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重庆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仿真卷B卷 历史Word文档格式.docx
《学年重庆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仿真卷B卷 历史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重庆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仿真卷B卷 历史Word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A.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被打破B.“草市”盛行,集镇兴起
C.出现了按地域集结的商帮D.政府对商业活动的监管取消
6.(2017常州高级中学)明朝著作《五杂俎》说:
“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粟,其富甚于新安。
”这一现象表明
A.徽商的发展优于晋商B.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
C.农村集市开始出现D.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7.(2017甘谷一中)《中国商帮:
从大历史看中国商人宿命》一文指出:
“整个明朝,绝大多数时候,海商是以非法的角色活跃在海外贸易中。
换句话说,他们就是走私商人,甚至以武装的方式走私,最嚣张时公然对抗政府。
”导致明朝海商这种命运的主要因素是
A.明朝长期推行“海禁”政策B.走私带来的暴利的吸引
C.海商崇尚武力D.西方殖民者的扶持
8.(2017辽宁省重点中学协作体)16世纪,葡萄牙称为当时欧洲最强盛的国家,一个庞大的东方商业殖民帝国耸立在欧亚之间,印度洋几乎成为葡萄牙的内湖。
这主要源于
A.控制了印度洋沿岸国家B.垄断了通往东方商路
C.国内强大的海船制造业D.排除了西班牙的侵扰
9.(2016南溪二中)下面是北美洲海地岛1493—1570年人口变化图。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环境恶化水灾泛滥B.大批土著被卖为奴
C.殖民者掠夺和屠杀D.工业污染损害健康
10.(2017常州高级中学)英国曼彻斯特在17世纪时人口不超过1万人。
从1786年阿克莱特纱厂的第一个烟筒立起,15年后拥有蒸汽机的纺纱厂发展到50个;
1790年人口发展到5万,到1801年猛增至9.5万人,到1841年又增至35万人。
曼彻斯特的发展印证
A.殖民扩张促进了其发展B.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的进程
C.大企业制度的出现激发了城市活力D.世界市场最终确立的全过程
11.(2017东阳中学)下表所示为1838年英国工业重镇利兹市各行业工种收入状况。
据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收入状况
工种数
典型工种例举
最高
9
机械安装工、枪炮制造工、铸铜工、机修工、铁模工
居中
16
印刷工、铁匠、石匠、初纺工、羊毛分类工、染匠
最低
6
裁缝、泥水匠、鞋匠、梳毛工、手织工
A.工业革命促进人口职业结构的变动B.大机器生产使工人出现了新的分化
C.“蒸汽”的力量催生出新的技术行业D.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12.(2017辽宁省鞍山市第一中学)托克维尔这样描写1835年的曼彻斯特,巨大的建筑物高耸于住所之上,隔绝了空气和阳光。
城市的一边属于富裕的少数人,另一边属于贫穷的绝大多数人。
男人、女人和儿童都被绑在永不疲倦的机器,肮脏的下水道里淌出的却是足赤的黄金。
从中可以获得的信息有
①造成了环境污染②出现了两大对立的阶级③工业化进程迅猛④金矿业发达
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④
13.(2017哈十九中)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这样写道:
“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再也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
”这段话说明工业革命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A.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的扩展
B.蒸汽机的发明
C.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
D.分工的发展和劳动工具的专门化
14.(2017安阳市第三十六中学)某种经济现象既有“能节制生产,毋使有羡不足”的优点,又有“独占一业,莫之与竞,则生产技术之改良进步将中止”的缺点。
这种经济现象是
A.欧洲早期工场手工业B.新型生产组织形式公司制
C.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出现的机器大工业D.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垄断组织
15.(2017常州高级中学)下表为晚清政府进出口贸易相关数据,对该表分析正确的是
年代
进口
出口
1885
88,200,018两白银
65,005,711两白银
1895
171,696,715两白银
143,293,211两白银
1905
447,100,082两白银
227,888,197两白银
1911
471,503,943两白银
377,338,166两白银
A.中国的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停滞B.《南京条约》是进口激增的最主要原因
C.晚清政府面临贸易逆差的困境D.一战爆发促进了中国出口大幅度的增长
16.(2017安阳市第三十六中学)19世纪末,以福州为中心的机坊数约500家,散布在福州附近各村,他们接受布庄行的委托而织制。
