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度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032893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5.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度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学年度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学年度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学年度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学年度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度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docx

《学年度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度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度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docx

学年度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

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

七年级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用蓝黑色钢笔或中性笔认真书写。

2、本试卷共九个大题34个小题,考试时间120分钟。

评卷人

选择题(1—25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入答题栏中)

选择题答题栏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女娲(wā)目眩(xuàn)滑稽(jì)人声鼎(dǐnɡ)沸

B.莴苣(jū)倜傥(tǎnɡ)枯涸(hé)潜(qián)移默化

C.须臾(yú)卑(bēi)微偌(ruò)大水波粼粼(lín)

D.骊(lí)歌御聘(pìn)骸(hài)骨踉踉跄跄(qiànɡ)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延绵啜泣喑哑踉踉跄跄据理意断

B.贪婪祷告喧腾更胜一筹随声附和

C.篷勃畅谈澄澈宽宏大量人迹罕至

D.蜷曲贮蓄庇护洗耳恭听来势凶凶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上苍给它的居所却有多精致、多么地一丝不苟(随便)啊!

(《贝壳》)

B.好之者不如乐(乐趣)之者。

(《〈论语〉十二章》)

C求(乞求)石兽于水中。

(《河中石兽》)

D.居(居住)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塞翁失马》)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有时我甚至还看到蝈蝈非常勇敢地纵身追捕蝉,而蝉则惊慌失措地飞起逃窜。

B.飞船离月球越来越近,从飞船上可以看到美丽的月球已经遥不可及。

C.皇帝心里想:

“我什么也没有看见!

这可骇人听闻了……”

D.从这些表明我的学识水平的蛛丝马迹中,威尔登博士断定我有资格进哈罗公学上学。

5.下面一段话的语序,恰当的一项是

①呼地又腾上来了,飘忽不能固定②猛地又扑向另一边去,再也扯不断,忽大忽小,忽聚忽散③接着就向一边倒,漫地而行的④已经完全没有方向了⑤树林子像一块面团了,四面都在鼓,鼓了就陷,陷了再鼓

A.④③⑤②①B.⑤④③①②C.⑤③①②④D.④⑤③②①

6.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爸爸的花儿落了》选自《城南旧事》,作者是台湾作家林海音。

B.《塞翁失马》节选自《淮南子·人间训》,由西汉淮南王刘安等编著。

C.《小圣施威降大圣》选自《西游记》,作者是清代小说家吴承恩。

D.《河中石兽》选自《阅微草堂笔记》,这是一部以笔记形式写成的志怪小说。

7.下列诗文默写与原文一致的一项是

A.有朋自远方来,不亦君子乎?

(《〈论语〉十二章》)

B.日月之行,若出其里;星汉灿烂,若出其中。

(曹操《观沧海》)

C.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D.去年天气旧亭台,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浣溪沙》)

8.下列句子中引号的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刚满12岁,我就步入了“考试”这块冷漠的领地。

B.“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

C.她给她心爱的孩子取了一个名字,叫做“人”。

D.矮胖老师缓缓转过身去,挥手在黑板上优雅地又写了三个大字:

“王几何”。

二、阅读《再塑生命的人》节选的文字,完成9~12题。

有一天,莎莉文小姐给我一个更大的新洋娃娃,同时也把原来那个布娃娃拿来放在我的膝上,然后在我手上拼写“doll”这个词,用意在于告诉我这个大的布娃娃和小布娃娃一样都叫做“doll”。

