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天一联考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01870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92.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南省天一联考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海南省天一联考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海南省天一联考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海南省天一联考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海南省天一联考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海南省天一联考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

《海南省天一联考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南省天一联考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海南省天一联考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

海南省天一联考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2019—2020学年海南省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

历史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

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宗法制下,国人一方面对活着的长辈绝对的顺从、孝敬;另一方面对死去的先祖隆重祭祀,以祈求他们的保佑。

这说明,宗法制

A.致使国人注重血缘关系B.推动孝亲思想深入人心

C.导致男权意识经久不衰D.造就了浓厚的家庭意识

2.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铸钱,并把全国各地私铸的钱币运到京师销毁。

这种做法

A.阻碍了商品的正常交换B.贯彻了重农抑商政策

C.改变了诸侯割据的局面D.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3.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统治者到处开山凿窟,形成了许多石窟艺术,如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和敦煌莫高窟。

这反映出当时

A.绘画技术先进B.社会动荡不安

C.佛教广泛流传D.经济繁荣发展

4.唐代,政府设置东西南北四个铜照,以受养民劝农之事、谏论时政之书、陈冤诉届之状、举报告密之信。

这客观上

A.引如了社会监督B.防止了官员腐败

C.强化了君主权力D.削弱了行政监督

5.唐以前之医家,所重者述而已,虽亦言理,理实非其所重也,宋以后之医家,乃以术不可恃,而必推求其理。

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医家水平提高B.经济发展水平

C.古代科技发展D.宋明理学影响

6.明清时期,湖广、江西等地成为新的粮食生产中心,承担了向江南、福建、广东供给粮食的任务。

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货币制度的改变B.交通方式的变革

C.地区经济的差异D.土地制度的调整

7.1861年,清政府设立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主管外交及通商、关税等事务,后筑铁路、开矿、制造枪炮军火等事务也归它管理。

清政府的做法

A.推动了中国外交的近代化B.意在抵制列强的经济侵略

C.利于实现中外间平等交往D.导致民间设厂高潮的出现

8.1924年2月,中共通过的决议指出:

“本党以后一切宣传、出版、人民组织及其他实际运动,凡关于国民革命的,均应用国民党名义,归为国民党的工作。

”这一精神的贯彻

A.限制了工农运动的发展B.提升了中共在合作中的地位

C.推动了土地革命的开展D.适应了国民革命形势的需要

9.1930年代的中国,各色各样的国货运动进展得如火如茶,1934--1937年四个国货年更是被冠以“妇女国货年”“学生国货年”“市民国货年”“公务员国货年”等不同主题。

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A.迫切发展民族工商业的愿望B.民众爱国觉悟得到较大提高

C.大力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D.民族企业遭受经济危机冲击

10.1939年底至1940年初,毛泽东先后发表了《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和《新民主主义论》等重要著作。

毛泽东的这些著作

A.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完成B.坚定了国人抗日必胜信心

C.建立在革命实践基础之上D.发展了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11.从1954年开始,国家对职工统一分配的范围逐步扩大,从大学毕业生到中专、技校毕业生,一直到复员退伍军人,都实行统一分配。

这是我国当时

A.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B.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C.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D.社会主义改造的需要

12.1970年12月,毛泽东说:

“中国不管越南战争上的(中美)两国敌对”,“欢迎尼克松的访华”。

1971年7月,尼克松总统宣布:

他即将出访中国。

这说明

A.和平外交成为中美共识B.美国放弃意识形态斗争

C.中美双方谋求关系改善D.中美关系走向了正常化

13.图1是1998-2008年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及占外贸比重情况图。

据此可知,这一时期我国

A.高新科技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强大B.科技创新能力进步明显

C.高新技术产品成为经济发展动力D.高新科研水平居世界前列

14.雅典妇女被允许参加宗教祭祀活动,有些妇女还担任了女祭司和女预言者的宗教职务。

这一现象

A.有助于缓和城邦内部矛盾B.说明妇女参政地位得到改变

C.反映了雅典民主的广泛性D.表明城邦统治基础得以扩大

15.马丁·路德指出,只要受洗入教,心存信仰,人人都是教士,人人都可以成为祭司,都享有与主教同等的权力。

据此可知,马丁·路德

A.倡导信仰自由B.否定宗教权威

C.主张权利平等D.具有人文精神

16.据统计,1600年欧洲人均拥有白银1.45克,1700年为1.82克,1800年为2.25克。

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A.海外殖民掠夺B.白银开采技术提升

C.商品生产发展D.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17.表1

1815—1860年英国手工织工人数变化表。

这可以说明当时英国

A.纺织行业渐趋衰落B.阶级矛盾不断缓和

C.机器生产日益增多D.工人生活日趋困苦

18.1870年代,当法国皇家科学院举办年度艺术展览时,一帮被批评家们冠以"印象主义派"的年轻艺术家的作品被拒之门外。

这主要在于该类作品

A.强调刻画英雄人物B.创作风格悖于传统

C.注重表现社会现实D.表现手法夸张抽象

19.1929年苏联进口机械设备在当年进口中所占比重为30.1%,1937年机器进口的比重仅占苏联需求量的0.9%。

这一变化的出现主要在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B.工业化方针的实施

C.经济大危机的影响D.贸易保护主义盛行

20.有学者指出,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共向欧洲提供了131.5亿美元的拨款,达到了它预期的政治目的。

