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四上第五单元备课.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043665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45.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语文四上第五单元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苏教版语文四上第五单元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苏教版语文四上第五单元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苏教版语文四上第五单元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苏教版语文四上第五单元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语文四上第五单元备课.docx

《苏教版语文四上第五单元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语文四上第五单元备课.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语文四上第五单元备课.docx

苏教版语文四上第五单元备课

文化路小学2017——2018学年度

第一学期备课材料

(第五单元)

年级:

学科:

语文

备课人:

执教人:

 

2017年9月26日

 

主题诵读课

(第1课时)

一、学习目标

(一)核心目标:

诵读积累本单元名言警句,古诗词,成语以及经典篇目。

(二)具体目标:

1.正确认读本单元的名言警句,古诗词,成语以及经典篇目。

2.熟读并背诵本单元的名言警句,古诗词,成语以及经典篇目。

3.理解本单元的名言警句,古诗词,成语以及经典篇目,并做相应拓展。

二、教学任务评价设计

1.能充分利用晨诵和课前两分钟时间进行主题诵读,做到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本单元名言警句,古诗词,成语以及经典篇目。

2.通过晨诵和课前两分钟的主题诵读,达到熟读并背诵本单元的名言警句,古诗词,成语以及经典篇目的目标。

3.能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名言警句的出处,古诗词的作者朝代诗意,成语意思以及经典篇目的大意。

三、教学过程

(一)诵读名言警句(勤奋学习)

出示:

1.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

(鲁迅)

2.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华罗庚)

3.好学而不勤问,非真好学者。

(童第周)

4.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

 1.自由朗读:

放声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做到读通、读正确。

 2.同桌互读:

要求同桌互读、互听、互评议、互指点。

3.学会运用。

(二)诵读四字词语(学有所成)

课内:

学富五车满腹经纶学贯中西博古通今功成名就著作等身温文尔雅文质彬彬

课外:

博学多才雄才大略才高八斗栋梁之才出将入相后起之秀出类拔萃超群绝伦

 1.学生认读,读正确。

2.课堂交流:

谈谈对词语的理解,试着运用。

(三)诵读古诗。

出示:

1.《暮江吟》白居易

2.《秋词》刘禹锡

3.《浣溪沙》晏殊

1.自由朗读,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

2.小组交流,组内成员互相补充。

 3.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感情朗读:

带着这样的情感朗读。

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相关词句

(四)诵读经典《论语》(片段)

1.子曰: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 

2.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3.子曰: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4.子贡问曰: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为文也。

” 

1.自由朗读,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

2.小组交流,比赛记忆。

(五)指导感悟,扩大积累。

  根据单元主题,参照插图,熟读内容,练习背诵。

 

单元整体感知课

(第2课时)

一、学习目标

(一)核心目标:

正确认读理解单元生字新词,初步理解文章内容,树立勤奋学习的思想。

(二)具体目标:

1.通过查字典自行预习“宿”“校”“露”“累”四个多音字的不同读法;注意易错字“末”的正确写法;借助字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毫不气馁”“断垣残壁”“饥餐渴饮”“丰富多彩”等词语的意思;能够区分双引号、省略号在句子中表达的作用。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大胆质疑,能通过小组合作、班内交流等方式释疑。

二、教学任务评价设计

1.梳理、积累、书写单元重点字词,力求正确、美观。

能区分多音字在不同语境中的用法。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等方式释疑解疑,并在此基础上提炼单元主题。

三、教学准备

自学本单元要求掌握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把握课文大意,感知单元主题。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

五、教学流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激发预习热情。

本单元的主题是“勤奋学习”,共选编了四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古今中外,勤奋在成功道路上的重要作用。

2.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第五单元,感受勤奋的重要作用。

我们先从整体上感知一下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本单元主要包括:

(课件出示课文图片欣赏,齐读课题。

(二)自主识字,扫清障碍

1.课件再次出示预习方法:

①圈:

在文中圈出生字及组词,并在课后题中练习描红。

②查:

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并尝试运用本单元重点词语。

③读:

反复读课文,读到正确、流利,即:

不多字、不漏字、不重复、不读破句子。

④标:

在课文一些重点地方用不同的符号做标记,如:

标小节号码,划好词佳句,疑难地方打问号等。

⑤思:

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课后问题、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并尝试用简练语言概括课文内容。

2.小组合作交流预习情况,组长汇总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词,师巡视指导。

学生按要求交流合作,师巡视指导。

3.小组汇报,教师指导。

(1)疑难易错生字:

惯:

右边部分比较难写,右上部分跟“母”的写法不同,要注意区分。

末:

第一、二两横必须是上长下短。

(2)指导书写美观:

“宿”“尘”“煮”虽然都是上下结构的字,但是“宿”上小下大,“尘”上下大体相等,“煮”则是上大下小,在写的时候需要注意。

(3)多音字:

Lèi(劳累)sù(宿舍)xiào(学校)lù(露珠)

累宿校露

Lěi(积累)xiù(星宿)jiào(校对)loù(露出)

4.同学们展示的不错,老师也准备了一些词语,看能难倒你们吗?

