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家电产业集群的发展状况和发展策略研究.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819363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9.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慈溪家电产业集群的发展状况和发展策略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慈溪家电产业集群的发展状况和发展策略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慈溪家电产业集群的发展状况和发展策略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慈溪家电产业集群的发展状况和发展策略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慈溪家电产业集群的发展状况和发展策略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慈溪家电产业集群的发展状况和发展策略研究.docx

《慈溪家电产业集群的发展状况和发展策略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慈溪家电产业集群的发展状况和发展策略研究.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慈溪家电产业集群的发展状况和发展策略研究.docx

慈溪家电产业集群的发展状况和发展策略研究

内容摘要

改革开放30年以来,由于产业集群的发展,慈溪经济实现了很大的飞跃。

多年来,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特色产业为支柱的专业化产业集群的发展对慈溪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其中家电产业集群是这些特色产业的典型代表。

本文简要介绍慈溪经济发展的总体特征,并着重分析论证慈溪家电产业集群的发展优势和不足,深入认识慈溪产业集群中存在的低技术含量、品牌缺失、企业规模小、布局相对分散、相互间的协作能力差等相关问题,并总结出产业升级的策略,以此来提高以家电产业为代表的特色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关键词:

慈溪经济、发展模式、家电产业、产业集群

 

ABSTRACT

After30yearsofreformandopeningup,duetothedevelopmentofindustrialclusters,Cixi'seconomyhasagreatleapforward.Overtheyears,thespecializedindustrialclusterdevelopmentwithfeaturesassmallandmediumenterprisesasthemainstayandcharacteristicsindustryasthepillarindustryplayedacrucialroleinpromotingthedevelopmentofCixi’seconomy.Andthehouseholdelectricalappliancesindustryclustersisthetypicalofthecharacteristicsindustry.ThepaperwillbrieflyintroducethefeaturesofCixi’seconomyandfocusonthestrengthsandweaknessesofthedevelopmentofhouseholdelectricalappliance,analyzetheproblemssuchaslow-techcontent,themissingbrand,small-scaleenterprises,thelayoutoftherelativedispersion,inter-relatedissuesandpoorcoordinationabilityinthedevelopmentofCixiindustryclusters.Andsumupthestrategyofindustrialupgradinginordertoimprovethehomeelectricalapplianceindustry,asrepresentedbythecharacteristicsoftheoverallcompetitivenessofindustry.

 

KEYWORDS:

Cixi’seconomy,Modeofdevelopment,Householdappliancesindustrial,Industrialcluster

 

正文目录

第一章引言

第一节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特色产业为支柱的专业化产业集群的发展对慈溪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慈溪市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南翼环杭州湾地区上海、杭州、宁波三大经济都市金三角的中心,区位和交通优势十分明显。

但是,慈溪人多地少,自然资源比较匮乏,水资源奇缺,历史上是一个产棉为主的农业县,改革开放以前几乎没什么农业。

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经济社会和城乡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巨变,基本实现了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由农村为主体向城镇为主体,从一个农业小县变为全国百强市。

其经济活跃,市场化程度高,个体、私营、民营经济较为发达,形成了家电、轴承、轻纺等36个特色块状经济,初步成为在全国具有较大知名度的“家电之都”、“轻纺基地”、“轴承王国”,其中家电产业更是典型代表。

这些特色产业的集群化发展是慈溪外贸发展的重要因素,是慈溪经济高速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但是,目前慈溪产业集群发展面临着很多问题。

其竞争优势主要依靠低成本、低价格,体现在低廉的劳动力价格和土地成本上,低水平生产能力过剩,人均劳动生产率低,产业技术水平低,专业人才匮乏,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同时集群中同类中小企业专业化协作差甚至出现恶性竞争,这种状况的存在不利于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这些曾被掩藏在经济快速发展表象下的问题已不容忽视。

因此,通过研究慈溪家电产业集群的发展状况来深入认识慈溪产业集群中存在的问题,并总结出产业升级的策略,对于提高以家电产业为代表的特色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保持慈溪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节研究方法和基本框架

论文研究的主要方法是通过归纳相关数据对慈溪家电产业集群进行实证分析论证。

以“产业集群——慈溪产业集群——慈溪电器产业集群”为主线,逐步深入分析。

在总结集群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产业升级是突破产业集群瓶颈制约的关键。

通过各种措施实现产业升级,使产业集群产生巨大的经济效应,提高慈溪经济整体竞争力。

本论文对慈溪家电产业集群的发展状况进行详细考察,并探讨在当前所面临的瓶颈制约下,如何通过相关措施实现产业升级,促进家电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具体来说,论文的阐述主要分为四章。

