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734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0.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docx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docx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及加减法

一、单元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能认、读、写5以内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

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2.使学生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小于、大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5.能运用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二)过程与方法

1.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素材,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用数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和符号感。

2.通过观察、操作、表述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逐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3.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实践活动,向学生渗透集合、对应、统计等数学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学校、教室、周围事物的观察,知道可以从数学的角度,观察了解事物,初步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爱学校,爱同学,爱上学的情感。

2.通过两个数比较大小,渗透一一对应,体验“比”的方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及大小是相对的,引导学生辩证地看问题。

并在描述或倾听各自思考过程的交流活动中,体会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想。

3.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习的乐趣和自信心。

4.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良好学习习惯,积极动脑思考的学习品质,及合作互助、创新意识和评价意识。

二、教学重点

1.写5以内各数,会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数的组成。

2.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小于、大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3.加、减法的含义,口算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1.能够正确地用几个和第几个表达意思,体会基数和序数的区别。

2.掌握数字的结构和笔顺,并将数字写得整齐、匀称。

3.初步理解5以内加减法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四、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是5以内各数的认识,另一部分是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本单元的安排是:

先教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再教学0的认识和加减法。

这部分教材,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

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尝试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5以内数的口算,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

本单元教材编排特点如下:

(1)1~5各数的认识相对集中编排。

(2)认数与加、减计算穿插进行,适当结合。

(3)加强数概念的教学。

(4)适当渗透集合、对应、统计等思想。

(5)注意将数和图形适当联系。

(6)素材的选取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

(7)尊重学生的个性,体现算法多样化。

这部分教学内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早就接触到了,只是在脑海有一个初步的表象,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概念。

只要教师利用各种形式,把数学教学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相信学生很快理解本单元的内容。

五.单元总课时:

12课时

课题

1——5的认识

课时

1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数个数的活动,知道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认识1——5各数;正确书写1——3各数,注意书写工整。

2、通过用多种方法表示1——5这几个数,学会用数表达、交流信息,体会数在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

3、初步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初步感知“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理解1——5各数的基数含义。

教学难点:

1——3各数的写法,特别是3的写法。

教学准备:

“野生动物园”电脑课件一个,1——5的数字卡片,准备15根等长的小棒和圆片、图片、罐子和球、日字格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出示:

1——5五张数字卡片,请学生自由地认读喜欢的数字,并且简单介绍一下。

2、揭题:

今天我们要具体来认识这5个数。

(出示课题:

1——5的认识)

3、摆一摆:

你能用小棒或小圆片表示这些数吗?

4、汇报:

说一说你是怎样摆的?

二、展开:

1、启发谈话:

这些数除了能表示小棒或小圆片的数量,还可以表示什么呢?

我们一起到图中去找一找。

(出示课件:

野生动物园情景图)

师问:

小朋友,你看到了什么?

它们各有多少?

和你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

2、集体汇报:

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数和说。

(课件逐一显示事物,并贴上相应的数字卡片)

启发学生仔细观察,师可以问:

图中还有哪些东西的个数可以用1来表示?

3、举例:

用1——5各数来说一说表示自己身体上的东西。

4、课中操:

根据数字卡片作动作或手势

三、应用:

1、连一连(课件出示)用“图上有()个,用数字()来表示”说话。

2、我来填一填(课件出示)

2□45□31□5□□3□□(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3、用快速闪现的形式,让学生看清物体有几个?

(看课件)

4、巩固:

P、21练习二1——3

四、教学书写:

1、介绍日字格各部分名称:

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上半格、下半格中心线

2、师范写1、2:

(1)写1,从日字格右上角向左下角运笔,要写直,一笔写完

(2)写2,顺着日字格左边边线写半圆,折到左下角,再写横

(3)师示范3遍,生书空,在书本上照样子写一写

(4)交流写好1、2,有什么好办法?

(5)写3,先观察:

3像什么?

(数字3由2个右半圆上下排列组成,它的开口向左边,写3时从日字格的上半格左边起写半个圆,再在下半格写半个圆,一笔写成)

生书空后再在书上照样子写一写,然后交流写的经验

(6)日字格本子上写1、2、3

六、学习小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2、评价自己一节课的表现。

作业:

练习写1——3

3、机动:

互相说一说,你来表演。

板书设计:

1——5的认识

12345

教学反思:

学生对1—5的数大多已经会读、会认、会写了,但是对于1—5的书写还不是那么规范。

前面环节的教学还是比较顺利的,学生的课堂常规也越来越好。

在指导写1、2、3的时候,我自认为已经很细致到位了,但“3”的书写情况还不是很令人满意。

而且,学生的书写速度很慢,课上能够给学生练习书写的时间真的很少很少。

课题

1——5的大小顺序

课时

2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1——5这几个数的大小顺序;

2、正确书写4、5,注意书写工整;

3、在交流中体验用数表达信息,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

理解1——5的大小顺序。

教学难点:

4、5的书写

教学准备:

计数器、小棒、数字卡片、日字格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出示数字3:

请你用其他物体来表示和老师一样多的数。

2、再认1——5各数:

生活中的很多物体都可以用数来表示,我们学过的5个数,你是怎么记住它的?

