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白诗歌浪漫主义的特点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745595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6.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李白诗歌浪漫主义的特点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论李白诗歌浪漫主义的特点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论李白诗歌浪漫主义的特点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论李白诗歌浪漫主义的特点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论李白诗歌浪漫主义的特点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李白诗歌浪漫主义的特点Word格式.docx

《论李白诗歌浪漫主义的特点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李白诗歌浪漫主义的特点Word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李白诗歌浪漫主义的特点Word格式.docx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这种无比神奇的艺术魅力,确是他的诗歌最鲜明的特色。

他的诗歌,不仅具有最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而且还创造性地运用了一切浪漫主义的手法,使内容和形式得到高度的统一。

李白诗流传到今的约一千首,其中约二百五十首最能反映李白的思想、感情与重要经历;

而这些诗,也是李白诗歌中艺术成就较高的。

(注一)这二百五十首左右的诗,鲜活的表现出李白自由浪漫的精神;

“安社稷”、“济苍生”的理想;

隐逸养名、干谒官吏、向朝廷献赋自荐、往边地寻求军功等活动,以及受挫之后激昂愤慨的感情。

而李白的诗,就在驰骋他的浪漫精神,抒发他的理想,挥洒他的感情时,塑造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一、李白诗歌概述

盛唐文化,孕育出无数杰出诗人,李白无疑是其中最具神韵的天才诗人,盛唐诗歌的气、情、神等在李白的诗歌中被发挥得淋漓尽致。

总揽他的诗歌,我们既能看到那种发兴无端的澎湃激情,又能领略到那种神奇宏大的美丽想象。

在他的诗歌中,既有浩瀚壮观的瑰丽奇景,又有标举风神情韵的自然天成的明丽意境;

既有“济苍生”、“安社稷”的宏伟理想,又有非凡奇特的浪漫主义色彩。

他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大胆地运用高度夸张的比喻,对眼前所见进行艺术的描绘,使形象具有扣人心弦的强大艺术感染力。

他的想象奇特而丰富,他把自己的形象思维驰骋于悠远的时间和旷邈的空间之中,而无所拘束。

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他还运用各种历史传说和神话故事,创造出特异惊人的艺术形象。

更值得注意的是,他总是在强烈感情的驱使下,把夸张的比喻、丰富的想象等浪漫主义表现手法和神话传说巧妙地结合起来,因而使他的许多浪漫主义诗篇具有豪迈的气势、昂扬的情调、奇特的形象和非凡的意境,从而对读者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加之他那生动、明净、华美而自然清新的语言,更使他光彩耀人,名垂千古。

综观李白诗歌的作品,我们不难看出:

李白是个艺术个性非常鲜明的一位;

在中国诗歌史上,他的作品艺术个性也是独一无二的。

他的诗歌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的描述。

李白的抒情方式最具鲜明的特点是:

它往往是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地奔涌而出,宛如天际的狂飙和喷溢的火山。

与喷发感情表达方式相结合,他的诗歌想象变幻莫测,往往发想无端,奇之又奇。

诗歌中的意象多为:

大鹏、巨鱼、长鲸、大江大河、沧海雪山等壮美雄奇之物。

这为其提供了更多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制造了更多的浪漫。

李白诗歌语言风格,具有清新明快的特点,明丽爽朗是其词语的基本色调。

他那些脱口而出,不加修饰的诗,常呈现出透明纯净而又绚丽夺目的光彩,反映出其不肯苟同于世俗的高洁人格。

李白的诗歌,继承了前代浪漫主义创作成就,以他叛逆的思想,豪放的风格,反映了盛唐时代乐观向上的创造精神以及不满封建秩序的潜在力量,扩大了浪漫主义的表现领域,丰富了浪漫主义的手法,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结合。

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

这首诗融写景、议论、抒情于一体。

写景处意境鲜明且富有变化,议论时直抒胸臆,表明诗人不事权贵的坚定决心。

诗歌中有大胆的夸张、丰富的想象、张扬的意境,这些都要细加体会。

意境雄伟,变化惝恍莫测,缤纷多采的艺术形象,新奇的表现手法,向来为人传诵,被视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那么,就从这首《梦游天姥吟留别》来探讨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及其成因吧!