农民或自置织机,或从厂商处租机,并领取原料,织成后交给厂商,论件给资。
这反映出
A.农业商品化程度加深B.福州开放后被卷入世界市场
C.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渗透到农村
17.(2017秦淮中学)民国初年到1920年,中国工业增长速度达到年均12.8%;
1927~1936年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另一个黄金十年。
这两个时期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是
A.政府扶持国民经济的发展B.国内政治局面很稳定
C.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D.民族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
18.(2016昌邑实验中学)据中华民国档案记载:
国民政府财政部、实业部发行“民国二十一年江浙丝业短期公债”300万元,以便江浙两省丝业收购蚕茧,改造设备。
国民政府铁道部降低蚕丝业运价40%至79%,大力支持蚕茧业的发展。
上述材料反映了当时政府
A.实践战时统制经济措施B.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C.强化了官僚资本的垄断D.放宽了对民间设厂限制
19.(2017巴市一中)1945年,8年抗战取得最后胜利。
但大后方四川,却出现了“胜利爆竹一响,工厂陆续关门”的景象。
永利公司经理李烛尘无奈地称:
“当年艰难辛苦而去,今日倾家荡产而回。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官僚资本的重压B.外国资本的侵蚀
C.封建官府的排挤D.民族资本经营不善
20.(2016昌邑实验中学)下图反映了19世纪50年代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化情况。
该图
A.体现了公有化程度越来越高的趋势
B.表明了农民在生产中的地位日益提高
C.揭示了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本质要求
D.罗列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探索
21.(2017甘肃省天水市第二中学)1956年1月2日下午,上海50万人冒雨集会,副市长兴奋地宣告:
“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
这一伟大胜利是我们人民的胜利。
”他如此激动是因为上海完成了
A.土地改革B.统购统销
C.“一五”计划D.工商业改造
22.(2017昭阳一中)1979年3月,中国最权威的官方电视台中央电视台播出了第一条商业广告:
幸福可乐。
1979年12月,中央电视台开办《商业信息》节目,开始集中播送国内外商业广告。
A.中国开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B.中国进一步与世界经济接轨
C.中国正在突破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藩篱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23.(2017汾阳中学)有人在回忆我国特区创建时说道:
“对特区的非议很多,有人还发来一本《租界的由来》的小册子,似乎办特区就会办成租界、殖民地。
”对“租界”和“特区”的理解,错误的是
A.租界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在外国干涉下被迫开放的
B.特区是新中国主动开放的表现
C.两者的目的都是促进中国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D.两者性质不同
24.(2017昭阳一中)奈斯比特在《中国大趋势》中说:
“经历了思想解放进程的中国就像一个混血儿,也许这个孩子很快就会在吸取父母——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的长处之后,独立走出一条新路。
”这种认识
A.看到了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融合
B.认为中国道路已经成功
C.完全站在西方资本主义立场
D.对中国的改革开放持肯定态度
第II卷
本卷共四大题,共计52分。
第25题14分,第26题13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3分,考生根据要求进行做答。
25.(2017福建省长乐高级中学、永泰城关中学等三校联考)在中国古代,有很多因素影响着传统农业的发展,它们或起到促进作用,或起到阻碍作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4分)
材料一从汉至明清甚至近代,中国传统的农业耕作虽处在进步中,但一直变化幅度不大。
具体而言,犁和铧无论在形制、种类还是质地上改进都比较大,但就主要耕作形式而论,自汉到近代没有什么根本不同
——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二土地被视为最受青睐的财富,大概不仅反映了人们所公认的真理,即土地可以永存不灭,而且还反映了一种实际需要。
司马迁有一段详细的讨论,探讨了从事贸易活动的一般理论,他的基本思路就是强调粮食供求关系的重要,当时的人是将粮食视为基本商品的。
……因此,对工商业发展所施加的遏制,不仅降低了非农业活动吸收剩余劳动力的能力,而且还驱使资本转而购买土地这一农业发展最基本的资源
——许倬云《汉代农业》
材料三万历前后,潞王在湖广有田四万顷,福王在河南、山东、湖广等地有田二万顷,其他藩王都占有大量土地。
官僚、地主占有土地也十分惊人。
江南有的“豪家田至七万顷,粮至二万”。
大官僚严嵩、徐阶各有田二十多万亩。
其他万亩、千亩的地主,数不胜举。
——傅衣凌《明清社会经济史论文集》
(1)指出材料一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形式”是什么?
