的品味、联想,感受黄山松树的潇洒、挺秀。
4、化语为画。
学生读懂文本语言、浮现语言形象,用电脑绘制名松形象。
5、读写结合。
仿照课文写法,自选一种松树试着写一写。
五、媒体设计
在网络教室,教师设计网页放在学校服务器上。
六、教学设计
一、导入课文
1、请同学们说说你明白哪些闻名中外的风景区和旅游胜地
2、这天,让我们一齐去被人们称为“天下第一山”的黄山去看一看,好吗(板书:
黄山)打开网页,进入“黄山旅游”观看录象和图片,说说自己的感受。
3、“黄山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奇松”则情有独钟,这天,就让我们一齐去仔细观赏一下这些奇特的松树吧。
(补充完整题目:
奇松)
4、据题质疑:
黄山松奇在哪儿
二、初读感知
1、进入“阅读指南”的“整体感知”,呈现:
(1)自读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并结合上下文初步领会生字词的意思,不能解决的加下划线。
(2)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
(3)简要说说黄山松奇在哪儿
2、自学课文
3、读后检测交流
4、简要说说黄山松“奇”在哪儿
5、小结:
黄山松十分奇特,那就让我们再读课文,细细地去感受一下。
三、精读第一节
1、进入“阅读指南”的“整体感知”,呈现:
(1)默读第一节,想想黄山松奇在哪儿
(2)联系课文说说“四绝”、“情有独钟”的意思,有困难的能够访问“说文解字”。
2、学生回到首页自学
3、同桌讨论
4、学生显示网页资料进行交流
(1)学生读第二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