二、《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形成以及表现在其中的浪漫主义特色

《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形象的描述了诗人奇异的梦境,抒发了诗人对名山,仙境的热情向往。

而在最后则一吐胸中郁闷,表现了诗人对权贵的蔑视及对生活现实的不满。

全诗描写内容丰富,梦中情景曲折多变,惊心动魄,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想像与夸张,尽情抒发自己浪漫主义的情怀,格调高昂,潇洒出尘。

(一)诗歌的创作和形成过程

在唐玄宗天宝四年,李白由于遭到宧官高力士等人的谗害而被迫离开长安官廷。

当时,权贵的谗毁、玄宗的疏远激起了李白内心的极度苦闷和矛盾,也因此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了唐王朝统治阶级的黑暗腐败、官场的复杂以及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他被“赐金放还”,离开长安。

三年的供奉翰林生涯没能实现他“济苍生”、“安黎元”的夙愿,这是他政治上的一次大失败。

他曾一度消沉,“我本不弃世,世人自弃我”,以此表示对现实的愤懑。

那年,他将由东鲁南游吴越留别友人时,写下了《梦游天姥吟留别》。

本诗即行前与友人们表白自已蔑视权贵的愤激心情而作的。

而诗题中的天姥,是指令浙江天台的天姥山,李白在诗中运用丰富奇特的想象力,把天姥山的瑰丽神奇虚写了出来。

诗中首先写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渺茫难找来衬托天姥山的“云霞明灭或可”景致优美及容易寻找。

然后再极言天姥山高得与天相连,运用夸张的笔调写天姥山的冈峦在天空中横贯。

至于描绘天姥山的气势,李白以五岳被它超出,赤城为其掩蔽来衬托出天姥山的不凡气势。

另外,李白又以高四万人千丈的天台和天姥山相比,指出天台对比起天姥颢得矮小,以致像要倾倒在它的东南面,由此天姥山之高便不言而喻了。

然后李白笔锋一转,写自己做梦到吴越去,并游经谢灵运从前往宿的地方,并且描绘了天色突然转暗,雷电交加中仙人洞府的石门,訇然开了。

仙人洞中有一座金银筑成的台,而仙人们乘风一个个降下来,并且密如乱麻。

由于突如其来的看到这些景象,诗人不由得大吃一惊,而亦因此而惊醒起来。

当李白醒后回味刚才的情景时,使他悟得世间万物亦是如此,如流水般一去不回。

从而再深一层指出自己不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自己活得不开心。

(二)具体的浪漫主义特色在诗中的体现

这首诗的内容丰富、曲折、奇谲、多变,它的形象辉煌流丽,缤纷多彩,构成了全诗的浪漫主义华赡情调。

1、感情色彩强烈

诗歌是诗人的心灵之窗,李白是一个执着于理想,感情非常强烈的诗人。

在他笔下的历史人物、事件及山川自然景物,都蒙上了一层情感的光晕和理想化的色彩,而不是以本来的面目出现,他们只是李白情感或理想的化身。

而当李白的热情与理想受到打击时,他的反应也是很强烈,笔锋非常犀利辛辣。

为了消解、升华痛苦,他寄情于诗歌,诗歌成为苦闷的象征,处处蒙上了感情的光晕,诗歌确实是李白心灵的投影。

就如这首诗的最后一段由写梦转入写实,感慨深沉,议论激昂。

诗人有感于仙境的幻灭,联系自己政治上的失意,认为世间行乐,总是乐极悲来,古来万事,恰如流水东去。

所以,还是骑鹿入山寻仙访道吧。

这种伤感情绪和避世态度表现了李白消极的一面。

但消极不等于沉沦,纵情山水求仙访道虽属避世,却表现了李白与恶势力势不两立的决心。

也正因为有此决心,诗人才昂首挺胸地喊出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心声。

全诗寄托了诗人在政治上的苦闷以及超越苦闷的心情,表达了对自由、光明等理想境界的追求,对王侯、权贵的傲岸不屈的蔑视。

这些都充分展现出诗人大胆反抗现实的精神,种种的思想体现都把他内心那丰富的感情表现出来了。

2、想象奇诡

李白是一个典型的浪漫主义的诗人,他善于运用幻想和想象的方式,夸张的手段,创造出一系列新的意境和艺术形象,产生激动人心的艺术魅力,沈德潜说:

想象,其实是诗歌的构成要素,也是诗人创作的手段。

在这首诗中,诗人的幻想色彩浓郁,浪漫主义特色表现得特别突出。

表现在诗作中的是他用梦幻的形式对超现实的幻想境界的追求和描摹。

全诗可分为入梦、梦游、惊梦三部分。

乍一开篇,诗人出以对句,“海客谈瀛洲,烟波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故意推宕一笔,以神山的不可觅求,反衬出天姥之分明可睹,点示题旨。

接着,进入对天姥的刻画。

诗人写其山之壮阔: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天姥拔地耸天,大有横空出世之气概。

正因为天姥高峻无比,气势雄伟,诗人不禁心动身驰,浮想翩然。

为了能尽快见到梦寐以求的天姥山,“我欲因之梦吴越”,“因”交代了“梦”的缘起,由聆听“越人语”而神思腾越,张开想象的彩翼翱翔于九天之上,于是当年“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浪迹吴越的山水见闻便再次显现脑际。

这样,此番的梦游不仅有现实的触发,而且有往昔的基础,因而奇特的浪漫主义想象就深深地植根于历史和现实的土壤之中。

再者,诗人“一夜飞渡镜湖月”,进入全诗的梦游部分。

着一“飞”字,摹拟出神入化,足见“渡”是何等的迅速,诗人对吴越的神往是多么急切。

“夜”、“月”的入句,既环扣了题目“梦”字,又使诗的境界弥漫出清丽的氛围。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借湖光乘月色瞬间到了天姥山,“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从奇丽壮观的海日到危耸险峻的高山,“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从曲折迷离的千岩万转的道路到令人惊栗的深林层巅,“列缺霹雳,丘峦崩摧”,突兀的意象打开了另一境界,把幻想托上了高峰,想象的彩翼振翮直上。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这是诗人梦游畅想的最高境界,也是全诗最为饱满、明朗的艺术画面。

虚拟仙界的俊逸飘忽,实是表明诗人的超凡脱俗。

正当诗人沉浸在仙气缭绕、变幻莫测的画面中神志俱忘时,“忽魂悸以魄动”,诗人心悸梦醒,惊坐长叹。

诗的境界陡然剧变,诗的情绪急转直下。

充分表现了理想与现实、个人与环境的尖锐矛盾。

由此全诗进入第三部分。

诗人梦醒低徊失望之余吟道: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这是全诗的主旨所在,也是全篇感情的凝聚点,在诗的结构上是“卒章显其志”,所显的是诗人嶙峋直立的傲志,不取悦于世而又不苟合于世的一腔怨愤。

李白从现实去入梦,去畅游,大梦一醒,又回到惨淡的现实之中。

梦中他把自己理想中的世界描绘的目眩神迷、奇幻莫测,诗人把神话传说中的事和对大自然的真实体验融合在一起,描绘出自己理想中的美景胜色,丰富奇特的幻想使得积极浪漫主义思想得以充分的发挥。

3、结构跳跃多变,节奏逸宕,声情流溢

极度的夸张、贴切的比喻和惊人的幻想,让人感到的却是高度的真实。

丰富的想象和大胆、奇特的夸张,创造了新奇的艺术境界,寄托了诗人奔放的热情和对自由、光明的追求。

这是李白诗歌浪漫主义的又一特色。

李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采、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韵致的原因所在。

他的语言正如他的两句诗所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明朗、活泼、隽永。

叶燮《原诗‧外篇下》说:

“李白天才自然,出类拔萃;

……非以才得之,乃以气得之也。

……苟有气以鼓之,如弓之括,力至引满,自可无坚不摧,此在彀率之外者也。

……历观千古诗人有大名者,舍白之外,孰能有是气者乎!

