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建设的基本经验和启示.doc
《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建设的基本经验和启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建设的基本经验和启示.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形势下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基本经验和启示
李劲宏,四川理工学院
摘要: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
在中国共产党建立90周年之际,在十二五开局之年,本文结合具体实际,从三个方面总结了在创建学习型、创新型基层党组织和创先争优过程总的基本经验,为进一步创建具有更高凝聚力、战斗力的高校基层党组织贡献力量,为实现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深入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提供保障。
关键词:
90周年高校基层党组织基本经验启示
高校基层党组织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的基本单位,是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高校事业发展的重要依靠力量。
充分认识加强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大意义,在高校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中营造学习先进、争当先进、赶超先进的浓厚氛围,充分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提升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影响力、感召力,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高校深入贯彻落实,变成广大师生员工的共同认识和一致行动,是推动高校发展的强大动力,是高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实现党在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深入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的有力保障。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高校基层党组的战斗堡垒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党在高校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重要阵地,是新时期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事关高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第一,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是新时期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党的建设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高校是知识密集、人才云集、信息聚集的地方,在创造知识、培养人才、服务社会方面有着独特、不可替代的作用。
知识的高度密集使高校成为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重要力量,对政治文化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强大的辐射力和影响力;人才的高度云集使高校基层党组织成为联系有影响的专家学者的重要桥梁,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到高级知识分子群体认同的基础和保障;信息的高度聚集使高校成为传播科学、培养人才、创新理论和塑造精神的重要阵地,高校逐渐走向社会的中心,成为引领社会发展方向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国家加大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的力度,使高校每年发展党员数量超过全国发展党员总数的三分之一,高校党员队伍成为党的队伍的重要方面军。
当前要打好国家全面转型的攻坚战,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第二,高校基层党组织肩负教书育人、培养人才的根本任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直接关系着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关系着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
把大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高校党组织必须担当的重要政治责任,是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本质要求。
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大学生是国家的人才资源,是社会的中坚力量。
培养理想远大、信念坚定,品德高尚、意志顽强,视野开阔、知识丰富,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大学生是对大学教育的基本要求。
高校党组织要在大学生培养的过程中发挥方向引领和政治保障的重要作用,在确保大学生学好知识,增长本领的同时,还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武装广大学生头脑,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从而切实增强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
第三,当前高校党组织面临着破解高校发展难题和发展瓶颈的繁重任务,推动高校改革发展,维护高校和谐稳定成为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第一要务。
自高校扩招以来,我们国家的高等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迅速实现了从精英化到大众化的跨越。
高等教育发展的黄金期也是矛盾凸显期。
实现高等教育发展的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相统一的任务非常繁重。
按照高等教育法的规定,中国高校的领导体制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对于高校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党组织负有领导责任。
这就迫切要求高校基层党组织发挥“平衡器”和“稳定器”的作用,一方面平衡快速发展带来的利益分配不均衡,确保教育公平,确保发展成果惠及大多数群众;一方面把握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广大师生可承受的程度,确保有一个稳定和谐的环境氛围。
为实现高校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紧跟时代,大胆创新,加强党员先进性教育,系统推进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不同的社会需求对高校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当前,国家深入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对高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这需要紧跟时代,大胆创新,建立健全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制度,进一步明确党组织职责任务,丰富党组织活动内容,系统推进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
基层党组织建设需要在总体主题鲜明之下,系统推进组织活动。
在总体主题鲜明之下,以活动阶段性的有机主题性,推动活动阶段性的递进性,让活动各阶段环环相扣,紧密衔接,形成一个有机系统。
不管在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哪个阶段,都要有非常明确的活动主题,并把活动的主题与该阶段的热点、难点充分结合起来,使主题不仅有引导而且有共鸣。
主题是灵魂,只有主题明确才有活动方向,而有机主题则是生动的灵魂,只有主题的生动才能达到活动的有效,主题的明确和生动这两者都不可同时或却。
而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阶段主题往往在引导上下了功夫,而缺乏共鸣的支持。
因此,要思考通过有机主题激发活动共鸣,只有这样才能给活动参与者烙下深刻的印象,才能触及活动主体的灵魂,达到灵魂的震颤,在活动的渗透深入中防止活动流于形式。
基层党组织建设需要建立健全“三会一课”(党小组会、支部委员会、党员大会、党课)制度、日常工作制度以及党组织建设目标责任制,在这“三会一课”中党支部的日常学习制度很容易流于形式,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缺乏有机的主题,活动参与者被动地、象局外人似的仅仅就时事政治读读文件念念报,不论其形式多么变换,是常规的室内学习,抑或是走出门参观学习,大家通常是就事论事,在谈论中结合自己的少,突出有机主题的更少,由于没有切肤的剖析,学习的内容很容易在三两天内烟消云散,而党员先进性学习的特点是,在主题式(明确主题)的通篇学习结束后布置相关思考题(围绕热点、难点问题的共鸣主题),要求党员撰写主题心得,每个党员在思考作业题的时候,有机主题鲜明,触发个人思维,在有机主题之下,使学习深入到不同的个体思想深处。
党内组织生活和需要确定有机主题,同样引导党外群众开展工作,也需要有机主题。
《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党组织工作条例》第十四条党的支部委员会的主要职责第四条规定:
“经常听取党员和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分析师生员工的思想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讲的就是工作的有机主题明确,由于群众是个体性的,体现到思想一定是多样性的,怎样在个性中找准共性,在多样性中发现统一性,是提炼和确立有机主题的关键。
拿我们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中培养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来说,学生的思想随着他们的学习生活出现阶段性的变化而变化,其阶段特质既是客观存在,又可以通过转化工作加以引导,将引导主题契合其客观存在的热点问题就诞生有机主题。
只有抓住各个阶段的热点问题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才能使政治思想工作变成学生关心的切身问题,在交互式思想碰撞中使有机主题工作开花结果,从而不断提升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政治觉悟。
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创新具有收获个人思想修养和收获组织工作方法双丰收的成效。
创新性地真真切切地抓组织建设,让党员在思想上真正地有所触动,把时代特征融入到组织中,为组织带来活动的生命力。
近年来,生工学院针对当前发展学生党员的特点,从新生军训开始,加强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利用晚间军民联谊时间讲授党课知识,前移发展学生党员的时段,抓住学生军训阶段拼搏奋发的总体思想热点,趁热打铁,开展用坚强意志锻炼有为素质的主题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广大青年向党组织靠拢。
实践证明,这一创举是成功的,军训尾声及结束后一直不断有学生积极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我们又抓住“写了入党申请书后该怎么做?