认读生字词,指读,齐读巩固,组内成员互相检查。

5.认识它们了,它们的意思你又了解多少?

说说你用什么方法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

(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拆字理解、联系生活实际等)

6.带着你的理解再和同位读读这些词语。

7.任选上面的词语写一段话。

学生写片断,交流展示。

(三)检查朗读,打下基础

1.小组内成员互相检查朗读。

2.有想展示自己朗读才华的同学吗?

课件出示重点难读的句子,指名展示,生评价(语速、停顿、重读、韵律、感情等)。

3.选读课文或片段。

4.将自己认为最难读的句、段多读两遍。

(四)初步感知,明确主题

1.默读课文,再次思考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2.小组相互交流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代表汇报,教师点拨。

(1)中心句提炼法:

这篇课文的几个段落分别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引导概括出文章内容

(2)看图想象法:

看课本上的插图,插图上是谁?

什么时候?

在什么地方?

做什么?

在学生说的基础上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4.拟定主题说理由。

这一单元的每篇文章围绕着哪个主题来写的?

说说你的理由。

指生说主题及理由,

师板书:

勤奋学习(可尊重学生的理解,保持他们的主题。

5.畅谈收获,激发质疑。

(五)初识习作,提前放题

1.初读教材中的单元习作内容及要求。

2.说说本次习作要写什么的?

有什么要求?

可以做哪些准备工作?

3.归纳小结。

课件出示本次习作要做的准备工作,如阅读积累、观察实践等,最后完成《前置性学习单——习作资料搜集单》。

六、板书设计

 

品读《17李时珍夜宿古寺》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核心目标:

抓住李时珍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体会他以苦为乐、甘于付出的精神,学习品读语言的方法,积累生动具体的语言。

(二)具体目标:

1.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抓住李时珍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体会他以苦为乐、甘于付出的精神,学习品读语言的方法,积累生动具体的语言。

2.品读文章结尾部分的景物描写,初步感知景物描写与塑造人物形象的关系。

3.学习文章运用人物对话、动作直接描写和借助景物间接衬托,把人物形象写具体的方法。

二、教学任务评级设计

1.找出文中描写李时珍语言、动作、神态的词句,品读语言,体会他以苦为乐,甘于付出的精神。

2.结合课后第五题,说一说环境描写的好处,与人物形象的关系。

3.运用人物对话、动作描写和环境描写,练习把人物写具体。

三、教学准备:

课件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流程

环节一、回顾——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一)激趣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7课——(引读课题)

2.这篇课文,作者按时间顺序,主要通过人物对话将李时珍察访药材中的一个小故事展现在大家眼前。

文中最能打动我们的是这样一句话:

出示齐读:

“嗯,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

但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3.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去细细体味李时珍和徒弟所承受的那一番“苦”,感受李时珍的高尚品格。

     

环节二、实践——重点突破,语意兼得

(二)品词析句,感悟人物形象。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

李时珍师徒到底吃了哪些苦?

从中你有何体会?

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读书感受。

自主学习,小组交流。

全班讨论交流:

品味行之苦

1.你是从哪里体会出走得苦的?

预设:

走了好几个月了—时间长;

安徽、河南、湖北等地——路程长,几千里路。

全靠两条腿走呀!

不走行吗?

(珍贵的药材常常生长在人迹罕至的山林之中)

2.几个月来,几千里路,为了察访药材,他必须走!

让我们把这种行路奔波的辛苦通过朗读表达出来,齐读第一自然段。

品味住之苦

1.白天要行路,夜晚要住宿,因为一心赶路,错过客店,他们住的是一座古寺,那是怎样的一座古寺呢?

预设:

课件出示:

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2.当你跟随李时珍走进去,看到这一幕,你有什么感受,你觉得这古寺怎样?

预设:

到处是灰尘——很脏;积了厚厚的一层;

长满了青苔——阴暗潮湿;可能还有蛇虫鼠蚁;

厚厚的蜘蛛网——很久没有人住了、很久都没人来过了;

断垣残壁——年代久远,墙壁破损了,非常危险;

3.把我们感受到的送进语言文字,一起读出这种环境的恶劣。

4.假如让你在这儿住下,你愿意吗?