”(注二)气势可谓李白诗歌的特色,凡是读李白诗歌,尤其是歌行,感受最深的,就是那股撼动人心的气势。

诗中,“洞天石扉,訇然中开”诗人由梦境进入仙境,“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李白大胆地借用奇特的夸张、缤纷的想象手法描述幻想中的仙镜:

青冥浩杳的苍天广无边际、日月光辉同时照耀着神仙住处金银台。

在“日月照耀”的光明背景下,众多仙人降临。

他们有神虎鼓瑟,有鸾鸟驾车鱼贯而下,列队而来。

众神仙都是平等相处,就连凶猛的老虎也都驯服地为众神弹琴鼓瑟,真是一派天地万物为一体的融乐世界,这种境界正是诗人所追求、所向往的。

本是诗人急切地梦游求仙,现在却是仙人热烈地来欢迎,这正说明了诗人追求自由的心情多么的急切。

再次,李白继承了屈原开创的香草美人传统,多用比拟、象征的手法表现自我,感讽时政,兴寄遥远,意蕴丰富。

诗中充满了浪漫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艺术美质。

当诗人政治上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后,他内心的痛苦无法排遣,正如屈原遭谗后上叩天阍下求佚女的心境,他写梦境的优美,神仙世界的美丽,正是反衬现实世界的丑恶;

写对仙境的向往和追求,正是表达自己对于现实环境的失望以及对社会体制和人情世态等“不如意”的一切的激愤和批判。

不禁要问:

诗人为什么要用烘托、夸张等手法把天姥山写得那么高峻挺拔、举世无双?

是因为诗人要借此入梦,追求理想;

诗人为什么要把梦境描写得那么清幽壮美?

渲染得那么热烈辉煌?

是因为现实世界的丑恶,让诗人憎恶;

是因为“洞天福地”的平等自由实现了诗人的理想。

所以,诗人要骑鹿游山,寻仙访道,以示决不与邪恶同流合污的高洁志向;

诗人要高蹈出世,傲啸林泉,以示决不向权贵低头弯腰的坚定信念。

这,就是李白!

这,就是照亮《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聚光灯!

这,就是一代大诗仙魅力四射、辉映千秋的光源所在!

三、李白诗歌浪漫主义的行成的原因

(一)浪漫主义诗作形成的社会因素

盛唐时期政治开明、经济繁荣昌盛,这种环境下形成了李白豪迈的性格、炽热的情感、敏锐的政治追求,这些条件奠定了李白诗歌浪漫主义的思想基础。

开元、天宝年间,唐帝国国力极度强盛,经济、文化等方面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这就提高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也激发了诗人们建功树勋的种种幻想。

在这种时代精神的感召下,李白以“济苍生”、“安黎元”为己任,一生不懈地追求报效祖国的机会,“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报明时。

”正是李白心志的表现。

唐代庶族出身的知识分子大都无视世族门阀那一套宗族礼法,思想上狂傲豁达,不拘儒学正宗,行为放浪不羁。

加之李白受道家思想的影响,观念上较少受儒家传统的束缚。

在时代大气候的影响下形成了李白“不屈已,不干人”的傲岸不屈的性格。

他以大鹏自比时刻准备“一鸣惊人,一飞冲天。

”他不屑走科举进士的道路,他任侠、漫游、求仙访道、结交豪雄、干谒王侯,想凭借自己的才华、凭借知明人士的推荐,走“终南捷径”的道路去实现自己“济苍生”、“安黎元”的政治抱负。

然而在李白生活的年代里,在政治开明、经济繁荣的后面却隐藏着种种危机:

唐玄宗为首的封建统治阶级生活日趋糜烂,朝廷内权奸当道、政治黑暗,苛捐杂税日益繁重,安禄山此时也心谋不轨,各种社会矛盾都处在一触即发的时刻。

李白第一次怀着“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的抱负,“仗剑去国,辞亲远游”,追求建功立业时,摆在他面前的是一条荆棘丛生的险径,他在漫游的十八年中没能通过任侠、干谒权贵等途径实现理想,心中充满了愤慨与不平。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受玄宗之征入长安,当他踌躇满志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时,却落了个权贵嫉妒、“赐金放还”的下场。

一次又一次的政治失败,使李白的内心极度痛苦,“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他感到从政报国道路的艰难,“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苦苦挣扎,李白把自己美好的政治理想和对统治阶级的蔑视、愤恨借助浪漫主义艺术创作方法表现在他不朽的诗作中。