对当时农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并概述这一耕作形式“自汉到近代没有什么根本不同”的主要原因。
(6分)
(2)指出材料二反映的经济政策,并根据材料二分析该政策产生的影响。
(4分)
(3)综合以上材料所提供的信息,概括影响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
26.(2017奋斗中学)同一政策对不同的社会阶层的影响是不同的,要站在人民的立场上,站在社会发展的角度去评价它。
(13分)
材料一(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大的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供工业革命使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们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开阔的和公有的土地和公有草地分布得如此零散和混杂,以致不能方便地和有效地加以利用;
再者,这些土地……采取圈围就能获得很大的改良。
同时,如将上述(土地)……加以分开、圈围,并在有关人员中按其各自的产业,对公有地的权利和其他利益进行分配,那就会对上述有关人员均有好处。
——辜燮高等选译《一六八九——一八一五年的英国》
(1)概括材料一中学者认为工业革命的爆发首先需要满足的三项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满足这三项因素,从而促成了工业革命首先爆发的。
(2)据材料二,归纳“圈地者”圈地的理由。
并结合材料一简要评价圈地运动。
(7分)
27.(2017山东泰安期中考)阅读下表内容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12分)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创办情况表
行业
企业名称
经营者
籍贯
面粉、棉纱
茂新、福新、申新等公司
荣宗敬、荣德生兄弟
江苏无锡
酿酒
张裕酿酒公司
张振勋(本为华侨)
广东大埔
此柴
鸿生火柴公司
刘鸿生
浙江南海
卷烟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
简照南、简王创兄弟(华侨)
广东南海
化工
永利化学工业公司
范旭东
湖南湘阴
机器制造
求新机器制造厂
宋志尧
上海
根据表格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民族工业的一个特征并分析原因。
(要求:
概括特征,分析合理,逻辑清晰)(12分)
28.(2016昌邑实验中学)经济体制与经济发展规划往往影响着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态势。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第一个五年计划以一百五十六个建设项目为中心……主要是能源(煤炭、电力、石油)、原材料(钢铁、有色金属、基本化学工业)、机器制造(重型机床、汽车、飞机、船舶)等空白和薄弱的工业。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以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为标志,“八五”时期(1991-1995年)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阶段……经济年均增长速度达11%左右……对外开放的范围和规模进一步扩大,形成了由沿海到内地、由一般加工工业到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的总体开放格局。
——王炳文《新中国十二个五年计划(规划)的历史回顾》
(1)据材料一概括我国“一五”计划的特点。
“一五”时期的工业化建设对国民经济有何推动作用?
(2)据材料二,指出“八五”时期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因素。
历史(B)答案
1.【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从材料可以看出,“五谷丰登”表现的是农业,“六畜兴旺”表现的是家畜饲养业,因此B符合题意,A项不全面,CD两项与题干无关。
【答案】B
2.【解析】材料中的“罢榷酤(酒)官,令民得以律占租”“在位诸多盐铁官皆罢,准民可与贩运”即允许私人扩大商业经营范围的措施客观上促进了私营商业的发展。
故答案为B项。
封建统治者一直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材料不能反映政策的改变,排除A项;
此举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减少政府财政收入,排除C项;
这项政策对农业生产没有影响,排除D项。
3.【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获取和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
从材料“甘肃嘉峪关魏晋墓葬”和图片中可以,魏晋时期,西北地区已经出现牛耕等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
所以答案选A。
【答案】A
4.【解析】据材料图片可知,唐朝后期藩镇割据主要在北方地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都城在长安,没有东移,故A项错误;
唐朝后期藩镇割据导致北方地区战乱较多,社会动荡,人口大量南迁,经济重心南移,故B项正确;
藩镇割据也没有加强唐朝北方边防,对于阻止北方民族的南下没有直接作用,故C项错误;
唐朝后期北方地区仍然属于唐朝的版图,故D项错误。
故选B。
5.【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旨在考查正确解读图片的能力。
B项出现于南北朝时期,早于图片中的时间“唐”、“北宋”,故排除;
C项出现于明清时期,晚于图片中的时间“唐”、“北宋”,故排除;
D项的表述与封建王朝厉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史实不符,故排除;
由图1中“市”“坊”界限明显,图2中“市”随处可见及“夜市”的出现可知A项的表述与此相符,本题应选A项。
6.【解析】明清时期商业繁荣,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称为“商帮”。
“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新安为徽州的古名,山右为山西的别称。
商帮以徽商、晋商实力最强。
本题选B。
7.【解析】明朝推行“海禁”政策,使得海商为了自己的生存不得不进行走私,甚至与政府武力相抗,海商以武力对抗政府是由政府的“海禁”政策造成的,故答案为A项。
走私确实能够带来暴利,吸引一部分商人铤而走险,但不是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因素,排除B项;
C项与这种现象无关,排除;
西方殖民者在明朝时期虽然已经到达中国沿海,但对中国的冲击极少,排除D项。
8.【解析】根据“16世纪”“印度洋几乎成为葡萄牙的内湖”可知葡萄牙的强盛或庞大的东方商业殖民帝国是建立在其对经非洲南端至东亚的新航路的控制,即对东方新航路的垄断基础之上的,故答案为B项;
当时而言葡萄牙并没有完全控制印度洋沿岸国家,排除A;
C不是主要原因;
葡萄牙的扩张并没有排除西班牙的亚洲、美洲的殖民扩张,排除D。
9.【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获取和解读表格信息的能力。
自然环境没有发生大的变化,故A项错误;
黑奴贸易主要发生在非洲,不是美洲,故B项错误;
美洲原本有大量印第安人,但是新航路开辟后殖民扩张,欧洲人实行了殖民掠夺和大屠杀,导致人口锐减,故C项正确;
工业污染是工业革命之后的事情,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所以答案选C。
【答案】C
10.【解析】据材料可知,曼彻斯特从17世纪到1841年人口、工厂迅速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的进程,故B项正确。
城市化的进程的主要原因不是殖民扩张,故A项排除。
大企业制度的出现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故C项排除。
