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西铁路增建二线站后工程给排水工程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756859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217.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西铁路增建二线站后工程给排水工程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宁西铁路增建二线站后工程给排水工程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宁西铁路增建二线站后工程给排水工程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宁西铁路增建二线站后工程给排水工程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宁西铁路增建二线站后工程给排水工程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宁西铁路增建二线站后工程给排水工程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宁西铁路增建二线站后工程给排水工程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西铁路增建二线站后工程给排水工程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宁西铁路增建二线站后工程给排水工程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本段线路处于大别山北麓淮北平原上,地形主要由平原和丘陵组成,地势平坦。

沿线地处北亚热带的北缘,属湿润季风气候。

其特征是:

季风显著,雨量适中;

冬冷夏热,四季分明;

热量丰富,光照充足,无霜期较长。

气候湿润,水系发育分别源于江淮分水岭两侧,或南流注长江,或北流入淮河。

地面广泛粘土覆盖,丘陵岗地渗透性较差,地下水比较贫乏。

3.3.2、气象特征

本线地处长江中下游,为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四季气温相差较大,年平均气温为15℃,历年极端最低气温为-17.7℃,一月份气温最低,平均0.6℃~2.1℃,月平均最低气温-3.2℃~-1.3℃。

以七、八月气温最高,平均27℃~28℃,月平均最高气温30℃~32℃,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在1000~1300mm,年最大降雨量1621.3mm,夏季雨量约占全年降雨量的60%,最大日降雨量226.3mm。

全年无霜期约300天左右。

季风显著,冬季盛行来自北方干冷的偏北风,夏季多为从海洋吹来的湿热东南风,历年10分钟平均最大风速为26.3m/s。

3.3.3、水文特征

本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地面河网交错,湖泊星罗棋布。

地下水储量丰富,水系发育,地下水水位埋深较高。

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及河渠地表水,排泄形式主要为大气蒸发及民井开采。

河流大多为通航河流,水流汇入长江。

3.4施工条件及特点

3.4.1本段给排水工程分布线路长,分别位于叶集站、姚李庙站、六安站、梓树店和沿线布置的12座雨水立交泵站,管理跨度大。

3.4.2本段内新建2座污水井和12座雨水泵井,均采用沉井施工,施工危险性较大。

3.4.3本工程大部分位于中膨胀土地区,地基承载力遇水则降到,施工中对应的管道和构筑物基础排水和安全防护要求较高。

3.4.4本工程部分管道铺设和构筑物均在线路区间段,现场部分工点无临时施工便道,后期施工机械、材料转运困难。

3.5本工程主要工程数量

3.5.1给水工程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钢丝网骨架PE管铺设

m

3845

2

钢筋混凝土套管铺设

152

3

圆形给水阀门井

12

4

水表及井

5

排气阀及井

6

排泥阀及井

7

倒流防止器及井

8

钢筋混凝土矩形水池

9

室外消火栓(地上式)

10

室外消火栓(地下式)

11

室外集中给水栓

水道标

45

13

水池液位显示装置

14

终端式净水器

15

手抬机动消防泵

16

管道泵

17

作业面潜水泵

3.5.2排水工程

项目名称

(HDPE)双壁波纹管

1170

钢管(防腐)

178

圆形排水检查井

22

钢筋混凝土圆形排水检查井

钢筋混凝土矩形排水检查井

砖砌阀门井

钢筋混凝土圆形跌水井

钢筋混凝土跌水井

跌水井

钢筋混凝土化粪池

钢筋混凝土隔抽池

厌氧生物滤池

污水排出口

溢流井

污泥干化场

明渠流量计及井

SBR污水处理设备基础处理

m3

205

18

砂垫层

235

19

SBR污水处理设备

20

明渠流量计

21

自动搅匀排污泵及控制柜

23

3.5.3立交排水泵站工程

钢筋砼雨水泵井

26

潜水排污泵及控制柜

钢管

320

砖砌阀门井

导轨

28

3.6参建单位

建设单位:

上海铁路局合肥铁路枢纽工程建设指挥部

设计单位:

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

中铁二院(成都)咨询监理有限责任公司宁西二线站后工程监理站

施工单位: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宁西二线站后工程项目经理部

四、管理目标

4.1、安全管理目标

杜绝生产安全较大及以上事故,确保营业线施工无一般D类行车及以上事故。

4.2、质量管理目标

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100%;

确保全部工程质量达到国家及中国铁路总公司工程质量验收标准。

4.3、工期目标

计划开工日期:

按照监理人指令开工。

计划竣工日期:

2015年9月30日。

4.4、创优规划

开工必优,一次成优,全面创优。

4.5、环境与水保护及文明施工管理目标

施工环保、水保、节能减排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

施工现场规范有序,整洁文明;

杜绝重大伤亡事故的发生,严格控制一般事故。

4.6、职业健康

从业人员上岗职业健康体检率100%;

有毒有害作业场所监测率100%;

从业人员职业健康普及率100%;

无职业病发生;

特殊工种持证上岗率100%。

五、项目组织机构和项目主要人员

5.1、施工组织管理机构

经理部设项目经理一名,全面负责该工程施工管理;

副经理两名,主管施工生产及安全质量管理工作;

总工程师一名,负责全面技术管理工作。

经理部设工程部、财务部、物设部、安质部、实验室及办公室等职能。

现场组织机构见下图:

5.2、项目主要人员表

姓名

性别

职务

备注

杨雪松

项目经理

郑生田

项目书记

孙正成

项目总工

盛斌

安全总监

蔡少杰

总会计师

王亚军

电力经理

洪辉泽

房建经理

都战红

办公室主任

郑胜

安质部长

冯承德

工程部长

财务部长

卢民朝

物机部长

郑洁

工经部长

6、施工部署

6.1、施工平面布置

根据室外给排水点多、线长、面广特点,依据工作量集中程度和现场条件设两处工料存放点及加工区,形成封闭式场地。

材料、器具根据施工安排分别有计划存放,砂及石子料场、制作加工区域地面进行素土夯实,8cm 

厚砼面硬化处理。

管材、施工器具等设棚类设施予以防护。

水泥设专门仓库存放。

施工平面布置图见附图1。

6.2、临时设施方案

6.2.1办公及生活设施布置 

租用站区既有房屋作为办公室、宿舍等生活设施,不足部分设施采用彩钢保温板房。

整个办公、生活生活区封闭,设门卫,院内铺设路面。

6.2.2 

施工道路布置 

主干道利用站区既有道路。

施工现场内需设道路的,素土夯实、铺设碎石路面。

6.2.3 

施工用水、用电 

驻地生活、消防用水利用办公房屋既有给水,施工用水利用既有给水管路就近开口接至施工现场。

施工用电有条件的就近接到临的时标准配电箱,一机一闸一漏一保护。

电缆穿越道路处穿钢套管防护。

无接电条件的配置发电机发电。

6.3、施工总体方案及部署

6.3.1 

施工组织安排的总体思路 

本着合理、有序地组织、强化现场管理的思路安排施工。

从施工准备、施工任务及阶段划分、施工顺序及流程、重点及控制项目开竣工时间安排、施工队伍安排及分工出发,详细部署。

6.3.2 

施工准备

6.3.2.1 

技术准备 

接到施工图纸后,立即组织有关技术人员进行图纸汇审,并对照图纸勘察施工现场,及时发现并解决图纸中的问题。

根据施工图纸和现场勘察报告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经审批准后及时下发项目部。

技术人员依据施工组织设计和有关规范、规程及时向施工作业班组人员及分包队伍进行细致、具体的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技术交底;

提出各种加工单,用料计划,确定进场开工时间。

6.3.2.2 

工程测量准备

施工测量是工程施工的基础性工作,项目经理部组织由专业测量人员组成的工地测量组,对基准点进行系统复核,引测控制桩,为建筑物定位放线及施工过程控制、沉降观测打好基础,施工测量的成果应作为竣工资料归档管理并报监理工程师审查。

施工测量仪器应按公司计量管理体系文件要求严格进行计量管理。

各计量仪器应附有按期检定的合格标识和使用标识,确保仪器的使用有效性和测量精度。

6.3.2.3 

现场准备 

设置测量控制基准点和水准点,对工程进行严格的定位放线,并妥善保护。

核实既有排水管路标高,既有给水管路管径、走向。

调查现场情况,对铁路站场及施工范围进行全面详细的勘察,了解清楚各种可能影响施工的管线分布及所属单位,在开工前与有关单位签订安全施工配合协议,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护,避免施工时损伤既有管线,影响铁路线路正常运行和施工质量。

