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 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成果合集《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的建设及实践》课题成果公报 佘国华 永州职业技术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762977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 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成果合集《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的建设及实践》课题成果公报 佘国华 永州职业技术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湖南 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成果合集《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的建设及实践》课题成果公报 佘国华 永州职业技术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湖南 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成果合集《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的建设及实践》课题成果公报 佘国华 永州职业技术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湖南 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成果合集《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的建设及实践》课题成果公报 佘国华 永州职业技术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湖南 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成果合集《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的建设及实践》课题成果公报 佘国华 永州职业技术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 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成果合集《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的建设及实践》课题成果公报 佘国华 永州职业技术Word下载.docx

《湖南 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成果合集《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的建设及实践》课题成果公报 佘国华 永州职业技术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 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成果合集《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的建设及实践》课题成果公报 佘国华 永州职业技术Word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南 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成果合集《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的建设及实践》课题成果公报 佘国华 永州职业技术Word下载.docx

然而,由于新中国的高职教育起步较晚,而且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地区之间的高职教育发展很不平衡,许多高职院校的办学条件相对较差。

主要表现在师资队伍尤其是“双师型”专业教师数量不足,质量监控体系不够完善,人才培养模式较为单一等等,严重制约了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尽快扭转和克服高职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尚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要求的被动局面,国家教育部、财政部从2000年起分批启动了中央支持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项目并安排和拨付了专项资金。

在本课题申报立项和获得批准前,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上百所高职院校被确定为中央支持的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单位。

显而易见,完全有必要填补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课题研究的空白,从而扭转课题研究严重滞后于客观建设实践的状况,而且显得极为迫切和重要。

2006年11月,教育部、财政部以教育(2006)14号和教育厅函(2006)44号文件发布了《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和《关于做好2006年度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这两份重要文件对于本课题的研究具有更加直接和具体的指导价值,同时也使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更加明确,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得到进一步充实,课题研究的时代性和意义更为突出和重大。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要求和高水平建设的总体思路,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有互相联系的7个方面:

①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综合水平研究,主要包括“示范意识”、办学定位与办学理念研究;

人力资源与高水平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研究;

毕业生就业与社会评价研究;

②办学模式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研究,主要包括市场人才需求论证与分析、订单培养与工学交替的生成机制和互动机制研究;

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及学制的改革研究;

紧密型的产学研与校企合作研究;

数字化校园与信息化建设研究;

教育教学及应用科研研究。

③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研究,主要包括专业带头人、专业群及专业建设的总体水平、课程开发及其成效、职业能力的培养与资格考试、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研究内容。

④院校班子成员领导能力与制度建设、保障措施研究。

⑤党建工作、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谐校园建设研究。

⑥社会服务与示范带动作用研究。

⑦建设环境、保障机制与发展政策研究。

根据前述主要研究内容,本课题主要研究人员和其他参与人员分成了7个子课题研究小组。

在前后4年的研究、建设和实践过程中,着力突破和解决了以下两大关键性问题:

一是围绕“示范”和提升核心竞争力大做文章,做好文章,主要从“示范院校”的办学定位与办学理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高水平专兼结合教学团队与专业群建设、提高社会服务能力与示范带动、创建办学特色与社会效益等内涵指标上探讨其应当达到的领先水平和“示范”的要求;

二是探索和总结出创建“示范院校”的基本经验和心得,尤其要归纳和形成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创建高水平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的成功经验和办学模式。

与此同时,公开发表和出版研究成果,逐步扩大推广经验的院校和范围,增强研究成果的辐射能力,提高社会效益和“示范”带动作用。

课题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基于应用推广而采用了比较法、分类统计法和行动研究的方法。

同时,将课题的研究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

这种分阶段推进的方法有利于研究课题的不断深入和取得实效。

2002年3月为前期调研、论证阶段,通过对政策导向的解读,确定课题的指导思想及研究意义,完成资料的收集和信息分类处理工作,为课题申报、立项作好充分准备。

2003年4月至2006年3月分别对7个方面的主要研究内容进行理论和应用性研究与实践,围绕创建示范、提升能力、充实内涵、形成特色、立足服务和着重应用的主题,实质性地全面启动课题的研究建设工作,谋求多方面的实效与成效。

