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01491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771.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试题含答案.docx

《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试题含答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试题含答案.docx

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试题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试题含答案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16页。

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107分)

注意事项:

1.第I卷共20小题。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以下数据可供答题时参考:

相对原子质量,H-lO-16C-12N-14Cl-35.5Cu-64Fe-56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5分,共6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

l.李斯特氏菌的致死食源性细菌会在人类的细胞之问快速传递,使人患脑膜炎。

其原因是该菌的一种JnIC的蛋白可通过阻碍人类细胞中的Tuba蛋白的活性,使绌胞膜更易变形而有利于细菌的转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与乳酸菌一样,该菌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B.该菌使人类细胞发生变形,说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C.该菌进入人体细胞的方式是需要消耗能量的胞吞作用

D.Fuba蛋白和InlC蛋白的合成均需要内质网的加工

2.科学家将离体叶绿体浸泡在pH=4的酸性溶液中不能产生ATP(见图I),"时绿体基质和类囊体均达到pH=4时(见图2),将其转移到pH=8的碱性溶液中(见图3)发现ATP合成。

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A.光可为该实验提供能量,是该实验进行的必要条件

B.该实验中叶绿体完整,保证反应过程高效、有序地进行

C.产生ATP的条件是类囊体腔中的H+浓度高于叶绿体基质

D.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依靠水的光解产生类似于图3的条件

3.用标记果蝇一个精原细胞中所有的DNA分子,然后置丁不含的培养液中培养,开始培养后一个细胞核中DNA数的变化如右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CD段与GH段的细胞中Y染色体数目一定不同

B.IJ段细胞中染色体与核DNA数日之比都是1:

2

C.GH段细胞中含的核DNA分子占总数的1/2

D.KL段每个细胞核中含的染色体条数都相等

4.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及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在观察细胞的DNA和RNA分布时,盐酸的作用是对细胞进行解离

②经健那绿染液处理,可以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蓝绿色

③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能鉴定酵母菌细胞呼吸的产物

④提取色素采用纸层析法利用的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越大,在滤纸上扩散越快

⑤正在发生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中观察不到染色体

⑥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对加热杀死后S型菌的DNA、蛋白质和多糖物质提纯,分别作用于R型菌落,得出实验结论

⑦观察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时,最好选择均处于分裂中期的正常细胞和变异细胞进行观察比较

A.一项B.两项C.三项D.四项

5.节瓜有全雌株(只有雌花)、全雄株(只有雄花)和正常株(雌花、雄花均有)等不同性别类型的植株,研究人员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A.节瓜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决定的,其遗传方式遵循基因的自由纠台定律

B.实验一中,F2正常株的基因型为AB,其中纯合子占1/9

C.实验二中,亲本正常株的基因型为AABb,F1正常株的基因型也为AABb

D.实验一中F1正常株测交结果为全雌株:

正常株:

全雄株=1:

2:

1

6.B淋巴细胞在免疫系统中会发生两次选择:

在骨髓中分化时经历第一次选择,凡是不能识别自身抗原的B淋巴细胞会凋亡,保留下来的B淋巴细胞一般不会对自身抗原产生免疫应答;在外周免疫系统中,B淋巴细胞识别特异性外来抗原后发生第二次选择。

凡是能表达高亲和力抗原识别受体的保留下来,其余的几天后死亡。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B淋巴细胞分化前后细胞膜表面的蛋白质成分发生了变化

B.B淋巴细胞经过第二次选择后保留下来的是浆细胞

C.自身组织如果因为某些理化因素导致其抗原性改变,则可能罹患自身免疫病

D.B淋巴细胞的凋亡是受环境影响由基因控制的编程性死亡

第II卷(必做157分+选作36分,共193分)

注意事项:

1.第II卷共19道题。

其中21-31题为必做部分,32-39题为选做部分。

2.第II卷所有题目的答案,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答在答题卡规定的区域内,在试卷上答题不得分。

3.选做部分考生必须从中选择1道物理题、l道化学题和l道生物题作答。

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所选题号用2B铅笔涂黑,答完题后,再次确认所选题号。

【必做部分】

25.(11分)图甲表示水稻和菠菜的光合作用受温度影响的示意图(净光合速率单位为),图乙表示菠菜的叶肉细胞在光强度分别为a、b、c、d时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和O2产生总量的变化。

图丙表示研究不同浓度的CO2对菠菜幼苗各项生理指标影响的实验结果。

请回答:

(1)由图甲可知,菠菜在光照条什下消耗[H]的场所是________,释放O2的场所是________。

(2)图甲两曲线的交点代表水稻的净光合速率________(小于、等于或大于)菠菜的净光合速率,菠菜和水稻生长的最适温度分别为________和________。

(3)图乙中光强度为b时,真正光台速率________(大于、等于或小于)呼吸速率:

光强度为c时H绿体光合作用所需CO2来源是________:

如果一昼夜中12小时的光强度为d,其余时间光照强度为a,则菠菜能否生长?

