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同步练习6 新人教版必修4.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052059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同步练习6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中政治《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同步练习6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中政治《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同步练习6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中政治《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同步练习6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中政治《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同步练习6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同步练习6 新人教版必修4.docx

《高中政治《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同步练习6 新人教版必修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同步练习6 新人教版必修4.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政治《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同步练习6 新人教版必修4.docx

高中政治《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同步练习6新人教版必修4

唯物辩证法专题训练

   2008年1月中下旬,我国南方10多个省区持续降雪,出现低温冰冻的极端天气现象,造成严重灾害,给人民生活、生产带来极大困难和损失。

有专家指出,极端天气如果发生在远古或者发生在人烟稀少的地区,就不会构成如此严重的灾难。

之所以造成如此严重灾害。

和时值“春运”、发生在人口稠密、经济发展较快地区以及防灾准备不足等因素共同起作用有密切关系。

鉴于此,我国政府提出,越是经济发展越要高度重视防范灾害的工作。

回答

1、(2008全国卷Ⅰ29)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极端天气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

这表明

 ①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实践不断发展使人与自然的矛盾也随之深化和发展 ②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实践不断发展使人与自然的矛盾越来越激化和失控 ③人类社会的发展使人类与自然界的联系越来越多样化和复杂化 ④人类社会的发展越来越使人类超越自然而逐渐成为自然界的主宰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2008全国卷Ⅰ30.)灾害一般是在各种不利因素同时出现时发生的,对人们生产、生活各方面产生直接或间接的不利影响。

这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

 ①联系是普遍的,因此任何事物都可以是某一特定事件的原因或者结果 ②联系是多样的,因此应该全面地认识与事件有关的各种联系 ③联系是客观的,因此事件的发生与人的活动无关 ④联系是有条件的,因此应该注意具体地分析事件发生的各种条件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3、(2008全国卷Ⅰ31).抗灾救难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居安思危,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这个思想的哲学依据是,人能够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①认识自然规律,精确预见自然的未来变化 ②认识人类行为和自然相互作用的可能后果 ③采取适当的行动防止不利于自己的结果产生 ④采取适当的行动改变自然规律和相关的条件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长期以来,农业生产中施肥浇水全凭经验和感觉。

某教授对传统经验进行系统分析.去伪存真、总结概括,研究、开发出“基于模型的精确作物管理技术”,指导农民定时定量科学种田,取得了少施氮肥、增产增收的显著成效。

回答4~5题。

4、(2008全国卷Ⅱ30).定时定量科学种田取得显著成效,说明

 ①量的积累必然推动事物的发展 ②量的积累不一定引起质的变化 ③适度量变才能推动事物发展

④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2008全国卷Ⅱ31).“基于模型的精确作物管理技术”实现了传统农业生产经验的升华,说明

 ①模糊性的传统经验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②认识的升华必须扬弃传统经验的模糊性 ③模糊性的传统经验是精确性认识的来源 ④精确性的认识必须全面继承传统经验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2008江苏政治卷28).“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早螟蝗。

率皆有法。

”这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规律是事物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B.只有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C.规律可以为人所认识              D.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7、(2008江苏政治卷30).右边的漫画给

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要坚持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要坚持运动的观点

C.要坚持全面的观点                     D.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

8、(2008广东文科基础试题17).“激湍之下,必有深潭;高丘之下,必有浚谷”蕴涵的哲理是

 A.对立统一的关系           B.质量互变的关系

 C.肯定与否定的关系         D.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9、(2008北京文综26).为了维护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稳定,宏观调控要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不搞一刀切。

这体现了

A.事物之间存在互为因果关系          B.意识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C.部分决定整体,整体影响部分        D.不同质的矛盾要用不同质的方法解决

10、(2008北京文综29.中国传统医学有其独特的理论,在治疗一些疾病时遵循的医理是:

治其外必治其内,治其内必治其根。

下列表述与这一医理相一致的是

 ①现象表现本质,本质决定现象 ②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内因决定外因 ③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 ④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2008北京文综30.在传统京剧表演中,同一类型角色的表演有大体一致的程式,就像唱歌、奏乐要遵循一定的乐谱一样。

