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方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765175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研究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教育研究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教育研究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教育研究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教育研究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研究方法.docx

《教育研究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研究方法.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研究方法.docx

教育研究方法

楚雄师范学院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查

课程《教育研究方法概论》

研究方案设计

 

题目提高中小学课堂管理实效性的研究

姓名李松

学号20111062108

专业班级计科系计算机科学与运用技术专业计2班

 

论文(设计)题目

提高中小学课堂管理实效性的研究

一、选题的动因与根据(说明选择本课题的理论价值、实践意义;综述国内外有关本课题的研究动态及见解注意:

小四号宋体,所有行间距统一为固定值20磅。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

西方比较有影响的教学理论与模式,如杜威的儿童中心论,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克拉夫基的“范例教学”,维果茨基的儿童最近发展区和最佳教学阶段学说,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理论,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和布鲁姆的目标分类说等等,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对教学有效性的探寻。

国内有效教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下半叶,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崔允漷教授写的《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

崔教授对“有效教学”的内涵、核心思想作了清晰的界定,提出有效教学的理念:

一是“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二是“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三是“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如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四是“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五是“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

在有效教学的行动研究中,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实验独树一帜,经过长达10年研究形成的报告及叶澜教授完成的《重建教学价值观》《重建教学过程观》《重建教学评价观》,对有效教学的研究提供了极为有价值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著名教授孙亚玲对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作出了以下贡献:

1.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理念,并对国外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作了系统的梳理,为在我国建立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提供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在分析我国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课堂缺乏创造性等方面,有理论上的创新。

2、建立了“标准框架”不仅解决的是理论的建构,而且还在实践上提供了描述教学专业、教师专业以及课堂教学水平层次的范例。

这一点在国内尚属首次,部分研究工作与国外先进水平同步。

3.她的研究的教学策略比起国内同行来说有所发展,主要表现在其操作性上,比起一般的谈教学策略更深入了一步。

实践中,广大的中小学教师对此十分欢迎。

    综上所述,我国在在解决关键理论和技术方面,部分研究工作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

但目前在中小学校此类课题仅仅是初始性的工作。

尤其在城乡转型的学校而言,在此领域展开工作的规模与国际上的差距是十分明显的。

据此,我们提出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这一课题方案,我们将着眼于促进学生健康、长远的发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生长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分析和研究教师的教学行为为抓手,重建科学、合理的教学价值观,探究优化课堂教学的策略,从而大面积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研究意义:

    1、通过组织、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切实提高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升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2、通过实践研究,积累、丰富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措施与策略。

3、通过实验研究,培养一批观念新、业务素质高、实验操作能力强的骨干教师。

 

二、课题研究目标

 1、研究目标

  提高中小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是以现代教育观念和理论为基础,通过选择、设计和实施具有前置性和过程性相结合的教学方案,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解决教学问题而进行的研究。

旨在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与教师的专业成长的目标。

通过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策略研究具体实现以下研究目的:

  

(1)形成教师对有效学习指导的具体策略和一般性策略,构建学生有效学习的课堂教学平台;

  

(2)形成教师对有效教学实践的通识策略和个性化策略,构建教师有效教学的课堂教学策略模块;

  (3)构建理论支撑框架,实施具有可行性,操作性的有效课堂教学案例研究的实验方案;

  (4)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有效学习和教师的有效授课形成有效的评价标准及评价体系;

  (5)结合学校实际,进行“教”和“学”实效性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大面积提高学校教学效率。

  提高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并为兄弟学校的课堂教学提供具有普遍意义的价值性较高的新鲜经验。

  通过研究,我们力求探索出一套有效教学和有效学习的实践经验。

不断的积累活动案例,提炼、升华、推广成功经验,探索出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教学策略及方法。

从而引领教师围绕课题学习、思考、实践,寻求有效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促进教师专业的快速发展。

为探索教学管理精细化机制,实现课堂教学的高质有效管理做出一份力量。

 

三、课题的主要内容、对象

研究内容:

1.课堂教学中情景设置的有效性研究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掌握知识和获取技能的主要动因是——良好的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也明确提出:

“让中小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 现代教学论认为:

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学生设计学习的情境,提供全面,清晰的有关信息,引导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自己开动脑筋进行学习,掌握数学知识。

教学中,只有创设条件,给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空间,学习效果才能得到增强。

   

在情境中创设悬念,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古人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学生探求知识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创设问题情境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打开思维的闸门,使学生进入:

“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

如教学“0表示没有的意义”时,我有意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启发学生参与,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以极高的热情投入新知的探求过程。

上课开始,用课件播放五颜六色的气球正在徐徐上升的情景;然后拿来气球和学生一起玩放飞气球的游戏:

每次放飞一个,每放一次问学生手里还有几个气球,把手中的最后一个也放飞了,手中没有气球了,还能用前面所学的5以内数来表示吗?

