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福州市华伦中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02174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6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福州市华伦中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部编版福州市华伦中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部编版福州市华伦中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部编版福州市华伦中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部编版福州市华伦中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福州市华伦中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题.docx

《部编版福州市华伦中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福州市华伦中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题.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福州市华伦中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题.docx

部编版福州市华伦中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题

部编版福州市华伦中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题

一、材料综合题

1.识下图,回答问题

(1)下图反应的是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2)请回答该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历史意义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禁烟运动)把能给我们大英帝国带来无限利益的大批的商品,全部给予销毁!

这是我大英帝国的奇耻大辱!

我要求议会批准政府派遣远征军去惩罚那个极其野蛮的国家!

要狠狠地教训它!

要迫使它开放更多的港口,要保护我们天经地义的合法贸易!

——摘编自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在议会发表的讲话

材料二法国大作家雨果曾有一段这样的描述: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

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

材料三“当英国和法国对中国进行一场代价巨大的战争时,只是为了让俄国得到好处”。

马克思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它“不需要花费一文钱,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获得更多好处。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英国“狠狠教训”清政府指什么事?

这一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与中国人民的禁烟运动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这件事被看作中国古代史与近代史的分水岭?

(2)材料二中的“夏宫”指的是什么?

文中的两个强盗分别指代哪两个国家?

这件事发生在哪次战争期间?

(3)材料三中“它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获得更多好处”,这里的“好处”指的是什么?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共割占了我国多少领土?

(4)“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据此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实质是什么?

这场战争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3.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往事惊心泪欲潸)

材料一:

1840年6月,英国舰船48艘,士兵4000余人,陆续开抵广东海面,发动鸦片战争。

——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遭受来自海上的侵略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材料二:

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掀起了洋务运动。

……从70年代起,洋务派开始大规模进行海防建设,筹建新式海军。

到80年代,初步建成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以北洋舰队规模最大。

——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洋舰队在哪次战争中遭到了毁灭性的惨败。

并分析其结局的原因。

材料三:

2012年9月23日,中国首艘航母“辽宁号”正式交付使用。

海外媒体纷纷发表评论:

“辽宁号”航母改变中国海军结构,改变了中日力量对比,强化远海能力,是中国强大实力的体现。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海军迅速发展的原因。

(4)当前,周边各国不断在我国钓鱼岛、南海诸岛等海域挑起争端。

面对严峻的海洋主权形势,谈谈你对我国如何解决这些争端的认识。

4.鸦片战争的失败,使一些地主阶级的爱国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也让一些有识之士开始注目世界、关心时局、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五口通商香港失,断鸿声中夷舰现。

圆明园中尽烈火,太和殿里无君颜。

水师已覆巨舰沉,黄海之水腥且咸。

春帆楼上条约订,马关之约逆臣签……

材料二本着“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原则,将土地分为上、中、下三级九等,好坏搭配,按每家人口平均分配。

又规定“几天下,树墙下以桑。

凡妇,蚕绩缝衣裳。

凡天下,每家五母鸡、二母彘,无失其时”。

材料三19世纪60到90年代晚清洋务派进行了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维护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运动前期口号为“自强”,后期口号为“求富”。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提及了哪些给近代中国带来屈辱的事件?

(至少举出三例)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部文件中的内容?

这部文件有何局限性?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对这一历史事件进行评价?

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指出A、B、C、D、E中和福建相关的通商口岸的名称和在这次战争后被割占的地点F的名称。

材料二:

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3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

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的中国,产生了至今都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人民受到巨大刺激的“19世纪3次灾难性的战争”的名称。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中国军民反入侵斗争的事例。

材料三:

(在近代中国反入侵的过程中)甲午一战证明光学技术不好使,同样的洋枪快炮,同样的铁甲战船就干不过小日本,所以就开始学制度,学制度问题就更大了,君主立宪也好,民主共和也好,这么好的制度怎么拿到中国来就变样……后来中国人就开始琢磨,最该彻底改变的是中国人的思想,于是开始学习西方民主与科学的思想。

——摘编自《袁腾飞说中国历史》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的重大历史事件。

(5)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中国人民在反入侵斗争中屡遭失败的根源。

6.某校八年级历史学习小组对中国近代史进行了探究,并整理了以下探究问题,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

任务一探寻命运转折

(1)补充完整

任务二体验和而不同

(2)从以下事件中任选两例证明“以和为贵,合则两利”。

黄埔军校;北伐战争;《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战争

任务三历程体会精神

(3)根据下面图片信息,结合相关史实,以“党的足迹”为题,写一篇100字左右的小短文。

二、选择题

7.“中英之间,为什么会爆发这场(1840年)战争?