京剧演员在表演中要遵循一定的程式,又要努力创造富有特色的角色。

这一艺术要求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普遍性是特殊性的前提          B.矛盾普遍性是特殊性的表现

C.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D.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12、(2008宁夏卷21).“100-1=0”被一些管理学家奉为定律,意在提醒人们防止因1%的错误导致100%的失败。

“100-1=0”蕴含的哲理是 

 ①部分决定整体,整体的性质决定于部分的性质 ②整体决定部分,部分的作用取决于其在整体中的地位

③整体与部分相互制约,关键部分的功勇关系整体的成败 ④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部分的作用有时大于整体的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2008四川卷31).经验告诉我们,手接触到火会感觉到烫。

甚至被灼伤。

《庄子·天下》中的辩者却提出了“火不热”命题。

分析这一看上去荒谬的命题,可以使我们在一般与个别、主观与客观关系等问题上得到一些有益启示.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

 ①“一般的火”独立于“个别的火”,前者不热,后者热 ②“一般的火”寓于“个别的火”之中,不能说“火不热“ ③“热”的感觉由“火”引起,但不存在于“火"中,所以说“火不热” ④“热”与“不热”因人而异、没有标准,所以可说“火不热”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由病菌引发的疾病曾是人类的致命威胁,抗生素的发现、应用和不断升级对此类疾病有很好的疗效。

但是,抗生素的滥用使一些病菌逐渐适应了环境,导致耐药性越来越强的各种病菌相继出现。

人们一方面努力研制战胜耐药病菌的新一代抗生素,另一方面重新寻找健康和自然的疗法,试图用人类自身免疫来抵御耐药病菌的侵害。

据此回答

14、(2008四川延考卷29).抗生素的不断升级和各种耐药病菌的相继出现,表明

 ①抗生素与病菌都以对方作为己方存在的前提条件 ②抗生素与病菌相互之间具有对抗性而没有依存性

③抗生素与病菌相互利用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发展 ④抗生素与病菌之间的斗争并不能解决双方的矛盾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2008天津卷32).“大部制”改革是1982年以来我国第6次国务院机构改革。

我国的行政机构改革是循序渐进的,不可能一蹴而就。

这体现了

 A.发展是循环往复的过程       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         D.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16、(2008广东政治卷25).在创建卫生城市活动中,某小区居民全员参与共建文明小区。

居民举止与社区文明的关系体现的哲学原理是

A.部分影响整体                        B.部分依赖整体

C.部分与整体相互转化                 D.部分与整体同等重要、不可分割

17、(2008广东政治卷26).“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立焉,万物育焉。

”这说明

A.矛盾的斗争性寓于矛盾的同一性之中             B.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

C.矛盾的斗争性决定矛盾的同一性                 D.矛盾的特殊性离不开矛盾的普遍性

18、(2008上海政治卷共同部分14).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

“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

”这说明

A.世界上存在无物质的运动         B.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C.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D.物质是运动的内在动力

19、(2008上海政治卷共同部分23)所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下列成语体现这个方法论的是

 ①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②欲擒故纵,声东击西 ③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④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0、(2008江苏政治卷32).下列诗句中蕴含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这一哲学道理的是

 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②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③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④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21、(2008江苏政治卷33).古有一父.为解决家中鼠患,买了一只猫。

猫抓老鼠的同时,却也偷吃鸡,其子甚怨。

父道:

“宁无鸡也不能无猫,因无鸡不会挨冻受饿,而无猫,则会挨冻受饿。

”遂其子不再怨。

这个故事启示我们在处理和解决问题时要注意

A.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B.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C.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D.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22、(2008全国卷Ⅰ39)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用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国家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关系。

(10分)

   答:

整体与部分是客观事物普遍联系的一种形式。

在我国,国家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整体与部分不可分割、相互依存,各民族自治地方是国家不可分割的部分,在国家整体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整体与部分相互影响,国家作为整体在矛盾统一体中处于主导地位,国家强大了,民族自治地方将获得快速发展;作为部分的民族自治地方发展了,国家整体将更加强大