这天上午,我和莎莉文老师为“杯”和“水”这两个字发生了争执。

她想让我懂得“杯”是“杯”,“水”是“水”,而我却把二者混为一谈,“杯”也是“水”,“水”也是“杯”。

她没有办法,只好暂时丢开这个问题,重新练习布娃娃“doll”这个词。

我实在有些不耐烦了,抓起新洋娃娃就往地上摔,把它摔坏了,心中觉得特别痛快。

发这种脾气,我既不惭愧,也不悔恨,我对洋娃娃并没有爱。

在我的那个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

莎莉文小姐把可怜的洋娃娃的碎布扫到炉子边,然后把我的帽子递给我,我知道又可以到外面暖和的阳光里去了。

我们沿着小路散步到井房,房顶上盛开的金银花芬芳扑鼻。

莎莉文老师把我的一只手放在喷水口下,一股清凉的水在我手上流过。

她在我的另一只手上拼写“water”——“水”字,起先写得很慢,第二遍就写得快一些。

我静静地站着,注意她手指的动作。

突然间,我恍然大悟,有一种神奇的感觉在我脑中

(1),我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了,知道了“水”这个字就是正在我手上流过的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

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

啊!

原来宇宙万物都各有名称,每个名称都能

(2)我新的思想。

我开始以充满新奇的眼光看待每一样东西。

回到屋里,碰到的东西似乎都有了生命。

我想起了那个被我摔坏的洋娃娃,摸索着来到炉子跟前,捡起碎片,想把它们拼凑起来,但怎么也拼不好。

想起刚才的所作所为,我悔恨莫及,两眼浸满了泪水,这是生平第一次。

那一天,我学会了不少字,譬如“父亲”(father)、“母亲”(mother)、“妹妹”(sister)、“老师”(teacher)等。

这些字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

记得那个美好的夜晚,我独自躺在床上,心中充满了喜悦,企盼着新的一天快些来到。

啊!

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

9.文中(l)

(2)处依次应填入的词语是

A.跳动启蒙B.激荡启发C.徘徊启示D.回旋启事

10.对文中画横线句子中的“这”具体指代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想起刚才的所作所为,我悔恨莫及,两眼浸满了泪水。

B.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

C.我开始以充满新奇的眼光看待每一样东西。

D.我怎么也拼不好被我摔坏的洋娃娃。

11.对莎莉文老师的教育艺术认识错误的一项是

A.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B.因材施教,平等民主。

C.宽容谦和,富有智慧。

D.耳提面命,谆谆教导。

12.联系全文,对莎莉文老师被称为“再塑生命的人”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莎莉文老师教“我”懂得“水”和“杯”的区别。

②“我”的灵魂被唤醒,拥有了“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③莎莉文老师让“我”又回到自然,理解自然。

④莎莉文老师教“我”懂得“什么是爱”。

⑤莎莉文老师教我学到了很多的知识。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⑤

三、阅读《看云识天气》节选的文字,完成13~16题。

①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现象,推测天气的情况。

②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会出现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红色的,外层是紫色的。

③这种光圈叫做晕。

④日晕和月晕常产生在卷层云上,卷层云后面的大片高层云和雨层云,是大风雨的征兆。

⑤所以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的说法。

⑥说明出现卷层云,并且伴有晕,天气就会变坏。

⑦另有一种比晕小的彩色光环,叫做“华”。

⑧颜色的排列是里紫外红,跟晕刚好相反。

⑨日华和月华大多产生在高积云的边缘部分。

⑩华环由小变大,天气将趋向晴好。

华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转为阴雨。

夏天,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常会挂上一条彩色的圆弧,这就是虹。

人们常说:

“东虹轰隆西虹雨。

”意思是说,虹在东方,就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会有大雨。

还有一种云彩常出现在清晨或傍晚。

太阳照到天空,使云层变成红色,这种云彩叫做霞。

朝霞在西,表明阴雨天气在向我们进袭;晚霞在东,表示最近几天里天气晴朗。

所以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

13.对这段文字的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

-

//

---

B.

---

//

---

//

---

C.

//

---

//

D.

