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初级出版专业理论与实务考试真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02090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7.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初级出版专业理论与实务考试真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初级出版专业理论与实务考试真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初级出版专业理论与实务考试真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初级出版专业理论与实务考试真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初级出版专业理论与实务考试真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初级出版专业理论与实务考试真题.docx

《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初级出版专业理论与实务考试真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初级出版专业理论与实务考试真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初级出版专业理论与实务考试真题.docx

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初级出版专业理论与实务考试真题

2021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初级出版专业理论与实务考试真题

一、真题及详解

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出版专业理论与实务(初级)》真题及详解

一、单项选择题(共40题,每题1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开展现代出版活动的基本条件不包括(  )。

A.形成出版产品的物质资源

B.出版人力资源

C.活字印刷技术的发明

D.形成出版产品的精神资源

【答案】C!

@@@

【解析】出版是指编辑、复制作品并向公众发行的活动。

构成出版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是编辑、复制和发行。

开展出版活动必须具备四个条件:

①精神文化资源;②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③流通传播资源;④市场资源。

2[已过时]出版物商品交易环节不包括(  )。

A.总发行

B.促销

C.批发

D.零售

【答案】B!

@@@

【解析】出版物从出版单位到达消费者手中的发行过程通常由总发行、批发和零售三大环节构成。

其中,总发行是初始环节,批发是中间环节,零售是最终环节。

经过这三个环节,出版物商品交易就结束了。

【说明】根据最新版考试教材,该知识点已删除。

3按《期刊出版管理规定》,期刊的版本记录须登载在(  )。

A.封面或广告插页后

B.封底或版权页

C.封三

D.封二

【答案】B!

@@@

【解析】《期刊出版管理规定》第三章第三十一条明确写出,期刊须在封底或版权页上刊载以下版本记录:

期刊名称、主管单位、主办单位、出版单位、印刷单位、发行单位、出版日期、总编辑(主编)姓名、发行范围、定价、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广告经营许可证号等。

4下列关于出版物属性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出版物兼有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双重属性

B.出版物的使用价值,主要由出版物的精神内容构成

C.出版物的物质产品属性是其本质属性

D.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版物的物质产品属性表现为商品属性

【答案】C!

@@@

【解析】A项,出版物是精神生产活动的成果,承载着一定的精神文化内容,具有精神产品的属性;同时它们又是物质生产活动的成果,有一定的物质载体形式,具有物质产品的属性。

B项,人们需要出版物,主要是需要出版物中蕴含的精神文化内容,以此来满足自己精神上的需要。

C项,在出版物的两种属性中,精神产品属性是其本质属性。

D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版物又是一种商品,出版物的物质产品属性又表现为商品属性。

5ISBN是(  )的英文缩写。

A.国际标准书号

B.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C.国际标准音像制品编码

D.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条码

【答案】A!

@@@

【解析】2002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修订后的国家标准《中国标准书号》(GB/T5795—2002),规定采用国际标准书号(InternationalStandardBookNumbering—ISBN)作为中国标准书号。

中国标准书号由不同长度的5段共13位阿拉伯数字组成,段之间以短线隔开,前面冠以ISBN作为标志符

6我国对出版单位的设立实行(  )。

A.登记制

B.审批制

C.保证金制

D.登记备案制

【答案】B!

@@@

【解析】我国对出版单位、制作单位、印刷复制单位和发行单位等出版物生产经营单位的设立实行审批制,这些单位的设立需经出版行政部门审批;对未经批准擅自设立这些单位或者擅自从事出版物出版、制作、印刷复制、发行业务的行为,国家要予以处罚。

7[已过时]编辑活动得以产生的社会条件不包括(  )。

A.文字的产生和文字资料的积累

B.印刷术的普及

C.文化传播的社会化

D.传播媒介的出现

【答案】B!

@@@

【解析】B项,印刷术的普及是编辑活动得以产生的技术条件。

【说明】根据最新版考试教材,该知识点已删除。

8下列关于选题与审稿之间关系的表述,错误的是(  )。

A.选题和审稿是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关系

B.选题为审稿做准备,保证充足的稿源

C.审稿检验选题的价值和实际效果

D.好的选题可以减轻审稿的责任

【答案】D!

