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大厦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037566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43.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政大厦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市政大厦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市政大厦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市政大厦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市政大厦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市政大厦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市政大厦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政大厦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市政大厦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市政大厦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背景

1.1.1项目名称

项目名称:

某某市“市政大厦”建设项目

1.1.2项目承办单位

项目承办单位:

项目负责人:

1.1.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2001);

2、某某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

3、某某市四大机关新址筹建处所提供的有关资料;

4、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委托书。

1.1.4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

1、某某市基本情况

某某市位于河南省中部,中心城地理位置为东经113度18分,北纬33度44分,市辖区东西长约140km,南北宽约135km,总面积7882km2,按河南省经济地理位置属豫中南经济区,是豫中南核心经济区与各个区域联系的纽带。

全市辖**市、**市、**县、**县、**、**及**,共63个乡,36个建制镇,总人口483万人,城市非农业人口116.4万人。

1996年,某某市在全国进行的219个地级以下城市经济综合评价中位于第三类城市,且名次靠后,集中表现在中心城区综合实力不强,聚集效应和辐射能力不强。

中心城区现有人口90.8万人(包括行政区划的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其中非农业人口66.3万人(含石龙区4万人),城区近50km2,按非农业人口计算,建设用地现状为人均72m2,以市区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用地65m2,人口规模与用地规模不相协调。

2、城市发展优势

矿产资源丰富。

某某市资源组合条件好,品种多,查明各类矿产40余种。

其中煤炭探明储量103×108t,保有储量达40×108t以上(其中平顶山矿20.25t),各类煤种品种齐全,炼焦用煤量达24.7×108t以上。

**盐矿地质储量2300×108t,储存条件好,在我国东部地区已查明的31个大型盐田中储量居第二位,品种列第一位。

水资源充足。

全市特别是市区附近地表及地下水资源丰富,包括白龟山水库共有地表水24.6×108m3,浅层地下水7.5×108m3,在北方贫水地区优势明显。

区域位置优越。

某某市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位于以山西为中心的能源重化工基地的南端,是华中、华南缺能地区的特大型能源基地,是处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由东向西梯度推移的中部过渡地带,是处于河南省北部工业化、城市化发达地区与南部农业地区的结合部,对争取各方投资,促进城市发展十分有利,潜力巨大。

物质基础雄厚,已进入全国大城市规模。

某某市有着雄厚的工业基础,产业结构17:

52.3:

30.7,工业化程度明显,旅游资源丰富,如石人山风景区等,加之有十几座大中专院校,具有一定的科技实力,为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准备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3、某某市城市总体规划情况

自建市以来,城市发展速度较快,某某市政府先后编制六次城市规划,目前正在执行的规划为92版总体规划。

规划目标为:

至2005年中心城市达到85万人口,规划的用地规模65×104km2,城市化水平达到35%左右(按城镇人口总人口比重),城市经济占GDP的比重达到87%,至2010年中心城市达到100万人,用地规模在85~90×104km2,城市化水平达到45%,远景规划2020年城市人口规模达到120万人。

4、大力拓展西部新区

受地形、地质条件的影响和限制,某某市发展方向受到一定制约,北部为煤矿区,南为泄洪区,西临采煤塌陷区,东部有许南公路与许平南高速公路,因此缺乏理想方向,依托老城区外拓有一定的局限性。

目前老城区城市人口规模与用地规模失调,人均用地大大低于国家标准,人口拥挤,交通不畅,建筑密度高,生活质量差。

城市被河流、高压走廊、铁路分割现象严重,工业、居住、公共服务设施等用地混杂,城市布局不尽合理。

由于煤炭、电、化工、炼焦等重工业的发展,给城市造成很大污染,特别是大的污染源位于城市东部上风向,环境容量明显不足,东南部用地平坦、地势良好,却又是目前白龟山水库实行的“保北淹南”方案的行洪区,限制了城市可利用的建设用地。

