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个必知的心理学实验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737388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51.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2个必知的心理学实验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12个必知的心理学实验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12个必知的心理学实验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12个必知的心理学实验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12个必知的心理学实验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2个必知的心理学实验文档格式.docx

《12个必知的心理学实验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个必知的心理学实验文档格式.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2个必知的心理学实验文档格式.docx

证明儿童的“自我中心”的特点。

 

2、条件反射实验-巴普洛夫

巴甫洛夫在研究狗的进食行为时发现,狗吃到食物时,会分泌唾液,这是自然的生理反应,不需要学习,这种反应叫无条件反射,引起这种反应的刺激是食物,称为无条件刺激。

如果在狗每次进食时发出铃声,一段时间后,狗只要听到铃声也会分泌唾液。

巴甫洛夫认为这是作为中性刺激的铃声由于与无条件刺激联结而成了条件刺激,由此引起的唾液分泌就是条件反射,后人称之为“经典性条件作用”。

3、迷笼实验-桑代克

桑代克将饥饿的猫禁闭于迷笼之内,饿猫可以用抓绳或按钮等三种不同的动作逃出笼外获得食物。

饥饿的猫第一次被关进迷笼时,开始盲目地乱撞乱叫,东抓西咬,经过一段时间后,它可能做对了打开迷笼门的动作,逃出笼外。

桑代克重新将猫再关入笼内,并记录每次从实验开始到猫做出打开笼门的正确动作所用的时间。

经过上述多次重复实验,桑代克得出猫的学习曲线。

该曲线表明猫逃脱迷笼潜伏期与实验次数的关系。

出生后的第48周开始练习,每天练习10分钟。

另外一个(代号为C)在他出生后的第53周开始接受同样的训练。

两个孩子都练习到他们满54周的时候,T练了7周,C只练了2周。

支持了个体身心发展动因中的内发论的观点,并且认为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6、视崖实验-沃克和吉布森

一张1.2米高的桌子,顶部是一块透明的厚玻璃。

桌子的一半(浅滩)是用红白图案组成的结实桌面。

另一半是同样的图案,但它在桌面下面的地板上(深渊)。

在浅滩边上,图案垂直降到地面,虽然从上面看是直落到地上的,但实际上有玻璃贯穿整个桌面。

在浅滩和深渊的中间是一块0.3米宽的中间板。

这项研究的被试是36名年龄在6~14个月之间的婴儿。

这些婴儿的母亲也参加了实验。

每个婴儿都被放在视崖的中间板上,先让母亲在深的一侧呼唤自己孩子,然后再在浅的一侧呼唤自己的孩子。

婴儿很早就有了深度视觉的能力。

并且婴儿的深度视觉能力随着年龄递增不断发展。

7、顿悟学习实验-苛勒 

 

将黑猩猩放在铁槛内,黑猩猩的旁边放置一短棍,在槛外放一长棍和香蕉。

黑猩猩开始试图抓取香蕉,结果失败。

随后,用短棍去拨,又失败。

急得摔棍撞槛。

在这个过程中,经过几次观察,忽然拾起短捧,用短棒再连结长棒,取得了香蕉。

可见,黑猩猩是在观望的时候,把握了两根棍棒与香蕉之间的内在关系。

苛勒通过对黑猩猩进行的许多实验,提出了顿悟理论。

他认为问题的解决不是由于尝试错误,而是由于顿悟。

8、小鸡啄米实验-苛勒

让小鸡在深、浅不同的两种灰色的纸下面寻找食物。

通过条件反射学习,小鸡学会了只有从深灰色纸下才能获得食物奖赏。

然后,变换实验情境,保留原来的深灰色纸,用黑色纸取代浅灰色纸。

问题是:

如果小鸡仍然到深灰色纸下面寻找食物,那就证明迁移是由于相同要素的作用;

如果小鸡是到两张纸中颜色更深的那张(即黑色纸)下面寻找食物,那就证明迁移是对关系作出的反应。

试验结论:

证明了关系转换的学习迁移理论

9、水中打靶实验-贾德

把十一二岁的小学高年级学生分成A,B两组练习水中打靶。

对A组被试先教以光在水中的折射原理而后进行练习,B组则只进行练习、尝试,而不教原理。

当他们达到相同的训练成绩以后,增加水中目标增加水中续打靶时,学过原理的一组的练习成绩明显优于未学过原理的一组。

迁移的关键在于被试对情境中各种关系(或完形)的顿悟,如果两个问题具有相同的深层结构关系,那么对其中一个问题的训练将对另一个问题产生迁移。

10、罗森塔尔实验-罗森塔尔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L.雅各布森来到一所小学,说要进行7项实验。

他们从一至六年级各选了3个班,对这18个班的学生进行了“未来发展趋势测验”。

之后,罗森塔尔以赞许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老师,并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

其实,罗森塔尔撒了一个“权威性谎言”,因为名单上的学生是随便挑选出来的。

8个月后,罗森塔尔和助手们对那18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复试,结果奇迹出现了:

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有了较大的进步,且性格活泼开朗,自信心强,求知欲旺盛,更乐于和别人打交道。

发现了“皮格马利翁”效应

11、波波玩偶实验-班杜拉

班杜拉把儿童带到一间屋子里完成一个艺术项目,在同一个屋子的另一头,一个大人正在悄悄地与一些玩具玩,在它们的旁边有一个大木棰和一个假人。

儿童被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

实验组的儿童看到大人叫喊着用大木棰击打假人,控制组的儿童看到的是大人只是悄悄地自己玩玩具。

在孩子们看了约十分钟之后,把他们带到另一间放着各种各样孩子们喜欢的玩具的屋子,告诉他们说这些玩具是留给其他人玩的,以此激起他们的挫折感。

之后把孩子们带到第三间屋子,屋子里有一些玩具。

结果正如人们所预料的:

实验组的儿童比控制组的儿童表现出了更多的侵犯行为。

儿童侵犯行为的获得并不一定要以其亲身获得奖励或惩罚为前提,儿童可以通过观察他人从事此类行为之后受到奖励或惩罚而学会这类行为。

12、两难故事测验-科尔伯格

科尔伯格两难故事测验采用9个道德价值上互有冲突的两难故事,让被试者在两难推论中作出是非、善恶的判断并说明理由,科尔伯格对被试的陈述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分出30个不同的道德观念维度,如是非观念、权利义务观念、责任观念、赏罚观念、道德动机与行为后果等等。

提出了他的关于儿童道德判断发展分为3个水平6个阶段的理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