第一章是引言,简要概述了本篇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是关于慈溪家电产业集群发展的背景条件和发展历程的研究。

这一章先从慈溪的地理位置和人口资源分布等方面来介绍慈溪的基本条件,再通过各种数据对慈溪经济的发展模式和特征进行实证分析,最后在此基础上对慈溪家电产业集群的发展历程进行总结归纳。

第三章是本论文的核心部分,详细探讨了慈溪家电产业集群的发展特点,重点分析家电产业集群发展的动力和优势以及家电产业发展的不足之处,并介绍在国际金融危机下家电产业所面临的困境。

第四章探讨了慈溪家电产业的发展策略。

认为要突破重围实现慈溪家电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就必须实现产业升级。

主要措施有:

创品牌,从OEM向ODM发展;进行企业内部制度的创新,构建中小企业管理机构;政府政策支持等。

 

 

第二章慈溪家电产业集群的发展背景及历程

第一节慈溪基本介绍

慈溪位于东海之滨,东离宁波60公里,北距上海148公里,西至杭州138公里,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南翼环杭州湾地区,上海、杭州、宁波三大都市经济金三角的中心,区位和交通优势十分明显。

市域总面积1154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01万,暂住人口56万,辖17个镇、3个街道,308个行政村(居委)。

慈溪历史悠久,自然条件优越。

因治南有溪,东汉董黯“母慈子孝”传说而得名,始称慈溪。

慈溪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

境内“二山一水七分田”,慈溪拥有三大传统的区域特色文化:

青瓷文化、围垦文化、移民文化。

在晋唐时期,慈溪上林湖青瓷远销海外,架起了通往世界的“海上丝绸之路”。

平原大部分由海涂围筑而成,故有“唐涂宋地”之称。

北部杭州湾还有70余公里海岸线及大片滩涂,是一个典型的围垦城市,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海涂资源,近期可围垦开发的海涂近10余万亩,是全省土地后备资源最丰足的地区之一。

2007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30.91亿元,比上年增长14.6%,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5.11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5.51亿元,分别增长21.1%和22.7%,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4%,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11.8%和11%。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24535元和11126元,分别增长13.5%和16.3%。

以全国1/8000的土地,创造出1/600的财政收入、1/500的生产总值、1/400的进出口额。

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名列全省前茅,在第七届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比中居全国第3位,在全国百强县中排名第7位。

 

第二节慈溪经济发展模式和特点

当前经济学界普遍公认的国内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主要有这么几种。

诸如初始阶段以通过发展乡镇集体企业进行非农化改造为特征的“苏南模式”。

以主要依托外力发展“三资企业”为主体的“珠三角模式”。

以注重发展个私民营经济、实行市场化调节为主体的“温台模式”。

就慈溪来说,慈溪的发展路径或模式具有自身独特的内涵和个性。

属于“宁波模式”,即称之为“多种所有制共生共荣的混台经济发展模式”。

这种模式既有自身的特质,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普适性。

改革开放以来,慈溪经济高速增长,各项经济指标位居全省和全国前列,经济基本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目前分别在全国百强县(市)中排名第7位。

回顾总结这3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慈溪在实现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由农村为主体向城市为主体、由贫穷、温饱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过程中,走的是一条内生型渐进式发展路径。

它汲取了苏南模式,珠三角模式和温台模式的合理内核,推动和促进民间张力得以充分释放,进而形成具有区域自身个性的发展路径和轨迹。

具体特点如下。

一是先商后工,以商贸带动加工业发展。

从产业发展形态看,慈溪所走的是一条以商带工,以工促商的道路。

从棉农走街串巷卖棉花到数万农民搞推销,再到形成专业市场,带动了家庭工业的起步和发展,推进了农村的工业化进程。

专业市场成为连接大量中小企业的结点和中小企业得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

表2-1列出了慈溪市2003年以来的三次产业结构变动情况。

从表中可以看出,近年来,慈溪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工业制造业的发展,其第二产业的发展仍然较快。

表2-1慈溪市三次产业结构变化(单位:

亿元)

年份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三大产业比例

2003年

17.72

144.77

82.55

7.2:

59.1:

33.7

2004年

19.67

175.9

100.09

6.6:

59.5:

33.9

2005年

20.84

230.06

124.33

5.6:

61.3:

33.1

2006年

22.79

263.41

147.63

5.0:

62.2:

32.8

2007年

24.95

329.42

176.54

4.7:

