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团队效率.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274349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如何提高团队效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浅谈如何提高团队效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浅谈如何提高团队效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浅谈如何提高团队效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浅谈如何提高团队效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如何提高团队效率.doc

《浅谈如何提高团队效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如何提高团队效率.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谈如何提高团队效率.doc

企业领导学论文

浅谈如何提高团队效率

浅谈如何提高团队效率

摘要:

无论在生活领域还是在工作领域,团队这种工作组织方式都是一种有效的作业方式。

一个高效的团队必然具有明确的目标、和谐的人际关系,拥有合格的领导者以及完善的规章制度。

要建设出一个高效的团队,在组建时则需要遵循科学的程序;在组建后应重视团队沟通;要正确处理团队冲突。

本文从以上几个方面浅谈一下如何提高团队效率。

关键字:

团队效率打造

正文:

一、对团队的认识

当前,国内外学者对“团队”的认识尚存在分歧。

但是在管理科学与实践中,大部分学者认为,团队一词的概念是:

一个组织在特定的可操作范围内,为实现特定的目标而建立的相互合作、一致努力的有若干成员组成的共同体。

国外学者颇具代表性的观点有三种,分别是由美国斯蒂芬•罗宾斯、美国卡曾巴赫与史密斯、英国海伊斯提出。

斯蒂芬•罗宾斯是美国的行为学家。

他认为,团队是由组织结构确定的、职务明确的成员所组成的正式群体。

群体的共同努力能够产生积极的协同作用,使团队的绩效水平远远大于个体成员绩效的总和。

卡曾巴赫和史密斯是美国的管理学者。

他俩认为,团队是由少数技能互补、为了共同目标,采用共同方法而相互承担责任的人们所组成的群体。

海伊斯是英国的社会心理学家。

他认为,团队是以任务为中心、互相合作、从事工作的一群人。

从以上所引述的观点看出,学者们关于“团队”的理解和认识是有差异的,但却又有一致的认识,这就是:

团队是一正式群体;群体内成员间通过相互合作,以提高团队绩效,实现共同的目标。

从学者们这一一致性出发,笔者认为:

团队是由为提高绩效、实现组织目标而相互合作的人们所组成的正式群体。

二、团队的构成要素

1、目标 团队应该有一个既定的目标,为团队成员导航,知道要向何处去。

没有目标,这个团队就没有存在的价值。

团队的目标必须跟组织的目标一致,此外还可以把大目标分成小目标具体分到各个团队成员身上,大家合力实现这个共同的目标。

同时,目标还应该有效地向大众传播,让团队内外的成员都知道这些目标。

有时甚至可以把目标贴在团队成员的办公桌上、会议室里,以此激励所有的人为这个目标去工作。

2、人 人是构成团队最核心的力量。

3个(包含3个)以上的人就可以构成团队。

目标是通过人员具体实现的,所以人员的选择是团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

在一个团队中可能需要有人出主意,有人定计划,有人实施,有人协调不同的人一起去工作,还有人去监督团队工作的进展,评价团队最终的贡献。

不同的人通过分工来共同完成团队的目标,在人员选择方面要考虑人员的能力如何,技能是否互补,人员的经验如何。

3、团队的定位 团队的定位包含两层意思:

团队的定位,团队在企业中处于什么位置,由谁选择和决定团队的成员,团队最终应对谁负责,团队采取什么方式激励下属个体的定位,作为成员在团队中扮演什么角色是订计划还是具体实施或评估。

4、权限 团队当中领导人的权利大小跟团队的发展阶段相关。

一般来说,团队越成熟领导者所拥有的权利相应越小,在团队发展的初期阶段领导权是相对比较集中。

5、计划 计划的两层面含义:

(1)目标最终的实现,需要一系列具体的行动方案,可以把计划理解成目标的具体工作的程序。

(2)提前按计划进行可以保证团队的顺利进度。

只有在计划的操作下团队才会一步一步的贴近目标,从而最终实现目标。

三、高效团队的特征

1、明确的目标:

团队目标能够为团队成员指引方向、提供推动力,能够激励团队成员把个人的目标升华到群体目标中去,提高团队的绩效水平。

因此,团队的目标应该清晰而明确。

团队成员只有理解和认知团队目标,才能统一团队成员的意志,才能确保团队成员把全部精力投放在预期目标的实现上。

2、合格的领导者:

作为一个正式群体,每一团队均有其正式的合法合规的领导者。

领导者是团队最具权威的管理者。

无疑,领导者对团队目标的实现及工作的开展承担着第一责任。

经验证明,一个团队有无合格的领导者,乃是团队工作能否实现高效的首要因素。

合格的领导者能知人善任,能及时地对被领导者、被管理者,即对群体成员提供指导与帮助、支持与激励,强有力地带领他们去实现组织和团队的目标和任务。

3、和谐的人际关系:

为要实现组织和团队的目标,团队成员间需要相互协作,营造出团队内部和谐的人际关系,即团队成员间要存在着共同的承诺、相互的信任、良好的沟通。

  共同的承诺是构成和谐人际关系的基础。

没有共同的承诺,就没有共同的目标、共同的行为方向和共同的约束,就没有构成和谐人际关系的牢固基础。

有了共同的承诺,群体的成员便会将共同的理念,共同的目标转化为共同的行为,使团队具有高度的凝聚力和亲和力。

  团队成员间的相互信任,是构成和谐人际关系的又一重要因素。

团队成员具有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宽厚态度,信任自己又信任他人,才能拥有彼此和谐共处、同“舟”共事的条件;才能让信息畅通,不出现人为梗阻,确保团队工作顺畅进行。

良好的沟通既是高效团队的外在表现,又是营造团队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

充分的沟通交流,乃是团队成员协调一致的基础。

团队成员只有在沟通后才能准确地了解彼此的想法,才能确保团队成员行为与团队步调相一致。

通过沟通,团队成员分享信息、理顺情绪、化解矛盾,最终达成共识,和谐相处,团队才具有战斗力。

4、完善的规章制度:

“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完善的规章制度能使团队工作有章可循,有章可依,能使团队全体成员的行为保持一致;无疑,实现法治取代人治,实行制度化的管理是管理的飞跃。

实践证明,这一飞跃能有效地解决组织内、组织间不必要的内耗和外耗,从而带来组织的蓬勃向上、高效运转。

四、如何建立高效团队:

(一)要有卓越的领导者指引团队前进

1、领导者要有魅力,吸引力和感召力。

2、导者要有凝聚力和协调能力

3、导者要德才兼备,善于倾听,善于决策。

(二)设定团队共同的愿景

共同愿景,为团队精神建设导航,有了共同的愿望和目标,成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同心同德,同甘共苦。

1、定的愿景要切实可行.而且团队成员对此都有强烈的渴望。

2、景必须达成一致共同协作完成。

(三)全方位的进行沟通和交流

1、行平等的,双向式的交流。

沟通不要只停留在纵向或者横向,既要进行横向沟通,又要进行纵向沟通.还必须保证沟通的平等性和双向性。

让团队成员真真切切的感受到“沟通无极限”。

2、通的范围耍渗透到企业的每个方面,不仅在内部,在外部上也要形成良好的沟通。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世纪,只要有一个环节沟通不畅,就可能造成功亏一篑的局面。

3、过沟通一定要让员工达成一致的观点和行动,形成团队的共同价值观。

(四)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

1、理安排工作岗位,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让成员们都能产生一种归属感。

2、解分析每个团队成员的个人特点和实际情况,尽可能去满足团队成员的愿望。

3、要重视物质激励又要重视精神激励。

4、励的方式要有创新,更要做到激励那些有创新的队员。

五、团队冲突的解决

对于任何一个团队来说,团队冲突都不可避免,有效地解决团队冲突对于提高团队效率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一般地说,处理与解决团队冲突的策略有回避、妥协、控制与引导等。

  回避全称为回避冲突。

回避冲突是指,组织或团队不要或暂时不要介入到冲突中去。

回避的策略一般适用于三种状态:

一是引起冲突的问题微不足道,对团队的工作不会造成什么影响,冲突双方冷静下来,自然会处理好问题;二是冲突的问题虽会对团队工作带来影响,但其影响短期内不会出现,不需要立即解决冲突;三是由于组织或团队对所引发冲突问题的认识尚不准确深刻,掌握的有关信息尚不充分,因而暂时还不能以组织或团队的名义去解决、去化解。

  妥协又称让步策略。

它是立足于使冲突双方既维持自身利益,又照顾对方利益的一种解决冲突的办法。

通俗地说,就是“各退五十步”的办法。

妥协适用于两种状态:

(1)冲突的双方均有责任,也均有其合理性;

(2)引起冲突的问题,关系着冲突双方的重大利益,而一时问题又无法澄清,又无法找到合理的解决途径和办法。

  控制是指强制性地中止冲突,使冲突不再进行下去。

作为对待冲突的策略之一,控制一般适用于两种状态:

(1)冲突正直接给团队工作正常进行造成影响;

(2)冲突不立即解决,就会快速升级而成为恶性冲突,影响团队的正常工作。

与控制相反,引导是指团队不是阻止冲突,而是鼓励冲突,将其引向团队预期的目标上。

引导一般适用于成功地解决团队工作中出现的各种矛盾。

具体地说,它一般适用于围绕团队目标、团队生存和发展问题的讨论,以及团队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的解决上。

这是因为,团队目标、团队生存和发展问题的讨论,以及新问题的解决,皆需要群策群力。

在讨论和解决中,自然需要引导不同观点与不同意见进行交锋,鼓励不同观点与不同意见进行争论,只有解决问题的办法多了,方案多了,最佳的办法,最佳的方案才会出现。

参考文献:

[1]孙健敏王青团队管理[M].企业管理出版社,2004

[2][美]乔治•伯兰德,斯科特•斯内尔著,魏海燕译.人力资源管理(第十三版).大连:

东北财金出版社,2006

[3]詹姆斯•W•沃克著,关雯芳译.人力资源战略.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4]李萍.管理学.成都:

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冶金矿山地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