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级教师《我的母亲》课堂实录.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275307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特级教师《我的母亲》课堂实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特级教师《我的母亲》课堂实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特级教师《我的母亲》课堂实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特级教师《我的母亲》课堂实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特级教师《我的母亲》课堂实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特级教师《我的母亲》课堂实录.doc

《特级教师《我的母亲》课堂实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级教师《我的母亲》课堂实录.doc(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特级教师《我的母亲》课堂实录.doc

《我的母亲》教学实录

该课获2010年杭州市初中语文优质课评比大赛一等奖

叶晓峰/执教、整理吴丹青/指导

一、整体感知,初识母亲不易的生活

师: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的母亲》(出示题目)。

谁的母亲?

生齐答:

胡适的母亲。

师:

假如你是胡适,你怎么向别人介绍母亲所处的这个大家庭的情况,试着来说一说。

生1:

家庭中有大哥二哥大嫂二嫂。

师:

你从家庭成员的角度进行了介绍。

同学们对他的介绍有什么补充吗?

生2:

母亲23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二哥在上海经营,大哥从小就是败家子,大嫂是最无能又最不懂事的人,二嫂是个能干但气量很小的人。

五叔是个不务正业的浪人。

师:

家中有一大堆儿女,大女儿大儿子都比母亲大好几岁,这样人家的后母可不容易做啊!

母亲的生活确实不容易。

我们不由得感叹:

(幻灯片出示)“母亲的命真啊!

生(全班自然接着说):

母亲的命真苦啊!

(师板书“苦”)

二、细细品读,理解母亲多面的性格

师:

母亲的命这么苦,她会跟人去诉苦吗?

会还是不会?

请用跳读法到文中去找找理由,并用笔划出关键词句。

(学生动笔划。

生3:

她不会诉苦,她会回避。

第10自然段说“她悄悄走出门去,或到左邻立大嫂家去坐一会,或走后门到后邻度嫂家去闲谈。

她从不和两个嫂子吵一句嘴。

生4:

我也认为不会。

因为母亲从来不说一句伤人感情的话。

师:

那她到隔壁闲谈。

会谈点什么呢?

生4:

(生犹豫了一下)说说家常事,她肯定不会数落儿子媳妇。

生5:

她会去诉苦。

因为“大哥从小就是败子,吸鸦片烟,赌博,钱到手就光,光了就回家打主意,见了香炉就拿出去卖,捞着锡茶壶就拿出去押。

”家里全靠母亲一个人撑着。

这么苦会出去诉苦。

生6:

她会诉苦。

11自然段第四行,“她不骂一个人,只哭她的丈夫,哭她自己苦命,留不住她丈夫来照管她。

”会向丈夫诉苦。

师:

她的丈夫还活着吗?

生6:

已经死了。

师:

是向已经过世的丈夫诉苦,更准确地说是哭诉。

她哭的对象是谁?

生6:

哭她自己,哭她自己命苦,留不住丈夫来照管她。

师:

哭她自己算不算向别人诉苦?

生6(不好意思地笑):

呵,不算,她是怨自己,她连丈夫也不怨。

如果诉苦应该是告诉别人家里的哥嫂待她如何如何不好。

这不能算诉苦。

师:

你有很强的辨析能力。

生7:

我认为不会诉苦。

因为过年时那么多人来要债,母亲也从不骂大哥一句,脸上也从不露出一点怒色。

所以我不同意生6的看法。

师:

两种不同的意见,看来更倾向于不会诉苦,能不能从文中找出表现母亲性格的词来进一步证明。

生8:

她是那么的温和,那么的仁慈。

(师板书“慈”、“和”。

师:

很有眼力。

刚才有同学是从“哭”中看出她是不会诉苦的,我们一起来看看文中写到的母亲的三次哭。

(课件出示描写三次哭的语句)

1.有时候她对我说父亲的种种好处,她说:

“你总要踏上你老子的脚步。

我一生只晓得这一个完全的人,你要学他,不要跌他的股。

”她说到伤心处,往往掉下泪来。

2.我母亲只忍耐着,忍到实在不可再忍的一天,她也有她的法子。

这一天的天明时,她就不起床,轻轻地哭一场。

她不骂一个人,只哭她的丈夫,哭她自己苦命,留不住她丈夫来照管她。

她刚哭时,声音很低,渐渐哭出声来。

我醒了起来劝她,她不肯住。

3.这句话传到了我母亲耳朵里,她气得大哭,请了几位本家来,把五叔喊来,她当面质问他她给了某人什么好处。

直到五叔当众认错赔罪,她才罢休。

师:

请三位同学分别读一读,其余同学听同学朗读的时候思考这三次哭有什么不同?