可李时珍面对这样荒凉破败甚至危险的古寺没有一丝犹豫。

出示齐读:

李时珍对庞宪说:

“我们就在这里住一夜吧!

品味吃之苦

预设:

出示:

夜幕渐渐降临了,师徒俩找来些枯枝杂草,生起火来。

庞宪用陶碗舀来泉水,煮沸后,两人便坐在火边,一边喝水一边啃干粮。

1.你从哪里体会到“吃得苦”?

你能否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体会。

2.“啃干粮”为什么能说明吃得苦?

“啃”是什么意思?

3.他们生活是多么的苦啊!

除了“饥餐渴饮晓行夜宿”想一想,还有哪些词可以描述他们吃的苦的呢?

(风餐露宿栉风沐雨 跋山涉水 翻山越岭 风尘仆仆 东奔西走)

4.李时珍从35岁开始重新修订《本草纲目》,到现在快50岁了,真的是长年累月啊!

让我们一起来读好这些词,边读还要边想象,就能读出词中蕴含的画面,体会到他们承受的那一番辛苦!

出示一起读:

长年累月的——饥餐渴饮       长年累月的——翻山越岭

长年累月的——晓行夜宿       长年累月的——跋山涉水

长年累月的——风餐露宿      长年累月的——风尘仆仆

长年累月的——栉风沐雨      长年累月的——东奔西走

5.在同学们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李时珍离我们越来越近了,一幅幅感人至深的画面出现了——

在骄阳似火的夏天,李时珍一边挥汗如雨一边寻访药材,有时喉咙里干得冒烟,晒得又黑又瘦……

在北风凛冽的寒冬,李时珍顶风冒雪,手冻得开裂流血,有的时候在野外找不到干草生火取暖,可能那一夜又冷又饿……

6.听着同学们真情的描述,老师不免要问,是什么力量和信念支撑着李时珍能吃这么多苦呢?

因此,面对这一切,李时珍对徒弟说-------

(出示齐读):

“恩,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

但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7.他是怎样说这句话的,表情如何?

说明李时珍是怎样的一个人?

(齐读这句话)

品味修订之苦

 1.课文第三大段,主要写的是入夜后,李时珍不顾劳累,借着月光在认真记载白天的寻访收获,在这部分内容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哪一幕情景?

(李时珍为了区别“鸡肠草”与“鹅肠草”亲自品尝草药)

2.(出示这段话:

李时珍接过药包,从里面翻出两种草。

它们的叶子十分相似,但是药性不同。

怎样区别它们呢?

李时珍端详了一阵,各扯下一点放在嘴里嚼嚼,若有所悟。

)这个细节又让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李时珍?

你是怎么体会到的?

预设:

(1)他先是端详,不仅仔细地看,还在想,想怎样区分“鸡肠草”与“鹅肠草”,说明研究药草很认真。

(2)在外形看不出的情况下,李时珍扯下一点放在嘴里嚼嚼,品尝草药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很多植物是有毒的,李时珍只有亲自品尝才能准确分辨药性,才能防止用药失误。

说明他做事非常的认真负责,实事求是,一丝不苟。

(3)补充:

你知道吗?

李时珍不仅尝鸡肠草,鹅肠草,还长期吃生姜为的是检验长食生姜是否有损视力。

为了证实曼佗罗的药性,他喝下了浸泡曼佗罗花的毒酒,直到全身麻痹,失去痛觉。

他曾经这样对儿子说:

“不通过亲自尝试,怎么能验证药性?

你爹冒了一回险,就可以免去许多病人再冒一回险。

(4)听到这儿,你对李时珍又有哪些新的认识?

这一切的研究和揣摩,这一切的危险和担忧,写在纸上,就变成极为简练的14个字。

引读:

 “鸡肠草——生嚼涎滑;鹅肠草——生嚼无涎……”

虽然字数不多,但字字可靠,字字准确,字字来得不容易,字字来自于李时珍认真严谨、不畏艰险的科学研究态度。

再读——

“鸡肠草——生嚼涎滑;鹅肠草——生嚼无涎……”

 (5)像这样的文字,在李时珍的笔记本上,随处可见,文中也有许多,比如——出示齐读

   “忍冬花初开、两三天……”,——观察仔细,记载细致

“胭脂草捣烂了,可以治虫咬伤。

“刀豆子烧成渣子吃下去,能治呃逆”——不仅看外观,还要捣烂、烧成渣子研究,层层深入,认真严谨。

(6)我们一起来读好这段描写李时珍品尝草药的情景。

(三)感悟中心

1.同学们,我们目睹了李时珍在古寺中一夜的生活,而这一夜仅仅他一生几十年中的一个瞬间,多少个夜晚,他都是这样度过的。

而面对这一切,李时珍还是笑着对徒弟说,齐读——

“嗯,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

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2.为什么他认为吃点苦是值得的呢?

