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新课标通用版 教师精品题库选修一 专题一 传统发酵技术与微生物的培养应用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934752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7.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新课标通用版 教师精品题库选修一 专题一 传统发酵技术与微生物的培养应用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新课标通用版 教师精品题库选修一 专题一 传统发酵技术与微生物的培养应用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新课标通用版 教师精品题库选修一 专题一 传统发酵技术与微生物的培养应用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新课标通用版 教师精品题库选修一 专题一 传统发酵技术与微生物的培养应用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新课标通用版 教师精品题库选修一 专题一 传统发酵技术与微生物的培养应用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新课标通用版 教师精品题库选修一 专题一 传统发酵技术与微生物的培养应用Word格式.docx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新课标通用版 教师精品题库选修一 专题一 传统发酵技术与微生物的培养应用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新课标通用版 教师精品题库选修一 专题一 传统发酵技术与微生物的培养应用Word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新课标通用版 教师精品题库选修一 专题一 传统发酵技术与微生物的培养应用Word格式.docx

过程③在酵母细胞的线粒体中进行,需要氧气参与;

过程④需要氧气参与最后生成醋酸。

过程④的最适温度是30~35℃,葡萄酒的制作过程的最适温度为18~25℃。

3.(2010·

广东理综卷)(多选)小李尝试制作果酒。

他将葡萄汁放入已灭菌的发酵装置中进行实验(见图),恰当的做法是(  )

A.加入适量的酵母菌

B.一直打开阀b通气

C.一直关紧阀a,偶尔打开阀b几秒钟

D.把发酵装置放到4℃冰箱中进行实验

AC

果酒发酵所需菌种是酵母菌,所以需要加入酵母菌;

果酒需酵母菌的无氧呼吸产生,所以阀a要一直关紧;

因为在产生酒精的同时还产生CO2,所以要偶尔打开阀b几秒钟。

4.(2011·

江苏卷)下列与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腐乳制作所需要的适宜温度最高

B.果醋发酵包括无氧发酵和有氧发酵

C.使用的菌种分别是酵母菌、醋酸菌、乳酸菌

D.使用的菌种都具有细胞壁、核糖体、DNA和RNA

D

制作腐乳的菌种主要为毛霉,适宜温度为15~18℃,A项错误。

果醋发酵所用菌种为醋酸菌,适宜温度为18~25℃,它是好氧性细菌,B项错误。

制作果酒、果醋、腐乳时所用的菌种分别为:

酵母菌、醋酸菌、霉菌,它们都有细胞壁、核糖体、DNA和RNA,C项错误,D项正确。

5.(2010·

广东揭阳一模)下列关于微生物分离和培养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微生物培养前,需对培养基进行消毒

B.测定土壤样品中的细胞数目,常用菌落计数法

C.分离土壤中不同的微生物,要采用不同的稀释度

D.分离能分解尿素的细菌,要以尿素作为培养基中唯一的氮源

A

微生物培养前,需对培养基进行灭菌,而不是消毒;

测定土壤样品中的细胞数目,常用菌落计数法而一般不用活菌计数;

分离土壤中不同的微生物,要采用不同的稀释度,以便能从中选择出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

分离能分解尿素的细菌,要以尿素作为培养基中唯一的氮源。

6.(2010·

安徽合肥二模)用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纯化大肠杆菌时(  )

①可以用相同的培养基

②都需要使用接种针进行接种

③都需要在火焰旁进行接种

④都可以用来计数活菌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C

平板划线法或稀释布平板法都使用固体培养基,故①正确;

平板划线法采用接种针进行操作,而稀释涂布平板法采用涂布器进行操作,故②错误;

纯化时,要进行无菌操作,需要在火焰旁接种,避免空气中的微生物混入培养基,故③正确;

平板划线法一般用于分离而不是计数,故④错误。

7.(2010·

北京宣武一模)以下有关生物技术实践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在大肠杆菌的分离和培养实验中,划线后盖好培养皿,须将培养皿倒置培养

B.某同学用带盖的瓶子制备葡萄酒的过程中,每隔12小时左右将瓶盖拧松一次,其目的是向瓶中通气,以保证微生物的发酵

C.将显色后的样品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液进行目测比较,可以大致估算出泡菜中亚酸盐的含量

D.可以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来测定某土壤深液活菌数目

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细菌,无氧时发酵,有氧时繁殖。

8.甲、乙两同学合作进行制作果酒和果醋的实验,下面是他们的操作步骤:

①新鲜的葡萄榨汁前先除去枝梗,再将葡萄进行冲洗。

②把榨汁机、发酵瓶用清水洗干净,晾干后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消毒。

③用榨汁机榨出葡萄汁,然后将葡萄汁煮沸30min进行消毒,装入发酵瓶,要注意不能超过发酵瓶的2/3。

密封充气口,温度控制在30~35℃,发酵10~12d左右,然后用重铬酸钾溶液进行鉴定。

④当果酒制作好以后,往发酵液中加入醋酸菌,密封。

然后将装置的温度控制在18~25℃发酵。

(1)以上实验操作有五处错误,请指出并改正。

(2)在进行酒精发酵的过程中,要让酵母菌大量的繁殖,应当如何操作?