该学者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马歇尔计划

A.促成了欧美平等伙伴关系B.导致了欧洲对峙的出现

C.奠定了欧洲一体化的基础D.推动了美国的霸权进程

二、非选择题:

共60分。

第21~23题为必考题,每道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24~26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

共45分。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5分)

材料宋代与唐代相比,商人地位有了实质的提高。

他们市籍被完全废除,同是国家“编户齐民”;服饰也不再有所限制,衣白还是衣紫任由其自由选择;商人子弟中“奇才异行者”可以堂而皇之地经由科举做官,亦可通过捐纳或财贿达到入仕的目的。

唐宋以来,人们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不再为传统的贱商观念所束缚,纷纷以经营商业而获利,唐代是“尽去作商贾”,而宋代则是“全民皆商”,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商业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提升,而商人也不再为人们所鄙视。

----摘编自何莉《唐宋商人社会地位变化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商人社会地位提高的表现。

(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商人社会地位得以提高的原因。

(8分)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5分)

材料1867年,美国国会众议员托马斯·詹克斯提出报告,主张借鉴中国科举制及英、法、普鲁士等国的文官制度,实行官员考试录用、选拔制度。

1880年海斯总统支持文官制改革。

由道曼·伊顿出任文官委员会主席。

伊顿发表《英国文官制度改革史》,为美国文官制度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

1881年成立了全国文宫改革联盟,改革联盟广泛揭露党魁分赃的弊端,为进一步推行改革扫清障碍。

国会在舆论压力下,于1883年初通过了由参议员彭德尔顿提出的文官法案,其核心是实行竞争淘汰的考绩制,即根据:

公职人员的能力和政绩,按照公开竞争原则决定其录用和提拔降退。

从此,文官改革开始纳入法律程序之内。

--摘编自刘绪贻、杨生茂主编《美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彭德尔顿法案出台的背景。

(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彭德尔顿法案实施的意义。

(7分)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5分)

材料

(1)图2能够反映中国近代历史的多种发展趋势,指出其中一种趋势。

(3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一趋势予以阐述。

(要求:

表述清晰,史论结合。

)(12分)

(二)选考题:

共15分。

请考生从第24~26题中任选-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24.[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教民榜文》为明太祖朱元璋钦定,洪武三十年(1397年)颁行。

其榜文共41条,对老人、里甲理断民讼和管理其他乡村事务的方方面面,如里老制度的组织设置、职责、人员选任和理讼的范围、原则、程序、刑罚及对违背榜文行为的惩处等,作了详尽的规定,堪称我国历史上极有特色的民间事务管理和民事诉讼法规。

在中国历代皇帝中,最熟悉农村和农民生活的是朱元璋。

他出身贫苦,经历坎坷,经验丰富。

朱元璋执政后,精心设计了一套乡村治理制度,集中体现在《教民榜文》中。

《教民榜文》要求里老对于本里、本乡出现的孝子、贤孙、义夫、节妇及有善行可称之人,要报知官府,给予嘉奖。

还规定乡里百姓中有贫不能婚嫁、死不能葬者,乡里之间要相互帮助。

-----摘编自杨一凡《明太祖与洪武法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教民榜文》颁行的原因。

(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教民榜文》颁行的影响。

(8分)

25.[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在极力避免与德国发生冲突的同时,苏联在东方也谋求与日本改善外交关系。

1940年7月,苏日双方开始进行缔结中立条约的谈判。

1941年4月13日,苏日两国签订了《苏日中立条约》,规定:

两国维护和睦友好关系,互不侵犯领土;当缔约国一方遭到第三国攻击时,另一方保持中立。

该条约还有一个附属文件,规定:

苏联保证尊重满洲国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日本保证尊重蒙古人民共和国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

一摘编自高海林阎照祥主编《世界通史·现代史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日中立条约》签订时的世界战场态势。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苏联签订的中立条约。

(9分)

26.[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在恐夷氛围中,作为朝廷封疆大吏的丁宝桢(1820-1886年)提出了他的御侮边防思想。

丁宝桢对“西洋以通商为主,苟驾驭得宜,一时尚无战争”“日本立意窥视中国,数年之后必将与我开衅”有着清醒的认识。

而沿海“天津则必争以为要抉之地,上海则必据以为根本之图,而其中间寄屯粮草、转运煤水,缓急可便于接济者则必在山东”。

丁宝桢认为“海防应办之事大要实不外练兵,简器造船三大端,而筹饷为兵器船三者之根本,用人持久又为兵器船三者之实用”,他明确地认识到,清王朝已经腐朽的原有军队,不可能守住海防,必须加以整顿和改革,建立一支素质过硬的海军队伍。

----摘编自陈朝祥、杨秀莲《丁宝桢边防思想初探》

(1)根据材料,概括丁宝桢的边防思想。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丁宝桢的边防思想。

(9分)

2019-2020学年海南省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

历史·答案

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答案B

【命题透析】本题考查宗法制。

【思路点拨】材料表明,在宗法制影响下,形成了国人对长辈及先辈保持尊重、孝敬的传统.致使孝亲道德观念深人国人心中,B项正确。

材料强调的是宗法制对孝亲思想的影响,并未涉及对血緣关系、男权意识、家庭意识的影响,A.C.D三项错误。

2.答案D

【命题透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经济政策。

【思路点拔】汉武帝收缴郡国铸币权,且销毁地方私铸的钱币,这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D项正确。

这些举措有利于商品正常交换,A项错误;货币官铸并非是对重农抑商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