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化学中考试题精选50题9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889846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83 大小:1.0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化学中考试题精选50题9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全国化学中考试题精选50题9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全国化学中考试题精选50题9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全国化学中考试题精选50题9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全国化学中考试题精选50题9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化学中考试题精选50题9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Word下载.docx

《全国化学中考试题精选50题9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化学中考试题精选50题9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Word下载.docx(8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化学中考试题精选50题9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Word下载.docx

④在溶液C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白色沉淀A的成分是BaSO4和CaCO3

该固体粉末中乙一定有CaCO3、Na2SO4、Na2CO3和Ba(NO3)2

无色溶液B中的溶质一定有NaNO3、Na2CO3和NaCl

该固体粉末中一定有Na2SO4、Ba(NO3)2和Na2CO3,可能有CaCO3和NaCl

5.(2020·

呼和浩特)下列实验设计不合理的是( 

检验装置气密性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探究温度对溶质溶解快慢的影响

6.(2020·

呼和浩特)下列有关实验说法错误的是( 

实验方案或仪器

鉴别硫酸钾和硫酸铵

取样,分别加入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除去KCl中MnO2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鉴别CO和H2

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观察现象

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

所需玻璃仪器:

烧杯、玻璃棒、200mL量筒、试剂瓶

7.(2020·

常州)下列实验方法一定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辨别硬水和软水——观察透明度

区分棉线和羊毛线——点燃并闻气味

鉴别H2SO4和NaCl溶液——滴加酚酞试液比较颜色

比较Fe、Cu金属活动性——将Fe、Cu分别放入AgNO3溶液观察是否有固体析出

8.(2020·

长春)下列探究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只将少量品红加入到热水中

探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只将Fe、Cu、Ag分别加入到稀盐酸中

探究MnO2是否是H2O2分解的催化剂,比较MnO2加到H2O2溶液前后产生气泡快慢

探究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O2含量不同,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等体积两种气体中

9.(2020·

广西)下列实验探究与结论不相符的是( 

实验探究

结论

水发生了化学变化

分子在不断运动

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具有可燃性

10.(2020·

广安)下列实验操作(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结果)的是( 

实验操作(方案)

实验目的(结果)

向试管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和2滴紫色石蕊溶液,通入CO2后振荡,再对试管加热

证明碳酸不稳定

向试管中加入2ml浓氨水,将蘸有酚酞溶液的棉花靠近试管的管口

证明分子在不停运动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检验集气瓶中是否集满二氧化碳

将固体药品放在托盘天平的右盘称量

称量结果可能偏小

11.(2020·

阳泉)实验课上,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四个实验,经分析推理可知,其中能达到目的是()

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

证明酸碱发生反应

白磷在水中燃烧

实验室制取氧气

12.(2020·

山西)实验课上,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四个实验,其中能达到目的是( 

实验室制取氢气

防止铁丝生锈

13.(2020·

潍坊)利用甲酸(HCOOH)与浓硫酸制备CO,并用如下实验装置验证CO的有关性质。

已知: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操作时,先点燃乙处酒精灯,再滴加HCOOH

装置丙的作用是防止倒吸

装置丁既可检验CO2,又可收集CO

随着反应进行,浓硫酸浓度降低,产生CO气体速率减小

14.(2020·

徐州)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用碘化钾溶液检验马铃薯中是否含有淀粉

用分别取样灼烧,闻产生气味的方法区分羊毛线和棉纱线

用锌、铁分别与硝酸银溶液混合,验证锌,铁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用量筒混合45mL蒸馏水和5g氯化钠,配制50g10%的氯化钠溶液

15.(2020·

张家界)物质的鉴别和除杂是重要的实验技能,下列实验方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方法

验证铁比银的金属活动性强

将Fe丝插入AgNO3溶液中

除去NaCl固体中少量的CaCO3

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鉴别CuO和炭粉

加入盐酸,观察现象

鉴别O2、CO2、N2

用燃着的木条检验

16.(2020·

广州)下列实验中,根据实验现象可得到相应结论的是( 

实验操作

现象

将AgNO3溶液和Cu(NO3)2溶液分别加入两支装有铁钉的试管中

铁钉表面分别有灰黑色固体和红色固体析出

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

Fe>

Cu>

Ag

用拇指堵住收集了CH4的试管口,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

发出尖锐爆鸣声

试管中CH4不纯

在螺旋状细铁丝下端系一根火柴,点燃火柴至快燃尽时,将铁丝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