”这个学生热点思想,及时召开递交入党申请书学生的座谈会,向他们提出要求和目标,明确他们今后的努力方向,防止写申请书只是一时的应景和冲动,把写入党申请书化为每个积极要求进步的同学的长久的鞭策与动力,不断加深学生对党的认识,激发学生的政治热情,使学生主动诚恳地争取党组织的培养。
为满足学生党员锻炼自我、奉献自我的需要,生工学院弘扬“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团结拼搏、勇于创新”的生工精神,成立“生工人”青年志愿者服务,创立服务队特色文化体系,对外开展助残、敬老、关爱留守儿童,服务大型赛事等志愿服务活动。
同时,党总支动员各党支部以“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活动”为契机,深入到自贡市高峰乡各村进行实地考察,重点调查,全面了解情况,系统推进“大学生党员周末村官”计划。
各支部组织学生党员,用周末空余时间,深入到各个村组,理论联系实际,发挥特长,为农村文化建设、农民致富做贡献,给孤寡老人、留守儿童送去关爱,普及基本的法律维权知识,传播前沿信息,宣传国家政策。
事实证明“生工人”青年志愿服务活动和“大学生党员周末村官”活动,把“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变成了自觉行动,把党组织生活带到群众中去,与群众一起过生活,不仅满足了学生党员锻炼自我、奉献自我、成长自我的需求,培养了学生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同时也力所能及地解决了人民群众困苦,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培养人才,树立典型,在广大党员中营造学习先进、争当先进、赶超先进的浓厚氛围。
培养拔尖人才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系统设计、系统推进、系统实施。
对高校来讲就是要构建好“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体系,把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作为神圣使命和第一要务,一切从学生成长发展需要出发,引领学生思想成长,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为学生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的环境。
高校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首先要围绕育人这一根本任务“争优秀,创先进”,换句话说,创先争优的首要任务就是提高育人水平。
在创先争优活动过程中,注重突出育人的主体地位,把提升人才培养水平作为争创的重要目标。
建立“双创先,双争优”和“学生党员联系班级制度”,充分发挥主观能动心,以先进带后进,以先进促先进,你追我赶,共同进步。
选派思想觉悟高、科研能力强的优秀教师党员到学生党支部中去,担任学生党支部书记,带领学生党支部成长,培养学生党员干部;教师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结对子,实现双创先,双争优。
选拨学习成绩优秀、思想素质高、服务意识强、有一定党务工作经验的学生党员联系学生班级,参加联系班级每月开展的团组织生活或班团活动,每月与入党积极分子进行谈话,交流思想、解答疑惑、培养感情,帮助他们成长,让他们感受到组织的关怀,尽快地成为一名党员,一名合格的党员。
同时,联系党员每月向支部书记汇报一次工作,各支部书记向党总支书汇报一次工作,这样环环相扣,形成一个有机统一体。
实践证明,这两种机制的建立,不仅让教师与学生党员的沟通渠道畅通了,让创先争优活动在教书育人和管理服务育人中实现“载体化”,而且发挥了学生党组织和学生党员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和独特优势,让学生党组织和学生党员在学生中的影响力和凝聚力更强,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了很好了的发挥。
树立先进典型,在广大党员中营造学习先进、争当先进、赶超先进的浓厚氛围。
党总支对党支部将和广大党员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情况进行考核,选出德才兼备,工作业绩突出,群众认可度高,成长进步快的党员,来树立典型。
通过表扬典型,撰写优秀先进事迹在网站、报刊上刊登,让先进典型做报告等方式宣传典型,扩大影响力。
其它各党支部成员和广大党员对照先进典型、对照工作标准,深刻检查和剖析自己,认真查找自身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