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方法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726722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145.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研究方法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教育研究方法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教育研究方法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教育研究方法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教育研究方法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研究方法文档格式.docx

《教育研究方法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研究方法文档格式.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研究方法文档格式.docx

4、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客观性、创新性、理论联系实际、伦理原则)

(11年全国统考)教育研究为什么要遵守针对研究对象的伦理原则,简述该原则的基本内容。

答:

(1)教育研究的内容主要涉及学生、教师、学生家长和其他人的一些行为、思维等方面,有些研究可能会对他们的生活身心等权利产生消极影响。

因此,研究者应当遵守针对研究对象的伦理原则。

(2)基本内容:

①尊重被研究者和参与研究者的权利,如知情权、保密权等;

②避免给被研究者和参与研究者不适当的压力和负担;

③避免或消除不良后果。

第2节教育研究的有关问题

教育研究的有关问题主要包括教育研究与教育实践的关系、教育研究与教育理论的关系、教育研究的方向和态度等。

前两者处理教育研究与重要外部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后者则处理研究者与研究的关系。

1、教育研究与教育实践

(1)教育实践是教育研究的根本来源。

(2)教育研究高于教育实践。

(3)教育研究服务于教育实践。

(4)教育实践是教育研究的动力。

2、教育研究与教育理论

(1)教育理论是教育研究的基础:

1.教育理论为教育研究提供方法论基础;

2.教育理论为教育研究提供了视野和敏感性。

(2)教育理论是教育研究的结果:

第一,教育研究通过对教育实践的探索,形成有关教育实践的内容、结构等方面的理论。

第二,教育研究通过对现有理论的分析和对教育实践的探索,发现在探究某一个具体的教育实践时的有效的研究方法或者研究工具。

第三,教育研究通过对教育实践的探索,开发出系统的教育实践策略或者模型。

(3)教育理论是教育研究的动力。

(4)教育研究是对现有教育理论的超越。

3、教育研究的方向和态度

对于教育研究的方向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论述。

从现有的有关论述中,我们可以发现教育研究要辩证的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多元与单一相统一

(2)事实与价值相统一

(3)借鉴与本土相统一

(4)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教育研究的态度:

(1)解放思想,勇于超越

(2)热爱真理,实事求是

(3)严肃认真,耐心细致

(4)谦虚谨慎,合作共赢

第3节教育研究方法的类型

1、量化研究

所谓量化研究,就是把教育现象转化为数量,通过数量关系获得精确分析,以检验研究者所作出的某些理论假设的一类研究。

(1)量化研究的原理

对教育现象进行数量化,是社会科学借鉴自然科学的一个重要举措,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

首先,数字具有稳定性,不会因为时过境迁而发生意义上的变换,方便做出进一步的分析和检验;

第二,数据具有客观性,不会受到研究者主观因素的影响;

第三数字具有精确性,可以带来一种确定无疑的结果。

(2)量化研究的分类

2、质化研究

(1)质化课程研究的意涵、原理

质化研究就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第一,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

第二,从研究环境来说,质化研究有别于量化研究,它强调在自然情景下而不是在人工控制的环境中进行研究。

第三,质化研究强调“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

第四,从收集资料的手段看,质化研究最好通过多种方法收集资料。

第五,从收集资料的方式来看,研究者和被研究者通过互动而获得的行为和意义是质化研究区别于量化研究的重要方面。

第六,从结论形成的方式来看,质化研究主要采用归纳的方法。

(2)质化研究的分类

教育行动研究:

是在教育情境下,研究人员和实际工作者结合起来解决某一实际问题以提高教师素质的一种方法,是通过研究真实的学校教育过程与情境,以提高自己的教育行动质量与教育行动效率为目的的研究模式。

它一方面旨在提高教育实践者自身的专业判断能力与教育问题的洞察力;

另一方面也为优化教学实践提供具体策略。

教育行动研究的优缺点:

①是针对实际情景而进行的研究,是从实际中来又回到实际中去的,因而它适合用于教育实际问题的研究,具有适应性和灵活性,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参与性,具有评价持续性和反馈及时性的特点,并且可以综合使用多种研究方法;

②行动研究本身常以具体实际情景为限,研究的样本受到限制,不具代表性,对自变量的控制成分很少,因而内外部效度显得有些脆弱,在某些方面不符合科学的严格要求。

行动研究不能取代其他的研究方法,而只能作为其他研究方法的一种补充。

3、思辨性研究

思辨性研究是完全不同的一类研究,这类研究并不直接通过系统的研究方法从现实实践中获取信息,而是通过经验总结或者概念推演来完成研究工作,因此可以说超越了量化和质化研究。