2006年4月至2007年5月小结研究与建设的成果并在一定范围推广应用,同时完成课题的申请结题与鉴定工作。

另外,课题组主要研究人员在整个研究过程中,还特别善于吸纳国内外新的研究成果和兄弟院校相关课题的应用性成果,极大地拓展了研究的视野,丰富了研究的内容。

三、课题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

本课题自立项研究以来,既立足于永州又不局限于永州,既重视理论上的研讨,更注重现实的探索和建设实践。

课题组成员紧紧围绕关键和主题“示范性”进行深入而系统的研究与实践,已经圆满地完成了各项研究任务,取得一大批丰厚的理论性成果和应用性成果,形成了多方面的新思路、新观点和新举措。

(一)明确提出和广泛宣传“示范院校”应当首先树立和不断增强“示范意识”、“示范理念”的新观点。

这是创建“示范院校”非常重要的思想基础,也是坚持高起点规划建设目标、高标准实施建设项目的前提。

原来以至目前一个普遍的现象是绝大多数高职学院偏重学院的外延扩展而忽视思想建设和内涵建设,高职学院包括以创建“示范院校”为目标的学院并未优先强化以思想意识为先导的“软件”建设,其具体表现便是没有“示范意识”或者不知道何谓“示范意识”。

本项研究认为,“示范意识”主要包括思想转型、规范自律、改革创新、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等意识和内容。

这一新观念的提出,对于扭转传统的过分畸重外延的发展模式、忽视思想建设的倾向均有直接的启发作用和指导意义,亦应当成为评价“示范院校”的主要指标。

(二)探索和实践了如何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创建高水平示范性高职学院的新思路、新举措。

一方面,我国幅员辽阔,地区之间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极不平衡,经费短缺、建设资金紧张是绝大多数高职学院面临的重大困难,创建示范同样需要巨大的经费投入。

另一方面,创建“示范院校”的标准和要求又不能因校而异,更不能降低标准或者放宽要求。

如果说在经济发达地区创建“示范院校”意义重大,那么显而易见,在广大的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创建“示范院校”,其社会价值和意义则更加重大。

永州在中国、在湖南都属落后地区,永州等中西部地区的高职院校在创建“示范院校”时,肯定无法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兄弟院校攀比投入。

基于这种现实和选择判断,课题组在研究中提出了创建“示范院校”的新思路和新举措。

其主要内容有:

宣传和倡导思路改变出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大脑工程”;

调整经费预算和适当倾斜,立足自己培养专业带头人和“双高”优秀师资,矢志不渝地推行名师强校的人才兴校工程;

坚持有为才有位,积极主动为区域经济、地方经济社会服务而获得地方政府全方位支持、扶持的环境工程;

面向市场、选好项目、注重效益的产学研活校工程;

实施开源节流、科学决策、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重点项目建设工程;

以地生财、盘活存量土地资产的合作开发工程;

识别机遇、抢抓机遇的希望工程;

持续推进以人为本、事业留人的民心工程等等。

实践证明,这些工程的构建和实施,都有利于节约建设成本,有利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职院校在创建示范时弥补财政直接投资匮乏的先天不足,从而提高创建“示范院校”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逐步构建和实施了“以学生为主体&

#8226;

和谐校园建设”,创新了教学和管理模式。

坚持以人为本是现代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尊师重教也比较容易得到认可。

但是,如何充分的关心关爱学生,促进学生顺利就业,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全面发展的权利却不容易做到。

有鉴于此,本课题组及其主要研究成员,拟定了“以学生为主体&

和谐校园建设实施方案”,并且力求工作有组织,计划有重点,活动有成效。

该“实施方案”的主要思路和内容可以概括为: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激发其学习的潜能,学生作为教与学的主体变被动为主动;

在管理中激励学生参加,充分尊重其人格和选择的权利,在管理中尽量减少学校的强制行为,增加学生自制的范围;

学校在重视智力教育的同时,高度重视情商、心理教育尤其是创业和个性教育,在内容与方式上变畸重式教育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教育。

(四)精心组织,坚持以“示范院校”的内涵建设作为研究、建设和实践的重中之重,围绕核心能力建设、人本意识、队伍建设、专业建设、教学质量、办学效益与管理水平、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特色等重要内容进行了系列研究和深入的实践。

无论是教育部、财政部在2000年及以后选择的中央支持的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单位,还是2006年11月“两部”正式实施的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示范”工程的宗旨都在于加强“示范院校”的基础能力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引领和带动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健康发展,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更多更优秀的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

