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探究性学习走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274581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7.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探究性学习走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让探究性学习走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让探究性学习走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让探究性学习走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让探究性学习走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让探究性学习走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docx

《让探究性学习走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探究性学习走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让探究性学习走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docx

语文

让探究性学习走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单位:

湘乡市龙洞镇中朝小学

作者:

舒丹

时间:

2016年9月

让探究性学习走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摘要:

随着新的《国家课程标准》的实施,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不仅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教学方式,而且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新课标下的探究性阅读教学策略进行了探索,帮助学生亲历阅读探究过程,指导学生参与探究性作业的设计和练习。

等。

关键词:

语文阅读小学语文阅读探究策略探究性学习

课程专家指出:

“适应复杂多变的21世纪的需要应构建一种具有开放性、整合性、变革性的新课程体系。

”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旨在为学生构建一种开放的阅读环境,让学生对某一阅读目标,积极、自主地开展阅读,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和创新,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探究性课堂活动的组织应力求把握以下三点策略。

一.确定探究主题的策略

1.从生活中设定探究主题

“探究性学习”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强调学生的亲生经历,让学生在实践中去发现和探究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

如《飞天》就是一个从生活中寻找到的好主题。

我们班在神舟十号宇宙飞船遨游太空期间选择开展了这一主题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他们分别从“古老的传说”、“‘神九’跨越”、“‘神十’辉煌”、“永远的梦想”等内容作为探究的切入点,进行了深入有效的学习。

这一角度的选题,不仅能够克服基础教育课程和教学中脱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倾向,而且为学生的生活积累和社会实践能力的锻炼开辟了渠道。

2.通过解读课文题目得出探究主题。

在研读一篇课文时,我们往往可以从题目中知其内蕴,窥其文意,得其意趣。

因此,从解读课题入手得出探究主题,可收到纲举目张、提纲挈领的作用。

如教学《飞夺泸定桥》这篇课文时,读题后,教师问学生:

“读题后,你有什么发现?

能提出读懂课文的问题吗?

”学生读题后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a.红军为什么要飞夺泸定桥?

b.红军是怎样飞夺泸定桥的?

c.表现了红军什么精神?

老师就让学生围绕以上三个体现课文重点的问题来研读全文。

通过学生反复品读、深究、讨论、争辩,其间教师作适时、适度地点拨,以开阔学生的思路,理解文字内蕴。

3.从课后习题里带出探究主题。

教材编者设计的课后习题,既是教材的要旨所在,又集中体现了训练重点和编辑意图,由此带出的探究主题,常有较高的效能。

如研读古诗《别董大》,课后习题要求说出诗中所写的景物,由此我得到启发,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把这首诗改写成一个剧本,并当导演,把剧本排演成一个短剧。

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查阅了诗人高适写《别董大》的背景,研究了当时诗人和琴师董庭兰(董大)的内心活动,再通过写、演的方式展现出来,促进了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二.创设问题的策略

1.抓题眼提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我们可利用语文课程的有效资源,抓住课文题眼巧设问题。

如《布衣元帅》一课,上课伊始,可让学生质疑提问:

什么是布衣?

布衣和元帅好像是不相干的两种人,怎么会连在一起?

由于问题来源于学生,在阅读文本时,他们就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去解决这些自己心中的困惑。

小学语文教材中类似的课题很多,比如《玩出了名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太空生活趣事多》等等,都可以在课前或由老师设问,或由学生质疑问难,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发学生阅读期待,为学生进入阅读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

2.抓关键词句提问,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阅读教学中,我们还可以拓展课文中的关键词句,从小处入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发散学生思维,使词义理解得更透彻。

使课文内容理解得更深刻。

王崧舟老师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时,提了这样一个问题:

“同学们,你是从哪些地方读懂‘纹丝不动’的?

”王老师就是抓住“纹丝不动”这个词语组织教学,从大处着眼,有效地为学生感悟文本并和文本进行对话设下广阔的背景。

他紧扣文本,让学生对“纹丝不动”的感悟层层深入:

从对“纹丝不动”的字面意思到“纹丝不动”的原因及“纹丝不动”的结果,最后至不“纹丝不动”的后果,对话剥笋似的不断深入,学生做到了多元解读文本,全方位感受英雄的伟大形象。

3.抓主要线索提问,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在阅读课中,教师如果抓住主要线索教学,往往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更好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好汉查理》一文中,查理的变化和杰西的言行是两条主要线索,为了让学生明确“查理有哪些变化?

查理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我让学生读悟交流,感受查理的变化,提问:

查理有哪些变化?

你找到了哪些句子?

然后相机出示以下句子让学生谈感受:

a.“不,好汉查理从来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

”b.“谢谢!

”查理显得彬彬有礼。

c.“当然可以。

”d.“查理虽然调皮,但说话是算数的。

整整一个暑假,他每天都陪杰西在草地上玩。

”e.“杰西,我会做个好汉。

”通过这几句关键句子的理解感悟,引导学生体会到查理确实变了,变得有礼貌了,变得诚实、守信了,变得有上进心了,自信了。

学生在读中思议,在读中质疑释疑,在读中理解感悟,学得自主,学得愉悦,学得扎实。

三.引导自主合作探究的策略

1.教师与学生建立“对话”的合作形式。

教师应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观察整个探究活动由一个阶段进入另一个阶段;学生靠他们自己的探究能力,在探究活动中负有主要的责任。

教师作为一个合作者与学生“对话”,这种对话不是教师居高临下的“传道解惑”,也不是几名尖子学生围绕老师的提问作一番“应答”,而是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发表看法,有时也提醒学生换一换思路,探究较困难的问题。

“对话”可以是心灵的、口头的、书面的、肢体的,它使语文教学过程成为师生相互推动、相互理解、心灵交往的过程,并体现“对话人生”的意蕴。

2.引导学生与学生之间积极合作探究。

教师要鼓励学生相互交流他们的问题,批判性地倾听他人对问题的分析和理解,并提出质疑。

通过合作学习与探究,学生可以取长补短、相互促进,从而提高探究效率。

例如三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新教材第四单元6篇课文,可以知道这些文章描写了6位杰出人物小时候的故事。

一位教师设计了一堂让学生合作学习的辩论课,以“成功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

”为论题,学生组合成三个组。

课前准备阶段,学生自己选出本组的主辩、一辩、二辩、三辩,其他组员都是助辩。

小组每一位成员团结协作,群策群力。

在共同参与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相互交流和合作,合作学习使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学改革中新提出的学习方式,它并非对其他学习方式的否定。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凸现了学生的主体,能使他们的个性、创造才能得到更好、更充分的发展,语文素养得到了全面的提高,洋溢着浓郁的人文精神,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

总之,只要我们语文教师在自身语文阅读教学中积极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牢固树立探究学习的问题意识、实践意识、参与意识、开放意识,学生的探究学习就一定会焕发出一片新的天地。

参考文献:

[1]吴立岗.小学语文教学研究[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年6月.

[2]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

[3]潘涌.论语文探究性学习[J].学语文,2005年第1期.4—5.

[4]褚治明.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策略[J].教书育人,2004年12月.34—35.

[5]邵林荣.浅谈语文阅读教学探究学习的策略[J].安徽文学,2007年第2期.6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冶金矿山地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