……关于是否对中国开战,看起来似乎是与两种植物有关的贸易引起的——英国人的鸦片和中国人的茶叶。

”其中“英国人的鸦片和中国人的茶叶”的含义是()

A.非法贸易、正当贸易B.两种植物C.中英土特产D.殖民、殖民地

8.1921年3月,李大钊给河南郑州工人讲课。

当时学习的工人姜海世回忆道:

李大钊很幽默地说,“工”字下边加个“人”字,连起来就是“天”,工人阶级前途远大。

全中国四万万同胞团结起来,将来要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好的中国。

工人们听了都很高兴。

这段回忆说明(  )

A.李大钊建立了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

B.李大钊向工人宣传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纲领

C.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

D.李大钊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

9.《马关条约》规定:

日本人有权在中国设立工厂,就近利用中国的原料,所制造的货物免交内地税。

该规定

A.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B.形成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

C.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D.标志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

10.图表是洋务派创办的京师同文馆课程计划表。

这体现了,洋务派创办新式学堂目的是()

A.完全实现教育西方化

B.仿效西方的政治制度

C.宣传维新变法的思想

D.培养翻译、科技人才

11.歌词“四渡赤水出奇兵”“调虎离山袭金沙”所述历史现象发生的背景是

A.南昌起义爆发

B.井冈山会师

C.遵义会议召开

D.会宁会师

12.1945年9月发行的美国《时代》杂志的封面上,大幅特写的蒋介石意气风发,而此时的他正在重庆与毛泽东进行一场难以实现和平的谈判。

这场谈判难以实现和平最主要的原因是()

A.双方没能制定有效的谈判方案

B.蒋介石坚持独裁内战的方针

C.“双十协定”不符合人民的利益

D.内战在谈判时已全面爆发

13.李鸿章说:

“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洋机器于耕织、印刷、陶植诸器皆能制造,有裨民生日用,原不专为军火而设。

”据此判断李鸿章认为抵抗外来侵略的措施是

A.机器制造,主张机器也可以用于民用工业

B.筹办洋务,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

C.武器制造,主张大力发展军事工业

D.创建海军,加强中国海防,抵御外侵

14.马克思在论及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原因时说道“推动了这次大爆炸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

”在此,马克思旨在强调

A.两次鸦片战争激化了国内的阶级矛盾

B.英国侵略是太平天国兴起的唯一因素

C.英国领先于世界的军事是矛盾的根源

D.太平天国的斗争矛头最主要指向英国

15.某部小说的故事梗概如下:

1945年10月10日,国民党同中国共产党正式签署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也就是著名的《双十协定》。

下列适合做这部小说书名的是

A.开启思想解放的大门——新文化运动

B.我眼中的延安——中国革命的中流砥柱

C.中国社会转型的开端——鸦片战争

D.艰难的较量——重庆谈判

16.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人民解放军举行入城仪式,受阅部队与群众游行队伍从东交民巷旧使馆区穿过以宣誓主权,宣告旧时代的结束。

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南京条约》、渡江战役B.《马关条约》、淮海战役

C.《辛丑条约》、辽沈战役D.《辛丑条约》、平津战役

17.毛主席曾在1958年的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指出:

“不是我们自己要走两万五千里,你没事了,想散步,想散那么长?

那都是蒋委员长逼着我们走嘛,所以一路扭秧歌就扭到了陕北。

”毛主席这番话所指的是

A.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红军长征

C.敌后战场的抗日斗争

D.挺进大别山

18.随着西方列强的侵华,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进行了不懈地抗争和探索。

下列相关表述逻辑关系不正确的是

A.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太平天国运动

B.英法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辛丑条约》→新文化运动

C.日本为了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公车上书

D.帝国主义列强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辛亥革命

19.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繁荣的封建文化更是引领世界文明进程。

但近代中国落伍了。

造成近代中国落伍的内外原因有

①腐朽封建制度的阻碍

②列强的侵略与掠夺

③封建统治者封闭保守、固步自封

④中华民族创新源泉枯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0.民国建立之初,某人撰写了一副对联:

“民忧是也,国忧是也,何分南北;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

结合对联可知,此时()

A.中华民国政权已经覆灭B.封建制度已经被推翻

C.袁世凯已经篡夺了辛亥革命的果实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还没有颁布

21.1929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在福建上杭县古田召开了第九次代表大会。

会后不久,毛泽东写下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星星之火”的“火种”是指

A.思想建党、政治建军

B.武装起义

C.建立革命根据地

D.军队

22.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

下列表中的选项,史实与推论对应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23.闻一多的《七子之歌--台湾》.这首歌创作于1925年3月,此时距台湾“离家”有

A.83年

B.65年

C.50年

D.30年

24.《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

“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

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

”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 )

A.《马关条约》的签订和公车上书

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C.《辛丑条约》的签订和戊戌变法

D.《辛丑条约》的签订和辛亥革命

25.在中国共产党组织和推动下,从1922年1月到1923年2月,全国爆发的罢工斗争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