怎么办?

该用什么数字来表示呢?

这样,通过安排儿童非常熟悉,非常喜爱的放飞气球的游戏,并在游戏过程中提出问题,从有与无的对比中,突出“一个也没有,用什么表示呢?

”自然地将0表示没有的意义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增加了数学知识间的联系,而且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同时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

有了兴趣,学习就不会成为负担,而会成为一种执着的追求;有了兴趣,学生才会去积极探索,才能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变苦为乐。

实践证明,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能使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变得生动形象,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数学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2.课堂教学中师生有效互动的研究

和谐的气氛,是教育教学中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发展的基础,也是学生愉快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知识创新的重要条件。

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真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使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意识得到激活,从而把教和学紧密结合成一个整体。

而教学活动中的学习气氛是教师培养起来的,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关系,对于维持学生的兴趣和注意至关重要。

教师对每个学生的态度,双方情感的协调或建立愉快的信任和合作关系,需要以教师自身积极情感的建立为基础,以此来感染和唤起学生的学习情感。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

  

课堂上,教师对学生任何正确的反应给予积极的强化,如微笑、点头、重复和阐述学生的正确答案,说一些肯定和鼓励的话。

教师不应该忽视或者嘲笑学生的错误反应,应该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数学课堂上,应当恰如其分地使用表扬性、鼓励性、激励性和幽默风趣性的语言来鼓舞推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比如,计算“119+59”这道题,教师可问:

“这题要简便计算,谁会?

”当学生纷纷举手时,说:

“那就试试,还要看谁的方法多、妙。

”当学生列举了很多种方法时,立即肯定:

“你们真能干,找出这么多不同的方法。

”对待经常回答问题出色却一时没说对的学生,教师可以选择体态语言,眼睛稍微瞪期待性的直视他:

“是这样吗?

”或“再想想。

”既否定了回答又不伤自尊心。

对于差一些的孩子,只要有勇气举手,即使回答出人意料时,教师还要大加赞赏。

如此一来,课堂上用美的语言对学生进行熏陶,是对学生的信任,对促进学生展示自已的能量有神厅的功能,更能有效促进课堂气氛围的融洽。

 课后,教师应该与每一位学生进行个人的、积极的交流,针对他们的作业内容、完成方式等说一些支持的话,并认真倾听和接受学生对教学的正确想法,不要只注意个别的学生。

  

教学实践证明,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师生之间的关系。

教师与学生都是有情感、有思维的教学统一体。

对教学而言,师生关系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与学的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

对学生而言,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解放。

对教师而言,尊重学生人格,热爱每一个学生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是起分享理解,体验着生命的价值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应该说师生是平等的,教师只是与孩子们共同参与学习、进步、成长中的首席代表。

我们强调这些,也真是新课程目标所十分期待的。

  

总之,我们要从课堂的有效教学出发,从学生的自身发展出发,合理运用和安排各种教学手段与环节,才能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更加赋有实效性,才能焕发出新课程理念在常态下的小学数学课堂的指导作用,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育人质量,使学生在有效的数学课堂中学到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发展了素质。

  

3.教学评价与课堂教学有效性关系的研究

(1)奖惩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

按评价目的可以将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分为奖惩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

奖惩性评价的目的是根据评价的结果对教师进行奖惩,它将课堂教学评价的结果与教师的奖惩相结合,并以此作为教师晋级、嘉奖、降级、解聘等的依据。

这种评价是目前我国教育领域中运用较多的评价方式,存在一定的弊端,如参评教师过分注重被评课的质量而不是整个教育教学的质量,出现中评不中用的现象,此外还会出现难以调动广大教师积极性等问题。

发展性评价的目的则是期望通过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点评、讨论、反思,让被评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水平得到提高,评价结果不与奖惩挂钩,而是为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发现各自的优缺点提供机会,为制订教师发展的目标和对策提供依据。

(2)外部评价和内部评价

按评价主体可以将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分为外部评价和内部评价。

这种分类方法以评价者是否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为依据。

外部评价是指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人员,如教研员、评价专家、学校领导、教务人员以及教师同行等不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评价者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的评价;内部评价则是由直接从事课堂教学活动的教师本人和学生群体所进行的评价。