23、(2008宁夏卷38)圆明园是我国古代园林和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1860年被英法联军大肆抢劫后焚毁,现在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址。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圆明园遗址保护和重建方案的争论充分展开,目前主要有原址整体复建、原址部分复建、遗址附近复建、异地重建等观点。

   选择方案的过程也就是权衡利弊的过程。

简述其中所体现的得与弊的辩证关系。

   答:

利与弊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每个方案都既有利又有弊,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依存:

利与弊作为矛盾的双方,有主次方面之分,其主要方面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只有利大于弊的方案才是合理的,不同的方案之间也存在利与弊的比较,我们在不同方案的选择中同样需要进行利弊矛盾分析,作出趋利弊害的正确选择

24、(2008山东卷29)材料五 历经30年的改革开放,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大胆吸收、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并同各国人民携手,共同分享发展机遇,共同应对各种挑战。

   结合材料五,运用唯物辩证法知识,说明正确处理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必须遵循的方法论原则。

(7分)

   答案:

①必须遵循联系的方法论原则,中国的前途命运同世界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联,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②必须遵循发展的方法论原则,既要把握中国和世界前进的总趋势,又要正视发展的世界的对立统一关系,在参与国际竞争中实现互利共赢。

④必须遵循辩证否定的方法论原则,以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大胆吸取、借鉴人类一切文明成果。

25、(2008四川卷3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塑料购物袋是日常生活中的易耗品。

它在为消费者提供便利的同时,由于过量使用及回收处理不到位等原因,造成了严重的能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塑料购物袋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2006年W市环保局收到市人大和市政协有关环境保护的议案和提案共35件,其中多件涉及塑料袋的使用问题。

到2007年底,全国有10多个省市地方政府,在本地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建议和督促下,相继出台并实施了限制使用塑料购物袋的规定。

在总结各地方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国务院发布了《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简称“限塑令”),并决定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

国务院通知要求,采取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等六项措施,以促进资源综合利用,保护生态环境。

   (3)运用矛盾主次方面的知识分析发布“限塑令”的哲学依据。

(8分)

   答案:

塑料购物袋的使用对社会的影响具有利弊两重性,既便利了消费者,也由于过量使用和回收处理不到位而造成环境污染,便利与污染构成了购物塑料袋的使用产生的矛盾的两方面。

购物塑料袋过量使用造成的环境危害已经成为这对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着事物的性质。

发布“限塑令”,禁止和限制使用购物塑料袋,要求消费者在享受塑料购物袋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必须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以减轻塑料袋使用对环境的污染

26、(2008四川延考卷39)材料二: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是回!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骄傲。

然而,1972年后的26年间黄河有21年出现过断流现象。

断流严重影响了黄河两岸的生态系统和人民的生产生活。

据有关方面研究,黄河断流与人口增加、经济发展、气候趋于干旱、中上游过度用水、管理不善等因素有关。

长期以来,黄河管理以防洪治理为主,水资源“自由取用”,优先满足生产、生活用水需求而忽视生态系统的需要。

随着“生态水”理念的提出,1998年12月,国务院批准了以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赢”为主旨的新的分水方案,原国家计委、水利部联合颁布了《黄河可供水量年度及干流水量调度方案》和《黄河水量调度管理办法》,授权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对黄河水量实行统一调度。

1999年黄河水利委员会正式对流域水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和调度,变以往的“以需定供”为“以供定需”,根据水资源与水环境的承载能力,优化配置水资源。

2000年以来,在气候条件大体不变的情况下,黄河已经连续8年未断流。

黄河已逐步重现往日奔腾不息的风采。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是由不同部分构成的复杂整体,分析其中所体现的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6分)

   答案: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是一个有机整体。

水的供给与需求,上中游地区用水与下游地区用水,生产用水、生活用水与生态用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部分影响整体,中上游地区生产、生活过度用水是导致黄河断流的重要原因。