因此,本课题在注意建设环境和基本建设等外延研究的同时,更加注重创建“示范院校”内涵的研究。

其中,课题研究注重和突出高职办学特色,始终将办学定位是否准确、产学结合是否紧密、改革创新是否突出、办学质量是否稳定、辐射带动是否较强作为研究的主要观测点,围绕重点而谋求多元化的研究成果。

主要研究成员在公开发表的成果、作品中,以“示范院校”的内涵为重点,明确提出了许多有新意、有价值的观点和方案,其建设实践也大多与此密切相关。

主要研究成员同时认为:

“示范院校”包括所有的高职学院,其工作千头万绪,但可以将其概括为这样7句话用于理清思路、指导工作:

服务是宗旨,教学是中心,队伍是根本,专业是关键,课程是核心,特色是品牌,促进顺利就业是目的。

(五)注重构建紧密型产学研结合机制,创建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探索和总结了顶岗实践、实施新型工学交替等教学模式的基本经验。

以永州职院为例,始终将产学结合作为创建示范的头等大事抓紧抓好。

2002年10月,全国高职高专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在永州成功举办,周济部长充分肯定了永州职院坚持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经验并将其美誉为“永州模式”和“永州精神”。

从2003年到2006年,学院和课题组以此为契机,致力于构建紧密型产学结合机制,先后投入巨额经费,在院内重点建设了实习农场、附属医院、畅通驾校、附属学校四大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同时与长丰猎豹、三一重工、东风汽车、永州商业城和国内近百家医院建立起更加稳定的产学结合、校企合作关系,为构建顶岗实践、大力推行工学交替教学模式拓展了广阔的空间和平台,实现了教学效益和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良性互动。

(六)致力于探索新形势下为“三农”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的新内容与新途径。

这是“示范院校”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和崇高职责,亦是评判是否发挥了“示范”作用的主要指标。

是新中国的高职教育真正实现了高等教育从精英式教育走向大众教育、平民教育这样划时代的转变。

全国1100多所高职高专院校的莘莘学子,大多数来自广阔边远且经济相对滞后的农村与乡村。

农业、农村与农民问题,始终是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

所以,高职学院特别是“示范院校”无论是如何找准办学定位、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和服务面向,还是谋求高职学院自身的可持续发展,都必须矢不渝地坚持和恪守为“三农”服务、为建设新农村服务的立场,“示范院校”更应当作出“示范”,努力为农业增收、农村致富、农民脱贫作出贡献,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职院校、尤其是示范院校,其责任当然更加重大和艰巨。

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加积极主动地适应建设和谐社会与小康社会的要求,才能称得上名副其实的“示范院校”。

(七)及时公布、交流和发表了研究成果,提高了创建“示范院校”的社会知名度,为不断增强“示范院校”的辐射能力和服务功能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

在课题研究期间,课题组的主要成员围绕“示范”建设和实践,出版了相关著作、教材14部,在省以上刊物发表研究论文60余篇,同时主持、参与或者指导相关省级课题8项。

取得和发表的研究成果主题鲜明、重点突出、思路和措施很好。

课题组主要研究成员的行动和成果还产生了积极的带动作用,永州职院的教职员工在2003年至2006年期间,出版著作、主编教材70余部,作为副主编编写教材50余部,发表教研教改论文1500多篇,主持省部级课题33项,主持市级课题或科技研发项目100多项,获得了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省一等奖、省二等奖、省三等奖和市级二、三等奖33项。

(八)谋求资源共享,着眼于推介应用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充分发挥了课题研究的辐射与带动作用。

在课题研究、建设和实践期间,课题主持人及主要成员,一方面以永州职院创建、申报“示范院校”和迎接评估为基地,学院党委、行政一直以创建“示范”作为改革、建设和发展的强大动力和崇高目标,反复调研、周密安排,重在建设、谋求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学院的建设和取得了多方面的显著成效,使学院的面貌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

另一方面,课题组又特别注重向省内外的兄弟院校推介应用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多来,国内先后有200余所高职学院到永州职院考察交流,其中课题组主要研究人员有重点的与省内和广东、广西、海南、淅江、江西、陕西、内蒙、新疆、云南、贵州、四川、安徽等省市的高职学院保持联系,及时地交流和推介了课题研究成果,较好地实现了研究成果的资源共享。

