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94873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面的旋转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2—4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面的旋转的特点,理解圆柱和圆锥的形成与面的旋转之间的关系。

  2、联系生活,在生活中辨认圆柱和圆锥体的物体,并能抽象出几何图形的形状来。

  3、通过观察,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组成及其特点。

【教学重点】

  1、联系生活,在生活中辨认圆柱和圆锥体的物体,并能抽象出几何图形的形状来。

  2、通过观察,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组成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组成及其特点。

【教学准备】小课件、长方形及直角三角形的纸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出示一组图片(课件展示)师:

同学们,我们来观察一组图片

  2、师:

观察这组图片,你们有何发现

  生:

都可以通过旋转得来

  3、师:

这就是旋转的奥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面的旋转。

  

(二)新课讲解

  活动一:

初步认识圆柱和圆锥。

  1、将自行车后轮支架支起,在后轮辐条上系上彩带。

转动后轮,观察并思考彩带随车轮转动形成的图形是什么?

  2、观察下图,你发现了什么?

  延伸的铁路,雨刮器刮过的车窗,旋转门。

  3、用纸片和小棒做成小旗,快速旋转小棒,观察并想象纸片旋转后所形成的图形,再连一连。

  4、介绍:

圆柱、圆锥、球的名称。

并请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介绍一下这几个立体图形的特点。

  小结:

我们学过的长方体、正方体都是由平面围成的立体图形,今天我们学习的圆柱、圆锥和球也是立体图形,只是与长方体、正方体不同,围成的图形上可能有曲面。

  5、找一找:

请你找出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

  活动二:

进一步认识圆柱和圆锥。

  1、圆柱与圆锥分别有什么特点?

  圆柱:

有两个面是大小相同的圆,有另一个面是曲面。

  圆锥:

它是由一个圆和一个曲面组成的。

  2、认识圆柱和圆锥各部分的名称。

  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圆柱有一个曲面,叫做侧面。

  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

  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从圆锥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教师画出平面图进行讲解。

并在图上标出各部分的名称。

  (三)巩固练习

  请完成书上的练习,说说书上的图形分别是什么?

【板书设计】

面的旋转

圆柱圆锥

【课后反思】

 

圆柱的表面积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

2、通过操作独立推导并掌握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中解决问题。

3、体验成功与失败的收获,体会合作的愉悦。

【教学重点】动手操作展开圆柱的侧面积

【教学难点】圆柱侧面展开图的多样性,并能够将展开图与圆柱体的各部分建立联系,并推导出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具准备】圆柱表面展开电脑动画展示

【学具准备】圆柱形茶叶罐、自制的圆柱体纸盒2个、剪子、尺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起兴趣。

  1、同学们曾经自己研究出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回忆一下,当时大家是怎样推导这些立体图形表面积的?

(学生会想将图形表面展开)

  2、拿出圆柱体茶叶罐,谁能说说圆柱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怎样求这个茶叶罐用多少铁皮?

(体会就是求圆柱表面积。

在学生跃跃欲试的时候进行下一步的操作活动)

  二、自主探究,发现问题。

  研究圆柱侧面积

  拿出自制的圆柱体纸盒,

  1.猜想将它的侧面展开,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

  2.独立操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开,验证刚才的猜想。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开可能会出现很多种可能,比如斜着剪、拐弯剪等,对各种可能情况的处理方式教师应该做到心中有数。

  3.观察对比观察这个图形各部分与圆柱体有什么关系?

  4.小组交流能用已有的知识计算它的面积吗?

  5、小组汇报。

(选出一个学生已经展开的图形贴到黑板上)

  重点感受:

圆柱体侧面如果沿着高展开是一个长方形。

(这里要强调沿着高剪)

  这个长方形与圆柱体上的那个面有什么关系?

(长方形的长是圆柱体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是圆柱体的高)

  长方形的面积=圆柱的侧面积

  即长×宽=底面周长×高

  所以,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S侧==C×h

如果已知底面半径为r,圆柱的侧面积公式也可以写成:

S侧=2πr×h

  师:

如果圆柱展开是平行四边形,是否也适用呢?

  学生动手操作,动笔验证,得出了同样适用的结论。

  (因为刚才学生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剪开的,所以可能已经出现了这种情况。

此时可以让已经得出平行四边形的学生介绍一下他的剪法,然后大家拿出准备好的第二个圆柱纸盒用此法展开)

  研究圆柱表面积

  1、求茶叶罐用多少铁皮,就是求什么呢?

如何求?

试一试。

  学生测量,计算表面积。

  2、圆柱体的表面积怎样求呢?