(二)特殊的个人因素

李白诗歌浪漫主义艺术特色形成还有其个人因素。

首先,他豪放的性格和追求人生价值强烈表现自我的精神,使他诗情喷涌、一泻千里。

据推测李白的家庭曾是一个富商,幼年所受的教育除儒家经籍外,还有六甲和百家等,使他的思想束缚较少,任侠、漫游、轻财好施,在他的思想里“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不到一年散金三十万。

在许多诗篇里都表现出不受羁绊的豪放性格和强烈的主观色彩:

他要入京求官,就宣称“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政治失意了就大呼“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他要求仙就“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

当他喷涌的诗情用平常的语言不足以表达时,就用大胆的夸张,如用“抽刀断水水更流”比喻“举杯消愁愁更愁”、用“白发三千丈”比喻“缘愁似个长”、用“桃花潭水深千尺”比喻“不及汪伦送我情”。

当现实生活不足以形容、比喻、象征其思想愿望时,他就借用非现实的神话和种种奇丽惊人的幻想来表现,如“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邀我登天台,高揖卫叔卿”。

其次,他错综复杂的思想是其浪漫主义的又一成因。

一方面他接受儒家“兼济天下”的思想;

另一方面他又接受道教和道家的思想,他求仙访道、委顺自然、遗世独立追求绝对自由,他深受庄子影响,“投汨笑古人,临濠得天和”甚至把庄子抬高到屈原之上,蔑视世间的一切,当他在现实生活中失望时,他就把思想寄托在山川、河流、仙界神灵上。

他以山为朋——“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以月为友——“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和神仙为伴——“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

同时他还受游侠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和游侠本是不相容的,但这种错综复杂的思想却是支配他一生的主导思想,主观上的结合并不等于事实,在黑暗面前他这种人生思想始终不能实现。

他虽然渴望入世、匡济天下,又不屑于走科举出仕的道路;

他干谒王侯“高冠佩雄剑,长揖韩荆州”,却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

他希望从政,但却要求从政不能妨碍他对自由的追求。

李白这种不能实现理想的错综复杂的思想,在诗歌创作中浪漫主义艺术手法是他必然的选择。

李白之所以描绘得如此动人,还在于融贯其间的浪漫主义激情。

诗人寄情山水,放浪形骸。

他对自然景物不是冷漠的观赏,而是热情地赞叹,借以抒发自己的理想感受。

那飞流惊湍、奇峰险壑,赋予了诗人的情感气质,因而才呈现出飞动的灵魂和瑰伟的姿态。

诗人善于把想象、夸张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进行写景抒情。

总括而言,李白以描写自己梦游天姥山时的所见所怠悟出不再折腰事权贵的主意,以作此来留别世人。

而诗中所用的奇特想象、虚实结合以及夸张手法等,都突显了诗人的浪漫主义手法及其高超的写作技巧。

结论

李白是我国文学史上公认的浪漫主义的诗人,他的思想非常复杂,感情特别强烈。

在生命情调上,他有庄子的自由放旷,也有屈原的理想与执着。

所以,他的内外世界充满了矛盾的现象,但是也统一起来构成李白独特的人格特质。

他既向往自由,厌恶现实的束缚;

但又有强烈的济世理想与功名之念。

综合言之,他是一个主观色彩非常鲜明的人,因此,在诗歌创作上,写意性也特别强。

而且,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最鲜明的艺术特色。

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调动了一切浪漫主义手法,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

注释:

注一:

参施逢雨:

《李白诗的艺术成就》(台北:

大安出版社,民国81年),页2~4。

注二:

见丁福保编《清诗话》(台北:

明伦出版社,不着年月),页603。

参考书目:

1、《李白生平研究匡补》杨栩生著巴蜀书社

2、《李白研究》林家英著甘肃自考委编印

3、《李白诗的艺术成就》施逢雨台北大安出版社

4、《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一册朱东润上海古籍出版社

5、《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赏析》徐应佩周溶泉吴功正著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6、《中国历代文论选》郭绍虞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7、《唐诗美学探索》张福庆著华文出版社2000年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