@@@

【解析】D项,审稿是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对稿件质量作出评价,好的选题不意味着就会有好的稿件,审稿工作受组稿工作的影响,而且审稿是保证精神文化产品质量满足社会文化需求的重要环节,也是进行稿件编辑加工整理的前提条件,责任重大,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

9读者为了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学习专业知识而购买图书,主要是满足自己的(  )。

A.自尊需求

B.收藏需求

C.娱乐需求

D.求知需求

【答案】D!

@@@

【解析】出版物消费者的需求主要包括如下三个方面:

①娱乐和消遣的需求;②精神和情感的需求;③求知和学习的需求。

其中求知的目的有两类,一类是为了实用,如学生购买专业书可能是为了考试;另一类是单纯以求得知识为目的,满足自己的求知欲望。

10出版专业技术职务有助理编辑和(  )等。

A.图书编辑

B.责任编辑

C.期刊编辑

D.编辑

【答案】D!

@@@

【解析】出版专业技术人员分为三大类:

①编辑类;②技术编辑类;③校对类。

每一类又有更细的分工。

编辑类的专业技术职务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种。

其中,助理编辑为初级,编辑为中级,副编审和编审为高级。

11编辑的主要职责不包括(  )。

A.独立承担组稿、审稿和加工稿件的工作

B.指导助理编辑

C.提出选题设想

D.撰写编辑学方面的论著和教材

【答案】D!

@@@

【解析】编辑的主要职责是:

①搜集研究本学科的学术动态和编辑出版信息,提出选题设想,进行组稿;②独立审读、加工整理稿件,检查图书成品;③做好图书宣传工作,撰写书讯、书评;④总结编辑工作经验,指导、培养助理编辑。

D项属于编审的主要职责。

12三审制中的一、二、三审的责任者依次是具备规定专业技术职务的(  )。

A.总编辑、编辑室主任、编辑

B.编辑、编辑室主任、总编辑

C.助理编辑或编辑、副编审、编审

D.编辑、副编审、编审

【答案】B!

@@@

【解析】《图书质量保障体系》第八条规定:

“坚持稿件三审责任制度”,“初审,应由具有编辑职称或具备一定条件的助理编辑人员担任”,“复审,应由具有正、副编审职称的编辑室主任一级的人员担任”,“终审,应由具有正、副编审职称的社长、总编辑(副社长、副总编辑)或由社长、总编辑指定的具有正、副编审职称的人员担任(非社长、总编辑终审的书稿意见,要经过社长、总编辑审核)”。

13选题工作的基础是(  )。

A.组织稿件

B.信息采集

C.策划选题

D.论证选题

【答案】B!

@@@

【解析】信息采集是指为出版物的出版在信息资源方面做准备的工作,包括对信息的收集和处理。

它是编辑工作的起点,是选题策划的直接基础和重要依据。

信息采集要以选题策划为中心,而选题策划则要以信息采集为基础。

14下列关于组稿工作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对自投稿要一视同仁

B.为确保质量,多卷大型工具书较少采用自投稿方式

C.对主管领导的推荐稿应安排出版

D.对从国外引进的稿件,出版单位应进行严格的论证

【答案】C!

@@@

【解析】C项,推荐来的稿件,与作者的自发来稿一样,同为出版单位的重要稿源。

但是,不论是自投稿还是推荐稿,编辑都应坚持统一的审稿原则和取稿标准。

这是编辑应该遵守的工作纪律和职业道德。

15[已过时]审读中的鉴审评价性阅读是(  )。

A.一般性阅读

B.重点阅读前言和后记

C.从头至尾认真、多次研读

D.一般是一次性的通读

【答案】C!

@@@

【解析】鉴审评价性阅读不同于一般性的通读,而是要从头至尾认真、多次研读。

【说明】根据最新版考试教材,该知识点已删除。

16下列关于三审制的表述,错误的是(  )。

A.三审制的三个审级不能减少,但必要时可以增加审次

B.三审环节中,任何两个环节的审稿工作不能同时由一人担任

C.各个审级的责任不能互相取代

D.经过退修的稿件可以不进行三审

【答案】D!