  得出结论: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3、动画:

圆柱体表面展开过程

  三、实际应用

  1、填空

  圆柱的侧面沿着高展开可能是()形,也可能是()形。

第二种情况是因为()

  2、要求一个圆柱的表面积,一般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3、教材第六页试一试。

  四、回顾全课

  本节课你收获了什么,有什么遗憾。

【板书设计】

  圆柱体的表面积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S侧=ch

  长方形面积=长×宽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课后反思】

 

圆柱的表面积练习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根据实际情况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认识取近似值的进一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推理等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根据实际情况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一个圆柱模型(表面要有可揭下各个部分的一层纸);学生准备一个圆柱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圆柱表面积由哪几部分组成?

  2、侧面指的是哪个面?

它有何特点?

怎么计算?

  3、圆柱的表面积怎么计算?

计算公式。

  二、巩固练习

  1、求表面积。

听题列式,不计算。

  

(1)R=2cmh=10cm

  

(2)R=5cmh=20cm

  (3)d=10cmh=30cm

  2、求下列圆形的表面积。

  3、圆柱相关知识应用

  4、提高部分

1)已知C=28.12dmh=16dm求表面积。

2)一个圆柱体侧面展开是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12.56厘米,圆柱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三、作业

  四、板书设计

圆柱的表面积练习课

    计算公式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S侧=ch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圆柱的体积

【教学目标】

1、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能够初步地学会运用体积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能够初步地学会运用体积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活动一:

复习旧知。

  1、什么是体积?

(指名说)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2、长方体的体积该怎样计算?

归纳到底面积乘高上来)

  3、圆的面积怎样计算?

  4、圆是把圆面积转化成近似的长方形面积进行计算的。

的面积是怎样推倒得来的?

  活动二:

经历圆柱体积的推导过程,得出公式。

  1、计算圆的面积时,是把圆面积转化成我们学过的长方形进行计算的,能不能把圆柱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立体

  图形来计算它的体积?

  启发学生思考。

  2、把圆柱的底面分成许多相等的扇形(16等分),然后把圆柱沿高切开,可能会拼成怎样的图形?

教师演示。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3、思考:

  1)圆柱切开后可以拼成一个什么形体?

  2)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讨论:

实验前后,什么变了?

什么没变?

  讨论后,整理出来,再进行汇报。

  *拼成的近似长方体体积大小没变,形状变了。

  *拼成的近似长方体和圆柱相比,底面形状变了,由圆变成了近似长方形,而底面的面积大小没有发生变化。

  *近似长方形的高就是圆柱的高,没有变化。

  4、根据圆面积的推导公式进行猜想:

说说你猜想的结果。

  如果把圆柱体32等份,64等份,128等份拼成的长方体的形状怎么样?

  生;平均分的分数越多,拼起来的形体越近似于长方体。

  2、通过以上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师:

平均分的分数越多,每分扇形的底面就越小,弧就越短,拼成的长方体的长就越近似于一条线段,这样整个形体就越近似于长方体。

  3、推导圆柱体积公式。

  小组讨论:

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长方体的体积可以用底面积乘高来计算,而在推导过程中,长方体的底面积就是圆柱的底面积,高就是圆柱的高,所以圆柱的体积也可以用底面积乘高来计算。

  师:

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

用字母公式,怎样表示?

  板书:

V=Sh

  4、算一算:

已知一根柱子的底面半径为0.4米,高为5米。

你能算出它的体积吗?

  要求这根柱子的体积,要先求什么?

  请你先求底面积,再求体积,自己试计算。

请生板演。

  活动三:

试一试。

  1、一个圆柱形水桶,从桶内量得底面直径是3分米,高是4分米,这个水桶的容积是多少升?

  正确理解题意,自己完成。

  说明:

求水桶的容积,就是求水桶的体积。

想一想先求什么?

  2、一根圆柱形铁棒,底面周长是12.56厘米,长是100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先求底面半径再求底面积,最后求体积。

  已知底面周长对解决问题有什么帮助吗?

必须先求出什么?

【板书设计】

圆柱的体积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x高

V=Sh

【课后反思】

 

圆柱的体积练习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由来。

  2、能灵活地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灵活地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能灵活地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活动一:

复习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

  1、长、正方体的体积都可以用什么公式进行计算?

  2、圆柱的体积该怎样计算?

  指名请学生说。

明确:

长、正方体和圆柱的体积都可以用底面积乘高来进行计算。

  活动二:

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看图计算下面各圆柱的体积。

  说说每个图已知什么和什么,求什么?

怎么求?

  2、一个底面直径是14厘米,高是20厘米的杯子。

能装下3000毫升的牛奶多少杯?

  要求能装多少杯牛奶,必须先求什么?

  自己试独立计算,请同学板演。

集体讲评。

  请先求杯子的容积,再求能装几杯?

自己独立计算。

  3、一个装满稻谷的圆柱形粮屯,底面面积为2平方米,高为80厘米。

每立方米稻谷约重600千克,这个粮屯存放的稻谷约重多少千克?

  通过读题,你发现了什么?

(要换算单位)

  要求这个粮屯能存放多少稻谷,必须先求什么?

(先求体积)

  明确题意后,自己独立计算。

  4、一个正方体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