(3)在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发酵条件有什么不同?

(1)葡萄应该先进行冲洗,再去枝梗;

因为我们利用的是葡萄皮外面附着的酵母菌,所以葡萄汁不能加热煮沸;

酒精发酵的温度应控制在18~25℃;

醋酸发酵的温度应控制在30~35℃;

在醋酸发酵过程中,应不断向发酵液充气。

(2)先往发酵液中通入适量的空气。

(3)温度不同:

醋酸发酵的温度应控制在30~35℃。

对氧气的控制不同:

酒精发酵应当先通入空气再隔绝空气;

醋酸发酵应当一直通入足够的空气。

(1)小题考查果酒、果醋制作过程中的基本条件和基本操作要求,考查学生对课本基本知识的理解和识记能力。

(2)小题考查酵母菌大量繁殖需要适宜的条件,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需通入适量的氧气。

第(3)小题比较酵母菌和醋酸菌的生活条件,属课本的基础知识。

9.下面是一则关于腐乳制作方法的传说故事,请你阅读后,讨论下面所提问题。

相传,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安徽省一进京举子王致和,京考未中,为了生存和准备下一次的考试,便做起了卖豆腐的生意。

一天,他发现没卖出的豆腐长了白毛,深感苦恼,但又舍不得丢弃,便将豆腐装入坛内,撒上许多盐腌了,然后密封起来。

他继续苦读,到了秋末他才想起此事。

打开坛子,一股臭味散发出来,豆腐也变成了青色。

他试着尝了一块,没想到“闻着臭,吃着香”。

街坊邻居们品尝后也很爱吃。

于是,王致和开始专营臭豆腐和酱豆腐的生意。

(1)你能利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解释豆腐长白毛是怎么一回事吗?

(2)王致和为什么要撒许多盐,将长毛的豆腐腌起来?

(3)你能总结王致和做腐乳的方法吗?

与传统方法相比,他缺少了什么环节?

(4)解释“闻着臭,吃着香”的原因。

(5)怎样从空气中获得毛霉等真菌?

(1)空气中的毛霉孢子落到豆腐上迅速生长,形成发达的白色菌丝。

(2)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块变硬,不会过早酥烂;

同时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防止腐败变质,增加风味。

(3)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将有黏膜的乳块分开后放入坛中,放一层豆腐撒一层盐,最后密封腌制进行发酵;

经2~3个月开坛,即成为色味俱全的“臭豆腐”。

与传统方法相比,他没有配制卤汤。

(4)经多种微生物的协同作用,将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肽和氨基酸,将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产生酒精,酒精和脂肪酸生成具芳香气味的酯。

而细菌进行发酵产生的含硫化合物具浓烈臭味。

(5)选用加有抗生素的培养基进行筛选。

腐乳制作原理主要是空气中毛霉孢子落到豆腐上后迅速生长、形成发达的白色菌丝。

撒许多盐是为了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变硬,不会过早酥烂,同时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防止腐败变质,增加风味。

许多微生物协同作用,将蛋白质分解为肽、氨基酸,将脂肪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酒精与脂肪酸反应生成具有香味的酯类。

而细菌发酵产生的硫化物有浓烈臭味。

要获得毛霉真菌应用选择培养基进行筛选。

在选择培养基中加入抗生素,可抑制细菌等生长繁殖,而对真菌无效,起到筛选的目的。

10.泡菜是我国人民广泛喜爱的一种菜肴。

但在腌制过程中,由于一些硝酸盐还原菌的作用,会产生一定量的亚硝酸盐,后者具有致癌作用。

某综合实践活动小组进行了“探究泡菜在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变化”的实验。

下图为泡菜的制作及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实验流程示意图,下表为测量结果:

时间

亚硝酸盐含量(mg/kg)

坛号

封坛前

第4天

第8天

第12天

第16天

1号坛

0.15

0.6

0.2

0.1

2号坛

0.15

0.05

3号坛

0.7

 请根据上述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制作泡菜宜选用新鲜的蔬菜,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确保发酵过程所需的无氧环境,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3只坛中产生的亚硝酸盐含量存在差异,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泡菜的制作方法不当,很容易造成泡菜变质,甚至发霉变味,试分析可能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亚硝酸盐的含量低