鉴于以上因素,要保证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只有向城市西部跨过塌陷区合理发展,建设新区,方可满足城市化增长需求。

总体思路是:

合理划分城市功能分区,架构“一市双城”的未来城市空间,中部加强对塌陷地区的利用,营造生态公园,形成集山、水、城为一体的现代园林城市。

建设用地规模除老城区外,东南部发展用地20km2左右,西部新区按一期25km2,以满足城市建设要求。

在城市东部建设工业园区,对老城区逐步进行改造,利用土地置换搬迁污染工业,加强服务设施建设。

大力发展西部新区,建设以行政、科教、文化为主的城市中心区。

目前平顶山工学院、师范学院等项工程已投入建设,带动了新区起步。

为保证新区快速形成规模与气候,市委、市政府决定除加强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的投入与建设,主要通过市委、市政府的西迁建设行政中心,实现聚集人气、带动行政区发展目的。

具体措施是实行行政集中、用地集约的方针,将老区用地及设施置换,取得建设资金,不需加重财政负担即可解决;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环境吸引投资,促进机关报区的飞速发展。

5、项目提出的过程

某某市是由于煤炭资源的开发和某某集团的建立,而随着人口逐步增长才发展为城市的,产业结构单一,企业社会化,经济辐射能力差,城市综合服务能力缺损,城市化水平23.5%,与发展地区相比,城市化处于低水平增长状态。

由于市区用地紧张,行政办公场所窘迫的局面一直无法解决,于是市委、市政府决定搬迁,新建“市政大厦”。

某某市“市政大厦”建设场址最初选在襄城县境内,位于襄城县许南公路与许昌至南阳高速公路之间,由于1997年襄城县划归许昌市管理,因此建设项目未能实现,后又选址于平顶山南部九里山,由于场址离沙河太近,且又处于白龟山水库湖区的下游泄洪区,出于安全因素考虑放弃了这个方案。

2001年又重新选择建设场址。

经过专家及领导充分论证,决定建设场址选在某某市焦店乡北平村西北的土地。

目前项目前期准备工作正紧张进行,土地使用手续已经报批,建筑规划方案正在进行积极的投标工作,周边道路及公用工程配套设施已经开始动工。

1.2项目概况

1.2.1拟建地点

某某市“市政大厦”拟建地址位于某某市新区中心地带北平村西,场址北依北平山,南临白龟山水库,依山傍水,环境十分优越。

场址北靠北平山500亩森林公园,东北方是由采煤塌陷区建设而成的530公顷生态园,东边是平顶山师范学院,西北部为平顶山工学院,大厦的正南面依次为市政广场、市民广场、白龟山水库。

1.2.2建设规模与目标

1.2.3主要建设条件

1、供水条件

2、供电条件

3、供热条件

4、天然气供应

1.2.4项目投入总资金与资金来源

本项目建设投资为万元,拟利用老址土地出让资金,全部自筹解决。

1.2.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1.3结论与建议

某某市本着集约用地的精神,建设某某市“市政大厦”,将市委、市政府及所属机关和事业单位等55个机构迁址新区集中办公。

该项目的建设有效地盘活存量资产,以国有资产带动社会各个方面资金的有效投入,加快了某某市新区的开发,极大的推动了城市化进程的步伐。

项目的建设得到了社会各界不同利益团体,尤其是房地产开发商和当地人民的积极支持,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

平顶山新区的开发在平顶山的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加快开发新区,市委、市政府离开闹市,搬迁新区对于新萄开发将会起到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因此建议项目早日实施。

项目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建设资金来源全部利用土地出让金,不利于资金使用计划的安排,建议多渠道筹集资金,搞好“市政大厦”的建设工作。

第二章需求分析与建设规模

2.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1.1行政区人口密度严重超标,影响行政区正常办公。

某某市委、市政府及所属单位均位于市区商业繁华区,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人与车辆数量骤增,每逢高峰期车辆阻塞严重,不仅影响了城市商业区的发展,也严重影响了市委、市政府及各部门的正常工作。

