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性.docx
《试论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性.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试论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试论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作者:
钟科学号:
0936********
指导教师:
尹观海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是我国教育大家庭中的一员,是我国教育体系里的重要一环。
然而,与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不对称的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形势近几年虽有改善但仍然有些严峻,其主要问题是很多年来持续的大学扩招引发了普高扩招,再加上现实社会中对人才使用普遍存在盲目追求高学历现象,因此中职学校生源竞争激烈,造成了中等职业学校生源素质每况愈下的状况。
中职学校入学的学生已不仅仅只是学习落后于整体水平,而且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学生日常行为表现较差,甚至出现焦虑、冷漠、自卑、对抗等非正常的心理状态。
中职学生是个特殊群体,其道德的完善比技术和职业训练更为重要。
中职德育不仅需要传授道德知识,还需要以公共生活为中心,向生活世界回归,注重对学生的日常生活习惯和行为的养成,还需要道德体验的交流,并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
【关键词】特殊群体;中职德育;现状;成因;理论认识;对策
道德是人的精神世界中“最壮丽的日出”,人因道德而崇高。
正如古代著名思想家苟况在(苟子中所言:
“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道德教育永远是一种脚踩大地,仰望星空的存在。
脚踩大地是因为教育必须扎根实践;仰望星空是因为教育必须执着人类的理想和理想的人类。
任何教育工作者,对德育的道理既懂也能讲,而且对德育都能评判一番,而难的是操作与践行,难的是有实效,中职德育更是如此。
一、中职学生是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
1、中职生弱势群体的概念和内涵
中职生弱势群体不仅仅是指经济上贫困的中职生,而且包含因先天或后天的因素导致的能力或机会的相对缺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被排斥在一般群体之外的处于相对不利境地的学生群体。
这个定义对弱势群体中职生作出了清晰的概念界定,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
其一,能力或机会的相对缺乏;其二,在一定程度上被排斥在一般群体之外;其三,处于相对不利境地。
2、中职生弱势群体的形成原因分析
(1)社会因素对当代中职生的强烈冲击。
现阶段,我国正处在一个社会历史的转型期,社会文化、产业结构等各个领域发生的巨大变化必然对当代中职生带来剧烈震荡。
其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有些中职生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等重要思想认识肤浅甚至错误,一些基本的政治理论没有从根本上理解,对党和国家制定的大政方针无法深刻领会;二是社会中存在的部分问题,如分配不公、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贪污腐化等对中职生影响是十分巨大的,特别是在他们思想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过程中;三是在人生价值观判断选择上存在困惑,虽然认同社会责任感以及国家、集体利益的重要,但在具体的价值选择实践中更多的是看重自身价值的实现,单纯考虑个人利益、物质追求;四是由于用人单位、就业市场的现实压力,中职生的现实意识相当浓厚,越来越重视对自我生产技术能力和实用技能的掌握,而相对缺乏社会人文精神,缺乏必要的精神支柱和社会理想。
(2)中职生弱势群体的出现是全社会相关弱势群体问题的一个投影。
随着我国普惠政府的实施,中职生在校人数逐年攀升。
全社会的“弱势群体”问题也突出地反映到了学校校园内部,主要体现有两个方面:
第一,经济困难家庭。