为什么这样说呢?

预设:

李时珍发现就的药书上有不少的缺点,许多有用的药没有记载,有些药只记了名字,没有说明形状和生长情况,还有一些药记错了药性和药效,如果病人吃错了药,那多危险啊!

所以说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

3.对,正因此他心里装着万民的健康、万民的幸福,所以为了万民得福,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然而,课文的结尾却没有告知我们李时珍的伟大成就,而是一段耐人寻味的景物描写(出示这段话“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当空。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1)讨论;

(2)交流:

预设:

这一段话并没有提到李时珍,但联系全文一推敲,我们就知道,第一句话是是李时珍师徒俩餐风饮露,晓行夜宿的写照。

而第二句话,“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当空”。

正是李时珍忘却恶劣环境,心如止水的心境写照。

作者正是借“月”释怀,将李时珍除《本草纲目》外心无杂念的医圣风范展现在我们面前。

景物衬托写人物是这篇文章写作上的一个突出特点。

结尾不是写寺内的人,而是写寺外的山风、鹰叫和圆圆的月亮,这与寺内师徒紧张忙碌的情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进一步表现了李时珍以苦为乐,甘于付出的精神,深化了主题,给人以深刻的回味空间。

环节三、总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四)回顾与总结。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这是一篇叙事写人的文章,为了塑造好李时珍这个人物形象,作者主要抓住了人物的哪些描写?

预设:

作者主要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环境等描写,表现李时珍为编好《本草纲目》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李时珍夜宿古寺》这个故事,抓住直接描写人物语言和动作的句子以及环境描写间接衬托人物形象的句子,通过品读,读出了李时珍为万民得福不怕吃苦的精神,今后再阅读叙事写人的文章时就可以这样去品读,同时学习作者这样的写作方法。

(五)拓展练笔,巩固运用

1.写话:

通过环境描写衬托人物的心情。

    夜晚,起风了,月亮高挂在空中,她忧愁地望着微波泛起的湖面。

                                                                                                               

2.交流讨论:

说说打算加入哪些环境描写。

3.师随机点评、指导。

4.练笔。

5.全班交流,师点评。

六、板书设计

17.李时珍夜宿古寺

行之苦

住之苦以苦为乐语言

吃之苦一心为民动作

修订之苦严谨认真景物衬托写人物

品读《16说勤奋》

(第4课时)

一、学习目标

(一)核心目标:

抓住关键词句,结合语境通过语言对比体会词句表达的情意,学习品读语言的方法。

(二)具体目标:

1.理清课文的表述顺序,借助段落大意,简要复述课文,进一步提升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

2.抓住关键词句“躲、滚瓜烂熟、‘警枕’、毫不气馁”等结合语境通过语言对比体会词句表达的情意,学习品读语言的方法,积累生动具体的语言。

3.感知说理文是如何列举具体事例把事理说充分、写具体的。

二、教学任务评价设计

1.能按照课文的表述顺序,借助段落大意,复述课文。

2.抓住关键词句,结合语境,谈谈自己的理解,体会词句表达的情意。

3.理清课文的表述顺序,感知说理文是怎样把事理说充分,写具体的。

三、教学准备:

课件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认识——自主阅读,整体把握

(一)复习回顾

1.同学们,上两节课我们学习了《李时珍夜宿古寺》这个故事,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给课文划分段落并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的?

又如何品读出李时珍为万民得福,不辞辛苦修订《本草纲目》精神的?

2.指生交流

预设:

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分段。

抓重点词句,概括段落大意。

抓住直接描写人物语言和动作的句子品读。

抓住环境描写间接衬托人物形象的句子品读。

抓住关键词句结合语境体会词句表达的情意。

(二)回忆课文主要内容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说勤奋》,(板书:

说勤奋),这是一篇说理性的文章,你能简要地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2.借助填空理清课文的结构,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件出示:

作者说勤奋,提出的观点是,然后用和这两个事例来证明,最后得出的结论是。

(可以引用文中语言)

小组交流,指名填空。

环节二、实践——重点突破,语意兼得

(三)学法实践,品词析句,体会具体生动的词句。

过渡:

为了让读者信服作者列举了两个事例。

这节课就让我们用上节课的学习方法一起品读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学习作者是如何把具体事例说充分、写具体的。

1.默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借助“自学提示”自学。

出示:

自学提示:

画出你认为写得生动具体的词句,记下你的体会。

抓住关键词句,结合语境体会词句表达的情意。

2.小组探究作者是如何把事例说充分、写具体的。

3.检查自学,集体交流。

交流预设

(一)

“小时候,每当老师讲完课,哥哥、弟弟读了一会儿书就去玩了,他却躲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①品读“躲”字:

司马光躲起来干什么?