6.3.2.4 

物资准备 

进货前根据所需材料、设备的型号考察确定进货厂家和供货渠道,保证开工后材料供应及时。

严格根据用料计划中的型号和数量购置各种材料及设备。

购料渠道必须通过正规生产厂家和部门,所购材料、设备要符合图纸和国 

家有关要求,附有齐全的出厂合格证、实验证明、说明书等资料,并经专业主管工程师、监理工程师检验认可后方可进场使用。

6.3.3施工总体部署

6.3.3.1 

施工任务划分 

为加强管理,便于合理、有序的施工根据室外给排水平面布置图 

以及区域工程量的大小和施工条件,将其相对集中的工程量划分为五个施工区:

、叶集站站区及污水处理站给排水施工区;

、姚李庙站站区、接触网工区及牵引变电所给排水施工区;

C、六安站新增单身宿舍给排水施工区;

D、梓树店站站内施工区。

E、区间段雨水泵井施工区。

6.3.3.2 

施工顺序 

根琚现场情况,2014年9 

月1日开工后,B 

施工区段先进行施工, 

E区 

雨水泵井同时进行施工,根据房屋进展情况A、C、D 

区段部分管道施工。

区施工完毕后,施工 

A、C 

区段,同时根据线路铺设情况,间插安排施工D区段。

A、C、D 

区段大部分完成后,集中力量进行E 

区段雨水泵井构筑物及管路施工。

6.3.3.3 

工期及进度安排 

(附图:

见施工形象进度横道图)

本工程严格按合同要求兑现工期。

整个工程2014年5月30 

日开工,2015 

年9 

月30日竣工。

其中,姚李庙站站区、接触网工区及牵引变电所给排水施工区计划2014年9 

月1日陆续开工,2015年3 

月20日完工(区间段雨水泵井具备条件的可施工)。

叶集站、六安站、梓树店站内给排水施工区2014年9 

月20日施工,2015年5 

月20日完工(期间,根据土建施工进度做相应调整)。

6.3.3.4 

施工队伍安排 

施工劳动力安排的原则是房建专业作业队成立水暖承包班组,成员均为公司操作技能熟练的水暖工,约35-40 

人,并配备给排水专业技术员。

另外,根据工程施工各阶段的需要,再适当组织信誉好、素质高、专业技术强的联营队伍,以确保充足的施工劳力,使整个工程保质保量按期完成。

7、总体施工方案及原则

7.1总体施工原则

7.1.1按污水、雨水管网分布范围广,系统性强的特点进行认真的施工组织部署和任务划分,在分段(区)组织平行施工的同时加强统一协调,发挥独立作业能力,做到系统工程水到渠成。

7.1.2服从建设单位的进度安排,在管网施工工期安排的基础上,根据土建施工的实际进度,随时配合土建施工进行计划调整,实现协调作业、文明施工。

7.1.3按任务划分系统性安排施工,污水、雨水管网系统按大管径后小管径、先深后浅、先主干管道后分支管道的原则组织施工。

7.1.4总体施工的组织、技术措施均应适应施工的安全保护、交通保障、环境保护、文明施工的精神和规定,并制定具体的预防保证措施。

7.2总体施工方案

7.2.1管道施工时遵循先施工较深的,再施工较浅的原则。

污水、雨水两种管道之间先施工埋深较深的,同种管道施工先施工埋深较深的。

污水、雨水管道管沟开挖按分槽式开挖,先施工污水管道,污水管道沟槽回填完成后进行雨水管道施工。

7.2.2因开槽埋管大多位于室外或施工线路路堤坡脚外,施工区域相对开阔,因此大部分管段开槽施工在地质及地下水允许的条件下采用大开挖、明沟排水方式。

7.2.3沟槽采用反铲挖掘机挖土,人工辅助清理槽底及槽边,管道基础用块石挤淤,块石的缝隙间用砂砾石填充。

7.2.4开槽埋管根据地质情况,需要时采取一些基坑支护、基坑降水、边坡保护等措施,确保管沟槽边坡稳定和施工安全。

7.2.5降水方式根据地下水位埋深及开挖深度要求选用明沟排水或轻型井点降水,地层中含粉砂层应采取密排横列板支护并铺以轻型井点降水防止流砂产生,当管道沟槽开挖面距离建筑物较近时采用疏打钢板桩并辅助横列板支撑,以保护建筑物不受沟槽开挖的影响。