________。

(4)由图丙可知,与A组相比,C组条件下叶绿体中[H]含量________。

干旱初期,菠菜光合作用速率下降,其主要原因是所需的________减少而导致光合速率下降,而较高CO2浓度有利于菠菜幼苗度过干旱时期,据图乙分析原因:

________。

26.(11分)下图是人体内某些生理过程调节的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l)由图甲可知,在机体稳态调节过程中,细胞间可通过一等信息分子进行信息交流。

当T细胞活性下降时,会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其主要原因是____。

(2)GnRH与睾丸酮在化学本质上的差异是________。

图乙中abcd过程体现了雄性激素分泌的_______调节机制。

(3)研究表明吸食毒品会影响人体性腺功能。

有研究者对某戒毒所的吸毒者进行了相关激素的检测,并与健康人作了比较,检测结果均值如下表:

据表可知,吸毒者会减弱的过程是图乙中的____(请填图中字母)。

为了确定吸毒者睾丸酮水平低的原因是睾丸受损,还是LH和FSH减少引起的,可将其体内LH和FSH_________,一段时间后测定其睾丸酮含量,与健康者比较即可确定原因。

(4)环境激素是指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命活动而排放到周围环境中的某些化学物质。

研究表明环境激素可沿着________传递进入人体,被靶细胞接受后干扰精于生成,从而使人的生育能力降低。

有的环境激素可使精子DNA分子发生断裂和DNA片段丢失,使得精于出现________,造成精子畸形率升高。

27.(12分)研究发现,田鼠的内分泌水平明显受到种群密度的影响,种群密度高会抑制种群的增长,为确定种群密度是否对高原鼠兔的内分泌和种群数量变化造成同样影响,某研究团队进行了专门研究。

实验简要过程如下:

取地形特征和植被类型基本一致两样地(距约30km),样地1高原鼠兔繁殖初期密度为35只/hm,样地2密度繁殖初期高原鼠兔为12只/hm。

在高原鼠兔的不同繁殖时期各样地内________,从其颈部取血4mL进行皮质酮水平的测定。

根据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请补充实验简要过程空白处:

________。

(2)样地1和样地2的高原鼠兔________(是\不是)同一种群,原因是________。

(3)为实验需要,另增加面积为10hm的样地3,在繁殖初期首次捕获高原鼠兔26只,全部做好标记,适当时间间隔后再次捕获到17只,其中2只带有标记,则该样地密度约为________(取整数),样地3对应图中的曲线为________,增加样地3的目的是________。

(4)机体对有害刺激表现之一为皮质酮分泌增加,以启动逃走或搏斗,可推测皮质酮对细胞代谢具有________作用。

(5)根据以上研究可得出的结论有________。

28(14分)现有一高等植物,控制其相对性状的基因如下图所示。

在其某一种群中,基因型为AaBbCe的植株M若干株,基因型为aabbce的植株N若干株以及其他基因型的植株若干株。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植物种群内,共有________种表现型,其中杂合红花窄叶细茎有____种基因型。

(2)著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常染色体上,则N后,F1中红花植株占________,中粗茎窄叶红花植株占________。

(3)若植株M体细胞内该三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如图所示(不考虑交叉互换),则让植株M自交,F1红花窄叶子代中基因型为AAbbce的比例为。

(4)若用电离辐射处理该植物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使B、b基因从原染色体(如图所示)随机断裂,然后随机结合在C、c所在染色体的上末端,形成末端易位。

己知单个(B或b)基吲发生染色体易位的植株由于同源染色体不能正常联会是高度不育的。

现有一植株在幼苗时给予电离辐射处理,欲确定该植株是否发生易位或发生怎样的易位,最简便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结果及结论的分析如下(只考虑B、b和c、c基因所控制的相对性状):

①若出现6种表现型子代,则该植株_________;

②若不能产生子代个体,则该植株_________;

③若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

宽叶粗茎:

窄叶细茎:

窄叶中粗茎=1:

1:

2,则B和b基因都连在了C、c所在染色体的上末端,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12分)【生物一选修1:

生物技术实践】(未命题)

36(12分)【生物一选修3: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下图为利用生物技术获得生物新品种的过程,据图回答:

(1)在基因工程中,A表示目的基因的获取,通过________可大量产生。

B表示构建的________,其组成除了目的基因外,还必须有启动子、终止子以及________等。

(2)B→C为转基因绵羊的培育过程,其中②过程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使用的绵羊受体细胞为________,④用到的生物技术主要有_____和________。

(3)B→D为转基因抗虫棉的培育过程,其中③过程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⑤过程用到的技术是________,要确定目的基因(抗虫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后,在棉花细胞中是否成功表达,从分子水平上鉴定可以用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

高三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化学部分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16页。

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107分)

注意事项:

1.第I卷共20小题。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以下数据可供答题时参考:

相对原子质量,H-lO-16C-12N-14Cl-35.5Cu-64Fe-56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5分,共65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