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整合实施纲要.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271042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9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程整合实施纲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课程整合实施纲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课程整合实施纲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课程整合实施纲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课程整合实施纲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程整合实施纲要.doc

《课程整合实施纲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整合实施纲要.doc(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程整合实施纲要.doc

课程整合实施纲要

刘仲莹中学

刘仲莹中学课程整合实施方案

(试行)

课程是学生发展的重要载体。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各项要求,推进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本学年我校将重点探索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有效整合,从而进一步完善学校课程体系,促进我校对课程的管理与开发,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国家课程与地方、校本课程整合实施,立足提高实效、落实基础育人目标,探索地方课程中《环境教育》、《安全教育》、《传统文化》、《人生规划》与国家课程中《地理》《思想品德》《语文》为主以及学校主题教育班会实施中的有效整合,为我校课程实施做出有益探索。

二、整合原则:

遵循“以国家课程单元主题教学为主线,整合地方课程相关内容为有益补充”的原则,重点解决地方课程《环境教育》、《安全教育》、《传统文化》、《人生规划》与国家课程《地理》《思想品德》《语文》等学科教学内容交叉联系的问题,整合内容,整合课时,实施单元主题整体教学。

三、整合内容:

年级

地方课程

国家课程

初一至初二

《环境教育》

《地理》上下册

初一至初三

《安全教育》

《思想品德》上下册

初一至初三

《传统文化》

《语文》上下册

初四

《人生规划》

主题班会(全年)

四、课时安排:

根据《山东省义务教育五四分段课程设置方案(试行)》,结合学校实际和教材内容,《环境教育》、《安全教育》每周0.5节,《传统文化》、《人生规划》每周1节。

具体操作可由相关整合学科教师根据授课内容灵活安排,但总体授课时数不变。

另外,《传统文化》可与晨诵、午读相结合。

五、整合及实施要求:

1、解读教材

一是解读相关国家课程教材,明确本单元或本章节主题(主要内容),列出教材知识点和教学目标,初步构建单元主题教学框架;二是对地方课程进行教材解读,明确每课主要内容及教学目标。

在此基础上同年级教师进行论证,找出地方课程《环境教育》、《安全教育》、《传统文化》、《人生规划》与国家课程《地理》《思想品德》《语文》内容交叉联系,从而确定每单元或每章节的整合内容。

2、整合使用

确定整合内容后,教师要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合理安排所整合地方课程内容的教学,将其作为国家课程教材单元主题教学的有益补充,进行有机整合,成为单元主题教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知识拓展,课外延伸的作用。

如:

初二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主题是名人事迹,就可和《传统文化》中“名人长廊”进行整合。

3、加强集体备课交流

由各学科备课组长带领教师深入研究,立足学生实际解读教材,尤其关注整合课时的教学效果,这需要教师吃透教材,在此基础上创造性使用教材,提高使用实效。

4、定期进行课程整合实施研讨

采取推门听课和定期举行校级观摩研讨课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关注整合内容的施教效果。

六、注意事项:

1、要遵循课程建设的内在规律,防止整合中的盲目性、随意性、简单化倾向。

2、为了确保地方课程实施的质量,本着“边整合、边研究、边完善”的原则,学校要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鼓励教师积极进行课程整合的研究和创新,不断提高教师的科研素质和教学水平。

3、地方课程整合内容的实施,既要立足于国家课程的单元主题教学,又要区别于国家课程教材的教学,要更多地组织学生开展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七、评价保障:

1.学校建立相应评价管理制度和评价标准,保障课程整合工作的真正落实。

2.评价目标:

教材整合后课堂教学效果评价;学生学习效果评价。

3.评价形式多样:

观察,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考试和考查,实行等级制,座谈,问卷等。

评价既关注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更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转变,特别是关注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评价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八、组织领导:

1.课程整合领导小组

规划指导:

秦富贞

组长:

耿庆国

副组长:

刘江孔李涛李庆元

2.骨干教师研究团队

思想品德:

王书博、刘雪莉

地理:

丁勇王瑞旭窦金刚

语文:

亓丽燕毕云霞李新忠王华王倩李玲李丽

班主任:

何永亓永彬李丽亓书贞毕研刚张冠和吕彦文

卷内文件目录

序号

主要内容

备注

1

课程整合实施纲要

2

课程整合方案

3

相约周末研发联席会安排表

4

课程整合研发联席会活动图片

5

教师整合备课

6

学生书面作业

7

8

9

卷内文件目录

序号

主要内容

备注

1

课程实施方案及计划

2

学校课程开发领导机构、方案及评价办法

3

校本课程教材

4

学生活动图片

5

6

7

8

9

卷内文件目录

序号

主要内容

备注

1

课程表

2

3

4

5

6

7

8

9

刘仲莹中学课程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地方和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国家课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对实现课程模式的多样化和课程结构的优化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本学年地方和校本课程教学实施,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为课程理念,根据上级教育部门颁发的课程计划,结合本校特点在全校各年级开展教学活动。