7.2.6在开挖作业面将截断路一侧施工通道时,为了避免对交通造成不便,道路被截断时架设临时便道或便桥。

7.3主要施工方案

7.3.1 

HDPE双壁波纹管管道施工工艺

测量放线→机械开槽→槽底平整夯实→砂砾垫层→砂基→管道安装→井室砌筑、抹面→胸腔填土→闭水试验→回填土夯实

7.3.1.1测量放样

按照设计文件要求测定管道中心线、边线及附属构筑物的位置,并用全站仪将中线准确放出,每10m确定一个断面,进行横断测量。

通过对原地面测量结果计算出每断面放样的宽度,进行放样,将两侧边线及中线用白灰洒上白线,作为沟槽开挖的依据。

7.3.1.2 

管沟开挖

沟槽开挖时沟底宽度按管外径加600mm,沟深小于1.2m时可不放坡开挖,沟深大于1.2m可按下表放坡:

土壤名称

边坡坡度(垂直:

水平)

沟顶无荷载

沟顶有动载

沟顶无动载

1:

1.00

1.50

1.25

粘砂土

0.67

0.75

砂粘土

0.33

0.50

沟槽验收的质量标准如下: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查数量

检查方法

范围

点数

槽底高程

土方

±

两井之间

用水准仪测量

石方

+20、-200

槽底中线每侧宽度

不小于规定值

挂中线用钢尺量测,每侧3点

沟槽边坡

用坡度尺检验,每侧取3点

沟槽较深时,必要时可挖设台阶。

如遇流砂、地下水时可采用挡土板支撑。

管沟内有积水或地下水时,必须采取降水措施(基坑排水或轻型井点降水),不得使沟底积水。

沟槽开挖的弃土不得高于1.5m,坡脚距沟边不得小于0.80m。

管沟开挖应挖至设计高程以上200-300mm,再按标高和坡度人工进行清沟。

如超挖时应用与地基相同的土壤填补,并夯实到原土密度,或用砂填补夯实。

7.3.1.3管道基础

工程中管道基础采用砂砾垫层基础。

砂基基础施工时,槽底不得有积水、软泥;

De≤600时基底铺设一层厚度为100mm的中粗砂基础层;

De>

600时基底铺设一层厚度为200mm的中粗砂基础层。

基底岩石或卵石时,应铺设 

10cm砂垫层。

7.3.1.4管道铺设 

A.铺管前,先检查沟底高程和基础质量,符合要求后方可铺管;

管道铺设前,应进行外观检查,不合格者不得铺设。

B.根据管材长度,确定管段工作坑位置,做好工作坑;

承插管的承口应向来水方向,坡度地段应向上坡;

铺管暂时停止时,管端敞口应临时堵塞;

沿曲线铺设时,每个接口允许有不大于1.5 

°

的转角。

C.下管时,如果重量不大或沟深不超过1.5m 

可采用人工下管,若管子过重或沟深超过1.5m可采用绳索下管方法,依次平稳地放在砂砾基础管位上。

严禁用金属绳索勾住两端管口或将管材自槽边翻抛入槽中。

D.稳管前,对基础设计高程和中线位置进行检查,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后方可进行稳管,同时需做好管道安装的高程和中线的测量定线工作。

