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资格证必背知识点.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96876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5.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教师资格证必背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小学教师资格证必背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小学教师资格证必背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小学教师资格证必背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小学教师资格证必背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教师资格证必背知识点.docx

《小学教师资格证必背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师资格证必背知识点.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教师资格证必背知识点.docx

小学教师资格证必背知识点

第二章

一、知识点记忆

1.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心里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

2.感觉的特性有两种形式:

一是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包括感觉适应、感觉对比、感觉后象:

二是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包括感觉的互相补偿和联觉。

3.感觉是认知的起点,是一切知识和经验的基础,是正常心理活动的必要条件。

4.感受性与感受阈限成反比关系,感觉阈限越大,感受能力越差:

5.根据知觉反映的客观对象的不同,可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

6.知觉的特性:

知觉的选择性:

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恒常性。

7.根据有无目的和意志努力的程度,可以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8.注意的品质及影响因素:

注意的范用;注意的稳泄性(与其相反的注意品质是注意的分散):

注意的转移:

注意的分配。

9.记忆的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再现三个基本环节。

10.根据识记有无目的性,分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根据识记的方法来分,可分为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

11.言语的种类:

对话言语;独白言语;书面言语:

内部言语。

12•思维的特征:

间接性:

概括性。

13.思维的过程:

包括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具体化与系统化。

14•思维的基本形式:

槪念;判断:

推理,推理分为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

15.想象分为:

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幻想、理想和空想。

16.人有四种基本情绪:

即快乐、愤怒、恐惧和悲哀。

17•情感的分类:

道徳感、理智感和美感。

18.需要:

可划分为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精神需要和物质需要。

19.需要是引起动机的内在条件,诱因是引起动机的外部条件。

20.兴趣品质有广阔性、倾向性、稳定性、效能性。

21.气质是人的天性,无好坏之分。

气质类型有:

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和抑郁质。

22.人格的特征:

独特性,稳定性,整合性,功能性。

23.自我调控系统:

具有自我认知,自我体脸,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

24.家庭教养方式分为:

权威型教养方式:

放纵型教养方式:

民主型教养方式。

25.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理论

内发论。

(1)孟子:

“人之初,性本善”的“性善论”观点。

(2)弗洛伊徳:

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发展的根本原因。

(3)威尔逊:

把“基因复制”看作是决立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

(4)格赛尔:

提岀“成熟势力说”,认为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左作用,并通过双生子的爬梯实验来证明他的观点。

(5)S尔:

典型论断为“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冇”。

(6)高尔登:

“优生学”的代表人。

外砾论

(1)荀子:

人之初,性本恶。

(2)洛克:

提岀"白板说”。

(3)华生:

认为“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的祖先状况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类型的人”。

(4)斯金纳:

继承华生的观点,认为人的行为乃至复杂的人的人格都可以通过外在的强化或惩罚手段来加以塑造、改变、控制或矫正。

26.学习理论主要有: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注意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27.个体认知方式分类:

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反思型与冲动型;辐合型和发散型。

28.我国心理学家把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

乳儿期(0-1):

婴儿期(1-3):

幼儿期(3-6、7);童年期(6、7-1K12);少年期(11、12-14、15);青年期(14、15-25);成年期(25-65):

老年期(65以后)。

•••

29.学校徳育由政治教弃、思想教冇、法纪教育和道徳品质教育四个部分组成。

政治教育是方向,思想教育是基础,逍徳品质教育是核心,法制教冇是保障,它们共同塑造完整健全的新人。

30.皮亚杰的道徳发展理论:

耙儿童的逍徳分为他律道徳和自律道徳;耙儿童的品徳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自我中心阶段(2-5):

权威阶段(5-8);可逆性阶段(8-10):

公正阶段(10-12)。

31.科尔伯格的道徳发展理论:

在道徳判断的发展方而鉴别出了6个阶段,划分为3种道徳水平:

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

32.前习俗水平:

阶段1,惩罚与服从左向阶段;阶段2,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33.习俗水平:

阶段3,寻求认可泄向阶段,阶段4,遵守法规和秩序泄向阶段。

34.后习俗水平:

阶段5,社会契约左向阶段,阶段6,原则或良心定向阶段。

35.小学徳育过程从本质上说就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

36.古代美育思想的发源地是古希腊,罗马。

37.最早提出系统的美育思想的是: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徳。

38.“快乐教育”的思想渊源:

古罗马贺拉斯《诗艺》。

39.中国古代美冇的最初形态是“诗教”和"乐教”

C

40.孔子主张"诗教”和"乐教”来培养仁人君子,最早提出“比徳”思想。

41.荀子把美育的功能看作是“美人”“美政”和“美俗”。

42.老子、庄子把美育扩展到大自然的领域。

43.徳国诗人和美学家席勒于18世纪末首先提出美育这一概念,建立了独立了的研究理论。

44.近代美育思想的代表人物有:

席勒、黑格尔、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

45.梁启超,首次提岀“趣味教冇”。

46.王国维是第一个把美育概念引入中国并对美冇的独特性和独立地位做了进一步阐发的思想家。

47.蔡元培是我国近代美育思想的集大成者,提出"以美冇代宗教”。

48.学校美育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形式教冇、理想教冇和艺术教育。

49.从美学意义上看,形式教冇包括两个方面:

形式美和美的形式。

50.艺术可粗略的划分为:

表演艺术、造型艺术、语言艺术和综合艺术。

51.小学儿童所需的主要营养素有:

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无机盐和微量元素,维生

素。

二、简答总结

1.记忆的分类

1)根据记忆的内容不同可分为:

形象记忆、情绪记忆、语义记忆、动作记忆。

2)根据信息加工和存储内容的不同可分为:

陈述性记忆;程序性记忆。

3)根据记忆保持时间长短:

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2.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

学习材料的性质;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的大小;记忆任务的长久性与重要性:

识记的方法:

时间因素:

识记者的态度。

3.遗忘的原因。

1)(

消退说:

起源于亚里士多徳,由桑代克进一步发展。

3)干扰说:

认为遗忘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丁•扰所致。

F•扰说可用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来说明。

前摄抑制是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o倒摄抑制是指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

代表人物是詹金斯和达伦巴希。

4)压抑说:

带代表人物是弗洛伊徳;提取失败说,代表人物是图尔文。

5)提取失败说:

代表人物是弗洛伊徳。

4.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

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4).

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

6)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疑;

7)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5•思维的种类.

1)根据思维任务的性质和凭借物划分:

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2)根据思维的逻借性划分:

直觉思维;分析思维。

3)根据思维的指向性划分:

聚合思维:

发散思维。

4)根据思维的创造程度划分:

再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

5)<

•根据思维过程的依据划分:

经验思维:

理论思维。

6.情绪状态分类。

1)心静,心静是一种微弱、平静和持久的情绪状态,心境具有弥散性和长期性:

2)激情,是一种爆发强烈而持续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

3)应激,是岀乎意料的紧张和危急情况下引起的情绪状态。

7.意志的基本特征。

意志有明确的目的性:

意志对活动有调巧作用:

克服困难是意志行动最重要的特征:

意志以随意动作为基础。

8・意志品质。

1)•

3,意志的自觉性:

与自觉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易受暗示性与独断性。

3)意志的果断性:

与果断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优柔寡断和草率决立。

4)意志的坚持性:

与坚持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顽固执拗和见异思迁。

5)意志的自制性:

与自制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任性和怯懦。

9.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知识、技能是能力形成的基础,并推动能力的发展:

能力制约知识、技能的掌握水平,影响知识技能的学习进度。

知识是认知经验的总结,技能是活动方式的概括,能力是心理水平的概括;知识技能的掌握并不必然导致能力的发展,知识技能的掌握只有达到熟练程度,通过广泛迁移,才能促进能力的发展。

10.能力分类

1).

’)按能力构造,可分为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

3)根据从事的活动时创造性程度的高低,可分为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

4)根据能力在人一生中不同的发展趋势,可分为流体能力和晶体能力。

11・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

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早期经验的影响:

教育和实践活动的影响;个人勤奋的彫响。

12・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

生物遗传因素:

社会文化因素;家庭教养方式:

学校教冇因素,教师对学生的人格的发展具有指导建向的作用:

个人主观因素。

13.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

1).

遗传:

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3)环境:

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客观条件,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

4)主观能动性:

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5)学习教育:

学校教育在人多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4.小学生身体发展特点。

1)计骼:

小学生的骨骼竹化尚未形成,骨骼组织含水分多,含钙盐成分少,使竹骼硬度小,

韧性大,富于弹性,易弯曲变形。

2)肌肉:

大肌肉群的发冇早于小肌肉群,肌肉长度的增加早于肌肉横断而的增大。

3)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结构逐步完善。

4)(

a.心脏和呼吸系统:

心肺功能逐渐增强,血液循环量加大,新陈代谢加快。

15.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4)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5)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16.个体身心发展顺序性对教育的启示

在对儿童进行教冇时,必须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注入深,由低级到髙级的顺序,循序渐进,不能抿苗助长,否则就收不到应有的效果,甚至损害学生的身体和心理。

17.个体身心发展阶段性对教育的启示

在教冇工作中发现研究个体的差异特征,教冇工作要做到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发展。

18.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对教育的启示

个体发展的不平衡性告诉我们,人有其发展的关键期和最佳期。

所谓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而的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

在关键期内施加教弃影响,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错过了关键期的教冇,往往是事倍功半。

因此教冇必须适应人的发展的不平衡性,在人的素质发展的关键期内,施以相应的教冇,促进该素质的发展。

19.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对教育的启示

要求教冇应结合学生实际,扬长避短,长善救失,注重发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同时,人的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能起到调右的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困难,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

因此,培养自信和努力的品质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20.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对教育的启示

教育工作必须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任务,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要根据实际情况区别对待。

再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不能搞“一刀切”,还要注意各个阶段间的衔接过渡。

21.小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类型有:

领悟试指导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