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地意境》教学设计课题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827269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26.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水画地意境》教学设计课题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山水画地意境》教学设计课题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山水画地意境》教学设计课题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山水画地意境》教学设计课题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山水画地意境》教学设计课题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水画地意境》教学设计课题Word下载.docx

《《山水画地意境》教学设计课题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水画地意境》教学设计课题Word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水画地意境》教学设计课题Word下载.docx

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教材选择了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六幅中国山水画作品,这些作品具有非常高的审美价值。

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成就,与相隔数千年的青铜礼器交相辉映,是艺术史上罕见的艺术珍宝。

中国现代山水画,面对时代的发展,中西融合,表现出崭新的动人意境。

教材通过“体会与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拓展思维、敢于创新,不拘技法,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总之,较全面地介绍了中国山水画的创作手法和意境的表现。

学情分析:

1.学生的基本情况:

高一年级的学生思维敏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学艺术修养,他们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欣赏与分析问题的能力。

而且学生已经接触了中国画的学习,初步掌握了中国画注重笔墨以及以物言志的特点,为本单元诗情画意的山水画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所以在这一课中,我侧重于培养学生对中国山水画意境美的体会。

2.学生学习需要分析:

通过对山水画构图、空白、墨色的分析,使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是怎样表现意境的,同时初步了解诗、画相互转换的过程与典型例示。

在本课中,我会引导学生通过对大师们作品的欣赏,展开积极的讨论,并对学生讲解有关本课的知识,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方式:

欣赏讨论与实践课业类型:

欣赏+绘画

教学媒体:

本课教学需要多媒体课件的辅助。

多媒体课件贯穿整个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里面收集了一些中国山水画作品图片、影视资料、及音乐。

形象直观生动,信息量大,既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和直观性,又扩展了学生的视野,更充实和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中国山水画的分析、理解,了解山水画的成就及有关画家,使学生热爱中国传统绘画,感受自然与艺术的丰富多彩,从而更加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2.认知目标:

①欣赏中国山水画作品,感受历代画家是如何用山川之景抒画家之情的,是如何在丰富多彩的自然美中表达中国人的自然观和审美观的。

②分析山水画作品中意境的表现,初步理解对意境营造是画家追求的艺术境界,是山水画的灵魂。

3.能力目标:

尝试选用(或作)一首小诗或散文,概括地表达出你所喜欢的山水画的意境;

或用学过的笔墨技法,画一幅有意境的山水画,并配上自己喜欢的诗句散文。

通过对课堂情境的创设,使学生理解中国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造能力,继承和发扬中国画的优良传统。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课以体会与实践为主,让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体会“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氛围,所以,我把山水画的意境感知作为本课的重点。

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个体在思维灵动上的取向与难以把握,是本课在意境感知与深入教学上的难点所在。

教学流程示意

情境导入

学生观看动画《山水情》,发表感想。

以“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为题作画。

 

教师示范以“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为题作画。

拿起笔,画一画你心中的山水世界吧!

归纳总结

实践操作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表格描述)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置意图

情境

导入

播放动画《山水情》

提问:

看完这段动画,大家一定深有感触,我想你们现在用一个词来表达一下自己的感受。

总结学生发言:

山水画的意境

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重要范畴,山水画的意境是通过时空境象的描绘,在景与情高度融合后所体现出来的艺术境界。

学生的视听觉充分的享受,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从认识山水画所表现的意境的美入手,感受山水画独特的艺术美感。

新课

讲解

欣赏

分析

设疑

引导

赏析

理解

1.出示课题《中国山水画的意境》

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对意境的创造可以说是山水画家毕生追求的艺术境界。

2.欣赏分析现代画家傅抱石的《平沙落雁》

“平沙落雁”是一首古琴曲,其意是“借鸿鹄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

请同学们总结一下画面:

溪流、荒滩(荒漠)、弹琴的老人、大雁……。

播放古琴曲“平沙落雁”

驰骋自己的想象你感受到了什么样的意境?

总结:

作者以简洁的横图和笔法创造一个无限开阔、空灵而又古雅的境界。

画面中琴声、雁声、水声化成诗一般的意境。

依画之意境作诗:

平地风起愁近秋,

沙飞卷带百花休。

落幸屈子《离骚》奏,

雁去流水《九辩》忧。

3.请大家想一想:

如果让你以“蛙声十里出山泉”为题画一幅山水画,你会怎么画呢?

能描述一下吗?

4.欣赏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

白石老人以诗人的素养、画家的天才、文人的气质创造了如此优美的意境,把诗情画意融为一体,达到了中国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高境界。

中国历来就有诗、书、画同源说,三者的最高境界就是“诗情画意”。

中国山水画各个时代都有“诗情画意”的佳作。

5.欣赏马远的《雪图》

画面的景物虽少,但给人的感受却很丰富,特别是使人感受到一种诗的意境。

马远作品中这种运用大片的空白来衬托气氛,突出主体的艺术手法,是中国山水画的一大创造,还记得这种手法叫什么吗?