62.0:

33.3

2008年

28.51

373.73

199.56

4.7:

62.1:

33.2

根据历年《慈溪统计年鉴》数据整理

从表2-1中可以看出,慈溪市2003年第一产业产值为17.72亿元,第二产业产值为144.77亿元,第三产业产值为82.55亿元,第二产业产值占总产值的59.1%;2004年第一产业产值为19.67亿元,第二产业产值为133.3亿元,第三产业产值为100.09亿元,第二产业产值占总产值的59.5%;2005年第一产业产值为20.84亿元,第二产业产值为230.06亿元,第三产业产值为124.33亿元,第二产业产值占总产值的61.3%;2006年第一产业产值为22.79亿元,第二产业产值为263.41亿元,第三产业产值为147.63亿元,第二产业产值占总产值的62.2%;2007年第一产业产值为24.95亿元,第二产业产值为263.41亿元,第三产业产值为147.63亿元,第二产业产值占总产值的62.2%;2007年第一产业产值为24.95亿元,第二产业产值为329.42亿元,第三产业产值为176.57,第二产业产值占总产值的62%;2008年第一产业产值为28.51亿元,第二产业产值为373.73亿元,第三产业产值为199.56亿元,第二产业产值占总产值的62.1%。

从中可知,近年来慈溪第二产业发展迅速,对慈溪经济的发展起着支柱作用。

二是先小后大,重视民间力量和群众首创精神。

从产业发展模式看,从小做起,小打小闹就成了慈溪发展初始阶段的必然选择。

以小配件、小加工入手,一单帮户或合伙制起步。

随着企业的逐步发展,企业规模和组织形式等开始逐步演进,家庭作坊在日益减少。

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数量在稳步增加,部分企业开始向规范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发展,产业体系业日益扩大,逐步形成目前包括家用电器、轻纺化纤、轴承、打火机、家具制造、服装、鞋帽等门类繁多的加工制造业体系和企业群体。

资料来源:

历年《慈溪统计年鉴》

图2-12003-2008年慈溪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状况

从图2-1中可以看出,近年来慈溪规模经济发展迅速,2003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为334.9亿元,2004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为449.45亿元,2005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为614.8亿元,2006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为776.29亿元,2007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为969.17亿元,2008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为1059.98亿元。

三是先内后外,重视对周边资源的利用和发展开放型经济在创业之初,大量的中小企业在上海开发市场,从上海引进设备、技术和资金。

沿着委托加工和技术模仿的路线,慈溪的企业以较低的成本获得了较快的技术进步,并提升了竞争能力。

而企业竞争能力的提升相应地决定了90年代中后期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的兴起。

目前全市出口市场遍及五大洲176个国家或地区。

轴承、家电、服装、打火机等七大支柱行业,出口额最近5年来年均增速高达25%以上。

同时,近年来随着块状特色产业集群的加速形成和发展,日益精细的产业分工和较好的产业配套环境,正成为慈溪重要的引资方式。

近年来,该市实际利用外资额连年实现高幅增长。

图2-2显示出这种增长情况。

从图2-2中可以看出,2003年慈溪市实际利用外资额2.12亿元,2004年实际利用外资额2.81亿元,2005年实际利用外资额3.01亿元,2006年实际利用外资额3.37亿元,2007年实际利用外资额3.86亿元,2008年实际利用外资额4.05亿元。

 

图2-22003-2008慈溪实际利用外资情况

 

资料来源:

历年《慈溪统计年鉴》

图2-22003-2008慈溪实际利用外资情况

 

第三节慈溪家电产业集群的发展历程

回顾和研究慈溪家电产业集群30年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慈溪家电产业的发展是以分工协作、紧密配合为特征的产业集群化发展的模式。

从慈溪优势产业发展的轨迹看,是一个产业结构逐步调整、增长方式不断转化、持之有效的阶梯式上升的发展过程。

一、以乡镇企业崛起为特征的产业起步阶段

基本资源条件和地理环境对一个区域优势产业的形成具有基础性作用。

慈溪地处东南沿海杭州湾喇叭口的南岸,盐碱地占全市面积的77%以上,人多地少,自然资源贫瘠,但近靠上海和宁波等口岸城市,对外联系的水上通道较为便利,使慈溪很早就具有了发展工商业的内在动力,并形成了艰苦创业的人文精神。