E.因管道接口为胶圈接口,故管道在顶进过程中,不得强行顶进,以防损坏管口,顶进深度符合技术规范要求。

有质量问题的管子严禁下槽,安装后的管内底高程符合规范要求。

F.承插式连接的承口应逆水流方向,插口应顺水流方向敷设。

接口的粘接剂必须采用符合硬聚乙烯材质要求的溶剂型粘接剂,该粘接剂应由管材生产厂配套供应。

G.雨季施工采用取防止管材上浮的措施,若管道安装完毕后发生管材上浮时,应进行管内底高程的复测和外观检测,如发现位移、漂浮、拔口等现象,应及时返工处理。

H.管道安装结束后,为防止管道因施工期间的温度变形使检查井连接部位出现裂缝渗水现象,需复核施工期间的温度变形量并采取预防措施。

具体措施如下:

a.选用承插式橡胶圈密封连接工艺,由于管道连接处存在一定的缝隙,能消除施工期间温度变形的影响。

b.粘接的管道,密闭性检验前,除接头部位可外露外,管道两侧和管顶以上的回填高度不宜小于0.5m,以减少施工期间温度变形的影响。

c. 

与检查井连接处设置可伸缩接头,管道与检查井连接采用柔性连接。

7.3.1.5排水构筑物砌筑

本工程排水构造物主要有:

钢筋砼和砖砌圆形检查井、钢筋砼矩形检查井、砖砌阀门井、钢筋砼跌水井、溢流井、等应在管道安装后,及时安排施工。

具体做法参照相关的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

一般按先垫层、再底板、后墙体、最後頂板及井口的顺序进行。

7.3.1.6闭水试验

管道敷设完毕且经监理工程师检查管道及检查井外观质量,检查验收合格后,沟槽内无积水,进行管道闭水试验。

试验管段按井距分隔。

管道在闭水试验前应提前灌水并浸泡24小时,使接口及管身充分吃水后再进行闭水试验。

允许渗漏量应符合规范《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97)中的要求。

当试验水头达规定水头时开始记录,观测管道的渗水量,直至观察结束时,不断地向试验管段内补水,保持试验水头恒定,渗水量不得超过规范要求。

7.3.1.7沟槽回填

A.管道敷设后应立即进行沟槽回填,在密闭性检验前,除接头外露外、管道两侧和管顶以上的回填高度不宜小于0.5m. 

B.从管底基础至管顶0.5m范围内,沿管道、检查井两侧必须采用人工对称、分层压实时宜采取临时限位措施,防止管道上浮。

C.管顶0.5m以上沟槽采用机械回填时,应从管轴线两侧同时均匀进行、做到分层回填、夯实、辗压。

D.回填时沟槽内应无积水,不得回填淤泥、有机物,回填土中不得含有石块、砖及其他带有棱角的硬物体。

E.沟槽回填从管顶基础部位开始到管顶以上0.7m范围内采用人工回填。

从管底到管顶以上0.4m范围内的沟槽回填材料,采用中粗砂。

F.沟槽底必须回填质地良好、含水量适宜的原土,严禁回填垃圾、烂泥、砂砾石,沟槽内不得回填就地取砂石的筛余料,所有回填土根据不同的土质分别采用分层摊平、夯实、压实等方法达到设计规定的密实度要求。

G.分段回填压实时,相邻段的接茬呈阶梯形。

7.3.1.8管道与检查井的连接

HDPE双壁波纹管道与检查井井壁连接的承插管段由生产厂家配套提供,施工中采用中介层作法,在管材与井壁相接部位的外表面预先用聚氯乙烯粘接剂及粗砂做成中介层,然后用水泥砂浆砌入检查井的井壁内,中介层的做法及接口详见图:

检查井底板基底砂垫层,与管道基础垫层应平缓顺接,当管道位于软土地基或地下水位高的地段时,先采用长0.8m的短管与检查井按中介层作法连接,后面接一根长度不大于2.0m的短管,然后再与上下游标准管长的管段连接,详见下图:

HDPE双壁波纹管道在软土地基上与检查井连接

7.3.2 

PE管施工工艺

测量放线→管沟开挖→验槽→砂垫层→下管→管道连接→附属构件砌筑安装→管道压力试验→冲洗消毒→回填土夯实→竣工验收

7.3.2.1测量放样

7.3.2.2 

沟槽开挖时沟底宽度按管外径加600mm。

在冻土区时,管道必须埋设在冰冻线以下,并做好保温防潮措施;

在无冻土区时,顶管覆土厚度不得小于500mm,穿越道路部位埋深不得小于700mm。

当沟深小于1.2m时可不放坡开挖,沟深大于1.2m可按下表放坡:

检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