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加热时铁丝可在氧气中迅速反应生成铁锈

点燃某无色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

产生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水珠

该无色气体为氢气

17.(2020·

深圳)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验证木炭具有吸附性

观察乳化现象

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验证面粉在一定条件下能爆炸

18.(2020·

临沂)下列实验方案正确的是( 

序号

实验方案

鉴别CO2和N2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气体中,观察现象

鉴别NH4Cl和KCl两种白色固体肥料

加入熟石灰研磨后闻气味

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

将气体通过灼热铜丝网

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

加入过量的石灰水,充分反应后过滤

19.(2020·

江西)下列实验方案合理的是( 

所用试剂或方法

检验氧气

通入澄清石灰水

鉴别硬水和软水

取样,加入明矾

除去氯化钾溶液中的碳酸钾

加入适量的稀硝酸

自制酸碱指示剂

将捣烂的牵牛花用酒精浸泡后过滤

二、实验探究题

20.(2020·

济宁)某实验探究小组为验证氢气的还原性,在教师指导下:

(查询资料)Ⅰ.反应原理:

Ⅱ.无水硫酸铜是白色粉末状固体,遇水变蓝色

(实验过程)

分析实验过程,回答:

①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__。

②写出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③装置D处硬质玻璃管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④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装置E的作用是________。

⑤氢气是一种可燃性气体,为确保实验安全。

实验中,需要持续通入一段时间氢气,再点燃D处酒精灯,这样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

21.(2020·

滨州)水蒸气通过灼热的焦炭后得到的混合气体有哪些成分?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此进行了实验探究。

〔猜想与假设〕①该混合气体只含有一氧化碳、氢气;

②该混合气体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氢气和水蒸气;

③该混合气体只含有二氧化碳、氢气和水蒸气;

④该混合气体只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气。

〔査阅资料〕①无水硫酸铜遇水由白色变为蓝色;

②碱石灰是固体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

③氢气与一氧化碳都具有还原性。

〔收集证据〕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部分夹持仪器已略去),并进行了实验。

(1)装置A中无水硫酸铜由白色变为蓝色,装置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得出的结论为混合气体中有________。

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反应前装置C中的药品为__溶液。

(3)反应后E中红色氧化铁粉末变为黑色,F中无水硫酸铜由白色变为蓝色,G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混合气体中还存在的气体是________。

〔实验结论〕猜想________正确。

〔实验反思〕经过讨论,同学们将上图装置进行了简化,只用右图所示装置并自选必要试剂就能完成探究(假设每步都完全反应)。

实验过程中干燥的凉烧杯内壁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应补充的最后一步实验操作及现象是________。

22.(2020·

苏州)钢铁的腐蚀是重要研究课题。

(知识回顾)用如图所示实验进行铁钉腐蚀的研究。

一段时间后试管A、B中铁钉几乎没有生锈,而试管C中铁钉明显锈蚀,试管D、E中铁钉严重锈蚀。

(1)由A、B、C的现象可知,铁的锈蚀是铁跟________(填化学式)等物质作用的过程。

(2)试管B中使用“煮沸并迅速冷却的蒸馏水”,其目的是________。

(3)(实验探究)向试管D中(含生锈铁钉)加人过量10%稀盐酸,浸泡。

可观察到铁锈逐渐消失,铁钉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呈黄色,一段时间后黄色变为浅绿色。

写出铁锈溶于盐酸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

(4)推测试管D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浅绿色,可能是因为氯化铁与某些物质发生反应所致。

现进行如下3个实验(持续10小时,已知氢气不影响该反应)。

实验I

实验Ⅱ

实验Ⅲ

实验内容

溶液颜色始终呈黄色

产生红褐色沉淀

溶液逐渐由黄色变浅绿色

①设计实验I的目的是________。

②综合分析上述3个实验,试管D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浅绿色的原因是________。

(5)(拓展延仲)研究水样的pH、水中溶解氧浓度与钢铁腐蚀速率的关系。

查阅相关文献得到如下资料。

如图表示水样温度22℃、氧含量6mL·

L-1时,钢铁腐蚀速率与水样pH的关系。

当pH<

4时,钢铁腐蚀速率明显增大的原因是________。

(6)如图表示温度22℃、pH=7时,钢铁腐蚀速率与水中溶解氧浓度的关系。

当溶解氧超过20mL·

L-1时,钢铁腐蚀速率明显下降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23.(2020·

连云港)中和反应是化学核心概念之一。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中和反应展开了探究。

(实验目的)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发生化学反应。

(实验步骤)

步骤一:

取一定量稀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中,滴加2滴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

步骤二:

用仪器A吸取稀盐酸向烧杯中逐滴加入,边滴加边用玻璃棒搅拌,红色变浅直至消失。

步骤三:

向溶液中继续滴加稀盐酸至溶液呈酸性,用玻璃棒蘸取其中溶液,在酒精灯上加热至蒸干,有白色固体产生。

(1)(思考拓展)

