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圆收藏基础知识.docx
《铜圆收藏基础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铜圆收藏基础知识.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铜圆收藏基础知识
铜圆收藏基础知识:
1.分清官版和私铸
2.分清铜元正背版面的搭配
3.正确看待背逆及修模
4.正确树立好品相铜元与差品相铜元的价格差异
5.多看铜元版别研究的书籍,对学习铜元深入非常有好处
大清铜元收藏入门功夫
清代机制铜圆的铸造始于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止于1911年(宣统三年)。
铸造流通时间尽管只有十余年,但其鼎盛时期全国共有十七省二十局开机铸造铜圆。
十七二十局先后铸造的当十铜圆,各不相同,版式繁多。
仅以明显区别划分,其版式亦有数百种之多。
如以细微区别划分,其版式当在千种以上。
故当代铜圆收藏爱好者每每以搜寻不同版式铜圆为最大乐事,如笔者之流,酷爱铜圆收藏,偶有新版式铜圆发现,则欣喜若狂。
但初入门的铜圆收藏爱好者,面对版式各异的近代铜圆,则往往不知该如何着手收藏。
笔者收藏铜圆十余载,摸索出一点铜圆收藏由简至繁的方法。
特撰此文,与诸位初入门的同好交流.
清代机制铜圆版式繁多,尤以当十者为最。
清代末期开机铸造铜圆的十七省二十局,无一不铸造当十铜圆,而二文、五文、二十文铜圆则仅有部分省局铸造。
故本文所列铜圆收藏方法,仅就当十铜圆而
言。
一、以铸造地不同为区别,进行收藏。
清代机制铜圆的铸造由广东伊始,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两广总督德寿与前总督李鸿章奏准仿香港铜仙铸造机制铜圆。
机制铜圆较之方孔铜钱铸造精良,市商乐用,流通顺畅。
次年,清政府即谕令沿江沿海各省准许仿铸。
尔后,全国各地纷纷开机铸造铜圆。
故当十铜圆的铸造地各异,这是区分不同当十铜圆的最明显特征。
初入门的铜圆收藏爱好者,首先便可以从此处着手,按照当十铜圆的不同铸造地,进行收藏。
清代当十铜圆主要分为两大类:
1、“光绪元宝”;2、“大清铜币”。
“光绪元宝”当十铜圆共有十九个省局铸造。
除中央户部铸造者外,地方各省所铸铜圆,皆在其正面上缘镌写省名。
计有:
1、中央户部;2、北洋;3、吉林;4、奉天;5、清江;6、浙江;7、江南;8、广东;9、山东;10、福建;11、湖南;12、湖北;13、四川;14、江西;15、河南;16、江苏;17、安徽;18、广西;19、新疆。
其中,广西“光绪元宝”当十铜圆,现今存世仅数枚而已,自然无法收集。
“新省造光绪元宝”当十铜圆,存世极少,极不易得。
所以,现在收藏清代当十铜圆,一般以集齐十七省局为准。
广西“光绪元宝”当十铜圆,则根本不去奢望。
在余下的十七省局中,吉林,奉天两省所铸铜圆,现存世相对较少,余皆多见。
“大清铜币”当十铜圆共有二十个省局铸造。
除中央户部铸造者外,地方各省所铸铜圆,皆在其正面中央镌刻阴文或阳文省名简称。
计有:
1、中央户部;2、直;3、吉;4、奉;5、汴;6、鄂;7、湘;8、川;9、云;10、滇;11、川滇;12、赣;13、闽;14、粤;15、浙;16、苏;17、淮;18、皖;19、东;20、宁。
其中,吉字最少;川滇、云字次之;滇、赣、苏、浙、东字再次之;余皆多见。
初入门的铜圆收藏者在集全上述三十七枚不同地区当十铜圆之后,则可在此基础上注意各地省局名书写镌刻的不同之处,进行大版式的分门别类收藏。
在“光绪元宝”当十铜圆中,福建省造铜圆有仅在其上缘书写“福建官局造”者,亦有在左右加镌“闽关”二字者。
山东省造铜圆有将省名书写在上缘者,俗称“上山东”;亦有将省名分列于左右者,俗称“横山东”。