(1)思辨性研究的意涵

思辨性研究就是通过思辨的方法对教育概念以及概念之间的关系进行创新和辨析的一类研究。

(2)思辨性研究的分类

第4节教育研究的过程

1、人类认识世界的思维过程

2、从自然思维到科学环(略)

3、教育研究的步骤

(1)发现和界定问题

(2)文献检索和评析

(3)设计研究方案

(4)进行数据或信息收集

(5)分析数据或信息

(6)得出结论,汇报成功

第2章选题与开题报告的撰写

第1节如何选题

1、选题的本质

选题是从复杂的教育现象中选择并确定自己要研究的课题,着也就是说,从教育现象到可以研究的课题有一个转化的历程。

(1)对教育现象的把握

1.教育现象的内涵

现象就是客观现实与主观意识相互作用的产物。

其意义:

首先,让我们明了所以的研究都不能是臆想的,必须有坚实的现实基础。

其次,它也揭示了教育现象为什么如此繁多,而很多人难以从中选择到合适的课题。

最后,现象并不是事实本身,研究现象只是研究者意识到的事实。

2.教育现象的分析

对教育现象进行分析首先要做的就是对其进行定位,包括实践定位和理论定位。

所谓实践定位,就是说要找到自己所研究的问题在实践中处于什么位置,经过实践定位,可以明了自己的研究可以从实践的哪个方面入手。

一般来说实践定位要考虑以下因素:

(1)研究课题所属的教育阶段,比如是大学、中学还是小学、幼儿园等;

(2)研究课题所属的学科领域,是属于普遍的教育现象还是具体的学科;

(3)研究课题所属的具体教育教学范畴,比如德育问题、教育问题、教学、问题等。

(4)和相近的教育实践进行区分,以防在研究中发生混淆现象。

所谓理论定位,就是从理论上确定自己所研究的问题处于一个什么位置。

一般来说,理论定位要考虑以下因素:

①研究课题所从属的理论脉络,尤其是本理论中所涉及的概念所属的高类别的概念。

②与研究课题有关的研究所进展的具体情况,尤其是相关研究的进展程度。

③对研究课题相近的概念进行区分。

如何判断和选择自己的视角?

首先,你必须清楚有哪些视角可以利用。

其次,研究视角的选择还与自己的学术偏好有关。

最后,还要考虑自己心目中有关这一现象的假设,如果自己的假设大多属于社会学的,就选择社会学的视角。

(2)对课题的理解

1.课题的内涵

教育课题就是确定下来的成为研究对象的教育现象。

这里有两个重点:

其一,课题来源于教育现象,研究的对象是教育现象本身;

其二,课题是对教育现象的截取、总结、提炼的结果。

对课题界定的意义:

一方面,任何课题研究的对象都是教育现象,都有现实实践与之相对应,不是凭空想象的产物;

另一方面,任何研究,都是对现实的课题化,与现实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

2.课题的表现

所谓研究问题,就是一个研究所要回答的具体问题,也是这个研究所能够回答的具体问题。

(3)从教育现象到研究问题的历程

1.概念在二者关系中的作用

2.关键概念的提取

2、选题的标准

一般来说,一个好的课题具有以下四个标准:

(1)课题是有意义的

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含义:

第一,本研究能够增加人们关于教育的知识;

第二,本研究能够为教育实践的改善提供一些有效的措施。

(2)课题是清晰的

是指研究问题中核心概念的“唯一性”,也就是说让所有看你研究设计或者研究报告的人对这一概念的认识都是基本相同的。

(3)课题是可行的

是指研究的问题是研究者可以找到信息加以解答的。

这里主要有两层含义:

其一,课题本身允许研究者找到信息进行解答,或者说这是一种客观可行性。

其二,研究的目的不在于说理,主要在于寻找事实,只有能够找到事实的课题,才具有客观上的可行性。

(4)课题是符合道德的

三个重要的伦理标准:

其一,所选择的课题不能违背国家的政策法规。

其二,所选择的课题不能给当事人造成生理或心理上的伤害或者财务、名誉上的损失。

其三,算选择的课题应该符合社会的伦理要求,或者说为世俗所容纳。

3、选题的过程与策略

(1)选题的具体来源

1.课题从已有的文献中得到

经过查阅文献发现的课题,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对现有的理论进行演绎或者验证

(2)借用其他学科的理论

(3)在教育与其他学科交叉中发现研究课题

2.课题从生活或工作经验中得到

一般来说,从生活或工作经验中发现研究课题有以下几种情景:

(1)从自己的体验之中发现研究课题。

(2)从自己的优势中发现研究课题。

(3)自己的生活或实践经验与某一理论契合。

3.课题从各级课题指南中得到

(2)选题的思维策略——怀疑性思考

(3)选题具体化的策略

1.缩小范围

2.聚焦焦点

3.确定视角

第2节开题报告的撰写

所谓开题报告,就是运用书面和口头形式向专门的学术委员会汇报自己的研究计划,证明自己即将要做的研究是有意义并且是可行的。

1、开题报告的功能

(1)沟通与说服

开题报告最为重要的功能,就是实现研究者与审查该研究是否值得开展的专门委员会之间的沟通,让委员会的成员对该研究有足够清楚的认识,并因此对之认可。

开题报告关于双方沟通的事项主要包括:

1.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2.研究的主要目的;

3.研究的程序、方法和可行性;

4.研究的理论基础;

5.研究的意义;

6.该研究能够达成什么结果。

(2)澄清与完善

开题报告撰写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澄清与完善的过程。

首先要澄清的就是自己的思路。

其次要澄清的是研究的内容和对象。

再次要澄清的就是整个研究的计划。

(3)协约作用

开题报告在一定程度上也发挥着协约作用。

它可以被视为学生和导师之间的协约。

2、开题报告写作的原理及其主要成分

(1)开题报告写作的原理

从根本上来说,开题报告要达到效果,一定要满足两个需要:

第一,报告需求者的心理需要;

第二,把问题说清楚的需要。

(2)开题报告的主要成分及其顺序

一般来说,思辨性研究的开题报告要按以下顺序来写作:

1.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3.研究的理论基础

4.研究的思考方向

5.大致概念架构

6.大致提纲

量化研究的开题报告基本上按以下的顺序展开:

1.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3.文献综述

4.研究设计:

研究问题(研究假设)、概念界定、研究框架、方法设计、研究的适用范围和局限

质化研究和量化研究大体相同,但在研究设计上有相当的不同,一般按以下顺序写作:

3.文献综述

研究问题、概念界定、研究框架、方法设计、研究的适用范围和局限

3、开题报告各个部分的撰写

(1)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在写作上,研究背景是主要的内容,问题提出是在研究背景基础上顺理成章的产物,不能有丝毫的牵强。

(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一般和上面一部分合在一起成为绪论或者导论,是开题报告中最为简短也最为重要的构成部分。

一般采取直截了当、简洁依旧的语言风格。

(3)研究设计

研究设计是除了文献综述之外开题报告中所占比例最大的部分,也是整个研究在技术方面的精华所在,自己所做的研究是否具有可行性,在很大程度上要看研究设计的情况,研究设计是可行的,整个研究的可行性也就不言而喻了。

1.研究问题/研究假设

研究假设:

是在前人相关研究课题基础上提出的一种带有推测性和假定意义的理论解释或设想。

因此,它既包括已知的事实和理论,还包括推测和假定。

2.主要概念的界定

一般来说,扎根理论式的质化研究对于概念界定的要求最低,甚至可以不做概念界定;

框架式的质化研究要求对概念作出本质定义或者描述性定义,而量化研究往往会要求对概念作出操作性定义。

3.建立概念框架

概念框架主要是通过图表或者叙述的方式来解释要研究的因素、构念、变量以及它们之间假定的关系。

具体来说,概念框架具有以下作用:

(1)明确地呈现各个概念的维度和结构,使要研究的主要概念清晰、准确,同时也为后面的研究工具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2)清晰的呈现研究所涉及的因素、构念、变量之间的假定的关系,使整个研究在一定的逻辑框架内进行,从而带来澄清和焦点,并帮助我们更明确地看待研究假设/研究问题和组织研究假设/研究问题。

(3)促进研究者进行有效地选择,帮助其在计划阶段凝聚思考焦点、划定思考的范围。

(4)帮助研究者与读者进行有效地沟通,让读者对于研究者所做的是什么能够一目了然。

4.方法设计

方法设计实际上涉及的因素很多,这里着重说明四个方面的问题:

确定研究取向、研究工具选择、分析方法选择和研究过程设计。

在确定研究取向之时,重要的依据来自于三个方面:

首先是研究的目的,究竟是要进行探索、解释、验证还是预测。

其次,是所依据的理论或视角,每一个理论和视角都有自己的假设,一般需要与这种假设相一致的研究方法。

最后,要看研究者自己的研究条件和研究偏好。

在选择研究工具时只有一个重要的原则:

适用性原则。

5.研究的适用范围和局限

所谓适用范围,是指研究得出的结果可以推广的范围。

研究局限通常由三个方面的原因造成:

第一,研究条件的局限,比如由于伦理性或者可能性问题而无法获得理想的观察数据;

第二,研究设计本身的局限,比如质化研究难以产生非常精确的结果,在实验研究中难以控制所有的因素;

第三,研究过程中其他难以预测的因素。

第3章文献查阅与文献综述

第1节文献查阅

1、文献的概念与分类

(1)文献的概念

广义的文献是对记录知识的一切载体的统称,包括用来记录人类知识的文字、图像、符号、视频等各种载体。

一般来说,只有那些公开发表的学术期刊论文或者公开出版的学术著作,以及一些权威机构搜集整理的统计资料和档案材料,才是学术研究可以引用的文献。

(2)文献的分类

1.

著作一般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可以为研究提供相对比较全面的背景和理论,也有一些著作可以提供研究的概念框架。

学术论文是一个观点展开的讨论或者一个小型研究的学术报告,往往一个论文集中解决一个问题,因此研究者能够从不同的论文中获得不同的观点或研究结果。

此外,论文的实效性强,往往站在学科前沿的论文才能够发表出来,因此可以给研究者带来最新的视野。

统计资料和档案材料的作用比较单一,主要是作为研究的论据来使用的。

2.

一手文献就是所谓的原始文献,是有关信息的原始出处;

二手文献就是别人文献中所提供的由其他文献所传达的信息。

一手文献的可靠性往往是远远大于二手文献,其中的原因在于:

第一,由于种种原因,二手文献作者阅读一手文献时并不认真,甚至有些论文标明是一手文献,实际上其运用的也是二手文献而已,因此可能存在很大的误解;

第二,即便是二手文献的作者阅读的非常认真,但是任何人的阅读都是站在自己立场上的阅读,因此他们关于一手文献的见解也只是建立在特定立场上的见解,这种立场不一定和研究者所持的立场一致,因此其对一手文献的理解对当下的研究就会有很大的麻烦。

第三,在大多数时候,一个人在研究中所运用的文献都是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引用的,往往只是抓住一点,不及其余。

3.

一次文献包括调查报告、科学论文、专著、报刊文章、会议记录、档案材料等;

二次文献包括书目、索引、文摘等等;

三次文献包括专题综述、述评、年度总结、动态评述、研究动态和进程报告。

2、查阅文献在研究中的意义

(1)帮助研究者了解和熟悉本研究领域中已有的观点和研究成果

(2)帮助研究者形成自己的研究思路

(3)帮助研究者发现适切的研究方法

衡量别人的研究方法是否适合自己的研究,可以有以下三个标准:

第一,别人的研究方法背后的理论依据是否和自己的研究是一个方向;

第二,别人的研究方法是否可以帮助自己获得所需要的数据或者资料;

第三,是否有其他的方法比这一方法效果更好。

(4)为研究者提供解释研究结果的框架

(5)提升研究者对教育现象的敏感性

敏感性提升之后有两个重要的表现:

第一,研究者到教育现场之后,知道什么信息才是关键的,因此增加了观察、访谈和文件收集的目的性,提升了研究的效率;

第二,当关键信息出现时,能够敏锐地抓住,加以深入了解,这样可以提高研究的深度。

3、文献的检索

文献检索就是从大量的文献中发现自己所需要的文献的过程。

(1)书籍的检索

在进行书籍检索的时候,首先要明白书籍的来源。

一般来说,书籍有三个来源:

图书馆、书店、学术机构。

(2)国内论文的检索

国内论文分为两个重要的载体:

纸质和数字。

对于纸质文献的检索,要使用一个重要工具资料索引。

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就是每个月由上海图书馆出版的《全国报刊资料索引》(社会科学版)。

数字文献由于其方便、信息量大,所以人们越来越倾向于使用数字文献。

目前我们最常用的包括CNKI中国知网(自称为中国知识资源总库)和维普数据库。

(3)国外论文的检索

国外论文的检索其实和中国论文检索差不多,不过他们的资源要比我们丰富。

具体来说,国外有几种检索自己所需要的文章方式:

第一,通过百科全书和研究手册查找有关论文。

比如《教育研究百科全书》、《美国教育学会教育研究年鉴》、《教学研究手册》、《教育测量》、《课程研究手册》、《教育行政研究手册》、《教师教育研究手册》等等。

第二,通过一些文献综述期刊和书籍发现有关文献。

第三,通过一些索引和摘要发现有关文献。

比如《教育索引》、《当代教育期刊索引》、《国际学位论文摘要》等等。

第四,通过一些电子数据库查找所需要的文献。

比如《ERIC在线》、《学位论文摘要光盘数据库》、ProQuest数据库、EBSCOhost数据库等等。

(4)文献检索的几个小窍门

1.顺藤摸瓜。

2.寻找权威文献。

通常能够成为权威文献的,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这篇文献提供了独特的研究视角和方法论工具。

第二,这篇文献提供了具体而独特的研究模式。

第三,这篇文献有非常经典的发现。

3.发现文献饱和

4、文献的阅读和分析

(1)文献阅读的特征

研究中的文献阅读与普通的阅读有很大的不同。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目的不同。

其次,阅读的态度不同。

最后,阅读的方式不同。

(2)文献的分类和阅读

学术文献从内容上来说大概可以分为三类:

理论型、研究报告型、实践案例型。

对于理论文献的阅读,研究者需要注意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理论所属的体系,包括学科体系和思想体系。

第二,理论所涉及的概念及概念框架。

研究报告型的书籍的规范性很强,这决定了在阅读这类文献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研究的视角或理论背景。

第二,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第三,研究所采用的方法。

第四,研究的主要结果。

对于实践案例型书籍在阅读上要花的功夫甚至多一些,因为这些案例一般缺乏系统的理论分析。

(3)阅读记录与分析

1.文献的阅读记录

2.文献的分析和编码

第2节文献综述的写作

1、文献综述的概念与意义

文献综述又称文献回顾、文献析评,是根据需要把收集到的反映某个研究领域的研究发展状况、研究成果的文献资料进行系统地归纳、整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做出一定评论的写作过程。

这里有三个要点:

第一,文献综述是对已有文献的归纳、整理、分析。

第二,文献综述是对某一研究领域的综述。

第三,文献综述需要对文献做出分析和评价。

文献综述写作具有以下作用(2014年已考):

(1)帮助研究者澄清思想

(2)帮助研究者理清整个研究领域的概貌

(3)帮助研究者成为这一研究领域中的专家

(4)为整个研究设计打下基础

2、文献综述的目的和内容

(1)文献综述的目的

一般来说,文献综述主要有以下几个目的:

1.展示现有理论和研究成果的概貌

2.阐明研究者当前所做研究的意义

3.逐步确定概念和研究框架

(2)文献综述的写作内容

1.相关研究出现的背景及其发展脉络

2.有关的观点或理论基础

3.有关的研究成果

4.研究者的评述

(07年全国)文献综述报告:

1.研究的问题(或问题的提出,或文献综述的目的)

2.文献检索范围与方法

3.文献研究的结果和结论(或相关主题内容的概括及评论)

4.参考文献(或主要文献目录)

3、文献综述的写作策略

(1)明确自己的研究目的

(2)充分证明自己的研究是一个空白点

(3)比较充分地展露自己的研究框架

(4)层层推进

(5)注意总结和归类

第4章教育研究中的样本抽样与问卷调查

第1节教育研究中的样本抽样

1、抽样的概念及作用

(1)与抽样相关的几个主要概念

总体:

研究中所确定的研究对象的全体,亦即我们必须从中得到结论的群体。

样本:

即是对我们从总体中选取出来,真正进行研究的所有成员的称谓。

抽样:

即是将样本从总体中选取出来的过程,教育研究中常见的抽样方式有两种:

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

(2)抽样的作用

其基本作用即是提供一种实现“由部分人士总体”的途径和方法;

在社会调查中,抽样主要解决的是调查对象的选取问题,即如何从总体中选出一部分能够作为总体代表的对象的问题;

抽样是架在研究者有限人力、财力和时间与庞杂、广泛、纷繁、多变的社会现象间的桥梁,帮助研究者方便地从对较小部分的考察达到对一个较大整体的了解。

2、教育研究中常用的两种抽样类型

(1)非概率抽样

也称非随机抽样,它不遵循概率论的随机化原则,而是根据研究者的主观判断或客观条件下的方便来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