(三位学生读)

师:

这三次哭有什么不同?

生9:

第一次是哭我不争气,第二次是哭她的丈夫,自己苦命,第三次是哭五叔。

师:

你是从对象上说出了哭的不同之处。

生10:

我认为她第三次哭是因为五叔不尊重她,第二次哭是为了调解和嫂子的矛盾。

师:

也就是说,她是有目的地哭。

你能把三次哭的目的更准确地都说一说吗?

生10:

第一次哭是为了劝我好好读书,并对丈夫的去世感到伤心、怀念。

师:

说得简洁一些就是对丈夫的怀念,对儿子的——

生(齐答):

期盼。

师:

继续说

生10:

第三次是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

师:

有一个词用得特别好——清白。

谁还有补充吗?

生11:

第一次哭是因为还没有尝到生活的甜蜜,她丈夫就去世了。

这么小小年纪就守寡,这是一个女人最大的不幸。

自己的儿子又不是很争气,对他期待,要他好好学习。

师:

所以我们看到她对自己的儿子不只是慈爱,还有——

生11:

惩罚。

师:

怎样惩罚?

生12:

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关了房门,先责罚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都不许我哭出声音来,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师:

能说一下,你最受不了的是哪一点吗?

生12:

拧我的肉。

师:

确实,如果发生在我们身上,我们也有些受不了,但是为了对丈夫有个交代,为了对儿子的期望,她对儿子是那么地——

生(齐答):

严厉。

(师板书“严”)

师:

她教导我时经常要说一句话,想想这句话应该用什么语气语调来读。

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第1次哭时说的话。

师:

再揣摩一下,她说这话时,应该是怎样的语调。

生13:

比较伤心。

师:

让我们再来读一读。

(生再一次有感情地读。

师:

只哭过一次吗?

生(齐答):

不只一次。

师:

从哪一个词可以看出来?

生14:

往往。

师:

也就是常常。

这个哭只是无声地掉泪,这跟前面其实是一致的,也就是哭也不想让别人听到。

这再一次证明,她有苦也不想让别人知道。

你说她会去向别人诉苦吗?

生(齐答):

不会。

师:

有苦不能说,这才是真正的苦啊!

母亲在对待哥嫂的时候,用得最多的一种方式是什么?

生15:

忍。

(师板书“忍”。

师:

忍到什么地步?

生15:

悄悄地走出去。

师:

你还能找出几个表明她忍的词来吗?

生15:

11自然段。

我母亲只忍耐着,忍到实在不可再忍的一天,她也有她的法子。

师:

这是直接写,还有其他地方可以感知到吗?

生8:

第10段,“大哥的女儿比我只小一岁,她的饮食衣料总是和我的一样。

我和她有小争执,总是我吃亏,母亲总是责备我,要我事事让她。

师:

哪几个词?

生8:

“总是”、“让”、。

不仅自己忍,让孩子也忍。

师:

总是让着她,这是怎样的一种忍让啊!

还有吗?

生16:

第8自然段。

“我母亲从不骂他一句,并且因为是新年,她脸上也从不露出一点怒色。

这样的过年,我过了六七次。

师:

哪个词最能表现忍?

生16:

从不

师:

所以我们在读第二次哭时要读出她的忍,该怎么读?

请你读一读第一句。

(生16读第二次哭中的第一句)

师:

读时,要突出哪个词?

生16:

实在

师:

让我们一起来齐读一遍。

(生齐读)

师:

她的哭跟前面是不一样的。

先是轻轻地哭,再是渐渐哭出声来,到最后不肯住。

目的是解决问题,问题解决了吗?

生17:

解决了。

因为嫂子会端水来劝她。

师:

劝她还是认错?

生17:

劝她。

因为她们之间从来不提谁对谁错。

师:

这是怎样的一种忍耐啊!

第三处哭,又是怎样的哭?

生18:

大哭。

师:

表现了母亲怎样的一种性格?

生18:

刚性。

(师板书“刚”。

)师:

怎么来读出刚性?

生18:

抓住“当面”、“当众”、“直到……才”读出刚性。

师: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第三次哭)

师:

这是怎样的一种刚气啊!

这种刚气也是镇住大嫂二嫂、解决种种问题的重要因素。

师:

(边说边板书“亲娘”、“后母后婆”、“寡妇”等)在我面前,作为亲娘,满怀对亡夫的思念和敬爱,满怀对“我”的慈爱和期望,她偷偷地哭;在哥嫂面前,作为后母,为了家庭的和睦,她轻轻地哭;然而在外人面前,作为寡妇,为了捍卫家庭的尊严和自己的名声,她大声地哭了。

我们从她的泪和哭中,明白了她为什么对孩子那么慈爱而又那么严厉,对家人那么忍让,同时我们也读出了他的刚气。

这正是仁慈而又刚毅的中国传统妇女的典范。

苦母亲

严刚

和忍

三、深入探究,领会母亲深远的影响

师:

那么又是什么,支撑着母亲在这么艰难的环境中,毫无怨言地走下去呢,作为一个寡妇,他最大的精神支柱是什么?