四川省造铜圆有在其上缘书写“四川省造”者,亦有书写“四川官局造”者。
四川省造铜圆上的省名,还有大字“四川”、小字“四川”之分;江西省造铜圆亦有大字“江西”、小字“江西”之分。
“大清铜币”中,苏字、宁字有阴文、阳文之分。
吉字、淮字、云字、皖字亦有大小之分。
这种差别非常明显,即使是初学者也能很容易区分,可以逐一进行收藏。
二、以铸造年代不同为区别,进行收藏。
清代铸造机制铜圆讫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始,至1911年(宣统三年)止,历时十余年。
1900年广东开铸铜圆之后,清政府谕令沿江沿海各省仿铸时,并未规定统一的格式。
全国各地皆自行开模铸造,各行其是。
因此,大多未曾镌刻纪年,仅江南、江苏、奉天三省,除铸造无纪年当十铜圆之外,另铸造了数种干支纪年铜圆。
其中,江南铸有壬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癸卯(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甲辰(光绪三十年,1904年)、乙巳(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四种年号当十铜圆;江苏铸有壬寅、癸卯两种年号当十铜圆;奉天铸有癸卯、甲辰、乙巳、丙午(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四种年号当十铜圆。
1906年,清政府下令停铸“光绪元宝”,改铸“大清铜币”,并颁布统一的祖模,命各地仿铸。
故全国共二十个省局铸造的“大清铜币”,尽皆镌铸干支年号,无一例外。
现存世的清代“大清铜币”当十,共发现乙巳、丙午、丁未(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戊申(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己酉(宣统元年,1909年)、辛丑(宣统三年,1911年)六种年号。
各省局铸造不同年号“大清铜币”的情况如下:
1、乙巳,铸此年号者,仅中央户部(无铭文)及奉(奉天)两局;2、丙午,铸此年号者达十八局之多,计有中央、粤(广东)、闽(福建)、直(直隶)、湘(湖南)、鄂(湖北)、川(四川)、川滇(康藏)、滇(云南)、云(云南)、赣(江西)、汴(河南)、苏(江苏)、浙(浙江)、皖(安徽)、东(山东)、宁(江南)、淮(清江)等;3、丁未,铸此年号者五局,为中央、粤、宁、奉、汴等;4、戊申,铸此年号者仅粤、宁两局;5、己酉,铸此年号者较多,计有中央、粤、闽、鄂、皖、川、汴、吉、奉等九局;6、辛丑,它局皆未铸造,独汴(河南)一局铸此年号。
初入门的铜圆收藏爱好者在按局名集齐十七省二十局当十铜圆之后,则可以按年号收藏每一局所铸造的铜圆。
这是清代当十铜圆收藏必须首先进行的最基本的两个步骤,只有完成了按局名按年号的收藏,才能进一步进行较细区别的版别收藏。
三、以铸造工艺及铸币材质不同为区别,进行收藏。
当十铜圆的铸造工艺的不同,型制大小厚薄的不同,也是区别当十铜圆版别的重要之处。
清代当十铜圆一般为光边,但是也有少数省局铸有齿边当十铜圆。
亦有极个别的省局铸造了大于常品,或厚于常品的当十铜圆。
初入门的铜圆收藏爱好者,在拣选铜圆时,应当注意其是否齿边,是否超厚、超大。
如有厚度,直径超过普通常品者,以及齿边者,则应视为不同版别而入藏。
清代末期中央政府尽管明文规定铸造铜圆的材质为“铜九五铅四锡一”的红铜,而且,大多省局铸造的当十铜圆是合乎规定的红铜圆,但是,仍有部分省局铸造了含铜量仅占七成的黄铜圆。
现已在存世的当十铜圆中发现,四川、奉天、湖南、湖北、浙江、江西、北洋、山东、河南、福建等省局铸造的黄铜圆。
其中,奉天造当十铜圆绝大部分是黄铜质,红铜者极少。