来自这类型家庭的中职生,留守学生较多,大多都会在心理上留有阴影并且不愿意向他人倾诉,生活方式无法同大多数学生保持一致,从而导致大多不愿意参加学校、社会的集体活动,不愿意和其他同学保持正常的交际交往;第二,不完整、不幸福的家庭,具体包括遗孤家庭、单亲家庭、父母双方感情不合家庭等。
家长的文化水平不高,收入水平偏低,家境较为贫困。
这类家庭中走出来的中职生容易形成情绪化严重、过分看重老师和同学的评价、患得患失、缺乏正确的理解判断能力等问题。
(3)心理素质较差既是中职生弱势群体产生的原因,也是突出的表现。
中职生心理健康标准总体上可以归纳为以下七点:
1、自我评价正确;2、对现实环境的良好适应;3、人际关系和谐;4、热爱生活,乐于学习和工作;5、保持健全的人格;6、情绪有效地调整;7、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4)、网络环境是弱势群体产生的重要影响因素。
互联网给社会带来的积极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然而,其匿名化特征的网络议论,也给人类生活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尤其是对身心观念正在形成之中但尚未稳定的中职生,他们一般缺少社会生活的经历体验,其独立生活、适应环境、调解心理问题能力均不强,存在不同程度的困惑、烦躁、紧张、无奈、悲观等心理不适,更容易受网络不利因素侵袭而形成网络成瘾综合症,不少学生自卑心理较为严重,内向和离群现象较为突出,“我不会”、“我不是学习的料”、“我做不好”等成了其心理定势。
他们常常感到前途无望,有的迷失了方向,上网成瘾,沉浸在虚无缥渺的空幻之中,进网吧、聊天、玩游戏、吸烟、酗酒…一忘却了生活目标。
而且,学生的不良心理有相互“传染”之势。
影响学业,最终成为学校弱势群体。
二、职业学校学生的现状
大多数中职生都是应试教育体制下的中考失利者,他们普遍 共同的特点就是自卑心理重,自信心不足。
又因用人制度的改革 尚未完善,才起步,公开、公平、公正、合理的用人机制尚未建 立;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的对接尚不吻合,学不为所用,市场不 能有效消化人才,部分专业就业难以对口;社会对职业教育、职 校学生存在偏见等,致使学生身心发展不成熟,呈现出异样的特 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理想信念方面
思想上不求进取,对前途悲观失望,认为上职中没有出息; 学习上得过且过,目的不明,缺乏动力;职业理想模糊,职业目 标不明,认为现在学的不一定将来有用,对学习没有兴趣,只想 混个文凭;有的是父母觉得孩子还小,在学校有老师管着就行, 等等。
突出表现为:
意志消沉、无所事事、生活懒散、贪图安逸、 今朝有酒今朝醉、谈恋爱、找对象、搞破坏等。
2.行为意识方面
侧重以自我为中心,以个人意志为出发点,不考虑行为后果, 追求自我满足,有的甚至把个人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表现形式有:
损坏公物、破坏环境、扰乱秩序、打架生非、抽烟 酗酒、以及赌博等。
3.纪律卫生方面
强调自由、随便,淡化时间观念,纪律约束和卫生意识追求 低层次。
表现形式为:
迟到、早退、旷课,自习、就寝讲话、随 意走动、进出;个人生活用品不全、生活习惯不好,常用他人碗 筷、毛巾、牙刷、梳子;衣服、袜子、鞋子、头发等不勤洗、勤 换,不讲究公共卫生,随便乱吃、乱吐、乱扔等。
4.勤俭自律方面
劳动观念淡漠,不注重勤俭节约,行为自控能力差,自律性 不强。
表现形式为:
花钱无计划、奢侈浪费,还自诩为“日光族”; 佩戴手饰、比吃穿、赶时髦;拉帮结伙称大哥。
5.礼仪交往方面
不善于与身边的人交往,不注重塑造自身形象,不懂得基本的礼仪常识,不会使用礼貌用语。
表现形式为:
不谦恭礼让,不 尊敬师长,不尊重他人,不诚实守信、举止轻浮,给他人以侮辱 性绰号,公开揭他人伤疤和隐私、男女交往过度等。
6.心理障碍方面
看到社会腐败现象,忧虑、焦急;目前教育方法、教育手段、 教育思想陈旧,对学生教育不当,产生逆反心理;学业成绩不好, 缺乏自信,苦闷自卑;竞争激烈,感到压力大;感到家庭压力大, 烦躁苦恼。
突出表现为:
排它心理、自我封闭、自暴自弃、破罐 子破摔等。
三、导致现状产生的原因分析
1.客观原因
(1)社会因素:
当今社会环境复杂化,各种腐朽没落的思想、 文化、言行充斥其中,如聚赌、斗殴、黄色书刊、音像制品、吸 毒贩毒、封建迷信等等,很容易使青年学生受到污染和毒害。
又 因青年学生喜欢交友,且容易结成小群体,而某些落后的小群体 的不健康甚至不法活动,很容易使他们受到不良影响。
(2)家庭因素:
家庭教育在青少年学生的成长中占有重要比 重,家庭成员的思想品德、文化修养、生活习惯、教育经验等都 会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
一般而言,学生不良品德的形成往往与 家庭的不良影响相关。