把“躲”字去掉再读读这句话,与原文在表达上有何不同?

②什么是“滚瓜烂熟”?

你能用“滚瓜烂熟”说句话吗?

司马光是如何做到“滚瓜烂熟”的?

你从中又体会出什么?

③“一遍又一遍”、“一直”说明了什么?

(勤奋)

④读句子,读出自己的体会,充分感受司马光的勤奋以及关键词语“躲”等表情达意的作用。

交流预设

(二)

“长大以后,他更加勤奋。

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继续读书写作。

他管这种枕头叫‘警枕’”。

①已经列举了一件小时候勤奋的事例,为什么还要写他长大以后的事?

(感受作者的写作意图:

这正照应了文章结尾的“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是为了说明即使聪明的人,也要一生勤奋,才能成功。

②“警枕”是一种怎样的枕头?

  

你平时睡的是什么样的枕头?

司马光为什么要枕这样的枕头?

这里的“警”是什么意思?

(警戒、提醒)提醒他挤出时间干什么?

(抓紧时间,勤奋读书写作)

  ③司马光真了不起,你佩服他吗?

那谁能怀着崇敬的心情读好这个句子?

(指名读,齐读)

交流预设(三)

“他用了19年时间,终于编成了著名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①抓住“19年”“终于”来体会用时之长,编写史学巨著的艰辛。

指导学生抓重点词语感情朗读。

②补充《资治通鉴》的资料。

③指名讲讲司马光小时候砸缸的故事。

小结:

这一事例先具体写司马光小时候勤奋学习,后写他长大后勤奋写作,终于取得成功。

这样条理清楚地证明了自己的观点:

勤奋是通向理想境界的桥梁。

同时也应了一句名言:

成功=一分天才+九十九分汗水

交流预设(四)

“每天天刚亮,他就在校园里读书。

晚上睡觉前,他总是习惯地回顾一下当天的学习内容。

他还十分注意改进学习方法。

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赶了上来,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

①抓住“每天天刚亮……就”、“睡觉前……总是”、“还十分注意”等关键词语,理解“毫不气馁、急起直追”,进一步体会作者如何通过精准的用词,具体写出童第周的勤奋的。

②补充填空:

当寒风在吼叫时,童第周不是(),而是();

当大雪纷飞时,童第周不是(),而是();

当夏天闷热时,童第周不是(),而是()。

交流预设(五)

由此可见,即使基础比别人差一点,只要肯下功夫,也是照样可以成才的。

正如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所说,“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①引导学生结合童第周成才的例子,谈谈对“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这句话的理解。

②童第周基础很差,通过勤奋取得了成功,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这里引用了名人名言有什么作用?

(引导学生体会名人名言语言简练,更具说服力)

③补充童第周的资料。

4.比较事例:

文中列举的两个事例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同样取得了成功?

他们的成功同样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预设:

这两个事例一个是古代的,一个是现代的。

一个是天资聪颖的司马光靠勤奋成才的,一个是基础较差的童第周也是靠勤奋成才的。

他们的成功来自于勤奋。

他们的成功同样也证实了作者的观点:

勤奋是通向理想境界的桥梁。

小结:

这两个事例告诉了我们:

从古到今,无论天资聪颖的人,还是基础差的人,他们的成功,都离不开勤奋。

课件出示:

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①“鲜花”指什么?

(取得的成就)“汗水和心血”指什么?

(艰辛的劳动)

②结合事例,说说司马光和童第周手中的鲜花指的是什么?

(分别指司马光完成了史学巨著《资治通鉴》,童第周完成了高难度的青蛙卵剥离手术。

③结合生活实际,说说对这个句子的理解。

环节三、总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四)拓展运用,积累语言。

1.在学习和生活中,你是否见过这样的例子?

预设:

马克思把一生献给了人类的共产主义事业,至今光彩照人,那就是因为勤奋。

鲁迅成为一代宗师,那是因为他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花在了工作和学习上。

当代数学家陈景润,在攀登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