四川、湖南、浙江三省造黄铜圆,现存世相对较多,尚不难觅。
其余省局铸造的黄铜质当十铜圆,存世极其罕少,现今已可遇而不可求。
四、以币背龙型图案不同为区别,进行收藏。
清代当十铜圆铸造之初,清政府并没有对铜圆的纹饰图案,作严格的规定。
因此,各省局所铸铜圆尽管其币背皆采用龙型图案,但龙型各异,种类繁多。
初入门的铜圆收藏爱好者,在按铸地省局名,按年号,按材质分门别类收藏当十铜圆时,尚容易分辨,而按龙图区分,则相对比较困难。
所以,首先必须从币背龙图明显区别之处着手。
现存于世的清代当十铜圆,其币背龙图有多种,形状差别较大,即使是初入门的铜圆收藏爱好者,亦能明显区别。
但是,必须注意,以币背龙图不同为区别收藏当十铜圆,应当是在同一铸地的基础上进行收藏。
即按同一省局在不同时期铸造的当十铜圆,所具有的不同背龙图案,进行收藏。
清代末期,不少的省局分别铸造了多种背龙图案的当十铜圆,尤其是在“光绪元宝”当十铜圆中,这种现象相当突出。
如湖北造“光绪元宝”当十铜圆,即有大蟠龙、小蟠龙、特大龙、水龙、坐龙、珠圈水龙、珠圈坐龙等多种背龙图案。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清政府为整顿圜法,下令停铸“光绪元宝”,改铸“大清铜币”,并由中央统一颁发祖模。
故“大清铜币”的背龙图案相对比较统一,但也不是完全没有区别。
如“鄂”铭“大清铜币”当十铜圆,则有“部颁大清龙”与“湖北大清龙”之分;“湘”铭“大清铜币”,也有“部颁大清龙”、“乙字龙”、“驼背龙”、“扫帚龙”之分。
初入门的铜圆收藏爱好者的收藏活动,当进入到按背龙图案收藏当十铜圆时,最好手里有一本铜圆类收藏图谱。
在对版式繁多的清代当十铜圆,不是非常熟悉的情况下,按图索骥,仍然是必须的。
当初入门的铜圆收藏者,已经完全熟悉清代各省局的各类龙型图案之后,便可以进行下一步的收藏,更仔细地区分同一省局铸造,同一类型龙图当十铜圆的较小版式。
一般来说对当十铜圆背龙图案小版式的区分,主要是看龙头(大头龙、小头龙、葫芦头)、龙尾(大尾龙、细尾龙、七尾龙、八尾龙)、龙角(角内弯、角外弯)、龙爪(四爪、五爪、龙爪下单宝、龙爪上下双宝)、龙珠(大龙珠、小龙珠、龙珠三火焰、龙珠五火焰)、龙刺(龙刺朝上、龙刺朝下),以及龙身周围祥云(大祥云、小祥云、云团多寡)等等细微处的不同。
由于现今铜圆图谱拓制及印刷的关系,铜圆的细小差别不容易看清楚。
所以,此时更重要的是必须进行铜圆与铜圆的比较。
以最普通,最常见的版式为基础,通过比较,拣选出与其不同的版式入藏。
五、以中花,边花,珠圈及字体差异等为区别,进行收藏。
清代末期各省局铸造铜圆时,由于模具损毁的原因,往往频繁修模换模,因此,不少省局铸造的铜圆,即使是同一省局,同一类型的铜圆,也存在着差异。
如中花,即有五瓣花、六瓣花、芙蓉花之分,还有中圆环、中金钱、中满文等等;边花,即有十字花、五瓣花、五点星、五角星、米字星等等;珠圈有大小之分,满文、英文也有大小之分;字体亦有书写及笔划不同等等。
铜圆收藏爱好者对当十铜圆的收藏到了这种程度,则已经不是初入门的,而是具有了相当的铜圆收藏经验。
随着对清代当十铜圆各种大版式熟悉程度的增加,对小版式的区别亦会相应的逐渐熟练。
以文饰,字体及龙纹细微处等差别,划分出的当十铜圆小版式,相当繁多。
铜圆收藏爱好者对当十铜圆细小版式的拣选收藏,最好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
收藏当十铜圆的大小版式,多看多比较是必须的。
收藏铜圆最大的乐趣就是发现,搜寻自己所没有的版式。
有兴趣收藏铜圆的初入门的爱好者,最好不要一开始就去刻意收集较稀少的错版,合背,合面等等,而是从普通版式开始收藏。
这无论是从经济的角度,还是从收藏的角度来看,都是可取的。
民国机制币概况
清政府在风雨飘摇的日子里,终于翻完了自己最后的一页,中国第一个非封建王朝的政府——中华民国开始了自己的造币历程。