无论是外部评价者还是内部评价者,在评价的过程中都会遵循一定的评价标准,不过不同评价者的评价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如同行更多地会从学科的角度对课堂教学提出要求,学校领导则会从学校管理角度提出要求,教师本人则会从自我教学风格方面进行评述,而学生则可能从教学内容的多寡和教学中的情绪反应等方面进行评价。

(3)现场观察评价、量表评价

按评价资料的收集手段可以将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分为现场观察评价、监视监听评价、录像评价、量表评价等。

现场观察评价是评价者进入课堂,实时实地听教师讲课并及时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方法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往往表现为随堂听课、评课。

这种评价资料的收集方法具有很强的时效性,而且能够对各种临时发生的情况进行评价,对教师的教学激情和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有较深的体会。

缺点在于会受到评价者注意力分配和记录速度等的限制,而且由于评价者的出现往往会让被评教师和学生在心理和行为上发生一定变化。

量表评价则是采用事先编制好的评价量表,由教师和学生根据他们对教学过程和效果的主观映象进行回答。

这种评价方法的关键是评价量表的编制,它有时也被称为问卷评价法。

问卷评价是目前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最主要的方式,也是实践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式。

 

四、课题研究步骤和进度

研究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4年5月—8月)

1、组织课题成员深入课堂,了解课堂教学现状。

2、做好课题的选择,申报及论证工作。

3、做好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工作。

4、组织课题开题,增强对本课题研究意义的认识,进一步明确研究目标。

5、上报课题研究申报表。

(二)实施阶段(2014年9月—2015年9月)

1、收集文献资料,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

2、按课题研究方案组织研究,收集资料,逐步完善课题研究方法。

3、开展听课、说课、评课,探讨在实践中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

4、开展阶段性课题研究成果汇报活动,举行一次中期研究成果报告会,总结中期研究成功经验,持续推进研究。

5、召开课题研究经验交流会。

(三)总结阶段(2015年10月---2015年12月)

1、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数据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

2、撰写课题的结题申请报告,做好课题的结题工作。

3、评选优秀成果,出版优秀论文集和优秀案例,评选优秀课例,充实完善研究成果,推广成功经验。

 

五、课题研究策略与方法

行动研究法、调查法、个案法、案例研究法、文献研究法

1、文献资料法:

主要研究国内外关于有效教学的理论和经验。

2、个案分析法:

在课题研究其间,不断地收集典型教师的典型课例及课堂中的典型教学细节,定期做好记录,对课堂教学进行因素分析,寻求有效的教学,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和谐发展。

3、行动研究法:

研究者注意对实验对象的长期观察并形成一定的个案,为实验的实施顺利进行提供信息,保证课题评价的客观、公正。

4、调查法:

可在研究的前、中、后期结合行动研究法,对中小学生学习兴趣、能力、交往等各方面的心理需求进行问卷调查或访谈,以制定师生共同遵守的课堂教学规则,以提高课堂管理实效。

5、经验总结法:

及时通过论文、案例等形式将研究中的经验、心得、理论与实践结合总结出来,归纳提炼。

六、课题研究的保证措施

本课题是由楚雄师范学院研讨《提高中小学课堂管理实效性

》的课题,有大批多年研究中小学课堂管理的老师指导和众多优秀参考文献,结合一些有多年教育经验的老教师和从事教育心理学的老师辅助和热情优秀的学生共同努力完成

 

七、主要参考资料:

请按照《参考文献格式说明》的相关规定规范执行。

一定注意规范性。

(不得少于10篇)

1.王玉东;课堂管理方法的系统运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年22期

2.李森,潘光文;行为分析理论视角下的课堂管理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03年11期

3.陈海蓉;课堂管理的有效性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4.蔡辰梅我国中小学课堂管理制度的审视——制度伦理学的视角[J];教育学报, 2006, (02), pp.80-84

5.邓凯;提高中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 ; 2006

6.孙亚玲;课堂教学有效性及其标准研究[D];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01);

7.施方良、崔允漷.教学理论:

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8.闫祯;提高中小学教师课堂管理有效性的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9.宋秋前.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施策略[M].浙江:

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10.李红梅;熊昌雄;课堂问题行为的成功归因及解决策略[J];怀化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11.章文捷;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管理策略[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12.郭宏;中小学课堂和谐管理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13.杨毛;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管理[J];现代教育科学;2004年06期

14.黄英;中学课堂问题行为与教师应对方式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15.陈时见;课堂管理:

意义与变革[J];教育科学研究;2003年06期

16.陈时见;教育研究的范式[D];教育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p3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