//

---

14.下列对画横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分类别B.打比方C.举例子D.作比较

15.对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介绍云上的光彩。

B.说明根据云上的光彩,可以推测天气的情况。

C.介绍什么是晕、华、虹、霞并说明它们的特征。

D.说明云上的光彩和谚语之间的关系。

16.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一项是

A.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会出现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红色的,外层是紫色的。

B.日晕和月晕常常产生在卷层云上,卷层云后面的大片高层云和雨层云,是大风雨的征兆。

C.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幕,远远望去,就像高原上雪白的羊群。

D.日华和月华大多产生在高积云的边缘部分。

华环由小变大,天气将趋向晴好。

四、阅读《盲孩子和他的影子》节选的文字,完成17~21题。

风停了,雨停了,天晴了。

月亮出来了。

今天的月亮特别亮。

又过了一会儿,太阳出来了。

今天太阳出来得格外早。

月亮和太阳同时悬挂在天上。

还有那盏萤火虫灯。

这世间所有的光亮一齐照耀着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他眼睛里的那个黑夜的世界,渐渐地泛起淡淡的光,像银亮的雾笼罩着周围的一切。

不大工夫,那雾也消退了。

他看见了周围的一切!

①他用惊奇的目光张望着这陌生而美丽的世界。

他不但看见了太阳、月亮,还看见了那么多萤火虫组合的灯。

他还看见了天上出现的弯弯的彩虹。

他还看见了各种颜色的花朵。

还有绿草。

还有草叶上明亮的露珠。

②他的影子就站在他身边,和他手拉着手。

他转过脸,亲切地望着他这位朋友,它也微笑着望着他。

③他发现,他的影子慢慢退去了黑色,变成了一个衣着美丽的孩子,也有着一样红润的圆脸,油亮的头发和大大的黑眼睛。

④人们说,他们像一对孪生兄弟。

他俩说,我们都是光明的孩子。

17.对选文中“今天月亮特别亮”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衬托了盲孩子高兴愉悦的心情。

B.今天太阳出来得格外早。

C.是盲孩子产生了幻觉。

D.众多的萤火虫映亮了盲孩子的眼睛。

18.对画横线句子使用的人物描写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第①句运用了神态描写。

B.第②句运用了动作描写。

C.第③句运用了外貌描写。

D.第④句运用了外貌描写。

19.对画波浪线的句子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运用比喻的修辞,写出了月亮、太阳、萤火虫帮助盲孩子营造了美丽的意境。

B.从视觉、触觉、嗅觉的角度写出了盲孩子看到光明后的喜悦心情。

C.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盲孩子见到光明后的惊喜、惊奇。

D.这是景物描写,起推动情节发展,丰富文章内容的作用。

20.对全文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要关爱弱者,“爱”能使他们感受到生活的光明和美好。

B.盲孩子凭着自己的坚强、勇敢、执著,最终获得了光明。

C.给别人幸福,自己也能获得幸福。

D.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21.对全文的写作特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情节跌宕起伏,注重情调和意境的渲染。

B.选文以意境的描绘来推动情节的发展。

C.文章语言优美、简洁、凝练。

D.这篇童话不以曲折取胜,而是以情感人。

五、阅读《伤仲永》选文,完成22~25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

“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

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22.对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世隶(属于)耕B.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完成)

C.或(或者)以钱币乞之D.贤于(比)材人远矣

23.下列句中“之”字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忽啼求之B.余闻之也久C.传一乡秀才观之D.不能称前时之闻

24.对下列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作为内容。

B.稍稍宾客其父。

(慢慢地他的父亲家里宾客多了起来。

C.父利其然也。

(他的父亲认为那样有利于方仲永的成长。

D.泯然众人矣!

(他和普通人不一样啊!

25.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课文采用“闻”、“见”、“问”的方式依次写了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真实可信,有说服力。

B.本文用词精当传神。

如第一段的“忽”“即”“立”三个副词使一个天资非凡、文思敏捷的神童形象跃然纸上。

C.题目中用“伤”字点出作者的写作意图。

表达了作者对方仲永这样的人才“泯然众人”的哀伤、惋惜之情。

D.“受于天”是指人的先天条件好,即有天赋。

“受于人”指人的后天没有好好学习,后天的教育没有达到要求。

评卷人

六、阅读《虽有嘉肴》选文,完成26~28题。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

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

“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2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⑴不知其旨也旨:

⑵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是故:

_________

⑶然后能自强也自强:

⑷学学半学:

_________

2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其此之谓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你从文章中明白了怎样的道理?