民国元年三月二日,孙中山颁布临时大总统令,对新造货币式样作了规定「拟另刊新模,鼓铸纪念币,……其余通用新币,中间应绘五谷模型,取丰岁足民之义,垂劝农务本之规」。
从此,各地纷纷开造带有嘉禾和交叉双旗图案的铜币,这些铜币与清末所造铜币同等通用。
民国机制铜币分三个时期,主要是民国初期,即民国元年至民国十七年,流通「开国纪念币」、「共和纪念币」及铸有省名的民国铜元等,与清末旧式铜币混合流通,币制进一步恶化;民国中期,即民国八年至民国二十四年,流通铜币五花八门,不仅有清代、民国,甚至有日伪政权发行的铜币以及中共的革命根据地自己的铜元;民国后期,即民国二十五年至民国三十八年,通货膨胀严重,铜币逐渐衰落,纸币发行开始主导市场。
民国铜币版别鉴赏
民国的机制币种类之繁杂堪称一绝,在鉴赏中需注意以下几点:
一、注意纹饰区别。
铜元两面皆有各种纹饰,如星旗、嘉禾、星点、花纹、云纹,不同的版别,不同的组合,可谓千变万化。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稀少的版别。
二、注意文字区别。
铜元上的文字很多,除了汉字外,还有英文、满文、回文、藏文等。
汉字则有楷、隶、篆等多种字体。
这些文字的大小、间距的宽窄、字体的变化等,就会构成新的版别,有的甚至是珍稀品种。
三、注意铜质区别。
铜元大体分三种铜质,即红铜、黄铜、白铜。
铜质的不同,有的价格相差相当大。
一般来说,白铜质铜元均较为稀少。
四、注意规格的区别。
同种铜元有的有大小、薄厚之别。
同一版别中的大样和厚重者须特别注意,如民国十三年造双枚中华铜币、民国十文河南双旗等,其厚度超过2.5毫米者即为样币。
五、注意由制造工艺方面原因而产生的区别。
在铜元的制造过程中会因操作程序的错误、模具的问题而产生出一些与众不同的特殊品。
在这方面最受泉家们重视的就是面背误配的错版。
所以想要发现这类币就必须悉正常币。
1.开国纪念币十文铜元
一九一二年天津造币厂制造,是我国首次将旗帜图案饰用于钱币之上。
开国纪念币发行量较大,是民国初期的主要流通辅币之一。
2.缠枝花纹十文铜元或河南省造十文铜元
以上两种铜元发行量相对较少。
缠枝花纹十文铜元可在开国纪念币中发现,制造量占总数的18%左右;河南省十文铜元的发行量与开国纪念币相比约为后者的十分之一左右。
3.外圈英文十文铜元
属于开国纪念币十文铜元的币种之一,此品的发行量远远高于缠枝花纹十文铜元。
4.当十铜元
民国元年湖南省造币厂制造。
正面双旗中间有团花和五角星二种版制,五星的发行量少于团花,黄铜五角星更少,文字小写「十」为主体,大写「拾」为珍品。
5.民国二十文铜元
以湖南省造二十文及河南省造二十文二种为主体,后者不标注省名,但铸数少于前者。
6.四川省造双旗二百文铜币
民国二年四川省造币厂制造。
由于当时条件所限,机械压力不足,极少有双面清晰的二百文大铜币。
双旗版别有多种,双旗直缨为上品。
(河南省亦有制造,铸数比四川略少)
7.河南省、四川省一百文铜元
河南一百文铜元,民国元年河南省造币厂制造,有红、黄铜两种,发行量较少;四川一百文铜元,民国二年四川省造币厂制造,发行量大于河南一百文。
因一百文铜元币质大都较差,民间流通困难,所以发行总量比十文、二十文少得多。
8.河南省、四川省五十文铜元
河南省、四川省五十文铜元发行量高于二百文及一百文,低于二十文。
发行时间为民国元年至民国二年。
9.一分铜元
民国二十五年由上海中央造币厂制造。
该币铸造时间达四年之久,即民国二十五至二十八年。
其中民国二十七年铸数较少,二十八年最少。
此外,天津造币厂和广西造币厂有少量制造,币上分别加字津、桂,属珍稀品。
上海造币厂
民国十七年,国民党召开全国经济会议,决议《国币条例草案》十四条,规定暂以纯银库平六钱四分零八毫为国币之本位,定名为圆。
即有名的「废两改圆」。
这次会议正式提出「上海造币厂应于最短时间内成立,半年以内必须开工,鼓铸新银元定为国币」。