从下列仪器中选择步骤二中的“仪器A”,名称是________。

(2)兴趣小组认为仅从上述步骤二的现象,难以证明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查阅资料:

(i)酚酞试液在不同的pH时变化情况如下:

pH

0~8.2

8.2~10.0

10.0~14.0

颜色

无色

粉红色

红色

(ⅱ)氢氧化钠溶液的pH随浓度的降低而减小。

兴趣小组据此形成了对比实验方案以排除干扰,该对比实验方案是________。

(3)为确认步骤三中的白色固体是氯化钠而不是氢氧化钠,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

将白色固体溶于水形成溶液,均分成两等份

向其中一份滴加CuSO4溶液,振荡、静置

①无________色沉淀生成

白色固体不是NaOH。

向另一份滴加AgNO3溶液,振荡、静置

出现白色沉淀

②白色固体是Na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4)(继续探究)

如图1是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从微观角度分析,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_。

(5)兴趣小组认为上述实验对反应实质缺少直观的验证。

査阅资料:

(ⅲ)变色硅胶为蓝色,吸水后呈红色。

(ⅳ)变色硅胶与NaOH固体充分混合,无明显现象;

变色硅胶与无水醋酸(CH3COOH)充分混合,无明显现象。

兴趣小组据此设计了如图实验,验证中和反应有水生成:

将无水醋酸迅速倒入装有NaOH固体和变色硅胶的试管中,并用玻璃棒在试管中不断搅拌,观察到变色硅胶由蓝色逐渐变为红色,U型管内液面左低右高。

①U型管内液面左低右高说明该反应________热量(填写“放出”或“吸收”)。

②无水醋酸由CH3COO-和H+构成。

变色硅胶由蓝色变成红色的原因是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4.(2020·

衡阳)有位化学教师在实验室取用生石灰时,发现装满生石灰的塑料试剂瓶已经膨胀破裂(如图)。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该老师的指导下,对该生石灰样品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生石灰样品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生石灰样品的成分可能是CaO、Ca(OH)2和CaCO3中的一种或几种。

(1)(实验探究)小华同学设计如下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样品于烧杯中,加水溶解,用手触摸烧杯壁。

烧杯壁发热

________

将①中液体过滤,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入________。

溶液变红

有Ca(OH)2

取②中的少许滤渣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稀盐酸。

无CaCO3

(2)(交流讨论)

同学们经过讨论,发现通过实验②不能得出样品中一定含有Ca(OH)2,理由是_________。

(3)小红同学提出实验③结论也不正确。

他改进实验③,并通过实验证明生石灰样品中含有碳酸钙,他改进实验③的操作内容是________。

(4)通过小组合作,最后得出样品中肯定含有CaO和CaCO3,可能含有Ca(OH)2。

请写出生成CaCO3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5)(反思应用)

①生石灰要________保存。

②设计和分析实验时,要充分考虑反应物的量和生成物等因素对实验结论的干扰。

③要确定样品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钙,还需要学习更多化学知识才能解决。

25.(2020·

黑龙江)某同学发现,上个月做实验用的氢氧化钠溶液忘记了盖瓶盖。

对于该溶液是否变质,同学们进行了以下探究:

(1)(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

变质程度如何?

(做出猜想)猜想一:

氢氧化钠溶液未变质

猜想二:

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变质

猜想三:

(2)(设计实验)请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①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________,充分反应。

猜想二成立

②将步骤①试管中的物质过滤,向滤液中加入________。

无明显现象

(3)(反思拓展)

①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氢氧化钠溶液应________保存。

②分别取两份完全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样品于试管中,向其中一份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另一份加入氢氧化钙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然后将两支试管中所有物质一起倒入废液缸中,得到无色澄清溶液,所得溶液中溶质一定有________。

26.(2020·

哈尔滨)在化学兴趣小组的活动中,老师让甲同学给大家表演了一个小魔术:

“清水变牛奶,牛奶变雪碧”。

A、B、C三种溶液分别是稀盐酸、氢氧化钙溶液、碳酸钠溶液中的某一种。

(实验活动)

(交流讨论)同学们根据新奇的现象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乙同学:

“清水变牛奶”就是无色溶液中产生白色浑浊。

丙同学:

“牛奶变雪碧”就是白色浑浊消失,溶液中产生大量的气泡。

大家都点头认同。

(提出问题)甲同学:

A、B、C分别是什么?

为什么能出现上述现象呢?