(1像小棒,2像小鸭,3像耳朵,4像小旗,5像秤钩)

3、揭题: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5的认识

二、教学数序:

1、介绍计数器、点子图:

数学里面还常常用这些物体表示数(课件出示计数器、点子图)

2、出示计数器:

老师在计数器上拨上一颗珠,问:

老师拨了几颗珠,用数几表示?

板书:

1

师问:

再拨上一颗,是几颗?

板书:

2——说明:

1添上1是2

师依次在计数器上拨上1颗、再1颗、再1颗,问:

再拨上一颗,是几颗?

依次板书3、4、5——说明:

2添上1是3,3添上1是4,4添上1是5

小结:

我们可以把1——5各数写成这样一排,读一读1——5各数。

问:

这样写是按怎样的顺序排列的呢?

3、学生操作:

我们一起用小棒也来摆一摆,边摆边说:

师:

1根小棒,添上1根就是——2根;

再添上1根,就是——3根;……它们的顺序是1、2、3、4、5

从5根里拿走1根,就是——4根;

再拿走1根呢?

——就是3根;……

师:

现在的顺序又是怎样?

——5、4、3、2、1,这样是按怎样的顺序排列的呢?

4、巩固:

(1)口答:

“1”的后面是几?

“5”的前面是几?

“3”在谁的前面又在谁的后面?

(2)连一连(课件出示)

(3)涂一涂(课件出示)

(4)练一练:

P、21练习二4

三、教学书写:

1、集体书空练习1——3,3生板演、评价。

2、指导书写4、5:

师示范,问:

写4、5,要几笔写成?

再次示范:

先写4——从日字格上半格中间起笔,沿着下格写下去,然后折过来这是第一笔,最后斜着写第二笔竖。

——学生书空

再写5——先写第一笔短竖加半圆,也是从日字格上半格中间起笔,最后横着写第二笔短横。

——学生书空

3、学生书上练习:

你认为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四、学习小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2、评价自己一节课的表现。

3、作业:

(1)练习写4、5。

(2)作业本P7

4、机动:

红猫有()只;绿猫有()只。

板书设计:

1——5的认识

12345

教学反思:

这节课除了继续理解1—5这几个数的大小顺序外,我把重点放在了学生的动手操作上。

我设计了摆小棒,摆圆片,点子图的游戏,也第一次介绍了“计数器”,让学生尝试着拨珠子。

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动手体验,真正体会1—5的基本含义和数序。

课上,还知道书写了“4”和“5”,“4”的书写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

学生书写的“4”形状各异,极其可爱。

课题

比大小

课时

3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让学生认识符号“=”、“〉”、“〈”;

2、学会运用符号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感受数学的美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

认识三种关系符号,掌握它们的含义。

教学难点:

正确运用三种关系符号描述5以内的数。

教学准备:

课件“猴子吃水果”,图片——3只猴、4个梨、3个桃、2根香蕉

等号、大于号、小于号的贴片、1——5数字卡片

一、教学过程:

引入:

1、出示情境图:

小猴吃水果

师问:

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备问:

几只小猴吃什么水果?

各有多少?

2、想一想:

每只小猴吃1个,它们会先选哪种水果呢?

(桃子)为什么?

(猴子的只数和桃子的个数同样多)

二、展开:

1、怎样摆一摆,就能一眼看出每只猴子能吃到1个桃子?

学生摆学具。

2、汇报:

师示范摆成书上的象形图

问:

有几只猴子和几个桃子?

——师板书:

两个3

问:

猴子的只数和桃子的个数同样多,所以正好够吃,说明它们的数量相等。

谁知道,我们可以在两个3的中间用什么符号来连接?

——等号

师板书:

=,读作“3等于3”。

学生跟读。

3、再次摆一摆:

其他的水果,小猴够吃吗?

两生板演摆学具

4、校对:

这样摆对吗?

为什么香蕉不够吃?

为什么梨够吃?

师板书:

3和2,3和4

5、教学〉和〈:

现在两边的数量不相等了,你们说怎么办呢?

师示范板书:

3〉2,读作:

3大于2,学生跟读

3〈4,读作:

3小于4,学生跟读

记一记:

你认为可以怎么记住“〉”和“〈”?

6、课中操:

手势表示三种关系符号

三、应用:

1、出示P、18做一做1:

怎么填?

2、出示P、17小兔图:

你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一只兔子吃一个胡萝卜,够不够?

说一说:

你是怎样想的?

师问:

如果没有图,你能确定5〉3、3〈5吗?

3、填一填,比一比:

(课件出示)

4、巩固:

P、19练习三5、6、7、8

6、机动:

方框里能填哪些数?

(课件出示)

四、学习小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