地方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要重视提高学生综合的科学和人文素养,关注每个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注重学校教师的专长,充分发挥教师在课程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要根据学校的特点和实际,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二、课程目标

我们把“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培养学生创新探索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作为课程教学的核心。

充分利用地方、社区、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课程资源,丰富学生的生活积累和文化积累,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培养环保意识和科学发展观,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为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情感和态度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教材、内容及课程计划

1、教材:

地方课程与专题教育

2、授课形式:

集中讲座与班级教学相结合

四、具体工作方案

⒈六年级

地方和校本课各3节/周

本学期专题教育具体内容为:

1.预防艾滋病教育1课时;2.预防毒品教育1课时;3.法制教育1课时;

4.国防教育1课时;5.安全教育1课时;6.健康(含心理健康)1课时

7.环境教育4课时。

学校特色教育每周一课时,主要对学习进行书法训练。

本学期环境教育4课时的具体安排为:

a、由任课教师组织学生对学校和家庭的周边环境进行调查研究。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写出调查报告,在报告中指出问题,并提出环保建议。

⒉七年级

地方和校本课2节/周

本学期专题教育具体内容为:

1.预防艾滋病教育1课时;2.预防毒品教育1课时;3.法制教育1课时;

4.国防教育1课时;5.安全教育1课时;6.健康(含心理健康)1课时

7.环境教育4课时。

本学期环境教育4课时的具体安排为:

a、由任课教师组织学生对学校和家庭的周边环境进行调查研究。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写出调查报告,在报告中指出问题,并提出环保建议。

学校特色教育每周一课时,主要对学习进行书法训练。

⒊八年级

地方和校本课各2节/周

本学期专题教育具体内容为:

①预防艾滋病教育1课时;②预防毒品教育1课时;③法制教育1课时;

④国防教育1课时;⑤安全教育1课时;

⑥健康(含心理健康)1课时

⑦环境教育4课时。

本学期环境教育4课时的具体安排为:

a、由任课教师组织学生对学校和家庭的周边环境进行调查研究。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写出调查报告,在报告中指出问题,并提出环保建议。

学校特色教育每周一课时,主要对学习进行书法训练。

五、课程的组织与实施

1、课程教学由教导处统一管理,校内有一定专业知识能力教师参与课程教学活动。

2、内容严格按照课时计划,根据本校创编的课程资源实施课程教学。

授课教师可以结合校情及地方发展状况,合理开发、充实、创编,生成新的课程资源。

3、对各类专题教育必须认真备课,各年级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地方特色,开发出不同层次的课程资源,并形成系列,各类专题由相应的专任教师组织授课。

4、地方和校本课程教学采取集中讲授与班级教学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实施,集中讲授由教导处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统一安排授课时间及地点,班级教学则按课表进行。

六、评价与考核管理

1、评价标准:

注重学生“自我参照”标准为主,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2、评价内容:

注重对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综合评价。

3、评价方法:

采取互评、考试、考察、成果展示、总结等多种形式。

4、成绩合成:

依据以上的评价结果合成,合格、不合格两个等级。

被评价为不合格的学生必须报学校教导处备案。

5、教科室对学校课程实施情况进行跟踪指导,保证课程的授课效果,完成教学计划。

七、教学建议

地方和校本课程是一种独立的课程形态,超越了学科课程的逻辑体系,集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与自主性于一体,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提倡与国家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及其它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

(一)倡导课程整合,拓宽学生视野,克服由于各学科彼此独立对个体施加影响所造成的知识割裂,让学生眼中的世界更完整、客观、真实。

(二)突出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注重实践性。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充分提供有效的与学生生活情景有关的素材,让学生有感受和体验的过程,密切课程与生活的联系。

(三)加强情境教学。

教学过程中,可利用文字材料、模型、书籍、多媒体等创设情境,并通过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要鼓励教师进行创造性的劳动,提高教学情境的适应性和教学实践的合理性。

(四)关注学习过程的生成性。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应重视教学设计的合理性,反对教师照本宣科,多采用调查分析、阅读研究、生活实践、实验操作、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把教师讲授与学生自学和各种活动结合起来,促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各方面的能力。

(五)积极探索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和学习方式。

学校除按学时平均安排、进行班级授课外,还可以用讲座、观看电影、观看录像、考察、组织调查研究或其他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实施教学,使学生的兴趣、需要、经验、能力在学习中整合提高

课程实施计划

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冶金矿山地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