浙东三北平原旱地多、水田少,较适宜于棉花种植,慈溪曾是国内重要的棉区。

全市人均耕地不足0.6亩,自然资源贫瘠,加上植棉投工时间长且零星分散,因而农村劳动力空闲时间多、收入少。

这为慈溪传统的轻纺行业发展打下现实基础。

解放初期慈溪尚存纺织业、食品制造业、木材加工业等依托原材料初级加工生产的基础产业,发展速度十分缓慢。

解放以后,慈溪的社队企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并在改革开放之初形成了一定数量的集体资产。

20世纪80年代初期慈溪已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块状特色产业,除了原有的轻纺等传统产业外,塑料制品业、模具产业等为优势产业配套的相关产业也相继发展。

地方政府在原有的社队企业和集体资产的基础上,致力于加快发展以小家电、五金加工等配件、轻纺针织等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产品为主体的乡镇企业,并形成了具有一定比较优势的区域优势产业基础,这部分产业成为日后慈溪家电产业发展的源头,并开始不断孕育发展和壮大。

这一阶段是慈溪家电产业奠定基础的关键时期,并对日后家电产业的深入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以产权改制和个私驱动为特征的家电产业快速增长阶段。

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优势产业发展进程的加快,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束缚下的乡镇企业内外矛盾逐渐暴露,政企不分、产权不清、目标不明等诸多不利因素进一步制约了优势产业的快速发展。

与此同时,具有灵活机制、经营活力的个私经济开始在温州等地迅速发展,并逐渐在全国形成影响,毗邻温州的慈溪地方政府因势利导,及时提出走国有、集体、个私和外资“四轮齐驱”的优势产业发展路子。

一方面大力推动乡镇企业进行股份(合作)制改造,另一方面积极鼓励个私民营经济的发展,共同推动优势产业的增长。

20世纪90年代初中期,慈溪市政府按照“先开放,后疏导;先发展,后规范;先繁荣,后管理”的方针,进一步制定并实施了加快优势产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区域优势产业得以迅速发展,并进一步巩固了在产业发展中的领先优势。

三、以块状优势产业集群形成为特征的外向经济拉动阶段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家庭作坊、联合经营等个私经济为重要载体的优势产业迅速发展,带动了优势产业群的集聚,形成“一户赚了钱,百户仿效干”,“一户带一村,一村带一乡,一乡成一品”的专业化区域生产组织和特色块状经济。

附海、周巷、观海卫的家电,横河的轴承,浒山、坎墩的轻纺,宗汉、逍林的化纤等块状产业集群相继形成。

块状集群经济的发展为慈溪形成了良好的产业竞争优势,并迅速形成了国际竞争力。

与此同时,随着国家沿海开放战略实施进程的加速,慈溪抓住这个机遇,先后实施了“外贸启蒙运动”、推进“千家万户奔外向”等举措,优势产业的外贸出口步入了外向拉动的增长阶段。

1998年以来,慈溪四大优势产业外贸出口快速增长,面向国际市场的企业数量逐渐壮大,自营出口额从1998年的2.87亿美元增长到2004年的22.83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到32.4%。

出口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同期GDP的增长速度。

优势产业快速的出口增长使得慈溪市的外贸依存度从1998年的21.7%提高到2004年78.0%。

同时,随着优势产业出口总量的扩张,出口商品的结构和出口市场也逐渐多元化。

这一阶段是慈溪放眼全球,积极融入国际产业链垂直分工体系的重要时期,是发展开放型经济的一个重要战略性转变阶段。

四、以产业园区化发展为特征的家电产业整合提升阶段

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块状优势产业集群是慈溪经济发展的特点和优势,而产业园区是经济发展的平台和高地。

现在区域优势产业的竞争集中表现在产业园区经济的竞争上,园区大发展就是经济大发展。

产业园区化发展有利于产业招商、人才集聚、设施共用、资源共享,是优化布局结构、提升产业层次的一个有效抓手。

进入21世纪后,慈溪市政府针对产业密集度高,专业化分工细,产业关联度大,特色优势明显等特点,积极推进杭州湾产业新区和慈东工业园区为核心的一批优势产业园区(或产业集聚区块)建设,引导中小企业集聚发展,以此作为发展工业和优化产业布局的一项基本措施。

严格禁止新上工业项目园区外布局,并对在中心城区的污染严重、用地规模大的工业企业逐步实施“腾笼换业”,促使“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家庭作坊逐步向现代特色产业园区转变,家电等优势产业在整合中得到进一步提升,规模效应进一步显现,整体竞争力不断提高,目前全市家电产业有70%入驻产业发展园区。

 