世界市场最终确立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故D项排除。
11.【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英国的工业革命,英国的工业革命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不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出现了不同的工种反映了工业革命促进人口职业结构的变动,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
出现了不同的工种也反映了大机器生产使工人出现了新的分化,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
机械安装工等行业反映了“蒸汽”的力量催生出新的技术行业,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本题选D。
【答案】D
12.【解析】“1835年的曼彻斯特”,材料反映的是工业革命时期棉纺织业中心城市,“一边属于富裕的少数人,另一边属于贫穷的绝大多数人”,材料体现了工业革命之后出现的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的对立,②正确。
“男人、女人和儿童都被绑在永不疲倦的机器”,说明工业化发展很快,人们到工厂就业,③正确。
“肮脏的下水道里淌出的却是足赤的黄金”。
说明工业革命造成了环境污染,①正确。
④金矿业发达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故选C。
13.【解析】根据材料“市场的扩大,需求的增加,引起了工业革命”可知工业革命发生的直接原因是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C项正确。
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的扩展是工业革命产生的条件,排除A。
工业革命开始于棉纺织业,蒸汽机是工业革命开展后的发明,排除B。
分工的发展和劳动工具的专门化是工业革命的结果或作用,排除D。
所以选C
14.【解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垄断组织。
根据材料“能节制生产,毋使有羡不足”“独占一业,莫之与竞,则生产技术之改良进步将中止”,可了解到,这种经济现象指垄断,垄断产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
所以答案选D。
早期工场手工业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前,排除A;
公司制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就产生了,排除B;
C与材料无关,排除。
15.【解析】民族工业发展的情况材料并不能直接得到反应,A项错误;
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不能反映材料数据变化的原因,B项错误;
从表格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晚清政府的进出口不平衡存在着贸易逆差的严重问题,出口小于进口,C项正确;
一战是1914年开始的,时间不符合材料,D项错误。
16.【解析】据材料提到,19世纪末,以福州为中心的机坊数约500家,……农民或自置织机,或从厂商处租机,并领取原料,织成后交给厂商,论件给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雇佣关系的形成,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渗透到农村,故D正确。
纺织业不属于农业商品化,故A排除。
材料未涉及卷入世界市场的问题,故B排除。
材料也没有反映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故C排除。
17.【解析】结合民国初年到1920年和1927—1936年的历史阶段特征,民国初年到1920年和1927—1936年的资产阶级政权均采取积极措施支持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列强并没有真正意义上放松对中国的侵略,民国初年到1920年的国内政治局面相对稳定。
所以选择A正确。
其他时间不符合。
18.【解析】从时间上和国民政府铁道部等字眼来看,材料反映了南京国民政府的经济建设运动,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材料不涉及战时统制经济的问题,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
材料不涉及官僚资本,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
放宽了对民间设厂限制的是清政府,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本题选B。
19.【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抗日战争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即遭到以蒋宋孔陈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挤压,抗战胜利之后,官僚资本大肆兼并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使其发展陷入绝境,材料所述即是此种情形的典型反映,所以答案选A,B项是其发展受阻的重要原因,C项此时已不存在,D是其发展受阻的主观原因。
20.【解析】从互助组到合作社再到人民公社反映的是公有化程度的越来越高,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农民在生产中的地位日益降低而非提高,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
人民公社是吃大锅饭未体现按劳分配、多劳多得,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
人民公社是错误的探索,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本题选A。
21.【解析】注意时间和关键词“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浪潮,并迅速席卷全国。
统购统销政策是新中国初期的一项控制粮食资源的计划经济政策,即所谓“计划收购”“计划供应”,与城市企业变化无关,排除B;
C项是指的生产力的发展,材料主要说的是生产关系的改变;
D项是在1950年;
故选A。
22.【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业广告的出现反映了中国对商品、对市场的重视,也就反映了中国是正在突破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藩篱的,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材料只是强调商业广告而非涉及现代企业制度,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
材料反映的是突破计划经济体制而非与世界经济接轨,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是在1985年,选项D在时间上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本题选C。
23.【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租界列强侵略中国的产物,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在外国干涉下被迫开放的,A项正确,但与设问不符,排除。
特区是中国政府为促进中国经济发展而主动开放的,B项正确,但与设问不符,排除。
租界是列强控制的“国中之国”,为列强侵略中国服务;
特区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谋求新发展而设立,目的是促进中国经济的繁荣与发展,两者性质截然不同;
故D项正确,排除;
C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