(九)就“示范院校”应当如何规范办学行为和依法治校进行了专门研究并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示范院校”的“示范”作用不仅表现在学校的内涵提升和外延建设上,同时还表现在办学行为的自律和自省自纠上。

“示范院校”更应该带头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严格遵守法律法规,有令则行,有令则止;

集思广益,民主决策;

校务公开,清正廉洁。

所有这些,同样是“示范院校”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评判和评估的重要指标。

基于这样的理念和价值取向,课题主要研究成员以依法治校、规范教学及学生管理、加强党建与廉政建设等作为研究内容,取得了相应的阶段性成果。

(十)研究和实践表明:

地方政府和院校举办者对学院的大力支持、政策扶持是创建示范性高职学院最重要的保证。

相对而言,经济发达地区有更多优势创建“示范院校”,但这并不意味着欠发达地区的举办者可以无所作为或者推卸责任。

永州地处湘西南,尚属经济欠发达地区,经费奇缺。

然而,永州职院组建以来,得到了永州市委和市人民政府的特别厚爱和全力支持,从行政划拨2200余亩建设院本部、用800余亩土地置换的收入近3亿元支持本部建设、制定其他一系列特别优惠的好政策大力支持和扶持学院快速发展、引进“双高”优秀人才及时办理财政列编手续、不断优化办学环境等等,是永州职院实现跨越式发展和创建“示范院校”的根本保证。

当然,作为建设的“示范院校”绝对不能只是消极等待、碌碌无为,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谋发展则是创建示范性高职学院和兴校强校的必由之路。

四、课题的主要成效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本课题需要进一步研究的主要问题有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国家及其主管部门对于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创建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政策扶持与导向应当有所不同,如何求同存异,以及既不降低标准和水平又促进共同发展,均有待继续研究与实践。

第二个方面是如何更好地实现研究成果的交流与共享,目前交流与合作的方式单一,推介研究成果的成效仍可大大提高。

五、已发表、出版主要研究成果目录

(一)系列论文(选择性列出60篇)

1.《创建以人为本的示范性高职学院》,佘国华,《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5年第3期,ISSN1004-4124/CN11-2822/C;

2.《高职院校教师能力工资适用性研究与实践》,裴春秀、佘国华,《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年第14期,ISSN1004-9290/CN11-3117/G4;

3.《坚持全面发展学说,促进高职教育的持续发展》,佘国华,《中国高教研究》,2003年第6期,CN11-2963G4;

4.《按两个思考三个规划要求建设示范性高职学院》,佘国华,《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年10月中旬刊,ISSN1004-9290/CN11-3117/G4;

5.《为三农服务是高职学院的重要职责》,佘国华,《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年6月,ISSN1004-9290/CN11-3117/G4;

6.《坚持全面发展学说,促进高职教育持续发展》,佘国华,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等组编《高职高专教育启思录》(百名院校长的办学新理念),2004年3月高等教育出版社,ISBM7-04-0B049-1;

7.《谋求创新与特色,全力建设示范性高职学院》,佘国华,《湖南日报》2003年6月C4版;

8.《争创特色 

顺势而上》,佘国华,经济科学出版社论文集,2003年6月版,ISBN7-5058-3546-7/F.2859;

9.《经济欠发达地区示范性高职学院的建设与实践》,佘国华,《当代教育论坛》,2004年7月,CN43-1391/G4;

10.《提升核心能力,建设示范高职》,佘国华,《永州通讯》2005年第5期;

11.《高职核心能力提升探究》,佘国华,《教育与职业》2005年第12期,ISSN1004-3985/CN11-1004/G4。

12.《高职学院的重要使命:

为建设新农村培养高素质人才》,佘国华、李国春,《农民日报》2006年7月14日,CN11-0055。

13.《抢抓机遇争创特色努力创新高职护理人才培养模式》,佘国华等,《卫生职业教育》2007年第1期,CN62-1167/R。

14.《加强学生国际意识教育》,唐先文,《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年第11期旬刊,ISSN1004-9290/CN11-3117/G4。