上海造币厂位于戈登路底苏州河北岸,占地约98亩,始筹于民国八年冬,最终于十九年竣工,即所谓中央造币厂。
民国二十二年初,国民党决心废两改圆,三月正式制造新币,成为国民党政府造币的骨干力量。
10.民国一分铝币
民国铝币在民国二十六年十一月投入设计,民国二十八年在上海中央造币厂投产,仅有民国二十八年、二十九年二种,其中以后者为主,但二十九年的铸数仍然较少,存世量颇稀。
11.民国五分铝币
与一分铝币相同,仅有民国二十八年和二十九年二个版本。
但民国二十八年只有试版,未开铸流通币,故此年号铝币属大珍品级别。
12.广东省二毫银币
广州造币厂生产,自民国元年起连续发行了十多年,流通银币有民国元年至四年四种,以后停铸两年,民国七年又恢复生产,直至民国十三年,共十一个年头。
其中民国四年发行量最少,其次为十二、十三年,再其次为元、二、三年,其它年号为常见品。
此外,民国十八年生产的二毫银币正面改为孙中山头像。
13.云南一毫镍币
云南省造币厂在民国十二年铸造发行,省内普通使用。
此镍币含铜量较高,有齿边和光边二种。
14.民国五分镍币
民国二十五年开铸于上海中央造币厂,共有三个版本,分别为民国二十五年、二十六年、二十七年,其中民国二十六年版传世极罕。
此后重庆及桂林各厂续铸,分别为民国二十八年、三十年。
据悉,民国二十四年美国费城造币厂曾有试样币十一枚,相当珍贵。
15.民国拾分镍币
民国二十四年,美国费城造币厂试铸十一枚,民国二十五年上海中央造币厂大量生产,民国二十六年仅见样币,不见流通币,民国二十七年又恢复批量生产。
民国二十八年转重庆造币厂续铸,仅一年。
16.民国十分镍币
民国二十九年,由重庆造币厂铸造,含镍量较低,且又轻薄,但铸量较大。
民国三十年,继续批量生产,民国三十一年生产量逐步减少,直至停产。
17.民国廿分镍币
民国二十四年,美国费城造币厂铸样币十一枚,民国二十五、二十七年上海中央造币厂生产,量较大。
民国二十六年仅有试样品,不生产流通币。
民国二十八年转重庆造币厂续铸,二十九年停铸,三十年又重铸,三十一年少量生产后即全部停铸镍币。
费城造币厂
国民政府时期制币事宜多与美国方面往来,如中央造币厂之筹建,开工后之管理等皆得力于美方。
「船洋」模具自始至终,全数由费城造币厂供应。
民国二十四年镍币试制亦由该厂为之,民国二十五年起由中央造币厂生产。
美国现今共有五家造币厂,其它四家分别位于旧金山、西点、纽约和丹佛。
这五家中,只有丹佛和费城两家造币厂,专门制造用于流通的所有币值的硬币。
费城造币厂还兼负责生产全部硬币和纪念章的模具。
18.西藏「雪阿」铜元
民国三十六年至四十二年西藏扎什造币厂制造。
「雪阿」即藏银五钱,正面钤日月群山雄狮图,背面中央铸藏文面值和纪年,外围铸藏文「甘丹颇章战胜四方」。
19.西藏「新雪冈」铜币
民国二十一年至二十七年,西藏扎什造币厂制造,面值「藏银一钱」,正面藏文「甘丹颇章战胜四方」;背面藏文为面值。
「藏银一钱」又称「雪冈措巴」。
甘丹颇章
甘丹颇章,又称为「噶丹颇章」,位于拉萨市哲蚌寺内,意为「天神宫殿」。
明嘉靖九年,达赖二世根敦嘉措主持修建,后来成为达赖三世、达赖四世、达赖五世的坐床驻锡的地方,也就是早期西藏地方政府政权机构所在地。
甘丹颇章楼高三层,平顶宫堡式建筑,恢宏壮丽。
殿内供有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等人佛像。
直到清顺治五年(1648)布达拉宫白宫建成,达赖五世由该处移居布达拉宫,政权机构也随着转移。
铜元简介:
铜元与一般的方孔铜钱不同,中间无孔。
中国铜元主要流行于清末民初,铸造流通了50多年。
铜元的品种大约有1000余种,由于离现在时间短,所以存世量极大,估计至少有百亿枚以上。
因此铜元在国内集藏品交易市场上价格长期低迷。
低廉的价格对于那些初学的人来说容易参与,目前国内集藏铜元的人还不是很多,进行系统研究的人更少,铜元中的一些稀有版别鲜为人知,如果仔细甄别,庞大的数量中会发现不少珍稀品种。