(2)经常补充坛盖边沿水槽中的水

(3)各坛中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可能存在差异

(4)泡菜坛子密封不严或取食工具不卫生或盐的比例过小,都会引起杂菌滋生、泡菜变质

(5)比色法

(1)有些蔬菜中含有丰富的硝酸盐。

这些蔬菜放置过久,蔬菜中的硝酸盐会被微生物还原成亚硝酸盐,危害人体健康。

(2)成功制作泡菜的关键是营造无氧环境,常用的方法是将坛口用水封好,防止外界空气进入。

因此要经常补充坛盖边沿水槽中的水。

(3)泡菜在开始腌制时,坛内环境有利于某些细菌的繁殖(包括一些硝酸盐还原菌),这些细菌可以促进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

但随着腌制时间的延长,乳酸菌也大量繁殖,对硝酸盐还原菌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使其生长繁殖受到影响,则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又有所下降。

可见,亚硝酸盐的含量与坛内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有关。

(4)腌制过程中,要严格控制腌制条件,注意创造无氧环境,密封不严,易滋生杂菌;

要控制腌制的时间、温度和食盐的用量,温度过高、食盐用量不足10%、腌制时间过短,容易造成细菌大量繁殖。

(5)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是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再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使溶液呈玫瑰红色。

将经过反应显色后的待测样品与标准液比色,即可计算出样品中的亚硝酸盐含量。

11.下表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成分列表,据此回答:

成分

牛肉膏

蛋白胨

NaCl

H2O

含量

0.5g

1g

100mL

(1)蛋白胨在培养基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

(2)要用此材料配制观察细菌菌落状况的培养基,还需添加的成分是__________。

(3)表中各成分含量确定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培养基配制好后,分装前应进行的工作是__________。

(5)从配制培养基直到培养完成,所采用的预防杂菌污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培养基凝固前要搁置斜面,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

(1)提供碳源、氮源、生长因子

(2)琼脂(凝固剂)

(3)依据所培养微生物对各营养成分的需要量

(4)调整pH

(5)高压蒸汽灭菌、灼烧接种环、用酒精擦手、在酒精灯火焰旁接种、用药棉塞紧试管口等

(6)扩大接种面积

蛋白胨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降解而成的多肽类等物质,因而在可提供碳源、氮源和生长因子。

微生物菌落的形成是在固体培养基上,所以此培养基还需加琼脂。

营养成分含量必须依据所培养微生物的需要而定。

配制好后,必须先调pH,再分装,整个过程要严格无菌操作。

12.在农业生产研究上,常需要进行微生物的培养和计数。

(1)如下图是利用__________法进行微生物接种,把聚集的菌种逐步__________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为达到这一目的,操作上应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2项)。

(2)分析下面培养基的配方:

NaNO3、KH2PO4、Na2HPO4、MgSO4·

7H2O、KCl、H2O。

若此培养基用于培养分解尿素的细菌,则应除去上述__________成分,并加入葡萄糖和__________。

(3)三位同学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同一土壤样品中细菌数量。

在对应稀释倍数为106的培养基中,得到以下统计结果:

甲同学涂布了两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是236和260,取平均值248;

乙同学涂布了三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是210、240和250,取平均值233;

丙同学涂布了三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是21、212和256,取平均值163。

在三位同学的统计中,只有一位同学的统计是正确的,指出另两位同学的统计为什么不正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平板画线 稀释 每次画线前要灼烧;

冷却后从上一区画线末端开始画;

首尾区不重叠

(2)NaNO3 尿素

(3)甲同学只涂布了两个平板,实验数据说服力不够;

丙同学其中一个平板的计数结果与另两个相差太远,说明操作过程出现错误,数据缺乏正确性

图中显示的微生物接种方法是平板画线法,欲筛选分解尿素的细菌,须以尿素作唯一氮源,即除去NaNO3换以尿素。

13.(2011·

新课标全国卷)有些细菌可分解原油,从而消除由原油泄漏造成的土壤污染。

某同学欲从受原油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出能高效降解原油的菌株。

回答问题:

(1)在筛选过程中,应将土壤样品稀释液接种于以________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

从功能上讲,该培养基属于________培养基。

(2)纯化菌种时,为了得到单菌落,常采用的接种方法有两种,即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3)为了筛选出高效菌株,可比较单菌落周围分解圈的大小,分解圈大说明该菌株的降解能力________。

(4)通常情况下,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实验室常用的灭菌方法有灼烧灭菌、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无菌技术要求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________附近进行,以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

(1)原油 选择

(2)平板划线法 稀释涂布平板法

(3)强

(4)干热灭菌 高压蒸汽灭菌 火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社交礼仪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