某某市委、市政府四周均为繁华的商业区,人口密度及车辆密度均是全市最高的地区。

目前某某市区人口密度为万人/平方公里(国家规定8~9千人/平方公里),是河南省人口密度最大的市区。

交通阻塞,人口拥挤已严重影响城市的经济发展和政府的正常工作。

2.1.2现有行政办公设施落后,无法满足现有工作需要。

某某市委、市政府及绝大多数下属单位的办公楼、建筑年代久远,多数办公建筑已经落后、陈旧,无法进行改造,同时随着城市管理功能的不断扩大,政府人员不断增加,原有办公楼建筑面积远远不够增加,各个部门分散,市区交通拥挤,不利于政府各部门的业务联系及集中办公,大大影响了政府的工作效率。

办公条件及办公环境均无法改善,不利于当地经济发展。

目前某某市市委、市政府有11个下属单位,位于城市道路拓宽工程的拆迁区,办公用房准备拆迁,另有房屋已拆迁单位5个,同时还有6个下属单位还没有自己的办公楼,靠租借其它部门的房屋进行办公。

这些单位办公条件差,无法适应现代经济的发展,这些单位同时进行搬迁,搬迁任务繁重,建设资金浪费大,不利于政府的统一管理。

根据调查表明,省、市、县属的同级党政机关及其直属机关办公用房独立建设,造成投资浪费,加重机关办社会负担。

因此,为避免机关办社会、重复建设、重复投资,应对机关办公用房的建设通盘考虑,统筹安排,集中统一建设或联合建设,这样可以共用公共服务和附属设施,最大限度地节约建设投资和节约土地;同时方便人民群众办事,提高办事效率。

2.1.3现有黄金地段土地价值无法实现

某某市委、市政府及大多数下属单位所处的地段,商业价值和土地价格较高,因此,政府搬迁工作,不但可以促进城市商业经济的发展,而且还可以通过调整土地使用性质,为政府搬迁工作筹集充足的资金。

某某市委位于某某市建设路西段,位于市区中心酒店区,东临四星级神马大酒店和平顶山饭店,南临华宝商场和锦绣大酒店,东北为平顶山宾馆。

某某市政府位于某某市矿工路中段,位于市区中心段商业区,南部紧临繁华的中兴路商业区,

第三章场址选择

3.1场址现状

3.1.1地点与地理位置

3.1.2场址土地所属权类别及占地面积

3.2场址条件

3.2.1地形地貌

该场地为缓山坡地,地貌地形较复杂,地势自东北向西南倾斜,高程位于绝对标高120~130m之间,与水库的距离为1.3km。

3.2.2气象

平顶山地区属大陆性半干旱气候,

3.2.3工程地质

3.2.4水文地质条件

经勘察,场地内无含水地层,但场地北部的九里山断层及其次生构造带属含水构造,具有一定成井条件。

 

5.2.3地震

 

3.2.6周边建筑物与环境条件

3.2.7城市规划与区域规划要求

 

3.2.8交通条件

3.2.9社会环境条件

3.2.10公共设施条件

1、给排水

2、供热、供气

3、电力、电信

第四章建设方案

4.1设计指导思想与原则

4.1.1指导思想

1、根据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计投资[1999]2250号文“国家计委关于印发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的通知》,某某市“市政大厦”的建筑规模严格按照文件精神,本着实事求是、国地制宜、功能适用、简朴庄重的方针进行设计。

2、贯彻城市建设法规,执行规划部门对本工程的设计要求,从整体出发、结合环境,把功能空间造型与各种技术问题放在同一坐标系上进行权衡,创建出端庄典雅、美观大方、个性鲜明的建筑空间环境。