15.《大学生道德素质与传统家训教化探析》,唐先文,《教师教育与管理》2006年9月,ISSN1003-160X/CN42-1041/G4。

16.《论党的先进性的探索与实践》,唐先文,《新课程研究》2006年7月,ISSN1672-1691/CN38-412。

17.《构建和谐校园必须加强大学生和谐人格教育》,唐先文,《教育与职业》2007年3月中第8期,ISSN1004-3985/CN11-1004/G4。

18.《浅谈高职学院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唐先文,《职业》2007年3月下期,ISSN1009-9573/CN11-4601/D。

19.《论“八荣八耻”与高职院校学生荣辱观教育》,唐先文,《文教资料》2007年3月号,ISSN1004-8359/CN32-1032/C。

20.《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唐先文,《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第4期,ISSN1671-8305/CN43-1391/G4。

21.《高职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唐先文,《湖南社会科学》2006年第2期,ISSN1009-5675/CN43-1161/C。

22.《论网络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唐先文,《企业家天地》2007年4月号,ISSN1003-8434/CN43-1027/F。

23.《提升核心能力建好农业科技园》,唐先文,《农民日报》2006年7月14日,CN11-0055。

24.《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管理对策探析》,裴春秀,《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6年第3期,ISSN1004-4124/CN11-2822/C;

25.《高校系主任能力体系及其建构》,裴春秀,《中国市场》2006年第8期,ISSN1005-6432/CN11-3358/F;

26.《建立高校核心人才继任机制》,裴春秀,《中国人才》2005年第2期上半月刊,ISSN1003-4072/CN11-2455/C;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管理科学》2005年第5期全文转载,ISBN1007-0591/CN11-4249/C;

27.《强化中层执行力的流程控制》,裴春秀,《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5年第3期,ISSN1004-4124/CN11-2822/C;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2005年第5期全文转载,ISSN1009-7678/CN11-4279/F;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管理科学》2005年第6期全文转载,ISBN1007-0591/CN11-4249/C;

28.《基于过程的人才流失危机管理,》裴春秀,《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4年第12期,ISSN1004-4124/CN11-2822/C;

29.《地方高校的重新定位:

为建设新农村服务》,裴春秀,《湖南社会科学》2006年第7期,ISSN1009-5675/CN43-1161/C;

30.《“不适合”管理困境解决机制研究》,裴春秀,《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ISSN1009-6116/CN11-4509/C;

《新华文摘》2005年11期部分转载,ISSN1001/CN11-1187/Z;

人大复印资料《管理科学》2005年第8期全文转载,ISBN1007-0591/CN11-4249/C;

31.《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与地方性高校人力资源重构》,裴春秀,《经济师》2004年第12期,ISSN1004-4914/CN14-1069/F;

32.《论高校防范师资流失的过程控制》,裴春秀,《湖南社会科学》2004年6期,ISSN1009-5675/CN43-1161/C;

33.《高职院校的核心能力与双师型教师队伍质量建设》,裴春秀,《职教论坛》2005年第5期,ISSN1001-7518/CN36-1029/G4;

34.《教师形象设计及其价值开发》,裴春秀,《职教论坛》2004年第11期,ISSN1001-7518/CN36-1029/G4;

35.《农业结构调整与农业高职教育改革的思考》,刘子秀,《中国农业教育》2003年第25期;

36.《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初探》,刘子秀,《当代教育论坛》2003年第5期,ISSN1671-8305/CN43-1391/G4。

37.《帮助后进生“八法”》,刘子秀,《教书育人》2003年第6期。

38.《教产研的路子越走越宽》,刘子秀,《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年第7期,ISSN1004-9290/CN11-3117/G4。

39.《面向“三农”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刘子秀,《农业职业教育》2003年第4期。

40.《教学、生产、科研相结合的实践与探索》,刘子秀,《今日中国教研》2004年第5期。

41.《浅谈高职院校实施素质教育》,刘子秀,《中华百年教育》2004年第11期。

42.《加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做法及成效》,刘子秀,《农业职业教育》2005年第2期。

43.《重视情感投入营造和谐班级》,刘子秀,《教育艺术》2005年第10期。

44.《对高职学生开展创业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刘子秀,《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第10期,ISSN1673-2219/CN43-1459/Z。

45.《借鉴澳大利亚职教办学特色,走产学结合校企合作之路》,刘子秀,《中国科技信息》2006年第12期。

46.《开展农业科技培训,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刘子秀,《科学大众》2006年第11期。

47.《浅谈高职专业教师继续教育》,刘子秀,《职业》2006年第12期。

4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