“计白当黑”具有以少胜多、以一当十的特点,诗情画意也更为浓厚、鲜明,达到了“无画处皆成妙境”的效果。

6.欣赏分析吴冠中的《大漠》

说一说画家用笔用墨的特色是什么?

7.欣赏黄秋园的《一帘山色雨初晴》

画家用传统的节奏,精妙的节奏,完成了对“诗情画意”的完美追求。

8.教师示范

学生欣赏现代画家傅抱石的《平沙落雁》,总结画面,感受画面带来的意境。

学生思考并描述:

以“蛙声十里出山泉”为题画一幅山水画,会怎么画?

学生欣赏南宋画家马远的《雪图》,回答问题。

学生欣赏现代画家吴冠中的《大漠》,回答问题。

创设欣赏环境,分析中国山水画是如何表现意境的

通过设疑,逐步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巧妙构思和立意。

进一步分析中国山水画是如何表现意境的?

实践

操作

教师巡回指导。

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到动手练习中去,对于动手能力差的学生,教师可适当加以指点。

学生创作活动

通过创作活动,培养学生想象和创造能力以及更进一步理解山水画的意境美。

分享

交流

完成的学生作品挂到展示板上,大家观看互相交流。

学生分析交流创作体会

效果

评价

学生自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

通过评价阶段提高学生鉴赏与评价能力。

归纳

总结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创造需要以高度的意匠手段和表现媒体来完成。

希望同学们有机会多练习,并注意加强自身的艺术修养,从而创造出富有新鲜艺术魅力的新时代的意境美。

拓展

提高

1.课后选择古今山水画作品进行审美评述,体会不同作品的意境和审美意蕴。

2.山水画的主要描写对象是自然风景。

它不但表现了丰富多彩的自然美,而且体现了中国人民的自然观与社会审美意识,甚至从侧面间接地反映了社会生活。

注:

教学过程(表格描述)、教学流程(文字描述)

学习评价

效果评价:

(一)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

“中学美术教育应以学生的自由表现为主,重在发展学生与生具有的创造本能与创造热情。

”为了实现这一评价目的,必须确立一种全新的课程评价理念。

要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改变过去的鉴定,甄别为主的单一的评价标准,以体现美术综合课程多样化、个性化、创造化等特征;

要从静态的评价教学结果转为动态的对教学的过程进行分析和评价。

1.学生是否参与思考与发言,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95%是)

2.学生通过欣赏能否理解山水画的意境及意境是如何表达出来的,能否自己进行欣赏分析,阅述某一作品的意境之所在,进行自主学习的探索。

(100%能)

3.学生是否认真地进行了创作练习,不论画的好坏,评价其是否在动手去认真地完成这件工作。

(100%能)

4.学生能否在实践中对自我进行评价,并对他人的作品发表评价看法与观点,参与到自我评价和与他人的互评中。

(98%能)

(二)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

1.教师是否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现状作了充分的分析,并运用适当地教学手段和策略进行教学。

(是)

2.教师是否进行了充分的备课,并在教学过程中能否灵活掌控教学进度和内容。

(是)

3.教师的讲解内容是否精要到位、深入浅出,能否使全体学生正确理解和感悟老师的教学内容。

4.教师能否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鼓励与肯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很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能)

5.教师能否通过欣赏给学生以全新的感受,使学生理解山水画的意境,理解山水画的诗情画意。

用艺术的力量给学生以艺术的感染,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和审美素养。

(能)

6.教师能否在实践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其大胆地创造,大胆地动手绘画。

(能)

教学反思

1.本节课侧重于培养学生对中国山水画意境美的体会。

我从备课开始就觉得:

国画从一般技法表现讲,难以体现中国画这一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瑰宝之精髓。

诗、书、画溶为一体,这才是中国画的真谛。

是“国粹”“国学”的一部分,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外国人叹为观止的。

因此我认为学生到了高中,理应对我们祖国的伟大传统文化艺术有所领略。

所以我在国画中多加了些课时,力求使学生全面了解体会并实践“诗情画意”,并运用所掌握的绘画语言来依诗作画。

2.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主题创作的能力。

学生自由选择主题进行诗情画意山水画的创作,并互相分析、探究在创作中所运用的技法;

学生体验传统技法和现代技法结合在创作中的效果;

在画面依画作诗或依诗作画。

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加深了学生对中国山水画意境美的体会和理解,提高了绘画创作水平,不仅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更增加了他们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以及拼搏进取的信心。

3.多媒体辅助教学

(1)利用大屏幕展示山水画作品,让学生欣赏分析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

(2)利用课件展示教师作品及演示,清晰、直观、有感染力。

(3)利用背景音乐营造愉悦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如身临其境,产生创作灵感和激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