3、总平面布局合理紧凑,功能分区完美,空间组织有序,人流、车流顺畅。

4、平面功能分区科学、合理、实用,做到功能完善、设施完备、通风采光条件好,满足现代办公等不同要求。

4.1.2设计原则

1、尊重城市规划要求,严格按照各项法规进行设计。

2、充分利用场地现有地形和空间条件,最大限度满足建筑使用功能。

使通风、朝向及出入口位置等达到最优化,使空间、实体和场地构成有机的建筑环境。

3、设计中的场地分析将范围扩大至场地周围相关环境及景观,使该建筑成为赎罪这区域的一个景观标志。

4.2总体规划方案

4.2.1规划原则

总平面设计时充分考虑项目用地所处地理位置,与周围道路环境的关系,以及项目用地本身形状,场地内建设内容与场地的空间关系,将项目的规划与设计从一开始就纳入城市空间序列的范畴,与环境达到有机的和谐。

4.2.2规划设计方案

 

4.2.3交通流线组织

交通组织采用了主干道环形结构,中间各次干道划分功能分区,目的在于使工作人员、后勤人员、外来人员各自流线清晰,交通便捷,同时满足消防疏散需要,另设部分人行步道,连接各个建筑物,其间配以绿化林木,营造宜人景观。

4.2.4绿化景观设计

绿化是景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环境的空间分隔与围合、空气洁净、色彩组成以及气温调节都起到重要的作用。

市政大厦室外绿化强调场地各要素与建筑的关系,各方面仔细推敲,从丰富人的空间体验与感知的角度,使场地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场地主入口处结合中心广场绿化精心设计,烘托大厦的气氛,以协调城市主干道的建筑尺度。

充分利用场地较为宽敞的地块进行园林绿化,利用绿树、鲜花、碧草、喷泉、叠水、石凳、灯柱以及变幻的地面铺装,体现一种平易近人的姿态,随后展开顺的各条放射形道路的辅线都能通向圆形中央广场,视觉中心突出,主体气势宏伟,从而衬托出市政大厦的中心地位及主导地位。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

项目

指标

单位

备注

1

总占地面积

2

建筑占地面积

3

总建筑面积

4

道路广场用地

5

绿化面积

6

容积率

7

绿化率

8

广场及道路系数

4.3建筑方案

4.3.1设计规范

1、《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89);

2、《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

3、《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87);

4、《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

5、各相关专业设计规范、规定等。

4.3.2设计原则

一个完善的建筑创作,不仅要满足基本的功能要求,如分区、流线外,以及人们的使用要求外,而且还要适应功能的变化与发展,也就是说要考虑大厦的兼容性与可发展性。

4.3.3建筑平面及功能说明

市政大厦的主要功能由信访接待,对外接待、办公、会议、档案库房、设备用房以及汽车库等组成,因此平面设计主要采取以层分区的方式。

大厦首层北面设有主要人员出入口,东北角与西北角设有领导及贵宾专用通道,东侧为紧急疏散出入口,西侧为信访人员专用出入口,南面设有自行车人流的出入口。

大厦南面设有由室外地面直上二层的大台阶及汽车坡道,将人流直接导入主楼门厅。

门厅西侧各设有开放式服务台,可以为不同单位的人员提供服务,并起到安全保卫的作用。

地下层主要功能为地下停车场(2643.4m2),设备用房及人防设施。

地下层建筑面积4845.4m2。

一层平面设有入口大厅、信访接待室、档案库房,档案阅览室以及消防、安保等控制室。

入口大厅处于建筑中轴线位置(682m2),也是整个建筑人流交通的集散、分流中心。

进入大厅的人流一部分通过电梯垂直分散到三~十四层的办公用房,一部分通过楼梯到达二层的大空间办公室和新闻、会议中心。

一层建筑面积3369.8m2。

二层在平面两侧的南面,各设一个新闻、会议中心(共531m2)和两个大空间办公室(共1351.37m2)以及其它办公用房。

平面中部设有大厅,其内布置休息茶座及休息厅,是人员休息、交流以及疏散的场所,二层建筑面积3304.5m2。

三~十二层为普通会议与办公用房,共中五~九层在每层均设有一套B型办公用房,十一层东侧设有计算机房,电话机房以及卫星机房等,各层建筑面积均为2708m2。

十三层设有12套B型办公用房及部分普通办公、会议用房和休息室,十三层建筑面积2425.5m2。

十四层设有2套A型办公用房,9套B型办公用房及会议室、部分普通办公用房和休息室,十四层建筑面积2425.5m2。

根据建筑物使用功能的要求,每层均设有两套卫生间、开水间,各单位在使用功能上做到可分可合。

建筑功能分项表

 