得到了什么启示?

结合学习经验,写出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卷人

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9~32题。

藏在木桩中的椅子

张丽钧

  ①那天,我正看一个挑战类的电视节目。

当一个叫卡尔布的德国人登场的时候,我丢掉了手里的家务。

  ②那是个大块头的家伙,拎着一把红色的电锯,慢吞吞地出场了。

他要表演的是,用不超过l50秒钟的时间,将一截木桩制作成一个可以承受他自身重量的小椅子。

  ③木桩是普通的木桩,跟扔在我家后院的一截木桩没啥两样。

  ④我看见卡尔布将木桩竖了起来,然后朝主持人晃了一下电锯,示意准备好了。

于是,计时开始。

  ⑤卡尔布娴熟地使用着电锯。

笨重的身体一点也不妨碍他灵活的手。

电锯与木桩亲密接触,嗡嗡的响声中,被淘汰的边角料一块块应声坠地。

一时间,我根本看不出卡尔布究竟是在做椅子的哪一部分,只看到屏幕左下角的电子计时器在不停地跳字。

两个主持人忘记了解说,只管前倾了身子、张大了嘴巴,呆呆地看着卡尔布的精彩表演。

到了后来,连边角料都看不到掉下来了。

卡尔布的电锯用他自己才能听懂的语言说着轻重深浅。

在我眼中,卡尔布不像是在做木匠活,倒像是在进行一场“行为艺术秀”。

  ⑥观众一片欢呼!

卡尔布从木桩的顶端拿出了一个精致的小椅子——用时仅仅95秒钟!

  ⑦卡尔布得意地将那个靠背上带有镂空花饰的小椅子放在地上,然后,单脚悬空站了上去。

演播大厅又是一片欢呼。

  ⑧我多么喜欢那个瞬间诞生的小椅子啊!

我设想着如果把它稍稍打磨一下,刷上清漆,上面再安放一个花儿一样的孩童,那将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

  ⑨不由想到我国宋代那个画竹高手文与可,他画竹的秘诀是,先让竹子在胸中长出个样儿来。

再按那胸中的样儿将竹子搬到纸上。

我想,对卡尔布而言,又何尝不是先在胸中制成了一把现成的椅子呢?

那个小椅子原本就是藏在木桩里了,卡尔布只是花费了95秒钟的时间,将它从木桩中“找”了出来。

  ⑩在尘世间,“创造”这东西永远是最迷人的,颖慧的心,灵巧的手,常能对凡庸的事物做出非凡的解读。

没看卡尔布表演前,我只会将我家后院的木桩叫做木桩,它们呆头呆脑,只不过是木头一截、一截木头;看了卡尔布表演之后,我看那些木桩时的眼神倏地变了!

我设想那庸常的木桩里面正藏着一批精美的迷你椅子,只待一把富有灵性的电锯一声轻唤,它们即会列队翩然而出!

  

其实,又何止是木桩呢?

被我们凡庸的眼与心怠慢了的事物尚有很多很多吧?

山水里藏着画意,四季里藏着诗情,有谁,愿意带着激情将这旷古的画意与诗情从混沌的背景中解救出来,让它们以一种无比美好的姿态,恒久地存活于喧闹人间!

29.请概述卡尔布在电视节目中表演了一个什么绝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作者那么喜欢“那个瞬间诞生的迷你椅子”,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请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说说第⑩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第⑨段讲到宋代画竹高手文与可的故事,这个故事后来演变成一个成语。

这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

文章引用这个故事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卷人

八、33.请将下面一句话,用正楷或行楷抄写在田字格内。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评卷人

九、34.作文

由遮雨的荷叶、温煦的春风想到母亲,由雪想到柳絮,由大风中的树林想到面团,这种种由此及彼的联想,带给我们新鲜的体验。

你也可以尽情放飞思绪,来一番心灵漫游。

下面的这些事物,引起你怎样的联想?

大海月亮小石子大象兰花

请从中选择一个,自由发挥联想和想象,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

①文从字顺,突出中心,条理清楚。

②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

③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6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