如果现在能以较低的价格买进,应该说是好的投资。
另外由于价格低廉,一般普铜元的伪品也很少,大大减少了投资风险。
铜元的历史不长,光绪二十三年(1897),江西道监察御史陈其璋奏请“仿造大小铜元,以补制钱之不足”。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广东首次仿造香港辅币制成铜元。
这种铜元每枚重2钱,成色含铜95、铅4、锡1。
正面为“光绪元宝”汉字和“广宝”满字,周围有“每百个换一圆”字样。
背面中央刻一蟠龙纹,周围有英文“广东一仙”。
这种铜元的的试样品存世量极其罕见。
清代铜元起初以“光绪元宝”为文,各省铸币并无统一标准,成色样式均存在相当差异。
铸造铜元的材质根据各种铜质合金成分的不同能分出好多种。
比较多的是红铜与黄铜,以红铜为多。
清代铜元有各种面值,最常见的是十文、五文、二十文、五十文、百文。
“大清铜币”中心粤、淮二十文、“开国纪念币”小写二十文、吉林中花十文等都是常见面值里十分罕见的珍品,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还有一些小面值半文、一文、二文铜元,流通时间不长存世量也不是很多,也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另有一些特殊面值的铜元存世量很少,也值得一藏。
光绪三十年(1904),“广宝”铜元正面原来的“每百个换一圆”字样改为“每枚当制钱十文”。
背面的英文字“一仙”也改为“十文”。
改铸后的铜元精致、秀美,在当时流通很广,现存量还很多。
1904年铸造的“光绪元宝”四川当三十文铜元是当年四川铜币厂成立之时的试样品,并未经流通使用,尚有红铜和黄铜两种类型,现已成为十分著名的铜元珍品。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清政府铸“大清铜币”。
这类钱币分4种:
1、当二十重四钱。
2、当十重二钱。
3、当五重一钱)。
4、当二重四分)。
这类铜币成色为含紫铜95、白铅5,在当时铸造量很大,曾在民间广为流通和使用。
目前,在钱币交易市场里也常见有“大清铜币”批量出售。
民国成立后,铜元仍继续大量流通使用。
1914年,铜元正式改称“铜币”,民国发行的铜币与清最大的区别是龙纹被换成了由稻穗组成的嘉禾纹。
各省铸造的铜元大多为两面叉的国旗图案,并有“开国纪念币”或“中华民国铜币”字样。
在目前的钱币交易市场里,一些普通的“开国纪念币仅数元,一些存世量较少的可值数十元、数百元左右。
其中罕“孙中山像开国纪念币”、“徐世昌像十文铜元”等币的市价均在20000—35000元之间。
还有河南曾在民国二十年铸有一种五百文的大铜元也非常稀罕。
该币正面图案中央为两面交叉的国旗,上方为“中华民国”4字,下面为记值:
500CASH;背面图案为稻穗组成的嘉禾纹,中央竖写“五百文”3字。
该币为面值最大的了,现存世量极少,具有很高的收藏和投资价值。
20世纪30年代后铜元逐步被纸制角分票和镍质硬币所取代。
当年的铜元是采用钢模铸造,开模是采用手工雕刻模具,一般一副钢模最多只能铸造铜元2万枚左右,每个雕刻钢模的模具上必然上会有许多细小的差异,这为我们今天收藏和研究铜元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目前钱币交易市场里一枚普通“广宝”铜元通常仅值数元,但如果能收集到30枚同一品种却不同版别的普通铜元,这些铜元合在一起的身价就可高达千元以上。
当然这会很不容易,但只要细细留意,花费不多的钱,就可能得到非常丰厚的回报。
目前绝大部分铜元的售价都不高,铜元潜在的投资价值尚未被大多数人所发现,若是能意外收获一些珍稀铜元品种,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