4.3.4建筑造型方案比选

方案一:

148.15m长,58m高,地上14层,地下1层。

该方案整体形象给人以庄重,大气和强烈的时代感。

在设计中,构思了“一体两翼”的形象,两侧较为突出的、较实的体量,源自于中原大地的典故“中流砥柱”,体现出一种挺拔向上的精神。

在立面处理中,大气而富于变化的竖向线条,渐次突出层次感和宏大感觉,巨大的斜面挑檐显得大气和庄重,线条流畅。

以带形窗与玻璃幕为设计主题,并在简洁的基础上,其造型有一定的创新,给人们以深刻的印象。

有两个饰面柱体创造出一种神秘的穿叉关系,力图突出局部高耸,给人一种挺拔的透视感,造型威严庄重,气势如虹,既有现代气息,又符合政府办公建筑形象。

抬高南向入口大厅,配以宽阔的台阶,宽大的雨蓬,两边置有巨大的斜面绿化。

空间形体上由底层至顶层的天线构架尺寸逐渐收分,将人的视线引向空中的蓝天白云,产生市委机构特有的庄重感,同时立面上部弧形外墙产生的环抱憾感加强了近人的亲切感,寓意于与人民和谐的相互关系。

方案二:

100m长,69.5m宽,地上18层,地下1层。

该方案在保持党政机关办公建筑的庄重造型外,还富有一定的精神人文内涵,立面造型有一定的韵律感,线条流畅,采用虚实对比的设计手法,立柱、带形窗形成鲜明对比,具有丰富的文化气息。

但建筑风格与当地人文景观不太协调,而且投资与设计要求有定的差距。

最终,通过对以上两个方案的特点及其与环境关系等比选后,确定第一方案为推荐方案。

该方案与平顶山的新区的整体环境极为协调,由于场地位于面向水库的较低地带。

因此,建高层较为适宜,建筑物正立面高大、宽阔,面向大面积的水面和规划绿地,形成了极好的城市中心景观,成为新区,行政、文化规划的中心。

该方案平面设计功能合理。

建立面设计简洁流畅,造型新颖美观,庄重大方,富有时代气息,创造了以人为本和与环境共生的优美环境。

建筑方案比选表

建筑方案

描述

建筑艺术与风格

建筑特征与结构

投资

建筑功能

与环境关系

方案一

庄重且有现代气息,造型新颖,符合市政建筑形象

框架剪力墙结构

合适

使用合理

协调

方案二

有文化气息,造型新颖,投资与设计要求一定的差距

框架剪力墙结构

较大

使用合理

不太协调

4.3.5建筑剖面及交通组织设计

4.3.6人防设计

本工程在地下一层东西两侧各设有6级人防地下室,建筑面积各为1264m2,层高4.5m,采用平战结合的方式设计,平时作为停车库,战时作为物资库。

各按一个防护单元,一个抗爆单元设计,掩蔽面积1264m2。

本工程各防空地下室均设有两个出入

4.3.7主要建筑用料做法

主要建筑用料做法表

序号

名称

选用材料

采用部位

1

屋面

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所有屋面

2

楼面

大理石

办公室

复合地板及地板胶

会议室

地板漆

其它

3

地面

大理石

办公室

地砖

门厅

地板漆

其余地面

4

外墙

花岗石板干挂

主楼、裙楼外墙面

镀膜中空钢化玻璃

幕墙玻璃

进口外墙涂料

细部檐线、窗套

5

内墙

涂料饰面

内墙、顶棚

木装修墙面

会议室

釉面砖

盥洗间、卫生间

6

硬木夹板冰纹玻璃门

办公室

硬木夹板拼花门

会议室及首长办公室

硬木或金属框玻璃门

其它

7

塑钢窗

主楼

玻璃幕墙

主楼正立面、裙楼一层

8

吊顶

铝合金龙骨、矿棉板吊顶

走廊、门厅、电梯厅、会议室等

4.3.8建筑消防说明

该建筑按二类高层消防设计,耐火等级为二级。

防火分区:

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地下车库设二个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的面积小于2000m2,设备用房为二个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面积小于1000m2(不含消防水池)。

地面一~十四层各分为二个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的面积均小于2000m2。

消防疏散:

建筑物内内疏散距离,安全出口宽度,数量走道和楼梯宽度均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执行,地下室设有四个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均设有一个疏散出口,另设有一个疏散出口通住相邻防火分区,其防火分区面积疏散出口数量,安全疏散距离以及疏散宽度均满足规范要求。

4.4结构设计

本工程是一幢地下一层,地下十四层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功能为办公、会议,建筑总高度为58m。

1、设计依据

本专业有关的规范、规定: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1);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94;

甲方提供的水文地质报告;

建筑方案及其它专业相关资料。

2、抗震设计及荷载取值

抗震设防烈度6度

根据该建筑重要性,抗震类别为丙类建筑

抗震等级:

框架二级,抗震墙一级

楼面均面活荷载

办公、值班室2.0KN/m2

档案室5.0KN/m2

会议室2.0KN/m2

设备用房按实际重量取值

屋面活荷载上人屋面2.0KN/m2

不上人屋面0.5KN/m2

3、结构材料

砼强度等级C35

钢筋HPB235fy=210K/m2

HRBfy=310KN/m2

墙体防潮层以下采用240厚机制约砖墙,防潮层以上采用250厚加气砼砌块。

4、结构选型

该楼共14层,采用全现浇钢筋砼框架剪力墙结构,由于房屋东西向长度约达150m,超出规范允许不设置温度变形缝的长度,因此在南北向设置二条温度缝,将主楼地上部分分为三段彼此独立的结构,缝宽250mm。

每个独立结构均保持有若干剪力墙芯筒,成为框剪结构。

楼层面为梁板式,垂直荷载由框架体系承担,柱网8400×8400域8400×7500,柱截面由1200×1200至800×800渐变。

该楼层数较多,荷载较大,设计时,将地下室底板做平,东西两端利用建筑高度做成梁板式底板。

4.5公用工程主要设备和配套设施

1、设计依据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J13-8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

2、设计原则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合理预测需水量,在满足项目用水量、水压的要求及考虑施工、维修便捷的原则下,尽可能缩短配水管线的总长度。

3、用水量分析

项目用水量估算为平均用水量10t/h,日用水量80t。

用水量估算表

序号

用水单位

用水种类

平均用水量

(t/h)

最大用水量

(t/h)

日用水量

(t/h)

备注

1

生活用水

自来水

5

5.5

2

绿化用水

自来水

2

2.2

3

空调制冷用水

自来水

2

2.2

补充用水

4

其它用水

自来水

1

1.1

5

合计

10

11

80

4、水源及供水设施

项目供水源为白龟山水厂,并在项目区域北200m处建1座水厂加压站,该加压站日供水量为20000t,可以保证24h不间断供水,自来水进水管为DN200mm,从项目区北侧引进。

本项目日用水量为80t,项目供水有可靠的保证。

5、管网铺设

为了确保消防及生活用水的可靠性,项目建设590m3消防水池1座,确保可靠的消防供水水源。

在项目区域内由北部开始敷设DN200供水干管,以供给项目室外消防用水、生活用水、夏季空调用水和绿化用水。

采用DN200管径的给水管,在主要路口预留DN100支管及ф1200阀门井;在主体建筑前预留DN200支管及ф1200阀门井;在给水干管上以阀门井将环状管网分割成若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