@@@

【解析】AB两项,《图书质量保障体系》第八条就规定,“坚持稿件三审责任制度”,“三个环节缺一不可。

三审环节中,任何两个环节的审稿工作不能同时由一人担任。

”C项,每个审级的职责,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随便取代。

D项,经过退修的稿件也要再次进行三审。

17某书第1版第1次印5000册,后又重印了两次,各4000册。

现在根据市场需求决定全面修订后再印4000册,则此次印刷的版本记录应为(  )。

A.第2版第4次印刷,印数为13001—17000册

B.第2版第1次印刷,印数为13001—17000册

C.第2版第4次印刷,印数为1—4000册

D.第2版第1次印刷,印数为1—4000册

【答案】A!

@@@

【解析】本题中的图书经过全面修订后是再版图书。

再版书版本记录中的版次项对第一次再版标“第2版”,第二次再版标“第3版”,依此类推。

再版书重印的印次和印数,都是从初版的第一次印刷起累计。

本题中,该书初版重印过两次(即加上第一次印刷共印了三次),共印了13000册,第二版的第一次印刷印了4000册,就应标“第2版第4次印刷”“印数为13001—17000册”。

18编辑人员对再版的书稿审读必须经过(  )。

A.作者自审、初审、复审

B.初审、复审、终审

C.初审、外审、终审

D.初审、作者自审、终审

【答案】B!

@@@

【解析】出版单位收到再版书稿件后,应该按照初版书的要求审稿、编辑加工整理和审定发稿。

其中,书稿审读也要经过三级审稿制度,即初审、复审和终审。

19“一人读书,校其上下得谬误”的含义是(  )。

A.用朗读的方法校对

B.由一人包揽一种书的校对

C.检查图书成品的编校质量

D.通过通读,发现前后内在矛盾,进而作出是非判断

【答案】D!

@@@

【解析】题干指的是“通读”。

通读是指脱离原稿审读校样。

通读的主要任务是校是非,兼顾校异同。

通读者面对的一般是已经三校过的二校样;有时二校样改动很多,要先改版,通读者面对的就是新输出的三校样。

校者在通读过程中,通过本书中的内在矛盾,发现并改正谬误。

20下列关于校对工作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校对工作指校对人员根据原稿核对校样或通读检查,将一切差错消灭在出版之前的工作

B.校对工作是与编辑工作同时出现的

C.编校合一是现代出版的特征

D.校对是出版生产流程中发排后、印制前的工序

【答案】C!

@@@

【解析】A项,校样是根据原稿按照版式设计要求排版后输出的供校对用的样张,其作用是将文字差错和其他差错消灭在书刊印刷之前,从而保证出版物的传播和积累价值。

校对工作是文字性、知识性的创造性劳动,是编辑工作的延续,是对编辑工作的补充和完善。

BC两项,在古代相当长的时期里,编校是合一的。

D项,校对是编辑后、印刷前对内容、文字的最后一道质量把关工序。

21他校法主要用于(  )。

A.校是非

B.校异同

C.校优劣

D.校体例

【答案】A!

@@@

【解析】他校法是在对校样内容存在疑问时,利用内容相关的其他权威文献(包括工具书和各类标准、规范)来判断正误的一种校对方法。

他校法主要用于校是非。

校是非是指校对者凭借自身储备的知识或其他权威资料来判断原稿内容是否正确;校异同是指以原稿为唯一依据来核对校样,分辨二者的异同:

同则通过,异则以原稿为准对校样进行订正。

22在人机结合校对中,所谓“清源净后”是指(  )使用校对软件。

A.编辑在审稿中

B.校对人员在校对过程中

C.编辑在加工过程中

D.校对人员在校对前

【答案】C!

@@@

【解析】应用计算机排版产生的差错有一定的规律。

总体上异同差错减少、是非差错有所上升。

校对工作正在为适应这些变化,探索新的流程。

在校对过程中用好校对软件,可以代替一个校次,并与人工校对形成互补作用,在编辑加工整理过程中运用计算机校对,同样有利于消灭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