如,有的家庭家风不正;有的家庭成员行 为不检点,作风不端正;有的父母离异导致家庭结构破坏,有的 是单亲家庭,有的是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的留守学生等,但影响更 大的还是家庭教育的指导思想和方法。
如,有的实行家长独裁, 要求孩子唯家长命是从,不允许孩子有自主权和主见,否则就训 斥、体罚或打骂;有的家长过分溺爱,对孩子百依百顺;有的家 长对孩子不放心,实行全方位监控,时时、事事唠叨、指教;有 的家长实行放鸭,认为孩子自会成人,不需要家长管理和干涉; 有的家庭成员之间思想、意见不一,导致孩子经常处于家长争执、 “我自得利”的教育空白地带;有的家庭家长缺乏对孩子内心的 了解,缺少与孩子的对话、沟通与交流等,致使学生缺少健康成 长的环境、缺乏正确引导,容易形成不良品德。
(3)学校因素:
首先,教师的人才观、教育观陈旧;教育方 法简单、缺少与学生心灵的对话、沟通和交流;全员育人意识不 强、教学渗透德育少、关爱学生少;师生信心缺乏“交叉感染”。
其次,办学条件较差,不能满足学生求学、求技等需求。
2.主观原因
(1)缺乏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能用发展的、 辩证的观点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喜欢用狭隘的视角、个人私利、宿命论的观点来为自己消极的人生价值观作辩护,加之外部 环境的影响,更使其人生价值观显现出享乐性、功利性。
(2)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不能准确理解社会道德准则在社 会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缺少独立的道德评价能力,很容 易受外界影响和欲望驱动,做出有违准则和他人利益的行动。
(3)好奇心强,精力旺盛,追新猎奇,盲目模仿消极东西。
仅凭一时好奇或兴趣,便对新鲜事物不加辨别和选择的模仿、实 践,误入歧途。
(4)意志薄弱,不能用正确的观念战胜不合理的需求,从而 产生许多利己、消极的行为。
(5)不良行为习惯致使在实施时会产生某种方便,甚至舒适 的情绪体验,从而又成为实施不良行为的内在动力,久而久之, 便形成为不道德行为。
四、社会环境对中职德育的负面影响
社会环境对中职学生的教育存在许多负面影响。
譬如,有的流行音乐和影视节目,基调消极、颓废、低俗;网吧可随意进入,网上一些不良的内容诱惑着学生。
使得学生在校接受的道德约束急剧减弱甚至消失。
其次是不健康的家庭教育,突出体现在不健康的亲子关系上,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完全变成了索取和给予,孩子认为父母的给予是天经地义的。
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完全物质化、金钱化。
有的家庭教育方法不当,教育方式简单化和极端化。
五、中职德育的理论认识
第一,一般地说,道德要求社会公正地对待个人,并且不要忘记,道德的产生是有助于个人的好的生活,而不是对个人进行不必要的干预。
道德是为_了人而产生,但不能说人为了体现道德而生存。
显然,道德的目标指向是个人幸福生活。
德育是快乐的、是有用的。
第二,教育的职能,第一是培养人格,第二是开发智力,第三是传授知识和技能。
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认为,道德的完善比技术和职业训练更为重要。
第三,学校道德教育需要进一步创新和夯实,要构筑道德精神,增强道德教育的生命力。
第四,道德教育不仅需要进行道德知识的传授,道德规范的训练,还需要道德感受与道德体验的交流。
第五,德育理论专家对普教的德育与心理研究深入,但对职教德育未予攻坚。
中职德育不应孤立无助,它需要在呈现中张扬,在张扬中认同,在认同中壮大,因此,它需要专家的系统理论支持。
六、应对措施
1.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强化责任意识,以职业能力报效祖国。
爱国主义教育应当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革命战争年代,许 许多多的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为了的解放事业,前赴 后继,用生命报效祖国;改革开放年代,社会主义经济事业需要 实践者的开拓,莘莘学子为了追回十年浩劫给国家科技造成的损 失,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用武装生产力,用坚韧、勤劳和 智慧创建了如联想、海尔这样举世闻名的民族品牌。
今天的职校学 生正处于上国家综合国力最强盛的时期,但也应该看到,我们 与一些发达西方国家还有明显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