(解释结论)丁同学:

根据步骤2的现象可确定C为________(填名称)。

戊同学:

产生步骤1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但还无法确定A、B各是什么。

(实验证明)乙同学:

另取A于试管中,把C滴加到A中观察到的现象如图,因此他断定A是________ 

(填化学式)溶液,同时也确定了B。

(深入交流)甲同学:

步骤1加入B时,溶液中CO32-的数目变化趋势曲线应该是________(如图,填a或b)。

(总结归纳)上述实验活动涉及的这类化学反应,只有当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________时,复分解反应才可以发生,除此之外还可能生成________,且反应前后没有________(答一点)。

小组活动结束,老师为同学们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点赞。

27.(2020·

呼和浩特)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长期露置在空气中的金属M表面会被锈蚀,于是他们一起探究金属M锈蚀的原因。

经检测,锈蚀物中除含有M元素外,还含有C、H、O三种元素。

(1)甲同学依据锈蚀物中的组成元素,推测空气中________肯定参加了反应,但不能确定空气中的氧气是否参与反应。

为了确认空气中的氧气是否参加反应,设计如图系列实验,你认为其中必须要做的对照实验是________(填字号)。

若观察到________(填现象),证明氧气参加了反应。

(2)若金属M是铜,铜器据长期露置在空气中会生成绿色铜锈,它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铜Cu2(OH)2CO3)。

小组同学欲探究Cu2(OH)2CO3的性质。

①Cu2(OH)2CO3的化学性质与Cu(OH)2和CuCO3混合物的性质相同

②Cu(OH)2受热分解生成CuO和H2O,CuCO3的化学性质和CaCO3相似

③白色CuSO4粉末遇水变蓝色

结合以上信息分析Cu2(OH)2CO3加热分解产物为________。

(3)(实验探究)

为进一步验证Cu2(OH)2CO3受热分解产物,从如图中选择部分装置进行实验。

装置的连接顺序为________;

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实验结论)碱式碳酸铜受热易分解。

28.(2020·

锦州)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氢氧化钠、碳酸钠、氯化钙、碳酸钙中的一种几种。

为了确定其成分,某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微溶性物质按可溶处理)。

(查阅资料)氯化钡溶液呈中性。

(实验探究)

(1)实验一:

取一定量白色粉末放入烧杯中,加入足量水,搅拌,静置,观察到烧杯中有白色不溶物。

由此小明得出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碳酸钙。

(讨论交流)有的同学对小明的结论提出了质疑,认为其结论不一定正确,理由是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实验二:

为进一步确定白色粉末成分,继续进行实验。

步骤Ⅰ:

取实验一中的上层清液少量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过滤

产生白色沉淀

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________

步骤Ⅱ:

取步骤Ⅰ中的滤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

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

(3)(实验结论)综合以上探究,同学们通过讨论确定了白色粉末的组成,其可能的组成有________种情况。

(4)(反思评价)

a.步骤Ⅰ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

b.下列物质能替代步骤Ⅱ中酚酞溶液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石蕊溶液

②氧化铜

③二氧化碳

④硫酸镁溶液

⑤稀盐酸

29.(2020·

泰州)酸碱中和反应是初中阶段重要的一类反应,请你一起参与探究。

(1)(实验探究Ⅰ)在50mL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50mL一定浓度的盐酸,并用玻璃棒搅拌,观察到溶液的温度________,由此现象小李同学得出两者能发生反应的结论。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后,小张同学发现此结论不够严谨,设计了下列3个对比实验:

①50mL一定浓度的盐酸与50mL蒸馏水混合,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

②50mL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与50mL蒸馏水混合,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

③50mL一定浓度的盐酸与50mL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

用数字化实验技术测得3个实验,溶液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2)由图可知,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稀释时均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但它们稀释时温度的变化量远________两溶液混合时温度的变化量。

(3)从微观角度分析,此中和反应的温度变化主要是由于________(填离子符号)两种离子发生反应放出热量的缘故。

(4)(实验探究Ⅱ)

在50mL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2~3滴酚酞试液,再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并用玻璃棒搅拌,溶液颜色由红色刚好变为无色时,可说明两者发生了反应。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5)取一定量反应后的无色溶液加热蒸发,在蒸发的过程中,“意外”发现溶液由无色又变成红色。

同学们对红色溶液中溶质的成分(酚酞除外)进行再探究。

酚酞在pH<

8.2的溶液中呈无色,在8.2<

pH<

14的溶液中呈红色。

作出猜想:

猜想一:

NaCl

NaCl、NaOH

NaCl、NaOH和Na2CO3

同学们讨论后一致认为猜想________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___。

实验验证:

取样,滴加________,无气泡产生,猜想三不正确。

原因分析:

反应后无色溶液中仍存在少量NaOH,加热蒸发,当溶液的pH在________范围内,溶液的颜色变红。

总结反思:

向某碱性溶液中滴加2~3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后溶液的颜色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变红。

30.(2020·

天水)氢化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H+H2O=NaOH+H2↑。

在实验室里,小强先取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于烧杯中,再将少量氢化钠加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初中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