第三章慈溪家电产业集群的发展状况

第一节产业集群相关研究理论

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区域内,业务相互联系、地理位置接近的公司和机构的集合。

这种集群向上可以延伸到供应商,向下可以延伸到销售渠道和客户。

一般认为第一个对产业集群问题进行直接研究的是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

马歇尔认为是由专门人才、专门机械、原材料提供、运输便利以及技术扩散等一般发达的经济”所造成的“外部经济”促使形成企业的地理集中和相互依赖,开启了集群理论的大门,为集群的理论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美国管理学大师波特认为,产业集群是用来定义在某一特定领域中(通常以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

产业集群又被一些学者称之为“产业群、产业簇群、企业集群、产业区”等。

国内学者对企业集群理论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

主要是针对企业集群的原因、体现和培育的研究。

如魏守华等人(2002)解释了集群的成本优势;汪文明和范阳东(2000)指出了集群内企业的柔性生产特点;郑健壮和吴晓波(2003)解释了集群企业创新优势产生的原因。

蔡宁、杨闩柱(2001)则认为,企业集群优势的发展是一个动态演变的过程。

尽管企业集群优势的研究取得了一般性的共识,但仍然有很多关于集群优势的问题亟待解决。

产业集群的研究一直在不断地深化,新的理论不断产生,如产业区域理论、环境创新理论等。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集群在中小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是巨大的。

中小企业产业集群这种能够使中小企业在保持独立性的基础上,把竞争从单个企业提升到了中小企业群体,将中小企业自身的灵活性与产业集群网络的稳定性有机地结合起来,表现出较强的竞争优势。

中美国硅谷、印度班加罗尔的软件业、芬兰的ICT产业集群等,都充分验证了集群在推动中小企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综合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产业集群发展具有诸多优势:

一、成本优势。

由于集群内企业布集中形成了一个高效的专业化分工协作体系。

从而使得企业的成本优势明显。

(1)环境成本低。

集群内企业形成相对集中的地理空间布局,分布密度高,可充分利用基础设施,使成本明显降低。

(2)是信息成本低。

集群区域内企业相对集中,企业容易通过市场的变化灵敏捕捉各种最新的市场技术信息,企业间通过面对面交流沟通实现信息共享,技术共享,有利于企业的生产更加贴近市场,或者超前于市场。

(3)配套成本低。

集群内部各个不同形式的专业化企业仅是整个产业链中的一个环节,相互之间形成了高效的分工协作系统,有利于降低企业之间产品采购、运输和库存费用等成本。

二、创新优势。

由于地理接近、业务联系紧、信息交流快,市场上任何一个具有潜力和市场前景的重大技术创新,集群内企业几乎都会同步吸纳消化这种创新成果,通过快速学习和模仿实现自身的更新和升级。

三、市场优势。

(1)有利于形成专业市场。

企业集群的发展为在区域内形成专业市场提供了条件,而专业市场的形成又将推动产业的发展。

(2)有利于建立区域性品牌。

区域性品牌是众多企业品牌精华的浓缩和提炼,与单个企业品牌的相比具有更广泛、持续的品牌效应。

企业通过集聚利用群体效应,有利于区域性品牌的建立,有利于集群内企业对品牌产生的效益共享。

(3)有利于企业走向国际化经营。

企业集群利用其产业规模可以帮助中小企业直接参与国际竞争,增强市场竞争力。

四、扩张优势。

产业集群企业间形成的外部规模扩张优势远优于单个企业内部扩张优势,它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巨大规模,拉动区域经济快速增长。

由于集群区域内企业的赢利示范效应,会不断吸引新的投资进入。

同时随着企业集群规模的扩张,更多资金和生产要素进入产业集群区,大量配套企业和服务性企业也相伴产生,集群区域内的就会出现全方位的高速扩张,不断拓展产业链,产业规模成倍增长,迅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第二节慈溪家电产业集群发展的优势

一、基本资源条件和地理位置优势

基本资源条件和地理环境对一个区域优势产业的形成具有基础性作用。

慈溪地处东南沿海杭州湾喇叭口的南岸,盐碱地占全市面积的77%以上,人多地少,自然资源贫瘠,但近靠上海和宁波等口岸城市,对外联系的水上通道较为便利,使慈溪很早就具有了发展工商业的内在动力,并形成了艰苦创业的人文精神。

慈溪曾是国内重要的棉区。

全市人均耕地不足0.6亩,自然资源贫瘠,加上植棉投工时间长且零星分散,因而农村劳动力空闲时间多、收入少。

这为慈溪传统的制造行业发展打下现实基础。

建国初期慈溪尚存纺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