生(齐):

儿子胡适。

(师板书“胡适”)

师:

胡适到底有没有如母亲所愿成才呢?

我们来读一读最后一段。

你能从字里行间看出胡适成才了吗?

(课件出示末段。

生读末段)

生19:

“极大”说明他受母亲的影响极大,他像他母亲一样仁慈、温和。

成才了。

生20:

“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人管束过我”说明已经从母亲那里学到了如何待人,14岁就学会了如何处理自己的事情,成才了。

师:

两位同学从性格和待人处世方面认为胡适成才了。

还有其它看法吗?

生21:

不对。

“混”说明日子过得并不好,可能并没有成才。

师:

果真如此吗?

(课件出示胡适身份介绍)胡适(1891—1962),原名胡洪,字适之。

1910年考取官费赴美留学,一生共获取36个博士头衔。

1917年7月回国。

曾任北京大学教授、校长,国民党政府驻美国大使等职务。

对新文化运动、新文学革命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代表作有《文学改良刍议》,新诗集《尝试集》。

师:

最震撼你的是什么?

生22:

36个博士头衔

生23:

北京大学教授、校长

师:

有人说大陆有鲁迅,台湾有胡适。

胡适深得蒋介石的赏识。

胡适在台湾去世时,蒋介石亲手写下挽联:

(出示)“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

”还有人为胡适写下了这样的的墓志铭,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出示,生齐读)这个为学术和文化进步,为思想和言论自由,为民族的尊荣,为人类的幸福而苦心焦思,敝精劳神以致身死的人,现在在这里安息了……形骸终会化灭,陵谷也会变易,但现在墓中这位哲人所给予世界的光明,将永远存在。

师:

这是多么高的评价和赞扬啊!

师:

作为一个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一个受了七年西方新思想教育的大学者,又会怎样评价一个传统母亲对自己的影响呢?

(出示)请从文中找一找。

(学生动笔找)

生24:

“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对母亲充满感激。

生25:

“在这一点上,我的恩师就是我的慈母。

”充满了对母亲的感谢和敬仰。

师:

两位同学从字里行间读出了对母亲的感激和敬仰。

让我们再回头思考一下刚才同学所提出的“混”字,该怎么来理解?

生18:

这么有出息肯定不是真正的“混”,我觉得这与文中的“一丝一毫”、“一点点”一样,表明了作者的一种谦逊态度,这也应该是母亲对他的影响之一吧。

可见母亲对他的影响之大。

师:

我赞赏你的理解。

看来大家已经读懂了胡适。

但老师这里还有一个问题。

(出示)有人认为1-4段写“我”的童年生活的缺憾,正是为了体现母亲给“我”做人的训练的珍贵,更突出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也有人认为1-4段隐含着胡适对母亲的些许不满。

同学们怎么认为?

请到字里行间找依据。

(学生圈画课文语句)

生26:

我认为有不满。

因为胡适说“在我小时我不曾享过儿童生活的乐趣。

生27:

我认为不应该是不满,而是有些遗憾。

在小时候,玩是每个孩子都喜欢的,如果没有母亲的严厉,就可能没有后来我的成就。

生28:

幼年时的遗憾更体现了母亲对我的用心良苦。

母亲不准我乱跑乱跳中的“不准”就是一个体现。

师:

同学们已经学着从字里行间解读作者隐含其间的情感。

我们来看看第四段,能从字里行间读出点什么来吗?

(课件出示第四段语)但这九年的生活,除了读书看书之外,究竟给了我一点儿做人的训练。

在这一点上,我的恩师就是我的慈母。

生29:

“究竟”,它是毕竟、到底的意思。

隐含着那么一点遗憾。

师:

可见,胡适认为自己的童年是有缺憾的,其实,一个接受过西方新思想教育的大学者回首童年——失去了学习音乐的唯一机会,失掉了学做画家的机会,连和小朋友一起跑跳都不行,这一些缺憾和母亲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关系。

本文选自《胡适自传》,自传是真实地记录自己的成长经历。

作者这样剪辑材料,既保证了真实,又真实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

在此我们可再一次感受到,母亲在“我”的心目中,没有对错,有的只是敬仰和感激之情。

让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冶金矿山地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