整体决定部分,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着眼于整体,寻求最优目标,正确认识和处理水的供给与需求的矛盾,统筹安排上中下游用水和生产、生活、生态用水,实现了连续8年未断流的目标。

27、(2008天津卷39)材料五 2004-2007年我国粮食持续4年增产,国内粮食供求基本平衡。

然而,要保持粮食供求长期基本平衡仍不容乐观。

一方面,人口的增加、动物类食品消费增长和使用粮食生产生物燃料,将扩大粮食需求;另一方面,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提高单产水平和保证种粮收益的难度加大,从而制约着粮食产量的提高。

   ⑽结合材料五,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我国粮食供求状况及如何确保我国粮食安全。

   答案:

①要全面分析矛盾。

目前我国粮食供求基本平衡,但保持长期基本平衡不容乐观;既要看到粮食需求扩大的一面,又要看到制约粮食供给的一面。

②既要抓住重点,又要统筹兼顾;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以发展粮食生产、保障粮食供给为重点,要严格保护耕地(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增加农业投入等);同时抑制不合理需求,禁止用粮食生产生物燃料(控制人口增长、倡导合理饮食等)。

28、(2008重庆卷39)材料四

   材料四: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推动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新阶段;1999年国务院提出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十条意见,为包括西藏在内的广大西部地区开拓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材料五:

在党中央正确领导和其他地区大力支持下,近30年来西藏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立足本地区的自然、人文、社会状况,勇于探索,走出了一条有西藏地方特色的发展道路,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材料六

表3 西藏自治区经济变化情况表

年份

人均生产总值(元)

各产生的产值(亿元)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978

375

3.37

1.84

1.44

1992

1 468

16.59

4.46

12.24

1999

4 166

34.19

24.00

47.42

2007

12 109

55.33

96.57

190.29

   资料来源:

(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2007年西藏自治区统计公报)

   结合材料四、五、六,概括西藏走特色发展道路所体现的哲学道理。

(10分)

   答案:

(1)立足西藏的自然、人文、社会状况,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的原理。

  

(2)在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具体分析西藏地区的特殊性,根据实际情况重点发展本地的优势产业,体现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

 (3)结合国家发展大局与西藏的实际情况,正确处理国家整体发展与西藏本地发展的关系;立足本地实际,勇于探索,同时利用中央和其他地区的扶持与帮助,体现了整体与局部、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

29、(2008上海政治卷共同部分35).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正在逐步健全完善,从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我国开始实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目前这一制度逐渐延伸到农村。

到2007年底,3450多万农村贫困居民纳入保障范围

   温家宝总理说:

“一个舰队决定它速度快慢的不是那个航行最快的船只,而是那个最慢的船只,如果我们改善了最困难群体的生活状况,也就改善了整个社会的生活状况.

   请用联系的观点并结合材料简要解释这段话所蕴涵的哲学道理。

(4分)

   答案: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要求我们把握整体和部分的辩证统一,处理好整体与部分(全局与局部)的关系,只有改善最困难群体的生活状况,才能改善整个社会的生活状况。

30、(2008江苏政治卷37.探究题:

).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举世瞩目的体育盛会。

在迎奥运过程中,某棱高三

(1)班同学开展了“感受奥运、参与奥运、做奥运文明使者”的综合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

情境一:

同学们从网上下栽了各具特点的部分奥运会会徽和具有“篆书之荑”的第29届奥运会体育图标,“金玉良缘”的奥运奖牌,“祥云瑞霭”的奥运火炬,深深为中华文化的魅力所感染。

为设计者的智慧所折服。

   结合《文化生活》和《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谈谈从北京奥运会会徽和体育图标的设计中,你发现了什么?

 

   答案:

北京奥运会会徽的设计融合了奥林匹克精神和民族文化的特色。

体现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在体育图标的设计中以篆书笔画为基本形式,融合汉字的象形意趣和现代图形的简化特征,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古为今用,实现了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坚持了辩证的否定观,树立了创新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